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了“以人为本”理念在“家园栏”中的运用,探讨了管理者应如何对这一理念的实施提供帮助,提出了在“家园栏”的设计中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尤其照顾祖父母辈家长;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处理好迎合与引导的关系;及时沟通,发现家长近期的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内容。幼儿园领导应该改变观念并制定详细规章制度,以保证“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以人为本 家园栏
“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历来有之。从《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刘安《淮南子》中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西汉贾谊的“夫民者,万事之本也,不可欺”到唐朝李世民的“民为水,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他的《超人学说》中主张“应以人为出发点,人的任何概念、判断和推理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激情和本能,都应服从人的目的和要求”。西方最早开始研究人本思想的是德国的阿瑟·叔本华,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人的意志和欲望所推动的,而人的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绝对自由才是真正表达人之自身本性,这就明确的释放出人文思想。
所谓幼儿园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幼儿园领导机制在实施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把“人”(包括教师、幼儿、家长)作为管理的中心,运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幼儿园制定的整体目标。在本文中,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家园联系栏”的建设应该以“家长的需要”为本,充分满足家长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得“家园栏”这一家园互动媒介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家园栏”是幼儿园与家长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在不同的幼儿园,它以不同的称谓出现,比如“家长园地”、“家园互联网”等等。向健极(2002)通过调查发现,有50%的家长对目前家园联系方式表示不满意。家长虽然主动向幼儿园反映自身要求,但幼儿园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幼儿在园信息,家园沟通目前处于一种不对称状态。现有的一些联系方式,如“家长园地”等都不能满足家长对幼儿情况了解的要求。张帆(2005)对幼儿教师与家长相互作用的形式做了调查。调查表明,幼儿园的家园联系形式日趋多样,幼儿教师能够综合且灵活的运用各种如集体、书面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但对这些沟通形式使用的有效性较低。
幼儿园应怎样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家园栏”的管理,充分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使其更好地发挥“服务家长和孩子”的作用呢?必须在充分了解家长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一、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尤其照顾祖父母辈家长
接送孩子的家长,主要有祖父母辈和父母辈两种年龄层次。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自然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开家长会的时候,父母辈参与得较多;而接送孩子的时候,往往祖父母辈的家长占的比重更大。也就是说,“家园栏”的读者中,老年人占了很大部分的比重。
如何兼顾祖父母辈的家长呢?
1、在板块设置上,可以增加了类似于“祖辈心得”的栏目,让祖父母们也能学到新的育儿知识,增强他们的教育参与度。隔代抚养总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避免隔代抚养对幼儿园以及父母教育的抵消方面,“家园栏”就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2、在版式设计方面,考虑到老人们的视力水平。一方面,提供给老年人们阅读的版块,字体应该放大,并且将重点标识出来。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在“家园栏”旁边挂上一个放大镜,花费不多,但非常贴心,能让家长深切感受到幼儿园的关怀。
3、在内容选择方面,考虑到老年人的认知水平。在祖父母辈中,高学历的老年人不多。因此,给老年人提供的版块,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字。
二、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处理好迎合与引导的关系
在“家园栏”中,“一周教育计划”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版块的价值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教育计划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呢?该让家长知道的是什么呢?这里引用两位老师的不同的态度:
呈现—
“以前,我们会把具体的教育内容贴在上面,比如哪首儿歌,哪些字……有的家长会问的。现在我们‘家园桥’就换掉了,我们幼儿园现在不是都在搞主题活动吗?把主题活动作一个说明,再告诉家长需要配合的地方,老师具体一节一节上什么课,现在一般不跟家长说了。以前是老师告诉你上的内容是什么,现在是家园合作。”
呈现二
“对孩子的评价,家长往往注重具体内容,今天学会了一首儿歌,家长就很满意,明天讲不出来,就要批评孩子。我们都知道,现在幼儿园更注重的是对孩子习惯及能力的培养。但家长们需要了解的是我们孩子学到了什么。可能因为他们自己没多少文化,就很注重自己的孩子学了什么知识,而不是说情感、能力训练什么的,他还没那种意识,即使我跟他不停地在讲,情感、意志力、观察力什么更重要,但他们不要听的,他们只会问:‘你今天用英语会查数查到几啦?学到什么单词啦?’”
出现这种争论的原因是家长教育观念和教师工作上的思维定式。其实,这两种呈现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幼儿园主要应该根据服务的对象——家长的需求来呈现,要努力使“家长园地”呈现方式做到园本化、班本化。也就是说,分科教学模式和主题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也许是现行幼儿园最适合的方式。一方面按照课改的要求,按照科学、艺术等领域展示教学内容,同时也会向家长介绍识字、英语歌曲、故事等内容,以满足家长对孩子认知发展方面的了解的需求。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应该明确: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规律跟老师们教育观念转变是一样的——很难转变,但也无时无刻不在转变着。
三、及时沟通,发现家长近期的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
“家园栏”可以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周计划及主题活动栏目包括“每周话题”、“请您关注”、“一周早知道”等;有关家园互动栏目包括“教师的话”、“我家的宝宝”、“每周一星”、“童言稚语”、“小制作”、“好家长教室”;有关育儿经验板块包括“爱心专栏”、“回音壁”、“医药箱”、“小讲座”、“实例分析”、“宝贝厨房”、“悄悄话”等;有关通知板块包括“消息树”、“连心桥”、“好消息”、“今日提示”等。但是,真正能让家长感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却少而又少。原因是什么呢?针对性不强。那么,如何使“家园桥”的内容能满足家长切实的需要呢?
1、避免大篇保教类文章直接粘贴,而应根据现行教育现状进行选择性粘贴
很多教师在发现了班级的不良现象时,总是习惯性地将找到的保教文章整篇贴在园地中,这种做法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大大减弱了其针对性。保育的内容也要符合班级的情况,书上、杂志上保育内容可以拿来用,但是在用的时候也必须做些选择,这块有用,那我就把它这块拿出来,不一定全都要,也应该有一定的取舍。
2、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
在很多学者的调查中,均发现家长对“家园桥”的满意率不高。而幼儿园在进行“家园桥”的设计却很少做这样的调查。家长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不同层级不同教育观念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长,希望得到的信息完全不一样。比如下面这两位家长:
“我孩子的幼儿园‘家长园地’做得不好。你想,我就是搞教育的,那些教育性的文章我一天不知道要看多少篇。我希望通过‘家长园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具体的活动中的表现。他们整个幼儿园的‘家长园地’没有一张有关孩子的照片。”
“我想知道女儿的在幼儿园交的好朋友是谁,她们友谊的进展,想看女儿的画,以及她的作品得到肯定时的得意表情。”
3、尽量满足家长的需要
满足家长的需要要视情况而定,不可能每个都满足到。但最起码的,在进行“家园联系栏”设计之前,教师一定要对本班的家长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本土化、班本化的“家园栏”。
为了能够让“家园栏”真正实现人本化、实用化,幼儿园的管理者又需要做些什么呢?
⑴领导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从而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改变
领导者的观念决定着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在问到“你们设计家园桥的依据是什么”的时候,很多老师的回答可能会是:“看园长吧,他喜欢怎么弄我们就怎么弄。”“前两天,我们将设计的班级环境图案给园长看,我们有个老师就说,不知园长喜欢什么风格的。反正,我们一切都是按园长要求行事。”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学习,首先要从领导者开始,然后才是整个幼儿园观念的转变。
传统教师的观点:“我们没空去想‘家长园地’怎么做,班级工作还来不及做呢!”问:“那家长工作就不属于班级工作吗?”“班级工作,对的呀,但班级工作重点在儿童这一块呀。”
新教师的观点:“家园互动这一块也很重要,让家长一看就很舒服,又能学到东西,也能感受到老师是认真负责的,对吧。对于我们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家长和孩子,家长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⑵在“以人为本”理念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规定
大多数幼儿园园领导不重视对家园墙的设计进行规范,比较普遍的规定就是教学计划必须定期上墙。要求也很低,只要有相应的版块就算合格,打分细则也比较形式化。比如:每班设立家园联系栏,栏内宣传内容每月更换一次,也可根据本班情况随时更换;每班设立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每周更换内容,栏目不断创新;用“家长园地”、“家长须知”、“家园联系册”、“幼儿在园情况汇报”等方法进行联系。
家园联系栏打分细则:栏面美观(2分),本周内容齐全(0.5分),字迹工整(0.5分),纸张整齐(0.5分)。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评估“家长园地”内容和作用发挥的成效,必须要倾听幼儿、家长的意见和教师的工作感受。比如:可以请家长当兼职“临时园长”,来对幼儿园“家园栏”建设进行打分。幼儿园管理者要加强对“家长园地”创设质量的管理,对教师的家长工作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考核和评估。
【参考文献】
1、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2、向健极:家长对幼儿园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及分析,为了每个幼儿园的健康成长—纪念中国幼儿园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2002
3、张帆:幼儿教师与家长相互作用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5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以人为本 家园栏
“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历来有之。从《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刘安《淮南子》中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西汉贾谊的“夫民者,万事之本也,不可欺”到唐朝李世民的“民为水,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他的《超人学说》中主张“应以人为出发点,人的任何概念、判断和推理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激情和本能,都应服从人的目的和要求”。西方最早开始研究人本思想的是德国的阿瑟·叔本华,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人的意志和欲望所推动的,而人的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绝对自由才是真正表达人之自身本性,这就明确的释放出人文思想。
所谓幼儿园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幼儿园领导机制在实施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把“人”(包括教师、幼儿、家长)作为管理的中心,运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幼儿园制定的整体目标。在本文中,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家园联系栏”的建设应该以“家长的需要”为本,充分满足家长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得“家园栏”这一家园互动媒介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家园栏”是幼儿园与家长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在不同的幼儿园,它以不同的称谓出现,比如“家长园地”、“家园互联网”等等。向健极(2002)通过调查发现,有50%的家长对目前家园联系方式表示不满意。家长虽然主动向幼儿园反映自身要求,但幼儿园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幼儿在园信息,家园沟通目前处于一种不对称状态。现有的一些联系方式,如“家长园地”等都不能满足家长对幼儿情况了解的要求。张帆(2005)对幼儿教师与家长相互作用的形式做了调查。调查表明,幼儿园的家园联系形式日趋多样,幼儿教师能够综合且灵活的运用各种如集体、书面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但对这些沟通形式使用的有效性较低。
幼儿园应怎样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家园栏”的管理,充分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使其更好地发挥“服务家长和孩子”的作用呢?必须在充分了解家长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一、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尤其照顾祖父母辈家长
接送孩子的家长,主要有祖父母辈和父母辈两种年龄层次。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自然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开家长会的时候,父母辈参与得较多;而接送孩子的时候,往往祖父母辈的家长占的比重更大。也就是说,“家园栏”的读者中,老年人占了很大部分的比重。
如何兼顾祖父母辈的家长呢?
1、在板块设置上,可以增加了类似于“祖辈心得”的栏目,让祖父母们也能学到新的育儿知识,增强他们的教育参与度。隔代抚养总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避免隔代抚养对幼儿园以及父母教育的抵消方面,“家园栏”就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2、在版式设计方面,考虑到老人们的视力水平。一方面,提供给老年人们阅读的版块,字体应该放大,并且将重点标识出来。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在“家园栏”旁边挂上一个放大镜,花费不多,但非常贴心,能让家长深切感受到幼儿园的关怀。
3、在内容选择方面,考虑到老年人的认知水平。在祖父母辈中,高学历的老年人不多。因此,给老年人提供的版块,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字。
二、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处理好迎合与引导的关系
在“家园栏”中,“一周教育计划”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版块的价值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教育计划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呢?该让家长知道的是什么呢?这里引用两位老师的不同的态度:
呈现—
“以前,我们会把具体的教育内容贴在上面,比如哪首儿歌,哪些字……有的家长会问的。现在我们‘家园桥’就换掉了,我们幼儿园现在不是都在搞主题活动吗?把主题活动作一个说明,再告诉家长需要配合的地方,老师具体一节一节上什么课,现在一般不跟家长说了。以前是老师告诉你上的内容是什么,现在是家园合作。”
呈现二
“对孩子的评价,家长往往注重具体内容,今天学会了一首儿歌,家长就很满意,明天讲不出来,就要批评孩子。我们都知道,现在幼儿园更注重的是对孩子习惯及能力的培养。但家长们需要了解的是我们孩子学到了什么。可能因为他们自己没多少文化,就很注重自己的孩子学了什么知识,而不是说情感、能力训练什么的,他还没那种意识,即使我跟他不停地在讲,情感、意志力、观察力什么更重要,但他们不要听的,他们只会问:‘你今天用英语会查数查到几啦?学到什么单词啦?’”
出现这种争论的原因是家长教育观念和教师工作上的思维定式。其实,这两种呈现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幼儿园主要应该根据服务的对象——家长的需求来呈现,要努力使“家长园地”呈现方式做到园本化、班本化。也就是说,分科教学模式和主题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也许是现行幼儿园最适合的方式。一方面按照课改的要求,按照科学、艺术等领域展示教学内容,同时也会向家长介绍识字、英语歌曲、故事等内容,以满足家长对孩子认知发展方面的了解的需求。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应该明确: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规律跟老师们教育观念转变是一样的——很难转变,但也无时无刻不在转变着。
三、及时沟通,发现家长近期的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
“家园栏”可以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周计划及主题活动栏目包括“每周话题”、“请您关注”、“一周早知道”等;有关家园互动栏目包括“教师的话”、“我家的宝宝”、“每周一星”、“童言稚语”、“小制作”、“好家长教室”;有关育儿经验板块包括“爱心专栏”、“回音壁”、“医药箱”、“小讲座”、“实例分析”、“宝贝厨房”、“悄悄话”等;有关通知板块包括“消息树”、“连心桥”、“好消息”、“今日提示”等。但是,真正能让家长感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却少而又少。原因是什么呢?针对性不强。那么,如何使“家园桥”的内容能满足家长切实的需要呢?
1、避免大篇保教类文章直接粘贴,而应根据现行教育现状进行选择性粘贴
很多教师在发现了班级的不良现象时,总是习惯性地将找到的保教文章整篇贴在园地中,这种做法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大大减弱了其针对性。保育的内容也要符合班级的情况,书上、杂志上保育内容可以拿来用,但是在用的时候也必须做些选择,这块有用,那我就把它这块拿出来,不一定全都要,也应该有一定的取舍。
2、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
在很多学者的调查中,均发现家长对“家园桥”的满意率不高。而幼儿园在进行“家园桥”的设计却很少做这样的调查。家长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不同层级不同教育观念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长,希望得到的信息完全不一样。比如下面这两位家长:
“我孩子的幼儿园‘家长园地’做得不好。你想,我就是搞教育的,那些教育性的文章我一天不知道要看多少篇。我希望通过‘家长园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具体的活动中的表现。他们整个幼儿园的‘家长园地’没有一张有关孩子的照片。”
“我想知道女儿的在幼儿园交的好朋友是谁,她们友谊的进展,想看女儿的画,以及她的作品得到肯定时的得意表情。”
3、尽量满足家长的需要
满足家长的需要要视情况而定,不可能每个都满足到。但最起码的,在进行“家园联系栏”设计之前,教师一定要对本班的家长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本土化、班本化的“家园栏”。
为了能够让“家园栏”真正实现人本化、实用化,幼儿园的管理者又需要做些什么呢?
⑴领导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从而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改变
领导者的观念决定着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在问到“你们设计家园桥的依据是什么”的时候,很多老师的回答可能会是:“看园长吧,他喜欢怎么弄我们就怎么弄。”“前两天,我们将设计的班级环境图案给园长看,我们有个老师就说,不知园长喜欢什么风格的。反正,我们一切都是按园长要求行事。”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学习,首先要从领导者开始,然后才是整个幼儿园观念的转变。
传统教师的观点:“我们没空去想‘家长园地’怎么做,班级工作还来不及做呢!”问:“那家长工作就不属于班级工作吗?”“班级工作,对的呀,但班级工作重点在儿童这一块呀。”
新教师的观点:“家园互动这一块也很重要,让家长一看就很舒服,又能学到东西,也能感受到老师是认真负责的,对吧。对于我们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家长和孩子,家长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⑵在“以人为本”理念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规定
大多数幼儿园园领导不重视对家园墙的设计进行规范,比较普遍的规定就是教学计划必须定期上墙。要求也很低,只要有相应的版块就算合格,打分细则也比较形式化。比如:每班设立家园联系栏,栏内宣传内容每月更换一次,也可根据本班情况随时更换;每班设立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每周更换内容,栏目不断创新;用“家长园地”、“家长须知”、“家园联系册”、“幼儿在园情况汇报”等方法进行联系。
家园联系栏打分细则:栏面美观(2分),本周内容齐全(0.5分),字迹工整(0.5分),纸张整齐(0.5分)。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评估“家长园地”内容和作用发挥的成效,必须要倾听幼儿、家长的意见和教师的工作感受。比如:可以请家长当兼职“临时园长”,来对幼儿园“家园栏”建设进行打分。幼儿园管理者要加强对“家长园地”创设质量的管理,对教师的家长工作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考核和评估。
【参考文献】
1、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2、向健极:家长对幼儿园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及分析,为了每个幼儿园的健康成长—纪念中国幼儿园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2002
3、张帆:幼儿教师与家长相互作用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