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当前投资增幅仍然偏高,部分领域盲目投资和无序建设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投资冲动依然较强,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
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
2005年,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加强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指导,严格市场准入标准,投资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继续得到抑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604亿元,增长25.7%,增幅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增幅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1.农村和农业投资增速回升,第二产业投资稳定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508亿元,增长18%,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个人投资增长16.9%,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7.5%,增幅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8.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2.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继续快于东部地区,所占比重稳步提高
在城镇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4%,增幅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2.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0.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占各地区投资的比重为54%,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2.8%和21.3%,分别比上年提高0.9和0.5个百分点。
3.钢铁、水泥等热点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抑制,部分薄弱环节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在城镇投资中,钢铁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7.5%;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6.6%,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65.6%,增幅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29.7%,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5.7%,比上年提高29.2个百分点;卫生投资增长28.9%,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制造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62.9%,比上年提高24.2个百分点;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1.6%和68.9%,分别比上年提高28.7和34.2个百分点。
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步回落,房屋销售价格稳中有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呈逐月回落态势,全年完成15,759亿元,增长19.8%,增幅比上年下降8.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4%,增幅比上年下降13.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32.5%,比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33.4%,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第四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5%,涨幅比第三季度高0.4个百分点。全国只有呼和浩特、大连、深圳3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超过10%,上海、杭州等地房屋销售价格回落。
5.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计划总投资规模继续攀升
全国建设与改造新开工项目186,560个,比上年增加34,197个。山东、河北、辽宁、河南、江苏5省全年新开工项目超过1万个。全国建设与改造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4,830亿元,增长32.4%,增幅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已经处于除2003年(54.7%)以外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天津、上海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一倍以上。
6.资金来源比较充足
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80,934亿元,增长28.2%。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24%,增幅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18.2%,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增长29.4%,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8%,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私营企业投资增长61%,高于国有企业投资增速44.4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据人民银行统计,全年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11,972亿元,同比少增2012亿元。
7.投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全面实施,核准和备案程序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咨询评估引入竞争机制进展顺利。政府投资管理得到加强,先后制定出台《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试点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积极推进。
总体上看,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当前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新开工项目偏多,部分领域盲目投资和无序建设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投资冲动依然较强,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
二、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政策与工作重点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加强和改善投资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改进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整体入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工作是:
1.继续加强和改善投资调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
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在宏观调控中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加强城乡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形象工程建设。继续清理整顿开发区,做好建设领域工程款清欠工作。切实加强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搞好与信贷、土地、环保等政策的协同配合,逐步建立投资调控的长效机制。
2.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改进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落实“五个统筹”、加强薄弱环节和促进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将政府投资进一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解决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问题等方面倾斜。继续改进和规范各类政府投资管理,推进建立政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加强对政府投资和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3.加强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项目要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以及科技、教育等方面建设。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振兴步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继续推进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治淮骨干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规划,搞好重大项目储备。
4.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稳定房价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制定完善房地产开发中长期规划,合理确定房地产布局和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切实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研究解决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中存在的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筹措廉租房资金,逐步扩大廉租房的受益面。继续控制城镇拆迁规模。
5.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推动投资体制改革整体入轨
既要全面推进,更要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改进完善投资项目核准程序和要求,规范核准内容和方式,并适时调整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加强对各地实施投资项目备案制的指导,全面实施规范、高效的备案制度。抓紧出台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配套文件,逐步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扩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
杨庆蔚
1948年11月生,1969年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同年到原国家计委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至今。曾任国家计委社会发展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主要负责社会事业计划等工作。198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学习规划管理与政策分析。1992年任社会司副司长,1997年任社会司司长,2002年12月转任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
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
2005年,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加强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指导,严格市场准入标准,投资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继续得到抑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604亿元,增长25.7%,增幅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增幅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1.农村和农业投资增速回升,第二产业投资稳定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508亿元,增长18%,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个人投资增长16.9%,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7.5%,增幅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8.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2.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继续快于东部地区,所占比重稳步提高
在城镇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4%,增幅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2.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0.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占各地区投资的比重为54%,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2.8%和21.3%,分别比上年提高0.9和0.5个百分点。
3.钢铁、水泥等热点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抑制,部分薄弱环节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在城镇投资中,钢铁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7.5%;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6.6%,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65.6%,增幅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29.7%,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5.7%,比上年提高29.2个百分点;卫生投资增长28.9%,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制造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62.9%,比上年提高24.2个百分点;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1.6%和68.9%,分别比上年提高28.7和34.2个百分点。
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步回落,房屋销售价格稳中有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呈逐月回落态势,全年完成15,759亿元,增长19.8%,增幅比上年下降8.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4%,增幅比上年下降13.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32.5%,比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33.4%,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第四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5%,涨幅比第三季度高0.4个百分点。全国只有呼和浩特、大连、深圳3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超过10%,上海、杭州等地房屋销售价格回落。
5.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计划总投资规模继续攀升
全国建设与改造新开工项目186,560个,比上年增加34,197个。山东、河北、辽宁、河南、江苏5省全年新开工项目超过1万个。全国建设与改造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4,830亿元,增长32.4%,增幅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已经处于除2003年(54.7%)以外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天津、上海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一倍以上。
6.资金来源比较充足
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80,934亿元,增长28.2%。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24%,增幅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18.2%,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增长29.4%,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8%,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私营企业投资增长61%,高于国有企业投资增速44.4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据人民银行统计,全年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11,972亿元,同比少增2012亿元。
7.投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全面实施,核准和备案程序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咨询评估引入竞争机制进展顺利。政府投资管理得到加强,先后制定出台《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试点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积极推进。
总体上看,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当前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新开工项目偏多,部分领域盲目投资和无序建设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投资冲动依然较强,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
二、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政策与工作重点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加强和改善投资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改进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整体入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工作是:
1.继续加强和改善投资调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
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在宏观调控中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加强城乡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形象工程建设。继续清理整顿开发区,做好建设领域工程款清欠工作。切实加强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搞好与信贷、土地、环保等政策的协同配合,逐步建立投资调控的长效机制。
2.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改进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落实“五个统筹”、加强薄弱环节和促进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将政府投资进一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解决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问题等方面倾斜。继续改进和规范各类政府投资管理,推进建立政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加强对政府投资和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3.加强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项目要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以及科技、教育等方面建设。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振兴步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继续推进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治淮骨干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规划,搞好重大项目储备。
4.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稳定房价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制定完善房地产开发中长期规划,合理确定房地产布局和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切实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研究解决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中存在的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筹措廉租房资金,逐步扩大廉租房的受益面。继续控制城镇拆迁规模。
5.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推动投资体制改革整体入轨
既要全面推进,更要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改进完善投资项目核准程序和要求,规范核准内容和方式,并适时调整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加强对各地实施投资项目备案制的指导,全面实施规范、高效的备案制度。抓紧出台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配套文件,逐步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扩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
杨庆蔚
1948年11月生,1969年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同年到原国家计委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至今。曾任国家计委社会发展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主要负责社会事业计划等工作。198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学习规划管理与政策分析。1992年任社会司副司长,1997年任社会司司长,2002年12月转任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