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刀”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当我们打开跳蚤市场网、二手市场网等交易网页,常常会看到下列表达:
  (1)200元不刀哦。
  (2)80卖,可刀。
  (3)送货上门,价钱就别刀了。
  (4)只要喜欢,都可小刀。
  (5)价可大刀。
  “刀”本来是名词,但在交易网页上它摇身一变,成了动词,用来代替“砍价”“削价”。
  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些交易网页中出现的“刀”,我们搜集了大量用例,归纳如下:
  
  1.“刀”
  “刀”活用为动词后,和一般的动词一样,可以受情态动词的修饰,如“可刀”;也可以受副词的修饰,如“不刀”“别刀”;还可以重叠,如“可刀刀”,甚至还有“可刀刀刀”等;也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成分,后接语气词,如“刀吧”。
  “刀”也仍有名词用法出现,但这些网页上出现的名词用法和“刀”原本的名词用法不同,如卖方回帖“刀太大”,并不是在谈论刀的大小尺寸问题,而是在抱怨买方“砍价太狠”,“刀”在这里的名词用法显然还是和其动词用法相关的。
  
  2.“小刀”
  网上交易中“刀”和“小”常常搭配使用,“小刀”中的“小”修饰动词“刀”,意为“稍微”。“小刀”由名词性偏正短语变成动词性偏正短语,具体用法如“可小刀”“欢迎小刀”“接受小刀”“可适当小刀”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卖家发帖子时用的“可小刀”。卖家是不乐意买家砍价的,“小刀”在他们眼里仍嫌太大,于是出现了“可小小刀”甚至“可小小小小刀”等表达。
  “小刀”可以再具体一些,我们看到了诸如“可指甲刀”“价可剪刀”“价格可小指甲刀”“接受指甲刀”“可水果刀”“可小小水果刀”等新颖灵活的表达。
  也有把“小刀”作名词用的,但和“刀”的名词用法一样,此“小刀”也非彼“小刀”,如“可开小刀”“拒绝任何小刀”等。
  
  3.“大刀”
  和“小刀”一样,“大刀”也成了动词性偏正短语,用法如“可大刀”“别大刀”“可大大大刀”等。“大刀”也可以具体化,如“别杀牛刀”“别铡刀”“拒绝砍刀”。“大刀”也有名词用法,如“大刀莫来”等。
  我们所见到的“大刀”远没有“小刀”的使用率高,而且“大刀”往往更多地和“别”“不”“莫”等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搭配使用。
  
  4.“刀砍”
  我们看到,通常使用的表示“削价”“砍价”的动词“砍”仍在使用,但因为“刀”的介入,“砍”的用法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可刀砍”“可小刀砍一下”“小刀可砍,大刀砍免谈”等。普通话中的“砍”本有两个义项:一是用刀斧等猛力切入物体或将物体断开,如“砍柴”;二是削减、取消,如“砍价”。今天交易网页上出现的“可刀砍”“可小刀砍一下”“小刀可砍,大刀砍免谈”等,显然是故意糅合了“砍”的以上两种意义,以取得新奇的表达效果。
  综上,交易网页上“刀”的“可刀”“可小刀”“莫大刀”等用法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灵活性、创新性。相较而言,“刀”比“砍”显得含蓄,而且“刀”可以更灵活地和“大”“小”搭配,构成“大刀”“小刀”,甚至演绎成“指甲刀”“砍刀”等,形象地表达了买卖双方关于砍价的交际意图,这些也许正是“刀”在网络上深受欢迎的原因。但目前这个“刀”使用范围有限,我们还没有在正式的媒体语料中看到“刀”的这种特殊用法。
其他文献
<正>识字是阅读和写字的基础,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很少考虑识字的深层次问题——汉字的文化内涵,只注重识字的工具
“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为:“①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②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然而,我们发现最近的网络和报刊上出现了“雷”的一种新用法。  先来看下面的例子:  (1)昨日,有网友发帖曝光玉米们在上海大舞台外张挂的各类横幅,称这些充满个性的标语很“雷”人。(网易2008年3月11日)  (2)《甜蜜蜜》穿帮镜头雷倒网友(《信息时报》2008年3月28日)
[摘 要]:为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推进大学国际化进程的目标,我们采用集中教学、分散教学和普适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的无缝集成,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利用网络课堂、开发虚拟课堂、强化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六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通信工程 人才 培养模式    人才流动国际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的见解可谓新鲜离奇。对此,有人叫好,有人担忧,有人认为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诚然,对于同一文学作品的形象或主题的认识,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学生对文本的所有感受都可以算“个性化”阅读。对这些非个性化阅读,教师一味肯定或放任自流,都是行不通的。教师除了要善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外,对学生个性化阅读中错误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大胆、及时、巧妙
一、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叙述了董宣在世时“执法”及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表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全文浅显易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就可了解文章所写内容,理清人物所经历的事件。教学时,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重点词汇,揣摩人物性格,学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并结合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生生互动质疑,编演课本剧等方法进行教学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抒情诗,可将诗人寄托在老橡树身上的回忆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感悟老橡树的象征意义,体味其中的亲情。
目的初步研究转录因子Pax6(paired homebox 6)在大鼠触须毛囊中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x6蛋白在大鼠触须毛囊及培养的毛囊bulge细胞中的表达,RT-PCR分析毛囊中Pax
“粉墨登场”是一个常用成语,经常见诸报纸杂志。但人们对它意义的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是:“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于是,很多人据此认为“粉墨登场”是一个贬义词,报刊杂志上“粉墨登场”的很多使用都错了。果真如此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对北京大学语料库中的48个用例、人民网(2004~2006年)随机调查的1000个用例的实际用法进行了考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