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但随着电子商务专业的快速发展,教学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轨,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现状入手,针对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基于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以满足高职教育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教学模式 多元化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84-02
电子商务快速改变着原有经济格局及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增长模式,它在催生新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表现出了巨大能量。为适应形势发展,普及电子商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巨大的国内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人才短缺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却遭遇就业尴尬,该专业成为入学热门、毕业冷门,反差最大的专业,学校与社会供求错位。
一、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首先是商务,它构建于互联网这个最广阔、最有影响力的平台上,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的高效、协调运转。它被看作数字化商业社会的核心,未来市场经济商务运作的主要模式。电子商务是一门融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涉及金融、管理、经济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型学科,基础理论涉及面宽,学科综合、文理渗透,应用领域广、技术发展快,对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要求高。正是基于这种复合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教育培养方面的盲目性成为阻碍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屏障,学生缺乏和其它相关专业学生竞争的核心能力。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专业的快速发展,教学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轨,存在诸多问题。
1.课程培养目标模糊
电子商务专业既要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未将国际先进研究成果与中国国情结合,课程开设侧重于计算机与商务简单堆砌,课程间缺乏有力衔接,脱离实际,落后于应用。有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手段等方面仍沿用中职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欠缺深度与广度。
2.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系统性
很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科目繁重、教学割裂,导致学生知识构成缺乏系统性,专业不精;脱离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需求,缺乏科学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15~22门之多的专业课程,给学生带来很多困惑与压力,课程体系结构缺乏有机整合。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性,使电子商务课程理论研究的内容也随之发生新变化。因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远快于理论总结,教育者与管理者面临与受教育者几乎同步学习的境况。同时,教材建设滞后于实践,其内容经撰写、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其中实例已相对脱节,对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3.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单一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手段较多,对教育者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虽利于教师主导,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缺少师生互动,忽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实务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1]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提升商务活动的效率、效果,许多技术的掌握都需通过实践。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方式为实验室实训,多采用模拟教学软件。因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模拟软件不能及时升级换代,脱离实际商业环境。而学校实验教学资金投入不足也制约着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但因规模和条件限制,致使校企合作的水平不高,没有深层次挖掘校企合作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目前很多院校还缺乏能挖掘学生潜力和发挥专业特长的课外场所。在学生社团和协会中,专业性的协会较少,没有自主的科研项目开发及服务社会和创业意识。
5.专业师资缺乏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专业,横跨了管、工两个学科。国内电子商务教师大部分来自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多是通过后期电子商务培训获得相关知识,其知识储备不够系统、深入,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拥有的相关知识结构都具有局限性,对电子商务实践体系的认识不足。另外,很多教师缺乏从事企业运营的管理经验,缺少与业界的真实互动,也给实践教学带来了阻力,难以全方位向学生展示电子商务的真正内涵,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研究
在封闭性的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只能算是半成品,虽企业需求旺盛,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却处于劣势。要打破这种屏障就要从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改革入手,衔接用人单位的职业技能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采用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
1.准确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电子商务人才层次可分为应用层、策划层和管理层。电子商务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实际,把培养目标细化为不同方向,而不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博而全”的专业通才。理论课程设计应把握的原则是“理论以够用为度”,即理论深度适当,能满足实际所需;理论广度足够,涉及面能覆盖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理论知识宽度要求。实践课程设置以“小方向,重特色”为原则,根据中小型企业需求把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网站策划和运营、网络广告策划和推广、网上贸易平台应用和网络营销方向等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人才生态链,并根据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找准其在生态链中的位置。 2.加大课程整合、优化,建设教学资源库共享服务平台。
从宏观上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并注重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优化,对近似、交叉重叠的内容合理整合,满足于社会科技进步及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合理安排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实验、实训、资格证书考核、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在整个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比重。安排合理的实践课模块教学,并根据电子商务动态,及时补充实践模块,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组织教师自行编制、积累和开发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如案例、课件、解决方案、行业应用技能要点和基本业务流程等,努力打造精品课程。
注重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消除资源“信息孤岛”。本着共享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以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信息化为载体,构建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管理、学习平台。[2~3]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行业的优质资源,开发、整合校内各专业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与典型企业紧密合作,建成一个集教学及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技术攻关、社会服务兼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内容创新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3.丰富教学手段,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考核体系。
教学中采用多学科跨度、综合集成、面向对象的多元方式。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创新为基点,坚决摆脱传统“以讲授为中心”的方式,注意灌输与引导、讲授与讨论、教材与实训的关系。改革课程模块,在教学计划上有意识地设立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把不同学期的相关课程融入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在每门课程中围绕电子商务主题设置相关的创业实践模块。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应用,如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分析报告、专题讨论法等。注重体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将实验室仿真环境与真实网上体验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免费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商务流程,目前淘宝、易趣与拍拍网等网站都可免费开店,可作为学生实训学习与自主创业的平台。在教学中引进企业人员,传授一线实战经验,加强企业商家或个人从业者的电子商务案例,让学生得到更直观的感受。
在考核体系方面,力求考核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倡导灵活多样的考核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注重学习和发展过程评价。采取平时、笔试、模块实训、自由创作成绩和设计答辩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同时将职业资格认证和技术等级考试纳入教育教学和考核体系,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标准。这样,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创业实践,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成果成为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以此可综合考量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程度与创业实践能力。
4.校企合作,构建多层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是新时期办学的热点模式。以企业订单为导向,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有的放矢。重视与电子商务领域相关企业的合作,增加创业体验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利用教学模拟环境、网络环境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商业化运用,进行观察、了解、参与、模拟和再现、修改、评价、总结和创造等,深入理解、解剖和认知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商务经营规律和工作原理,预测发展趋势,发现需求、提出解决方案。[4]建立多层次的电子商务实验实训体系。开设多种类型的实验,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满足专业特色的需求。另外,可通过参与校内外竞赛,如职业技能大赛等,以赛促学;成立电子商务社团,创新学生社团运作模式。
建立校企实验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和“商学结合”。通过企业的售后服务和设备维护、更新,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技术联系和产品联系,充分利用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产品优势,实现共同发展。这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培养面向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可凭借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共建实体、校办产业和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模式开展产学研。[5]
5.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培养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进修,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吸取先进经验、捕获有效信息,完善和修正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多渠道引进掌握电子商务新技能、获取电子商务新思想、关注并能准确判断电子商务发展新动向的高新技术人才;聘请专家任教或实践指导,参与教学环节。
四、结 论
社会需求是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出发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必须切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认清当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化改革,以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满足高职教育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接轨,推动职业教育与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安莉.网上模拟公司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1~32
2 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6):90
3 宋维堂、张淑梅.基于web2.0理念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32
4 曾凡奇.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5(2):26~28
5 苏金泷.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10(11):30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教学模式 多元化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84-02
电子商务快速改变着原有经济格局及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增长模式,它在催生新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表现出了巨大能量。为适应形势发展,普及电子商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巨大的国内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人才短缺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却遭遇就业尴尬,该专业成为入学热门、毕业冷门,反差最大的专业,学校与社会供求错位。
一、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首先是商务,它构建于互联网这个最广阔、最有影响力的平台上,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的高效、协调运转。它被看作数字化商业社会的核心,未来市场经济商务运作的主要模式。电子商务是一门融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涉及金融、管理、经济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型学科,基础理论涉及面宽,学科综合、文理渗透,应用领域广、技术发展快,对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要求高。正是基于这种复合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教育培养方面的盲目性成为阻碍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屏障,学生缺乏和其它相关专业学生竞争的核心能力。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专业的快速发展,教学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轨,存在诸多问题。
1.课程培养目标模糊
电子商务专业既要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未将国际先进研究成果与中国国情结合,课程开设侧重于计算机与商务简单堆砌,课程间缺乏有力衔接,脱离实际,落后于应用。有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手段等方面仍沿用中职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欠缺深度与广度。
2.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系统性
很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科目繁重、教学割裂,导致学生知识构成缺乏系统性,专业不精;脱离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需求,缺乏科学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15~22门之多的专业课程,给学生带来很多困惑与压力,课程体系结构缺乏有机整合。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性,使电子商务课程理论研究的内容也随之发生新变化。因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远快于理论总结,教育者与管理者面临与受教育者几乎同步学习的境况。同时,教材建设滞后于实践,其内容经撰写、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其中实例已相对脱节,对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3.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单一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手段较多,对教育者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虽利于教师主导,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缺少师生互动,忽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实务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1]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提升商务活动的效率、效果,许多技术的掌握都需通过实践。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方式为实验室实训,多采用模拟教学软件。因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模拟软件不能及时升级换代,脱离实际商业环境。而学校实验教学资金投入不足也制约着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但因规模和条件限制,致使校企合作的水平不高,没有深层次挖掘校企合作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目前很多院校还缺乏能挖掘学生潜力和发挥专业特长的课外场所。在学生社团和协会中,专业性的协会较少,没有自主的科研项目开发及服务社会和创业意识。
5.专业师资缺乏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专业,横跨了管、工两个学科。国内电子商务教师大部分来自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多是通过后期电子商务培训获得相关知识,其知识储备不够系统、深入,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拥有的相关知识结构都具有局限性,对电子商务实践体系的认识不足。另外,很多教师缺乏从事企业运营的管理经验,缺少与业界的真实互动,也给实践教学带来了阻力,难以全方位向学生展示电子商务的真正内涵,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研究
在封闭性的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只能算是半成品,虽企业需求旺盛,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却处于劣势。要打破这种屏障就要从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改革入手,衔接用人单位的职业技能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采用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
1.准确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电子商务人才层次可分为应用层、策划层和管理层。电子商务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实际,把培养目标细化为不同方向,而不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博而全”的专业通才。理论课程设计应把握的原则是“理论以够用为度”,即理论深度适当,能满足实际所需;理论广度足够,涉及面能覆盖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理论知识宽度要求。实践课程设置以“小方向,重特色”为原则,根据中小型企业需求把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网站策划和运营、网络广告策划和推广、网上贸易平台应用和网络营销方向等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人才生态链,并根据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找准其在生态链中的位置。 2.加大课程整合、优化,建设教学资源库共享服务平台。
从宏观上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并注重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优化,对近似、交叉重叠的内容合理整合,满足于社会科技进步及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合理安排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实验、实训、资格证书考核、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在整个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比重。安排合理的实践课模块教学,并根据电子商务动态,及时补充实践模块,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组织教师自行编制、积累和开发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如案例、课件、解决方案、行业应用技能要点和基本业务流程等,努力打造精品课程。
注重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消除资源“信息孤岛”。本着共享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以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信息化为载体,构建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管理、学习平台。[2~3]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行业的优质资源,开发、整合校内各专业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与典型企业紧密合作,建成一个集教学及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技术攻关、社会服务兼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内容创新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3.丰富教学手段,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考核体系。
教学中采用多学科跨度、综合集成、面向对象的多元方式。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创新为基点,坚决摆脱传统“以讲授为中心”的方式,注意灌输与引导、讲授与讨论、教材与实训的关系。改革课程模块,在教学计划上有意识地设立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把不同学期的相关课程融入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在每门课程中围绕电子商务主题设置相关的创业实践模块。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应用,如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分析报告、专题讨论法等。注重体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将实验室仿真环境与真实网上体验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免费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商务流程,目前淘宝、易趣与拍拍网等网站都可免费开店,可作为学生实训学习与自主创业的平台。在教学中引进企业人员,传授一线实战经验,加强企业商家或个人从业者的电子商务案例,让学生得到更直观的感受。
在考核体系方面,力求考核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倡导灵活多样的考核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注重学习和发展过程评价。采取平时、笔试、模块实训、自由创作成绩和设计答辩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同时将职业资格认证和技术等级考试纳入教育教学和考核体系,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标准。这样,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创业实践,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成果成为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以此可综合考量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程度与创业实践能力。
4.校企合作,构建多层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是新时期办学的热点模式。以企业订单为导向,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有的放矢。重视与电子商务领域相关企业的合作,增加创业体验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利用教学模拟环境、网络环境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商业化运用,进行观察、了解、参与、模拟和再现、修改、评价、总结和创造等,深入理解、解剖和认知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商务经营规律和工作原理,预测发展趋势,发现需求、提出解决方案。[4]建立多层次的电子商务实验实训体系。开设多种类型的实验,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满足专业特色的需求。另外,可通过参与校内外竞赛,如职业技能大赛等,以赛促学;成立电子商务社团,创新学生社团运作模式。
建立校企实验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和“商学结合”。通过企业的售后服务和设备维护、更新,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技术联系和产品联系,充分利用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产品优势,实现共同发展。这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培养面向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可凭借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共建实体、校办产业和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模式开展产学研。[5]
5.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培养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进修,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吸取先进经验、捕获有效信息,完善和修正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多渠道引进掌握电子商务新技能、获取电子商务新思想、关注并能准确判断电子商务发展新动向的高新技术人才;聘请专家任教或实践指导,参与教学环节。
四、结 论
社会需求是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出发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必须切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认清当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化改革,以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满足高职教育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接轨,推动职业教育与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安莉.网上模拟公司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1~32
2 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6):90
3 宋维堂、张淑梅.基于web2.0理念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32
4 曾凡奇.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5(2):26~28
5 苏金泷.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