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匠精神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精神,是支撑其在教育第一线奋力拼搏、忘我奉献的动力源泉,因此在中职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据此,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为例,探讨工匠精神在中职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实施策略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以“更高效、更人性化、更科学”为基本的发展目标,以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精益求精,从而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极致而无可挑剔。目前,在欠缺工匠精神的前提下,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分析这些问题,并具体分析工匠精神的实施策略。
一、 欠缺工匠精神的前提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问题
(一) 教学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附属”。这种教学理念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的知识,但是却不利于其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
(二) 教学方法不科学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因为此类教学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收获教学奇效,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可谓长久不衰,但是这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遇问题也不愿思考、不会思考,对教学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三) 教学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缺少实践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根据考试内容的要求,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实践知识教学,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所学的知识都用在了考试上却应用不到生活中。
二、 工匠精神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一) 构建多元化的授课体系
首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即本着客观公平的原则,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一分为二,体现其独立性,同时也要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向通道,体现两者的关联性。其次,学前教育包括教学技能培养和师德教育两部分,两者必须步调一致,即教学技能与师德教育课程平分秋色,同时保证两者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不受影响。
(二)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期望制定教学目标,即教师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大多数学生来此专业是为了学习什么?”“大多数学生日后要从事学前教育行业,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即教师作为学生的授业恩师,有责任成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供者”,从而让学生学习到他们需要的实用知识。
(三) 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首先,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大都会从事学前教育行业,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也必须遵循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与实际学前教育工作挂钩。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重点,即刻意地培养学生专业的教育知识,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教育知识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教学技能,从而培养其真正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学内容要灵活多样,即能够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灵活地变更其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一点对适应中职学前课程的特点非常重要,同时还要保障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即所讲的内容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对学前教师的要求。
(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非常多,所以本文只列举两个基本的教学方法。第一,兴趣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兼顾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常常与其他教学方法混用以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例如将要提到的第二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实践为知识教学主体,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对培养其基础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作为中职教师,是培养未来职业工作者的教师,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教师自身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学前教育工作经验,然后才是过硬的教育能力,这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同时,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即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優化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接受更加系统、科学、人性化的教育。
(六)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目标,努力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两部分,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师德教育和职业礼仪、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课程。
其次,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都是空前的,特别是对学前教育来说,注重提升学前教学质量是其提升自身发展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专注于人才的全面化、精英化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必须符合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价值。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多元化的授课体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六步关键”,在深入贯彻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很好地解决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问题。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教学改革方法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
参考文献:
[1]庞玉伟.中职学前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教育,2016(12):00201-00201.
[2]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培训,2017(2):211-211.
[3]卢敏月.新时期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发挥与培育[J].职业,2017(4):42-43.
[4]郭建峰.浅谈工匠精神在中职机械专业技能训练中的渗透教育[J].学苑教育,2016(20):70-70.
[5]王晓璐.浅论“工匠精神”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培育方式[J].农家科技旬刊,2017(3):59-59.
作者简介:
刘丽,副教授,辽宁省大连市,大连职工大学。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实施策略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以“更高效、更人性化、更科学”为基本的发展目标,以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精益求精,从而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极致而无可挑剔。目前,在欠缺工匠精神的前提下,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分析这些问题,并具体分析工匠精神的实施策略。
一、 欠缺工匠精神的前提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问题
(一) 教学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附属”。这种教学理念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的知识,但是却不利于其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
(二) 教学方法不科学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因为此类教学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收获教学奇效,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可谓长久不衰,但是这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遇问题也不愿思考、不会思考,对教学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三) 教学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缺少实践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根据考试内容的要求,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实践知识教学,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所学的知识都用在了考试上却应用不到生活中。
二、 工匠精神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一) 构建多元化的授课体系
首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即本着客观公平的原则,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一分为二,体现其独立性,同时也要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向通道,体现两者的关联性。其次,学前教育包括教学技能培养和师德教育两部分,两者必须步调一致,即教学技能与师德教育课程平分秋色,同时保证两者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不受影响。
(二)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期望制定教学目标,即教师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大多数学生来此专业是为了学习什么?”“大多数学生日后要从事学前教育行业,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即教师作为学生的授业恩师,有责任成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供者”,从而让学生学习到他们需要的实用知识。
(三) 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首先,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大都会从事学前教育行业,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也必须遵循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与实际学前教育工作挂钩。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重点,即刻意地培养学生专业的教育知识,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教育知识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教学技能,从而培养其真正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学内容要灵活多样,即能够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灵活地变更其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一点对适应中职学前课程的特点非常重要,同时还要保障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即所讲的内容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对学前教师的要求。
(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非常多,所以本文只列举两个基本的教学方法。第一,兴趣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兼顾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常常与其他教学方法混用以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例如将要提到的第二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实践为知识教学主体,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对培养其基础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作为中职教师,是培养未来职业工作者的教师,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教师自身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学前教育工作经验,然后才是过硬的教育能力,这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同时,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即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優化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接受更加系统、科学、人性化的教育。
(六)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目标,努力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两部分,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师德教育和职业礼仪、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课程。
其次,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都是空前的,特别是对学前教育来说,注重提升学前教学质量是其提升自身发展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专注于人才的全面化、精英化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必须符合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价值。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多元化的授课体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六步关键”,在深入贯彻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很好地解决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问题。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教学改革方法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
参考文献:
[1]庞玉伟.中职学前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教育,2016(12):00201-00201.
[2]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培训,2017(2):211-211.
[3]卢敏月.新时期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发挥与培育[J].职业,2017(4):42-43.
[4]郭建峰.浅谈工匠精神在中职机械专业技能训练中的渗透教育[J].学苑教育,2016(20):70-70.
[5]王晓璐.浅论“工匠精神”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培育方式[J].农家科技旬刊,2017(3):59-59.
作者简介:
刘丽,副教授,辽宁省大连市,大连职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