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层出不穷。而数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技术,在各工业部门的应用日益广泛。现代企业对于数控加工和编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技校,为顺应这一要求,开设了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并重点建设该专业。根据大纲要求,安排有《数控加工工艺学》和《数控编程与操作》等专业课以及实训内容。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在思考什么是针对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步骤
笔者所在学校在开设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同时,相应建立起数控编程中心和数控加工基地,数控编程中心配备有电脑,数控加工基地配备有多台数控机床。由于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教学步骤如下。
1.理论教学环节
学生在学习过相关基础课程后,先进行数控基本理论包括数控机床的结构、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编程指令及格式的学习,并通过大量练习,熟悉编程的方法和过程。
理论学习后如果直接操作机床加工,是非常冒险的,容易造成刀具和机床的损坏。为此,在机床实操之前介入了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学习,这对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非常必要。
2.仿真软件练习环节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为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提供了虚拟操作环境。学生可在电脑上进行毛坯定义、工件装夹、对刀、安装刀具、程序输入和机床仿真加工操作,通过仿真练习,可迅速提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及编程准确性,减小机床损坏概率,并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门技能。
3.机床实操环节
进行了前两个环节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编程和机床的操作方法,并通过仿真进行了程序验证,接下来的就是让学生在数控设备上实践操作。我们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具有耐心、认真和严谨的实习作风,顺利完成零件加工。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技术,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控理论知识水平?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设备提高学生数控实训的效果?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方法。
1.多媒体教学手段
(1)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本身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解决了学生多、数控设备少的矛盾,又能直观逼真地模拟整个操作过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教学途径。
(2)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和枯燥的学科,牵涉的知识面宽,学生理解有难度。例如,笔者在讲解数控机床工作原理时,若直接照本宣科地讲解,对于初次接触数控技术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于是笔者把这部分内容做成课件,使用动画的方式来展示。首先,一段输入信号从控制介质经数控装置输入到伺服系统,被放大处理后驱动机床的运动部件进行动作,同时系统的检测装置把运动机构的位置和速度信号反馈回数控装置,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进而调整机床的运动状态,补偿误差以提高加工精度。经过演示后,学生不但理解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也了解到有无反馈信号的区别,以及机床检测装置对机床的重要性。这样的授课将书本上枯燥的框图变成屏幕上的动画,从静态讲述到动态演示,强化了教学效果。
2.图样与零件结合,开展课题加工竞赛
教学时,教师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样让学生练习,如果在提供给学生图样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好的工件的话,效果就更加直观。
在训练到一定程度时,开展一次课题加工竞赛。将学生分组并布置课题,要求在限定时间内编程并加工出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形成多样化的结果。教师对编好的程序进行现场评分,对加工好的工件现场测量。这样既比了思路,还比了精度和速度,现场气氛热烈,使学生在其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身差距,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后期的技能训练活动中去。
3.注重实地参观,开展产学结合
在刚接触专业课学习时,适时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工厂、实习基地参观,使其对数控加工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起他们想学想练的欲望。
学习数控技术的目的是应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实训教学的关键所在。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实训教学中努力探索产学结合的新路子,尽量联系一些外加工产品,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提高应对能力,体会机械加工的严谨性,并强化其质量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数控课程应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在与生产结合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不断尝试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进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更多的考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实用技术、技能,将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主题。
(作者单位:洛轴高级技工学校)
一、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步骤
笔者所在学校在开设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同时,相应建立起数控编程中心和数控加工基地,数控编程中心配备有电脑,数控加工基地配备有多台数控机床。由于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教学步骤如下。
1.理论教学环节
学生在学习过相关基础课程后,先进行数控基本理论包括数控机床的结构、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编程指令及格式的学习,并通过大量练习,熟悉编程的方法和过程。
理论学习后如果直接操作机床加工,是非常冒险的,容易造成刀具和机床的损坏。为此,在机床实操之前介入了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学习,这对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非常必要。
2.仿真软件练习环节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为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提供了虚拟操作环境。学生可在电脑上进行毛坯定义、工件装夹、对刀、安装刀具、程序输入和机床仿真加工操作,通过仿真练习,可迅速提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及编程准确性,减小机床损坏概率,并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门技能。
3.机床实操环节
进行了前两个环节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编程和机床的操作方法,并通过仿真进行了程序验证,接下来的就是让学生在数控设备上实践操作。我们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具有耐心、认真和严谨的实习作风,顺利完成零件加工。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技术,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控理论知识水平?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设备提高学生数控实训的效果?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方法。
1.多媒体教学手段
(1)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本身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解决了学生多、数控设备少的矛盾,又能直观逼真地模拟整个操作过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教学途径。
(2)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和枯燥的学科,牵涉的知识面宽,学生理解有难度。例如,笔者在讲解数控机床工作原理时,若直接照本宣科地讲解,对于初次接触数控技术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于是笔者把这部分内容做成课件,使用动画的方式来展示。首先,一段输入信号从控制介质经数控装置输入到伺服系统,被放大处理后驱动机床的运动部件进行动作,同时系统的检测装置把运动机构的位置和速度信号反馈回数控装置,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进而调整机床的运动状态,补偿误差以提高加工精度。经过演示后,学生不但理解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也了解到有无反馈信号的区别,以及机床检测装置对机床的重要性。这样的授课将书本上枯燥的框图变成屏幕上的动画,从静态讲述到动态演示,强化了教学效果。
2.图样与零件结合,开展课题加工竞赛
教学时,教师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样让学生练习,如果在提供给学生图样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好的工件的话,效果就更加直观。
在训练到一定程度时,开展一次课题加工竞赛。将学生分组并布置课题,要求在限定时间内编程并加工出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形成多样化的结果。教师对编好的程序进行现场评分,对加工好的工件现场测量。这样既比了思路,还比了精度和速度,现场气氛热烈,使学生在其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身差距,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后期的技能训练活动中去。
3.注重实地参观,开展产学结合
在刚接触专业课学习时,适时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工厂、实习基地参观,使其对数控加工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起他们想学想练的欲望。
学习数控技术的目的是应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实训教学的关键所在。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实训教学中努力探索产学结合的新路子,尽量联系一些外加工产品,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提高应对能力,体会机械加工的严谨性,并强化其质量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数控课程应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在与生产结合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不断尝试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进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更多的考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实用技术、技能,将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主题。
(作者单位:洛轴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