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不同于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它更加注重帮助和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感教育(注重培养各种道德情感,比如爱国主义、自尊自爱、集体意识等)、理智感(注重培养孩子对学科的热情与兴趣)以及美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具有欣赏、鉴别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一、将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
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文学的本质始于情感”,对教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备课不断揣摩作者的情感意图,并能有效精心设计课程环节,引导学生更深层地体会文句中所流露出的情感,给学生带来更丰盈的心灵美感。
比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文中,课本分成不同的板块,有现代故事,如鲁迅的《社戏》,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也有古代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有诗歌散文,如《冰心诗四首》、朱自清的《春》,还有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诵读欣赏模块等。小说故事根据阅读文本的可读性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诗歌散文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寓言故事还能让学生感受深刻的旨趣和发人深思的寓意。总之,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语言风格,以及不同的教学板块立足于学生各方面和各层次的情感需要。
教师应当注意在阅读中唤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在写作过程中释放学生情感的体验,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表达丰富的情感,做到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覆盖学生在语文课文中所获得的情感教育。教师也应当充分立足课文,加强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进丰富的情感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体会学生的情感状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到心中有学生,培养教师自我的教学情怀。
二、体裁把握让情感教育自然流露
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主要包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和散文等文体形式。教师应当充分把握不同文体的情感特征,将情感教育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传递。比如:记叙文主要是记述人、事、物、景。在语言风格中多采用平铺直叙,让学生在平淡的文字中感受作者所传递的情感,以作者的情感体验或者人生感悟来触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永不泯灭的童心世界。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往事的回忆,感受长妈妈独特的人物魅力,感受三味书屋的老塾师迂腐却不失天真、可爱的灵魂。体会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的调侃之意,也更好地感受人性中善意的微笑和深深的眷念。在不同的经典诵读过程中,既可感受古代诗文的韵律美,又可细细品味诗人在短短几行诗中所蘊藏的无限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沉郁悲愤或乐观豁达。
三、 加强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形式
首先,巧妙引入课堂话题。课堂导入环节能有效地奠定课堂质量的基础,教师若能在开头有特别好的引入,既能引导学生很好地去融入课堂,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与课堂相关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探寻课文的情感重点。这种巧妙的课堂引入模式总是能起到良好的课堂引导。比如: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小说里很苦命的角色。鲁迅先生的好朋友曾经回忆鲁迅先生时说,鲁迅先生在他所创作的无数人物中,最喜欢孔乙己,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对他所塑造的孔乙己颇为满意吗?你们又是否知道,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究竟是何许人也?这种问题式的引入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更好地阅读文章,并试图从文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兴趣,当学生开始尝试思考性阅读,文章的故事发展和情感体验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语文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灵活地调整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丰富的语文情感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仅仅靠个人的语言渲染有时会略显单薄而力度不够。为了全面对学生进行丰富的感官刺激,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情感体验,教师还应当将视听说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控。比如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接受更加丰富的情感刺激,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情感特征,或者通过诗歌朗诵,让学生自己说,或者自己听,让学生自我感受和体悟,对所学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内容形成自我认知,从而充分调动初中生敏感而强烈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
最后,语文教学应当是开放式的、启发式的教学,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的目的在于感受生活的美,铸造完整而健全的人格。学生应当将课堂情感体验更好地用于实践生活中,让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染更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积极情感所带来的美好体验,汲取情感的滋养,便自己的心理状态朝着积极健康的状态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25000)
一、将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
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文学的本质始于情感”,对教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备课不断揣摩作者的情感意图,并能有效精心设计课程环节,引导学生更深层地体会文句中所流露出的情感,给学生带来更丰盈的心灵美感。
比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文中,课本分成不同的板块,有现代故事,如鲁迅的《社戏》,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也有古代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有诗歌散文,如《冰心诗四首》、朱自清的《春》,还有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诵读欣赏模块等。小说故事根据阅读文本的可读性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诗歌散文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寓言故事还能让学生感受深刻的旨趣和发人深思的寓意。总之,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语言风格,以及不同的教学板块立足于学生各方面和各层次的情感需要。
教师应当注意在阅读中唤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在写作过程中释放学生情感的体验,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表达丰富的情感,做到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覆盖学生在语文课文中所获得的情感教育。教师也应当充分立足课文,加强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进丰富的情感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体会学生的情感状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到心中有学生,培养教师自我的教学情怀。
二、体裁把握让情感教育自然流露
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主要包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和散文等文体形式。教师应当充分把握不同文体的情感特征,将情感教育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传递。比如:记叙文主要是记述人、事、物、景。在语言风格中多采用平铺直叙,让学生在平淡的文字中感受作者所传递的情感,以作者的情感体验或者人生感悟来触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永不泯灭的童心世界。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往事的回忆,感受长妈妈独特的人物魅力,感受三味书屋的老塾师迂腐却不失天真、可爱的灵魂。体会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的调侃之意,也更好地感受人性中善意的微笑和深深的眷念。在不同的经典诵读过程中,既可感受古代诗文的韵律美,又可细细品味诗人在短短几行诗中所蘊藏的无限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沉郁悲愤或乐观豁达。
三、 加强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形式
首先,巧妙引入课堂话题。课堂导入环节能有效地奠定课堂质量的基础,教师若能在开头有特别好的引入,既能引导学生很好地去融入课堂,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与课堂相关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探寻课文的情感重点。这种巧妙的课堂引入模式总是能起到良好的课堂引导。比如: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小说里很苦命的角色。鲁迅先生的好朋友曾经回忆鲁迅先生时说,鲁迅先生在他所创作的无数人物中,最喜欢孔乙己,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对他所塑造的孔乙己颇为满意吗?你们又是否知道,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究竟是何许人也?这种问题式的引入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更好地阅读文章,并试图从文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兴趣,当学生开始尝试思考性阅读,文章的故事发展和情感体验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语文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灵活地调整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丰富的语文情感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仅仅靠个人的语言渲染有时会略显单薄而力度不够。为了全面对学生进行丰富的感官刺激,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情感体验,教师还应当将视听说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控。比如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接受更加丰富的情感刺激,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情感特征,或者通过诗歌朗诵,让学生自己说,或者自己听,让学生自我感受和体悟,对所学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内容形成自我认知,从而充分调动初中生敏感而强烈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
最后,语文教学应当是开放式的、启发式的教学,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的目的在于感受生活的美,铸造完整而健全的人格。学生应当将课堂情感体验更好地用于实践生活中,让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染更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积极情感所带来的美好体验,汲取情感的滋养,便自己的心理状态朝着积极健康的状态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