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法”还被称为“提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能在发动学生对知识点质疑的基础上,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来把握教材内容整体结构,组织新问题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然后以集体讨论、师生互评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一、关于中学语文“问题教学法”的相关解读
  对于如何设置优秀问题,合理引导学生深入知识点并有所收获则需要教师拥有成熟的教学授课技巧。一般来说,要根据教材中课文的特征、描述对象来设计问题,并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衔接线索,而且问题的设置必须有侧重,更要形成層次。
  从教学过程来看,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有的问题就基于预习形式展开,可以让学生提前快速浏览课文并自行思考解决。有些问题则可以在课堂课文教学后在全班展开集体讨论,由教师引导教学进程,形成比较新颖的教学互动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从本质上来看,基于“问题教学法”的中学语文教学更能将传统语文教学中零碎、缺乏系统性、计划性的问题全面整合起来,形成课堂教学体系,更进一步开发学生对课文及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这也是“问题教学法”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二、“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其关键就在于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引出课堂教学重点,提出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对语文课文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问自答,无法与学生形成互动,也更不会将学生作为主体,缺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锻炼。所以说,基于“问题教学法”的中学语文教学在实施可行性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中实施见效快,其主要体现就是教师愿意接受和运用该方法,因为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让他们能够更好设置教学过程。而且,“问题教学法”在施教过程中运用起来更灵活,教师完全可以在某一单元、某一篇课文中单独使用该教学方法,也可以全程运用,教学效果都相当显著。
  第二,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教改过程其涉及教学改动面并不大,可以实施单兵突进教学模式,对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非常好。如果能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就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引出更多其它语文教学模式,例如“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所以基于“问题教学法”的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根本,围绕它所衍生的教学理念会有很多,这也体现出了“问题教学法”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三、“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问题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程式化问题,打破“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一)解决中学语文课堂结构与授课形式的“程式化”问题
  “问题教学法”对解决中学语文课堂在结构与授课形式方面的“程式化”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依然在沿用前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的凯洛夫五环节模式,它的组织教学、旧课复习、新课巩固、作业布置等教学方法都相对陈旧,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现实需求。而“问题教学法”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它所提供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在课堂上升华语文理论知识点、明确教学问题都很有帮助,而且也实现了对课内外内容、讨论与讲授模式的相互结合,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化,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二)打破中学语文课堂的“填鸭式”传统教学局面
  传统语文教学讲求“填鸭式”教法,其关键就在于将内容一味灌输给学生,不讲究节奏,也不考虑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问题式教学”就能够打破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更加民主、灵活,也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原则,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中学语文教学引入“问题教学法”对语文教学进程推进来说有很重要的价值,但它也是一个复杂且巨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多多配合,对教学方法的改良付诸更多努力和实践研究,让“问题教学法”在整体性改革进程中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合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新课标针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祖国文化,熟练地运用汉语语言,积累丰富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语文语感的效果。那么,在初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字词与实物相结合  当学生的语感强烈到足够的程度后,就很容易将语言文字在腦海中转变成一副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而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文章中形容的场景,但是这样的转化,必须
期刊
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是小学阶段学习重点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提高是不现实的,也不能够使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还要对课外活动合理地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参与,从而有效地进行语言实践,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課外阅读  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小学这个关键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
期刊
长年来的语文教学,似乎让很多语文老师感觉到,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生活境界的不断改变和对不定型思想空间里的不断吮取需求,仔细想一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还真的没那么简单,必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唤醒语文课的灵魂。  一、语文教学首先要脱离困惑走出三个误区  第一、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在强调整合、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背景下,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
期刊
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遵照这样的要求,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再现生活,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我做了如下探索研究:  一、阅读教学渗透生活体验  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
期刊
信息论说,阅读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二者如何更好的结合是我国现下高中教育的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往往是分开的,往往有些教师只是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文本,不能从宏观上体会文本,或者是只注重写作教学中的作文模式,忽视了写作色彩的积累和情感体验的表达,不能很好地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长此以往,使得学生不能全面地去把握文章
期刊
南疆地区因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差异而存在多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性,致使中职教育陷于困境之中。广东佛山援疆教师和当地维汉教师一起,从德育立校、稳扩生源、实训实习、技能竞
以教育部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为核心的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文件为出发点,根据黑龙江省〔2014〕14号《关于开展2014年黑龙江省
“同课异构”课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教研形式。有幸参加南通市田家炳中学“基于情感文化的‘三单’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研讨活动,和该校优秀骨干教师陈惠老师上了一堂《苏州园林》的“同课异构”课,收获颇丰。  本人采用我们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课堂模式来处理这节课的。本课型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急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所以我在课堂设
期刊
汪曾祺在《蒲桥集》里说:“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鱼虫、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的确如此!汪曾祺的散文从来没有宏大高深的主题,总是缭绕着浓厚的烟火气息。他写他热爱的故乡,写故乡的水,故乡的美食,故乡的风俗;他写他敬爱的恩师、朋友,写培育了他的西南联大和美丽的昆明,
期刊
“国民性”,乃国民性格之称谓。自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海战失利后,外强依仗着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给沉睡的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要改变被动挨打的现状,就必须改变“中国人之性质”[1],即国民性,开展“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2]工作,使中华民族“以砥以砺,拔去奴隶之根性,以进为中国之国民”。[3]而林语堂则呼应着中国时代思想风潮,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开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