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的必修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将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更为容易接受课本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其之后的发展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活情境教学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开展的意义,同时探讨了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应用
1生活情境数学教学模式的概述
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一种有意义的现实场景作为背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意愿,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不断学习,并在生活中体验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要成为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也要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活相联系,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会对基础教育起到十分深刻的影响。
2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定的思维拓展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的这些能力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融入生活情境,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部分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但是通过生活情境的融入,这些知识就会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
2.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因此就很难发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此外,生活情境的融入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平时不懂的生活现象,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采用“讲授”这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忽略,对于知识也是被动接受,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就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进行积极的计算,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断提高。
3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学内容生活情境化
许多教师认为数学知识属于抽象的知识,与生活情境难以融为一体,所以选择放弃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事实上,数学本身是由生活而得,所以与生活情境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应具有善于发掘生活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及时发现生活与课本内容的联系,借助生活情境的引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能力,吸引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或是恐惧的心理。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加减法时,会教授学生部分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以157+99与157-99两道题目为例,为了方便学生计算,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将式子转化为157+99=157+100-1与157-99=157-100+1的形式。这种算法虽然便于学生计算,但许多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需要对算式进行转换,也难以把握这一方法。为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生活实际情境。如提问某学生:设该学生有2元零用钱,家长决定给他19元作为奖励,但家长仅有一张20元,那么家长应当如何给予学生奖励?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自然会得出解决方案:家长将整张20元交给学生,然后学生找还1元。通过这一案例,学生便能理解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够灵活掌握这一解方法。
3.2课堂形式生活情境化
课堂形式生活化对于提高目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帮助。课堂形式生活化的重点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与性格特点,引入生活元素,以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可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说,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四边形的特点。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中的属于四边形形态的物体,看谁搜集的最多,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四边形物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堂知识,從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果。
3.3课后作业生活情境化
课后作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大多为简单的习题。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活动的应用。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要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习题作业,同时也要让学生多多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去挖掘与寻找数学知识,这样一来,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加深数学知识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数学课程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自身教学效率与学生成绩。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方式时,需注意生活情境的真实性,令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周晓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1):21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应用
1生活情境数学教学模式的概述
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一种有意义的现实场景作为背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意愿,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不断学习,并在生活中体验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要成为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也要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活相联系,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会对基础教育起到十分深刻的影响。
2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定的思维拓展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的这些能力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融入生活情境,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部分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但是通过生活情境的融入,这些知识就会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
2.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因此就很难发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此外,生活情境的融入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平时不懂的生活现象,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采用“讲授”这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忽略,对于知识也是被动接受,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就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进行积极的计算,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断提高。
3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学内容生活情境化
许多教师认为数学知识属于抽象的知识,与生活情境难以融为一体,所以选择放弃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事实上,数学本身是由生活而得,所以与生活情境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应具有善于发掘生活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及时发现生活与课本内容的联系,借助生活情境的引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能力,吸引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或是恐惧的心理。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加减法时,会教授学生部分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以157+99与157-99两道题目为例,为了方便学生计算,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将式子转化为157+99=157+100-1与157-99=157-100+1的形式。这种算法虽然便于学生计算,但许多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需要对算式进行转换,也难以把握这一方法。为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生活实际情境。如提问某学生:设该学生有2元零用钱,家长决定给他19元作为奖励,但家长仅有一张20元,那么家长应当如何给予学生奖励?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自然会得出解决方案:家长将整张20元交给学生,然后学生找还1元。通过这一案例,学生便能理解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够灵活掌握这一解方法。
3.2课堂形式生活情境化
课堂形式生活化对于提高目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帮助。课堂形式生活化的重点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与性格特点,引入生活元素,以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可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说,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四边形的特点。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中的属于四边形形态的物体,看谁搜集的最多,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四边形物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堂知识,從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果。
3.3课后作业生活情境化
课后作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大多为简单的习题。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活动的应用。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要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习题作业,同时也要让学生多多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去挖掘与寻找数学知识,这样一来,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加深数学知识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数学课程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自身教学效率与学生成绩。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方式时,需注意生活情境的真实性,令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周晓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