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小康》香港特约撰稿 罗迪《小康》记者郑直
买中资股好过做地产。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的资产2006年因此暴涨54%,达到1317亿人民币。
一年一度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3月8日发布。中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奇迹改变了《福布斯》富人榜版图,中国富豪数量急剧上升,荣登亚洲国家榜首。日本近20年来首次失去亚洲龙头地位。但论上榜富豪总身价则以印度最雄厚。中国和印度成绩大跃进,显示亚洲的富豪集中地已出现明显转移。
两岸三地50人上榜
大陆2006年只有7名富豪上榜,但2007年已暴增至19人;香港亦增加了5名亿万富豪,总数有23人;台湾则有8人上榜。两岸三地加起来,共有50人,富豪人数名列亚洲第一,总资产则居印度之后。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以230亿美元(约1782亿人民币)成为大中华首富,全球排名比去年微升一位,居第9位,是前10位中惟一的华人。中国大陆首富是玖龙纸业主席张茵,她以24亿美元(约186亿人民币)首次打进富豪排行榜,排行第390位。台湾首富蔡宏图则以70亿美元(约542亿人民币)排行第104位。
印度的亿万富豪从去年的22人增至36人,总资产达到1910亿美元,是亚洲之冠。印度有3名富豪跻身前20名,包括第5位的钢铁大王米塔尔,他的个人财产估计有320亿美元。
《福布斯》副总编辑克罗尔称,“这是亚洲区火红的一年,中国和印度都有巨大的增长,日本雄踞榜首20年,今日已失去亚洲的龙头地位。”
日本的皇者地位褪色,24位上榜日本富豪总身家640亿美元。曾于1987年荣膺全球首富的原西武铁道集团公司董事长堤义明,2007年黯然退出榜单,使日本的上榜人数比2006年减少了3人。目前,日本首富是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他拥有58亿美元的财产。
内地顶级富豪海外造
中国大陆上榜富豪除了身家数亿外,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几乎都是海外上市公司的拥有者。玖龙纸业的张茵能成为首富最关键的一跃是在资本市场。2006年3月3日,玖龙纸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并最终获得了578倍的超额认购,募集资金38亿港元。发售完成后,张茵家族持有玖龙纸业74.7%的股份,以IPO价格3.4港元计算,那么张茵家族的持股市值在IPO时就将达到105亿人民币。而未上市前,张茵财富为30亿人民币。按照福布斯截止2007年2月9日市场价值衡量,玖龙纸业的当天收盘股价为16.6港元,张茵也因此以24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90位,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却远非孤例。富豪们身家暴涨的神话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而且是海外上市。事实上,以23亿美元总资产在内地富豪中排名第二的国美电器集团主席黄光裕,其他上榜的富力地产集团张力、玖龙纸业张成飞、合生创展朱孟依等内地富豪都是在香港上市。
除了IPO导致身家暴涨外,因为早前在海外的上市公司股价上升,也是相关富豪跻身福布斯排行榜的关键因素。人民币升值使投资者对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价值重新评估,导致海外优质上市公司的股价不断上涨。除了人民币因素外,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优秀民企的价值评估往往高出A股。例如张茵所在的造纸业,其国内同行在A股的动态市盈率也许只有7.5倍,但玖龙等香港上市的纸业公司,动态市盈率可达15~20倍。此外,由于香港投资者历来热衷投资于房地產、金融和贸易行业,对于此类行业的上市公司比内地企业愿意给出更高的市盈率,因此在港股上市的此类企业比内地同类企业的市值往往更高一些。显然,海外上市成为了内地顶级富豪们跻身福布斯排行榜的助力器。
香港富豪分享中国“红利”
香港富豪榜上前3位的富豪都是地产发展商,香港首富,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的身家增加42亿美元(约325亿人民币),排名傲视两岸三地;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去年投资中国股票,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红利”,资产暴增,以170亿美元(约1317亿人民)排第22位,急升15位;新鸿基地产郭氏兄弟以150亿美元(约1162亿人民币)排第31位。
香港23名荣登《福布斯》杂志的富豪中,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的资产去年暴涨54%,达到1317亿人民币,在香港富豪榜排名晋升至第2位,超越新鸿基地产郭氏三兄弟,仅次于长江实业集团和和记黄埔主席李嘉诚。李兆基在全球富豪榜的排名,由第37位攀升至第22位。李兆基资产暴涨要得益于主要投资高速发展中的大陆市场,他长久以来就看好中资股。2006年内地及香港股市狂升,李兆基以前买入的中资股暴涨,买入的中资股两年内大赚500亿港币。
2006年是香港大陆股市暴升的一年,大陆股市大升130%。过去一年香港股市畅旺,每日成交4~5百亿港元。而国企股更独领风骚,国企指数由年初五千三百多点,一鼓作气升至现时的九千多点,升幅近一倍。
李兆基2006年年底接受访问时坦言,“买中资股好过做地产”,其名下的中资股“个个赚到笑”,“闲闲地(很容易)升半个开(半成)、一个开(一倍),好易赚”,好过做地产卖楼。经营近50年地产业的他,及时于2004年成立私人资金 (兆基财经企业),在香港或海外投资股票,债券及地产项目。兆基财经2006年底资产值已翻一倍,达到1000亿港元,劲赚500亿港元。
兆基财经企业投资中资股,认购17个新股中,有13个是国企股,包括中国人寿、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海石油化学等。仅中国人寿一股已为他赚回数倍的回报。据数据显示,他持有中国人寿H股约4.3亿股,这批股份当日的购入价仅约16亿港元,以3月12日收市价21.5元计,账面已大赚逾76亿元。
买中资股好过做地产。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的资产2006年因此暴涨54%,达到1317亿人民币。
一年一度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3月8日发布。中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奇迹改变了《福布斯》富人榜版图,中国富豪数量急剧上升,荣登亚洲国家榜首。日本近20年来首次失去亚洲龙头地位。但论上榜富豪总身价则以印度最雄厚。中国和印度成绩大跃进,显示亚洲的富豪集中地已出现明显转移。
两岸三地50人上榜
大陆2006年只有7名富豪上榜,但2007年已暴增至19人;香港亦增加了5名亿万富豪,总数有23人;台湾则有8人上榜。两岸三地加起来,共有50人,富豪人数名列亚洲第一,总资产则居印度之后。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以230亿美元(约1782亿人民币)成为大中华首富,全球排名比去年微升一位,居第9位,是前10位中惟一的华人。中国大陆首富是玖龙纸业主席张茵,她以24亿美元(约186亿人民币)首次打进富豪排行榜,排行第390位。台湾首富蔡宏图则以70亿美元(约542亿人民币)排行第104位。
印度的亿万富豪从去年的22人增至36人,总资产达到1910亿美元,是亚洲之冠。印度有3名富豪跻身前20名,包括第5位的钢铁大王米塔尔,他的个人财产估计有320亿美元。
《福布斯》副总编辑克罗尔称,“这是亚洲区火红的一年,中国和印度都有巨大的增长,日本雄踞榜首20年,今日已失去亚洲的龙头地位。”
日本的皇者地位褪色,24位上榜日本富豪总身家640亿美元。曾于1987年荣膺全球首富的原西武铁道集团公司董事长堤义明,2007年黯然退出榜单,使日本的上榜人数比2006年减少了3人。目前,日本首富是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他拥有58亿美元的财产。
内地顶级富豪海外造
中国大陆上榜富豪除了身家数亿外,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几乎都是海外上市公司的拥有者。玖龙纸业的张茵能成为首富最关键的一跃是在资本市场。2006年3月3日,玖龙纸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并最终获得了578倍的超额认购,募集资金38亿港元。发售完成后,张茵家族持有玖龙纸业74.7%的股份,以IPO价格3.4港元计算,那么张茵家族的持股市值在IPO时就将达到105亿人民币。而未上市前,张茵财富为30亿人民币。按照福布斯截止2007年2月9日市场价值衡量,玖龙纸业的当天收盘股价为16.6港元,张茵也因此以24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90位,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却远非孤例。富豪们身家暴涨的神话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而且是海外上市。事实上,以23亿美元总资产在内地富豪中排名第二的国美电器集团主席黄光裕,其他上榜的富力地产集团张力、玖龙纸业张成飞、合生创展朱孟依等内地富豪都是在香港上市。
除了IPO导致身家暴涨外,因为早前在海外的上市公司股价上升,也是相关富豪跻身福布斯排行榜的关键因素。人民币升值使投资者对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价值重新评估,导致海外优质上市公司的股价不断上涨。除了人民币因素外,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优秀民企的价值评估往往高出A股。例如张茵所在的造纸业,其国内同行在A股的动态市盈率也许只有7.5倍,但玖龙等香港上市的纸业公司,动态市盈率可达15~20倍。此外,由于香港投资者历来热衷投资于房地產、金融和贸易行业,对于此类行业的上市公司比内地企业愿意给出更高的市盈率,因此在港股上市的此类企业比内地同类企业的市值往往更高一些。显然,海外上市成为了内地顶级富豪们跻身福布斯排行榜的助力器。
香港富豪分享中国“红利”
香港富豪榜上前3位的富豪都是地产发展商,香港首富,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的身家增加42亿美元(约325亿人民币),排名傲视两岸三地;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去年投资中国股票,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红利”,资产暴增,以170亿美元(约1317亿人民)排第22位,急升15位;新鸿基地产郭氏兄弟以150亿美元(约1162亿人民币)排第31位。
香港23名荣登《福布斯》杂志的富豪中,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的资产去年暴涨54%,达到1317亿人民币,在香港富豪榜排名晋升至第2位,超越新鸿基地产郭氏三兄弟,仅次于长江实业集团和和记黄埔主席李嘉诚。李兆基在全球富豪榜的排名,由第37位攀升至第22位。李兆基资产暴涨要得益于主要投资高速发展中的大陆市场,他长久以来就看好中资股。2006年内地及香港股市狂升,李兆基以前买入的中资股暴涨,买入的中资股两年内大赚500亿港币。
2006年是香港大陆股市暴升的一年,大陆股市大升130%。过去一年香港股市畅旺,每日成交4~5百亿港元。而国企股更独领风骚,国企指数由年初五千三百多点,一鼓作气升至现时的九千多点,升幅近一倍。
李兆基2006年年底接受访问时坦言,“买中资股好过做地产”,其名下的中资股“个个赚到笑”,“闲闲地(很容易)升半个开(半成)、一个开(一倍),好易赚”,好过做地产卖楼。经营近50年地产业的他,及时于2004年成立私人资金 (兆基财经企业),在香港或海外投资股票,债券及地产项目。兆基财经2006年底资产值已翻一倍,达到1000亿港元,劲赚500亿港元。
兆基财经企业投资中资股,认购17个新股中,有13个是国企股,包括中国人寿、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海石油化学等。仅中国人寿一股已为他赚回数倍的回报。据数据显示,他持有中国人寿H股约4.3亿股,这批股份当日的购入价仅约16亿港元,以3月12日收市价21.5元计,账面已大赚逾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