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白先勇的同性恋题材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个主题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同性恋者也是人”,人类基本的情感在他们身上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味。《孽子》文本的前半部分都充满了即将到来的悲剧气息,但是开放式的结局又让人充满了期待,希望现世的青春鸟们也真的走上了正轨,得到所想。
关键词:边缘人;青春鸟;自由
在当今社会同性恋不再是需要回避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排斥同性恋,同性恋开始为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所接受。人们对于不同于自身的同性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想要窥探的心理,于是就有人一边进行着窥视行为,以一种“中国式”的心态一边在内心或鄙夷或感慨的试图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以此来获得满足。因而大量的同性题材的小说、电视剧、电影的上市并且泛滥,部分同性题材的商业文学和商业电影更是充满了大量媚俗、不堪的文字尤其是性爱描写,以此迎合市场的需求,获得关注和收视率,却消费了同性之间本该有的属于自己本该有的生命的尊严,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以及对感情的渴求。
然而,在白先勇先生的《孽子》这一文中,能够感受到白先生完全没有把同性之间的行为和爱情当成一种可以消费,获得利润的商品。他用内心深深埋藏着的沉痛以及爱怜的心情叙述了一群在黑夜中彷徨的、踯躅的、渴望着光明和自由的青春鸟的故事。白先勇创作了不少同性恋题材的小说,包括早期的《月梦》、《青春》,后来的《寂寞的十七岁》、《满天里的星星》,以及第一篇写同性恋题材的长篇小说《孽子》。《孽子》也是第一部,“一个作家第一次不用曲笔,不用隐喻,不带偏见与歧视,严肃而认真地把同性恋者的世界呈现出来”①的作品。因此,该文本就被赋予了其他同性题材小说所没有的的魅力。
《孽子》维持了白先勇一贯的创作风格,将处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的苦难细致的表达了出来。在新公园的黑暗树林里,或是在圆环旅店渗透满汗水的床上,还有的则是在安乐乡迷醉的灯光里,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少年边缘人生活苦难波折的画面。在这之中,父子间的关系是文本主要叙述的内容之一。文章开头出现的就是主人公李青,以第一人稱描述了他被父亲逐出家门的场景,紧接着就是一则布告,主人公李青因与实验室管理员发生不伦关系被当场捕获遭学校开除,这则布告道出了李青被父亲追打的原因。最终,李青在最后一次归家时为避免和父亲见面而悄悄走出家门的时候,真正尝到了离家的凄凉。到此,李青和父亲之间的父子关系以李青的离家出走和父亲离别告终。后来的李青找到了青春鸟的归宿,逐渐开始见证一次又一次的其他人的悲欢离合。
文本通过李青的视野,讲述了发生在李青身边的故事,描写了四对父子,结局无一例外都是生离或者死别。而父亲对儿子的看法其实也代表了在当时的台湾社会中,对同性恋者的主流看法,鄙夷,不屑,厌弃。文本中的父亲在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以后,表现出来的情绪都是一样的怒火中烧,这四个孩子则注定要承担常人无法理解的苦痛折磨。
这些青春鸟、边缘人代表的是社会上的不被世人所理解,但又不可回避的、真正的存在。以李青、老鼠等为代表的“青春鸟”,在所谓的正常社会受到大部分人的鄙夷和指责,即使以一种低姿态进入了“黑暗帝国”成为服务于嫖客的男妓,依然受到生理以及心理上的蔑视。然而,我们也能从他们身上发现很多闪光点,他们也和常人一样即使生活艰难还是心怀希望;向往平等。同性恋者被称为是“边缘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生活现状和所受的对待是边缘化的,最重要的应当是因为社会给予他们这样一个边缘化的身份和环境,使得他们只能够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鸟的归宿”。文本第二部分就提到了“我们这个王国,历史暖昧,不知道是谁创立的,也不知道始于何时,然而在我们这个极隐秘,极不合法的藻尔小国中,这些年,也发生过不少可歌可泣的沧桑痛史。②”白先勇在他的另一部短篇小说《树犹如此》里提到过“逆数而行”,在《孽子》中,则深刻感受到对少年青春鸟们的爱恨纠缠和痛苦不堪,大抵,剥离了表面的芜杂,真切地人性应当是相通的。在我理解看来,不是他们选择了这条路,而是这条路在等着他们,这不是他们的过错,他们却背负了沉重的原罪。
“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受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国民。”③如文中所言,青春鸟的归宿实际上是一群被放逐、无家可归的、流荡于台北新公园的同性恋者们,有大学生、流浪汉、官二代、各种各样的人。“我们那个无政府的王国,并不能给予我们任何的庇护,我们都得仰靠自己的动物本能,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求存之道。”④因为这仅仅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同性恋人群发展而来的聚众地点,所以并不具有任何的保护措施,只能靠着公园外侧的灌木作为唯一的屏障获得暂时的与世隔绝,这正好符合了这些边缘人尴尬的社会地位——被社会大众所知,却不被认可。
青春鸟们有着最优势的资本,也就是青春,为什么要在新公园黑暗的角落里苟延残喘的生活,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个暗夜的角落,以一个平常人的身份回归社会,过上本就应该拥有的普通大众的生活?在白先勇眼中,同性恋者的世界里,不是只有猥琐的肉欲,感情同样可以成为他们生命的支柱: 同性间的爱情和异性之间的爱情一样可以真挚而长久; 他们的存在并非为了等待那个终将到来的结束,他们也可以追求生命华彩绽放的一刻; 除了无尽的黑暗,她们同样可以拥有暖暖灯光下的亲情!⑤
这些千丝万缕的想法,直到在读者看到了结局才能释怀,松一口气,开放式的结局,一切都在朝着一个有希望的方向前进。《孽子》的出现,也让人们开始正视同性行为,并为在阴暗中生存的同性恋者喊出了自由的呼声。呼喊我们,与其放逐,不如理解。
参考文献
[1]陈社文,颜呐.《孽子》:一本被遗忘的历史书C1].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 (2) :40一43.
[2]龙应台.淘这盘金沙——细评白先勇〈孽子〉.1984 年3 月台湾《新书月刊》第六期,收入《龙应台评小说》
[3]自由的呼声——试论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中的“同性”情结 ◎郑 蓉
[4]袁良骏.白先勇论.新华出版社.2001.
[5] 《浅谈白先勇的同性恋题材小说创作》(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人文系,江苏 南通 中图分类号: 1206.7 文献标识码: A
[6]白先勇,《孽子》,台湾远景出版公司,1983年
关键词:边缘人;青春鸟;自由
在当今社会同性恋不再是需要回避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排斥同性恋,同性恋开始为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所接受。人们对于不同于自身的同性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想要窥探的心理,于是就有人一边进行着窥视行为,以一种“中国式”的心态一边在内心或鄙夷或感慨的试图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以此来获得满足。因而大量的同性题材的小说、电视剧、电影的上市并且泛滥,部分同性题材的商业文学和商业电影更是充满了大量媚俗、不堪的文字尤其是性爱描写,以此迎合市场的需求,获得关注和收视率,却消费了同性之间本该有的属于自己本该有的生命的尊严,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以及对感情的渴求。
然而,在白先勇先生的《孽子》这一文中,能够感受到白先生完全没有把同性之间的行为和爱情当成一种可以消费,获得利润的商品。他用内心深深埋藏着的沉痛以及爱怜的心情叙述了一群在黑夜中彷徨的、踯躅的、渴望着光明和自由的青春鸟的故事。白先勇创作了不少同性恋题材的小说,包括早期的《月梦》、《青春》,后来的《寂寞的十七岁》、《满天里的星星》,以及第一篇写同性恋题材的长篇小说《孽子》。《孽子》也是第一部,“一个作家第一次不用曲笔,不用隐喻,不带偏见与歧视,严肃而认真地把同性恋者的世界呈现出来”①的作品。因此,该文本就被赋予了其他同性题材小说所没有的的魅力。
《孽子》维持了白先勇一贯的创作风格,将处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的苦难细致的表达了出来。在新公园的黑暗树林里,或是在圆环旅店渗透满汗水的床上,还有的则是在安乐乡迷醉的灯光里,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少年边缘人生活苦难波折的画面。在这之中,父子间的关系是文本主要叙述的内容之一。文章开头出现的就是主人公李青,以第一人稱描述了他被父亲逐出家门的场景,紧接着就是一则布告,主人公李青因与实验室管理员发生不伦关系被当场捕获遭学校开除,这则布告道出了李青被父亲追打的原因。最终,李青在最后一次归家时为避免和父亲见面而悄悄走出家门的时候,真正尝到了离家的凄凉。到此,李青和父亲之间的父子关系以李青的离家出走和父亲离别告终。后来的李青找到了青春鸟的归宿,逐渐开始见证一次又一次的其他人的悲欢离合。
文本通过李青的视野,讲述了发生在李青身边的故事,描写了四对父子,结局无一例外都是生离或者死别。而父亲对儿子的看法其实也代表了在当时的台湾社会中,对同性恋者的主流看法,鄙夷,不屑,厌弃。文本中的父亲在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以后,表现出来的情绪都是一样的怒火中烧,这四个孩子则注定要承担常人无法理解的苦痛折磨。
这些青春鸟、边缘人代表的是社会上的不被世人所理解,但又不可回避的、真正的存在。以李青、老鼠等为代表的“青春鸟”,在所谓的正常社会受到大部分人的鄙夷和指责,即使以一种低姿态进入了“黑暗帝国”成为服务于嫖客的男妓,依然受到生理以及心理上的蔑视。然而,我们也能从他们身上发现很多闪光点,他们也和常人一样即使生活艰难还是心怀希望;向往平等。同性恋者被称为是“边缘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生活现状和所受的对待是边缘化的,最重要的应当是因为社会给予他们这样一个边缘化的身份和环境,使得他们只能够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鸟的归宿”。文本第二部分就提到了“我们这个王国,历史暖昧,不知道是谁创立的,也不知道始于何时,然而在我们这个极隐秘,极不合法的藻尔小国中,这些年,也发生过不少可歌可泣的沧桑痛史。②”白先勇在他的另一部短篇小说《树犹如此》里提到过“逆数而行”,在《孽子》中,则深刻感受到对少年青春鸟们的爱恨纠缠和痛苦不堪,大抵,剥离了表面的芜杂,真切地人性应当是相通的。在我理解看来,不是他们选择了这条路,而是这条路在等着他们,这不是他们的过错,他们却背负了沉重的原罪。
“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受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国民。”③如文中所言,青春鸟的归宿实际上是一群被放逐、无家可归的、流荡于台北新公园的同性恋者们,有大学生、流浪汉、官二代、各种各样的人。“我们那个无政府的王国,并不能给予我们任何的庇护,我们都得仰靠自己的动物本能,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求存之道。”④因为这仅仅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同性恋人群发展而来的聚众地点,所以并不具有任何的保护措施,只能靠着公园外侧的灌木作为唯一的屏障获得暂时的与世隔绝,这正好符合了这些边缘人尴尬的社会地位——被社会大众所知,却不被认可。
青春鸟们有着最优势的资本,也就是青春,为什么要在新公园黑暗的角落里苟延残喘的生活,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个暗夜的角落,以一个平常人的身份回归社会,过上本就应该拥有的普通大众的生活?在白先勇眼中,同性恋者的世界里,不是只有猥琐的肉欲,感情同样可以成为他们生命的支柱: 同性间的爱情和异性之间的爱情一样可以真挚而长久; 他们的存在并非为了等待那个终将到来的结束,他们也可以追求生命华彩绽放的一刻; 除了无尽的黑暗,她们同样可以拥有暖暖灯光下的亲情!⑤
这些千丝万缕的想法,直到在读者看到了结局才能释怀,松一口气,开放式的结局,一切都在朝着一个有希望的方向前进。《孽子》的出现,也让人们开始正视同性行为,并为在阴暗中生存的同性恋者喊出了自由的呼声。呼喊我们,与其放逐,不如理解。
参考文献
[1]陈社文,颜呐.《孽子》:一本被遗忘的历史书C1].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 (2) :40一43.
[2]龙应台.淘这盘金沙——细评白先勇〈孽子〉.1984 年3 月台湾《新书月刊》第六期,收入《龙应台评小说》
[3]自由的呼声——试论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中的“同性”情结 ◎郑 蓉
[4]袁良骏.白先勇论.新华出版社.2001.
[5] 《浅谈白先勇的同性恋题材小说创作》(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人文系,江苏 南通 中图分类号: 1206.7 文献标识码: A
[6]白先勇,《孽子》,台湾远景出版公司,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