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对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听——“填鸭式”教学的否定,是让异质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根椐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话动。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習方式其意义不只是学习本身,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因此要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过去那种通过重复强化或外在诱惑来维持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教育,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与效果的降低,更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会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必须从时空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一句话,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语文高效课堂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前合作——预习
课前预习,首先是教师的预习。要充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备教学环节。做到目标明确,设想充分,环节流畅,方法得当。 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其次是学生的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
课前预习的量化考核落实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导学案的设计要集中体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我针对学习《故都的秋》一文,结合“自读提示”,设置了这样的练习:1.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在哪些段里概括出来?2.这些特色集中体现在哪些段落的描写中?3.这些段落的描写体现了散文的哪些特点?通过预习,就把学习这篇文章的方向定下来了。另外,导学案的设计要具体可操作。我在设计《故都的秋》的导读练习时,完全按标准化试题形式设计,里边包含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阅读题。这样,既重视了基础知识的预习,也重视了课文重点难点的预习;既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把握,也重视了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这样,学生在完成导读练习的同时,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学习课文的要领。学生在懂得了学什么,怎样学之后,教学的目标就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也就确定了。那么课堂效率的提高也就有了保证。
二、课中合作——学习
语文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遵循“5+35+5”的模式。前5分钟小组讨论,中间35分钟学生展示、质疑、对抗,教师点拨、适时评价,后5分钟为下节课“点火”。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位交流、小组研究、师生共同讨论等。同位交流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同位(或两人一组)进行交流,一人听,一人讲,两人在一起,容易听见对方的发言,有利于坦诚交流,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关系,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想法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引导学生同位交流。小组研究方法,首先老师应该科学的分组:1.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分组秩序,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能力大小、性别、兴趣、刻苦程度等异质情况)异质搭配,小组构成多元化,常分常新。每小组一般5人。2.明确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3.引导学生组内充分交流。老师提出问题后,快速分组,让学生组内迅速交换思想。课上,老师可以说:“各组带着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好吗?”学生讨论后,老师说:“下面请各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注意记录和自己不同的意见,哪组先汇报?”大家在交流中资源共享。师生共同讨论方法,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说:“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一问题好吗?”然后,老师和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全班交流,把交流引向高潮,达到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平等的、融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的非常充分,课堂气氛活跃,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当然,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事倍功半。语文高效课堂需注意以下几点: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点拨。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3.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4.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科学分组(男女生、学习较好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外向互相搭配),避免小组不能很好合作的现象发生。5.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长短和噪音,防止失控,浪费教学时间。
三、课后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师生主要是以知识为媒介进行交流。在课堂上,由于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而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能让师生在学习中步骤合拍。教师的话语会让学生更加入心,教师的要求学生会执行得更加到位,教师的讲解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样的学习合作效率能不高吗?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習方式其意义不只是学习本身,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因此要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过去那种通过重复强化或外在诱惑来维持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教育,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与效果的降低,更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会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必须从时空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一句话,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语文高效课堂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前合作——预习
课前预习,首先是教师的预习。要充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备教学环节。做到目标明确,设想充分,环节流畅,方法得当。 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其次是学生的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
课前预习的量化考核落实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导学案的设计要集中体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我针对学习《故都的秋》一文,结合“自读提示”,设置了这样的练习:1.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在哪些段里概括出来?2.这些特色集中体现在哪些段落的描写中?3.这些段落的描写体现了散文的哪些特点?通过预习,就把学习这篇文章的方向定下来了。另外,导学案的设计要具体可操作。我在设计《故都的秋》的导读练习时,完全按标准化试题形式设计,里边包含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阅读题。这样,既重视了基础知识的预习,也重视了课文重点难点的预习;既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把握,也重视了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这样,学生在完成导读练习的同时,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学习课文的要领。学生在懂得了学什么,怎样学之后,教学的目标就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也就确定了。那么课堂效率的提高也就有了保证。
二、课中合作——学习
语文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遵循“5+35+5”的模式。前5分钟小组讨论,中间35分钟学生展示、质疑、对抗,教师点拨、适时评价,后5分钟为下节课“点火”。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位交流、小组研究、师生共同讨论等。同位交流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同位(或两人一组)进行交流,一人听,一人讲,两人在一起,容易听见对方的发言,有利于坦诚交流,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关系,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想法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引导学生同位交流。小组研究方法,首先老师应该科学的分组:1.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分组秩序,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能力大小、性别、兴趣、刻苦程度等异质情况)异质搭配,小组构成多元化,常分常新。每小组一般5人。2.明确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3.引导学生组内充分交流。老师提出问题后,快速分组,让学生组内迅速交换思想。课上,老师可以说:“各组带着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好吗?”学生讨论后,老师说:“下面请各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注意记录和自己不同的意见,哪组先汇报?”大家在交流中资源共享。师生共同讨论方法,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说:“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一问题好吗?”然后,老师和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全班交流,把交流引向高潮,达到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平等的、融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的非常充分,课堂气氛活跃,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当然,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事倍功半。语文高效课堂需注意以下几点: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点拨。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3.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4.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科学分组(男女生、学习较好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外向互相搭配),避免小组不能很好合作的现象发生。5.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长短和噪音,防止失控,浪费教学时间。
三、课后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师生主要是以知识为媒介进行交流。在课堂上,由于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而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能让师生在学习中步骤合拍。教师的话语会让学生更加入心,教师的要求学生会执行得更加到位,教师的讲解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样的学习合作效率能不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