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创新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y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合起来,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这是一个科技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人探究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倾向。有了兴趣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发现,探索、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一年级上册《加减法》时,要求学生先数数自己文具盒里有几支铅笔?同桌的文具盒里有几支铅笔?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由此引出所学内容。一共有几支铅笔?列出2+3=5,读作2加3等于5。
  还可以运用一些小游戏来进行教学。例如:小猫钓鱼的游戏孩子们都知道,让孩子做猫咪,从讲桌上钓起不同种类的的鱼儿,放进自己的小篓里,看看红色的几条,黑色的几条,自己的小篓里一共几条鱼,算对了老师奖励一条小红鱼。这些喜闻乐见的游戏或者一些有趣的活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教师要时刻站在培养学生创新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指导练习,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各抒己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用棱长相等的小正方体,大家一起动手实验、操作,拼摆成任意长方体。然后观察填写实验记录单,探索发现规律,推导出长方体计算公式。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积极操作、大胆实践,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小发现家”,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真正落实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自主发展。
  3 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抓住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學”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强度要适宜,让学生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
  如教学《统计》后,我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
  4 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
  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去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相互交流中,凭借集体的智慧解决了问题,这样,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这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方法的创新,更是集体智慧的创新。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当好导演,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采取新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观察、兴趣、操作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语文教改势在必行,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无论如何,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形成一點重要的共识——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并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能力和人格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认真做好语文教改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语文 学生 主体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优
期刊
臧克家诗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汉族有句俗语:“软是水,硬也是水。”脑白金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读到这些语句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陷入沉思,玩味其中的内涵。究其原因,从审美经验过程描述来说,这种破格的语言图式对读者的语言逻辑意识产生刺激作用,使读者在日常意识中引起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继而,知觉到其完形,身体产生同构性反应,获得感性愉快,接着进入审美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今教育教学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1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创新环境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期刊
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自学能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学生良好的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学习”、“以人为本”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已深入人心。《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的生动有趣,做一个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活动化”教学的模式和意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 什么是活动教学  与以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活动和只重视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活动不同,活动教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平等对话,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空间里飞扬自主学习的热情,享受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1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成
期刊
在许多物理示范课、评优课上,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探究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验,气氛热闹非凡。但是,看似热闹的探究背后却存在着探究低效的问题。首先,从探究过程上看,“赶场式”探究有过程无结果,探究效果得不到应有的挖掘;其次,从探究组织上看,“热闹式”探究有温度无深度,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再次,从探究形式上看,“花哨式”探究有形式无内容,学生的探究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另外,有些探究内容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那么,我们如何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更高效呢?这是摆在我们农村化学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因此,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1.1 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
期刊
课堂回放:  场景一:老师:通过《洋务运动》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小组讨论,二分钟后展示。(四人小组如受过专业训练一般,一阵窃窃私语。但往往是“我们小组认为”声音高,而后面的内容就含糊不清了。)学生1:我们小组了解到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内容、评价。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那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学生3:我们小组感受到洋务运动中中国人民具有不懈探索的精神。学生
期刊
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变成师生共同推敲的课堂教学,生成便开始了。我们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和预设的关系,把课堂教学看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教师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