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不可轻视

来源 :建造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yao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张扬早在1980年就涉足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从事工程投标工作。他先后参加和主持了住房、学校、医院、饭店、商业中心、公路、桥梁、工业厂房、环保工程等各类多个项目的编辑投标工作,累计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最大中标项目达8亿美元。其所在的中航技国际工程公司也于1981年成为进入世界承包商250强的惟一一家中国公司。因为热爱这项工作,身为公司总经理的他,只要有时间仍会亲自算标、核标。如今,退休后的张扬依然关注国际工程的投标报价问题,直到现在仍在一家国际招投标公司担任高级顾问。
  本刊特约张扬撰写专栏文章《做好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全文共9个部分,本期刊出的为第一部分。
  
  目前,中国各行各业特别是建筑企业都在响应“走出去”的号召,而要走出去就要参加国际的竞争,对建筑企业而言,就必须参与国际工程的投标。这是走出去的前提和条件。而要投标就必须有这方面的人才——估价师、造价师。
  一个有丰富经验的估价师是企业发展和振兴的必备人才。记得一位国外建筑企业的总经理对我说,他的一位高级估价师的薪水要比他的高。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重视却远远不够。一个估价师不但要懂专业、技术、管理,还要懂政治、经济、法律、金融、保险、税收,是个复合型人才,应当是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等多学科的渗透和融合的杂家人才。我们应该重视和培养这样的人才。
  应当说中国实施新的“招投标法”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来,在招投标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从招投标的程序、评标、定标的方法,以及中标、授标的原则方面来看,中国目前招投标工作不规范操作现象还很严重,还有很多很不规范的地方,需要改进和进一步规范。我虽然参与国内的投标不多,却经历了这样一个例子:国内某企业在南非的一个投资项目,当时共有四家中国公司竞标。开标结果是一标9千万美元,但该标没考虑税收,属于不完全标;二标1亿美元,但没交投标保函,是无效标;三标1.1亿美元,该标很接近标底;四标1.5亿美元,比三标高36%。像这种情况,按国际惯例,理所当然地会把标授给第三标。可是在国内,开标后允许各家重新报价,第四标做了大幅度降价,其标价直奔第三标和标底。最后把标授给了第四标。其理由是该家态度好,降价幅度大。简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
  尽管20多年来,中国工程承包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国际承包市场恶性杀价竞争的状况令人堪忧,问题显然还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建筑企业过分集中。一是业务集中,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谁都能干的项目上。如公路、住房项目,经常是四、五家中国公司参与同一项目的竞争。二是市场集中,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地区,欧美的市场份额很少。如南亚某国的一个公路项目,同时通过资格预审的中国公司竟达到11家。说是一个国际项目,实际上是中国公司自己在竞争。从这点看,有国际工程竞争国内化的趋势。
  其次,报价普遍偏低。从表面上看中国企业好像有很强的竞争力,经常是囊括前3名,甚至个别项目前5名都是中国公司。但细看起来就会发现,我们的报价低得惊人,有时得第一标的中国公司的报价仅为正常报价或标底的60%,有的还不到50%。如某国的电站项目,得第一标的中国某公司的报价为7300万美元;得第二标的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其报价为1.46亿美元,整整是第一标的两倍;第三标是另一家中国公司,其报价为1.87亿美元;第四标是当地一家公司,其报价为1.93亿美元。也就是说第一标的报价仅为三、四标报价的39%、38%,再考虑当地公司还有7.5%的优惠,这样下来,第一标的报价还不足当地公司报价的1/3。这样的标价怎么能执行下来,又怎么能赚钱?
  第三,非专业对口公司的报价往往低于专业对口公司的报价。如公路、桥梁项目,国内最有经验的公司应该是中土公司、路桥公司,可是最低报价的却经常是做水、电、地质的企业。由于中国公司内部的无序恶性竞争,使得专业公司的传统市场被扰乱,而不得不退出、放弃这些市场。
  第四,地方公司的报价往往低于中央部级或省级公司的报价,新进入某市场公司的报价低于在该市场已有业务公司的报价。特别是一些刚刚走出国门的地方公司表现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显示出了心中无数决心大的气魄。我曾经协调过一个非洲项目,标底为620万美元,中国公司得前三标。第一标是西部某省的地方公司,其报价为280万美元,仅为标底的46%,第二、三标是中央部级公司,其标价分别是350万美元、450万美元。开始协调时第一标的那位总经理跟我拍拍胸脯说:我们有国际工程管理经验,这个项目不但保本,还有微利。我当时给他算了一笔帐:材料费是国际价,大家都差不多,劳务费因为你在西部可能略低一点,就算你有国际工程管理经验(实际上这是一家刚刚出去的公司),你的管理费是多少?你比第二标低25%,难道你的管理费是零?说得这位总经理无言以对。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这里面有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我曾经到过一家大型建筑企业讲课,也是讲投标报价问题。当我讲到一半时,坐在前面的老总就说话了:您早来讲就好啦!我们刚刚在某国投了一个标,当时不知怎么算标,结果我们就以标底一半的价格中标,现在正在亏本执行该项目。我相信这位总经理说的是真心话,这也说明我们探讨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在17年的时间里,设计了总造价200多亿元的大桥,几乎每座桥都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的奇迹,林元培无愧为中国的桥梁大师    自1988年12月15日开工的上海南浦大桥,到2005年5月25日全线贯通的东海大桥,林元培在17年的时间里设计了造价200多亿元的桥,几乎每座桥都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的奇迹。  林元培祖籍福建莆田,1936年出生于上海,五十年代中期从上海土木工程学校毕业之后就进入上海市
期刊
普普通通的一对夫妻,共同做放线工作,一做就是20多年    别人装上测量仪器或许需要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徐伟和谷玉珍夫妇只需要1分多钟。不论多长的测量距离,他们用大拇指一测就知道要放多少米线,而误差不会超过几公分。  在北京建工集团,只要一提起徐伟和谷玉珍夫妇,职工们都会半开玩笑地说:那可是我们单位测量系统的“国宝”级专家。  1974年末,北京建工集团到昌平的南口农场招工,17岁的徐伟和一大批
期刊
华夏建筑文化是世界公认的四个最古老的文化发源地中唯一绵延不断发展至今的一支特立独行的体系。但专门记述建筑的专著却寥寥无几,流传下来的较完整的只有: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东官·考工记》、颁行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的《营造法式》(崇宁本)和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工部颁布的《工程作法则例》等三部官方文献。宋以前的古建筑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故《营造法式》填补了这个阶段的空白,因而在研究我国
期刊
青岛有许多环境安逸的宅子。大概与这座海滨城市天然拥有的大方气质与充足阳光有关,同样位处深巷,这些宅子却没有南方民居的局促,反而显得很明朗,其所有的色彩表现都那么真切,连最为普通的灰色也带有欢快的味道。    更引人注意的是它们的建筑细节。跟所有建筑一样,青岛每一座宅子的整体都由大量细节组成。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关照着整体,细节是构成整体的血肉,是整体的内容。在传统观念里,北方城市的建筑风格一贯有些粗枝
期刊
新型防水材料确保中国国家大剧院不渗漏  中国国家大剧院被誉为一枚“泡在水中的巨蛋”,但是由于建设中使用了新型防水材料,大剧院不会因发生渗漏而被水“泡坏”。  这种新型防水材料是“DS高性能喷涂聚脲材料”,是一种无溶剂、无污染的新材料,具有超强的防水、防腐、补缝、密封、绝缘、抗辐射等功能,可应用于桥梁、供水、隧道、地铁等众多工程建设上。  广东广弘双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江海称,该公司在引进国外
期刊
中国从英美借鉴来的最低价竞标模式正在降低承包商的履约质量,该模式下的工程往往存在巨额浪费    “最低价竞标”一度被大众尤其是建筑从业人员和专家公认为是工程项目招投标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竞标方式意味着评标时以尽可能低的报价获得夺标优势。理论上这是一个完美的评标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使招标人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目前,最低价竞标正代表着国际建筑市场招评标办法的一个规范,作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
期刊
选择合格供应商是项目管理前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则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心    仅一个上午刘立宏就接听了20个电话,接洽了7位供应商,向一位项目经理详细解释了上周六一次关于模版的议标过程,布置完了配合北京市建委今天的突击施工检查工作,并签署了两份采购合同,直到下午两点钟他才靠在椅背上稍作休息。而这对这位中建一局五公司物资部经理来说只是再平常不过的星期一早晨。门外等待他的
期刊
虽然四十年梦断国家大剧院,李道增在我国剧院设计和研究领域,堪称开山第一人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家族的后代,现年76岁的李道增堪称李氏家族学术地位最高的学者。他师从梁思成,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一直留校任教,曾任建筑系副主任、主任。1984年被人事部评为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5年任职博士生导师,1988年升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第一任院长,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首
期刊
7天7夜搭建起一座拥有世界一流医疗设施水平的医院,这注定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    3年后。大院门招牌上的“小汤山医院”几个大字已经被灰尘遮掩得模糊,门内欧式2层小楼外墙的红颜色依然鲜艳,但那个指示标牌“传染性疾病筛查门诊”已经破旧不堪,红楼的东南侧几间昔日的传染病房也已挪作他用。红楼后边的人工湖边,两位老人悠闲地在钓着鱼。  门外满是卖瓜果零食的小商贩。向他们询问起来,已经很少有人记得背后的院子就
期刊
近十年来,项目管理被广泛应用于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念、模式和技术    项目管理被理解为一种计划管理的工具始于上世纪50年代,标志是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提出和成功应用。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于1976年由1969年成立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提出。1987年出版了项目管理知识体标准 (PMBOK),以后经过规范化的持续更新流程,形成了项目管理知识体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