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但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态势。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强调自我意识。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建校百年大会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强烈与否,将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但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现象也在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像刚刚发生的药家大案、李启铭案,他们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在发生事故的那一刻,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大学生,甚至一个常人的思想意识,没有任何责任意识,更谈不上社会公德,虽然他们反映的是在大学生中的个案,但却不得不让每名高校教师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怎样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大学阶段不仅仅是学习、了解专业知识,形成系统专业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们明确社会角色,学习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阶段。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社会举足轻重,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种社会责任感从广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自己、他人、家庭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从狭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社会的责任。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是明显增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明显提高。如在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藏独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受阻挠、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冲突与大灾难面前,面对种种风波或灾难,当代大学生们却展现了可贵的爱国情怀和人性光辉。当代大学生们在事关祖国利益、民族忧患的重大际遇时,所进发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如理想、集体主义精神弱化,意志品质脆弱,爱情、婚姻责任观念比较混乱,合作意识不强等;有些学生生活腐化,崇尚名牌;加之另类网络校园文化十分流行,某些人甚至沉迷于网络而丧失了学业;还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脆弱,面对问题缺乏承受和解决能力,容易滋生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近几年,大学生堕落、自杀事件成一种上升趋势。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三、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成因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国内公众媒体很多是偏好宣传和塑造的是豪华的物质享受与财富成功人士形象,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耳濡目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金钱万能等观念和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认识观和社会责任感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就业压力增大等等,都难免也会产生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忽略整体利益,这些不良影响都造成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和淡漠。
二是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重政治教育,而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不足。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至今仍占主动地位,学生主动参与的少,其社会主体意识在这种教育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增强。社会是个大熔炉,歪论和丑闻也有市场和影响力,以致部分大学生在善与恶的抉择中不知所往。
三是家庭教育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较好的环境中,过分溺爱的生活使这一代人意志薄弱,抗挫折力差,“人人为我”应该,“我为人人”淡漠,鄙视劳动,不关心他人,唯我独尊,逐渐形成了权利意识强烈而义务感和责任感淡薄的心态。
四、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要求有崇高的理想和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之基础。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大学德育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国情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之根本。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给他们安排为集体服务的活动,让他们能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学会各司其职,恪尽职守,促使学生的责任感日益增强。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要对社会尽义务、尽责任,努力做好符合社会的份内之事。
三是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的形式和方式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之重要途径。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波动走向稳定的复杂过程,是社会责任感逐渐确立和巩固,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教育方式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要针对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通过活动、娱乐、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情境式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责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在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相关的现实状况,深刻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必要性,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从而萌生责任动机,履行自己的责任,并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四是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之必要因素。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让他们迫切地感受责任感的重要,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大小巨细的事情中为什么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呢?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在个体性格形成过程中影响极大,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师者应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褒或贬,肯定或否定,倡导或抑制的评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也是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建校百年大会讲话.
[2]彭文英,论和谐背号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8:184—18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3月25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建校百年大会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强烈与否,将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但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现象也在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像刚刚发生的药家大案、李启铭案,他们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在发生事故的那一刻,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大学生,甚至一个常人的思想意识,没有任何责任意识,更谈不上社会公德,虽然他们反映的是在大学生中的个案,但却不得不让每名高校教师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怎样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大学阶段不仅仅是学习、了解专业知识,形成系统专业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们明确社会角色,学习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阶段。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社会举足轻重,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种社会责任感从广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自己、他人、家庭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从狭义上说是指个人、组织对社会的责任。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是明显增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明显提高。如在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藏独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受阻挠、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冲突与大灾难面前,面对种种风波或灾难,当代大学生们却展现了可贵的爱国情怀和人性光辉。当代大学生们在事关祖国利益、民族忧患的重大际遇时,所进发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如理想、集体主义精神弱化,意志品质脆弱,爱情、婚姻责任观念比较混乱,合作意识不强等;有些学生生活腐化,崇尚名牌;加之另类网络校园文化十分流行,某些人甚至沉迷于网络而丧失了学业;还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脆弱,面对问题缺乏承受和解决能力,容易滋生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近几年,大学生堕落、自杀事件成一种上升趋势。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三、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成因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国内公众媒体很多是偏好宣传和塑造的是豪华的物质享受与财富成功人士形象,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耳濡目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金钱万能等观念和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认识观和社会责任感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就业压力增大等等,都难免也会产生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忽略整体利益,这些不良影响都造成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和淡漠。
二是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重政治教育,而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不足。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至今仍占主动地位,学生主动参与的少,其社会主体意识在这种教育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增强。社会是个大熔炉,歪论和丑闻也有市场和影响力,以致部分大学生在善与恶的抉择中不知所往。
三是家庭教育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较好的环境中,过分溺爱的生活使这一代人意志薄弱,抗挫折力差,“人人为我”应该,“我为人人”淡漠,鄙视劳动,不关心他人,唯我独尊,逐渐形成了权利意识强烈而义务感和责任感淡薄的心态。
四、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要求有崇高的理想和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之基础。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大学德育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国情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之根本。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给他们安排为集体服务的活动,让他们能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学会各司其职,恪尽职守,促使学生的责任感日益增强。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要对社会尽义务、尽责任,努力做好符合社会的份内之事。
三是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的形式和方式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之重要途径。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波动走向稳定的复杂过程,是社会责任感逐渐确立和巩固,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教育方式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要针对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通过活动、娱乐、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情境式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责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在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相关的现实状况,深刻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必要性,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从而萌生责任动机,履行自己的责任,并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四是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之必要因素。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让他们迫切地感受责任感的重要,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大小巨细的事情中为什么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呢?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在个体性格形成过程中影响极大,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师者应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褒或贬,肯定或否定,倡导或抑制的评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也是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建校百年大会讲话.
[2]彭文英,论和谐背号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8:184—18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