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苏教版5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准确。
3.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了解火星,讨论火星未解之谜。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梦圆飞天,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人类迈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小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我们知道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呢?既然是孪生兄弟,那么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板书:相似 差异)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探讨这个问题。
2.生齐读课题。请打开课本。
二、提出问题
1.为什么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火星的水哪里来的?
3.火星的水去哪了?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领悟第一自然段
那火星和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究竟哪里长得像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它们像在哪里?(学生说,出示:同样……甚至……)
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让我们一下子听清他俩的相同之处。
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评价:我光听到“同样有……同样有……”,就没听清同样有什么。有什么这才重要啊。)
再指名读。
(评价:读得很清楚,我听得很明白。)
你们不觉得很神奇吗?把这神奇读出来。谁再来读读。
好,一起读。
同学们,你们瞧,这段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这叫什么?知道吗?(排比)。从这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二)精读领悟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
1.科学家们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我们也知道了他们非常相似,但现在我们地球上有浩瀚的大海,多姿多彩的生命,那么小兄弟火星上面,真的有水和生命存在吗?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
(1)“推断”是什么意思 ?
生:推测,断定
师:科学家推断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火星上曾经有水。[板书:曾经有水]
(2)科学家根据什么作出火星上有水的推断?
(3)学生自主阅读,同桌讨论归纳。意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欲,训练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根据有二:一是通过分析火星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二是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火星曾经有水。
2.比较,多媒体出示
A、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04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上曾经有水的语句,结论得出火星上曾经有水。说明文要求语言简洁,浅显,把事情交待清楚就行了。下面是老师改的一句话,也说明了同样的事,请读一读比较一下,第二段文字更简洁,是否可以将原文改为第二段文字?为什么?出示:
B、科学家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2004年3月以后,人类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充实自己的观点。
(3)引导交流,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知道以下句子或词语不能省去,学生讲到一处就点击一处。
“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科学研究和科学推测是不能凭空捏造的,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点击多媒体课件中的火星河床图片)
“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用地球上人们熟知的事物做对比,使人们更容易感受火星上干涸河床的规模。这是说明文中常见的“列举数字”, “比较”方法。
“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说明证实科学推断也是需要讲究证据的。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出示钻孔圖,补充文字材料)
“曾经”——这个词语暗示着如今火星并没有水的存在。只是在遥远的过去,这个星球上存在过水。这样的表述更加科学。
(三)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1.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呢?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有关的结论性语句。(学生自主学习,随后交流)
多媒体出示结论:
一是持续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火星送去了最初的水;
二是在火星誕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2.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火星上水的来源。
(1)彗星和陨石是怎样给火星送去水的?(结合看彗星撞火星和地球的视频)
(2)潜藏在矿物中的水是怎样来到火星表面的?
3.首先,讨论第一个问题,穿插讨论: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家常便饭:本义是指很平常,经常发生的意思。文中指太阳系中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很平常。 这段中还有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然后,讨论第二个问题(结合动画演示)
4.作者在叙述水的来源时,为什么用"也许","可能"这类词?
(生思考交流:因为这是科学家的推测,不一定完全确切)
5.说话练习:(结合图片)请你尝试着说一说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说的时候可不能犯科学错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科学严谨,试试看!
6.学生准备,后请两名学生说,老师引领其他学生共同评点。
7.齐读第二段,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一是陨石或彗星带去的,二是潜藏在一些矿物中的。
[板书:水的来源]
(四)精读第三部分(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引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这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过渡,引起下文)
2.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讨论:火星为什么没能留住水。
(1)引导学生找到并出示: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与导致的结果。
(2)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有哪些?用直線画出来这些缺陷是如何导致这个结果的?用曲线画出来。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A、多媒体出示: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B、指导理解“持续不断”的意思。
C、“集体大逃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引导学生想象描绘由于火星引力小,致使火星表面的液态水蒸发变成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
D、教师总结:这里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方法,使枯燥的科普读物充满生趣。
3、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讨论: 第八自然段写什么?(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还是一个谜) “渺茫”是什么意思?水是生命之源,火星上既然没有水了,还为什么不说火星上没有生命?科学家还要说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十分渺茫?
[板书:生命之谜]
四、拓展运用
如果火星的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
小结:宇宙世界的奥秘无穷无尽,它们正等待着人类去探究呢,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你就能为人类揭开其中的某個奥秘。
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陨石和彗星
水哪里来的?
火山爆发矿物分离
水去哪了? 吸引力小,气体逃向太空。
教学反思: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苏教版5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准确。
3.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了解火星,讨论火星未解之谜。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梦圆飞天,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人类迈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小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我们知道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呢?既然是孪生兄弟,那么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板书:相似 差异)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探讨这个问题。
2.生齐读课题。请打开课本。
二、提出问题
1.为什么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火星的水哪里来的?
3.火星的水去哪了?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领悟第一自然段
那火星和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究竟哪里长得像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它们像在哪里?(学生说,出示:同样……甚至……)
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让我们一下子听清他俩的相同之处。
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评价:我光听到“同样有……同样有……”,就没听清同样有什么。有什么这才重要啊。)
再指名读。
(评价:读得很清楚,我听得很明白。)
你们不觉得很神奇吗?把这神奇读出来。谁再来读读。
好,一起读。
同学们,你们瞧,这段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这叫什么?知道吗?(排比)。从这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二)精读领悟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
1.科学家们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我们也知道了他们非常相似,但现在我们地球上有浩瀚的大海,多姿多彩的生命,那么小兄弟火星上面,真的有水和生命存在吗?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
(1)“推断”是什么意思 ?
生:推测,断定
师:科学家推断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火星上曾经有水。[板书:曾经有水]
(2)科学家根据什么作出火星上有水的推断?
(3)学生自主阅读,同桌讨论归纳。意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欲,训练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根据有二:一是通过分析火星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二是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火星曾经有水。
2.比较,多媒体出示
A、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04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上曾经有水的语句,结论得出火星上曾经有水。说明文要求语言简洁,浅显,把事情交待清楚就行了。下面是老师改的一句话,也说明了同样的事,请读一读比较一下,第二段文字更简洁,是否可以将原文改为第二段文字?为什么?出示:
B、科学家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2004年3月以后,人类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充实自己的观点。
(3)引导交流,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知道以下句子或词语不能省去,学生讲到一处就点击一处。
“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科学研究和科学推测是不能凭空捏造的,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点击多媒体课件中的火星河床图片)
“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用地球上人们熟知的事物做对比,使人们更容易感受火星上干涸河床的规模。这是说明文中常见的“列举数字”, “比较”方法。
“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说明证实科学推断也是需要讲究证据的。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出示钻孔圖,补充文字材料)
“曾经”——这个词语暗示着如今火星并没有水的存在。只是在遥远的过去,这个星球上存在过水。这样的表述更加科学。
(三)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1.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呢?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有关的结论性语句。(学生自主学习,随后交流)
多媒体出示结论:
一是持续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火星送去了最初的水;
二是在火星誕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2.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火星上水的来源。
(1)彗星和陨石是怎样给火星送去水的?(结合看彗星撞火星和地球的视频)
(2)潜藏在矿物中的水是怎样来到火星表面的?
3.首先,讨论第一个问题,穿插讨论: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家常便饭:本义是指很平常,经常发生的意思。文中指太阳系中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很平常。 这段中还有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然后,讨论第二个问题(结合动画演示)
4.作者在叙述水的来源时,为什么用"也许","可能"这类词?
(生思考交流:因为这是科学家的推测,不一定完全确切)
5.说话练习:(结合图片)请你尝试着说一说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说的时候可不能犯科学错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科学严谨,试试看!
6.学生准备,后请两名学生说,老师引领其他学生共同评点。
7.齐读第二段,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一是陨石或彗星带去的,二是潜藏在一些矿物中的。
[板书:水的来源]
(四)精读第三部分(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引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这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过渡,引起下文)
2.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讨论:火星为什么没能留住水。
(1)引导学生找到并出示: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与导致的结果。
(2)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有哪些?用直線画出来这些缺陷是如何导致这个结果的?用曲线画出来。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A、多媒体出示: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B、指导理解“持续不断”的意思。
C、“集体大逃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引导学生想象描绘由于火星引力小,致使火星表面的液态水蒸发变成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
D、教师总结:这里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方法,使枯燥的科普读物充满生趣。
3、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讨论: 第八自然段写什么?(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还是一个谜) “渺茫”是什么意思?水是生命之源,火星上既然没有水了,还为什么不说火星上没有生命?科学家还要说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十分渺茫?
[板书:生命之谜]
四、拓展运用
如果火星的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
小结:宇宙世界的奥秘无穷无尽,它们正等待着人类去探究呢,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你就能为人类揭开其中的某個奥秘。
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陨石和彗星
水哪里来的?
火山爆发矿物分离
水去哪了? 吸引力小,气体逃向太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