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时代下历史建筑数字化更新设计的跨界应用策略刍议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nett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历史建筑更新设计及其应用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重视。作为激活历史建筑、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中国文化与世界沟通的新途径,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日益形成跨界应用的趋势。文章通过对历史建筑数字化更新设计与游戏、文旅及教育等产业领域的跨界应用分析,梳理其跨界多元交互应用的策略,进而探讨并提出历史建筑保护的文创新模式的构想。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人文慕课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角色演变和培养方式缺失、学生职业素质和培养策略缺失、学生文化自信和培养路径缺失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叙事驱动下的文化认同指引和个人成长关注的慕课改革思路,将民族文化历史、记忆和基因植入学生叙事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职人文慕课的实践路径:加强思想引领工作,避免文化虚无主义、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培养职业自信人才、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关
[摘要]类型教育视域下,构建教学组织共同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价值指向和必然选择。如何实现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共建、共享、共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创新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应从治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认同共同体等维度达成建设共识,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重构主体关系,动态更新学科知识,强化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模式,关注育人成效,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路径创新并
对中国现代社会而言,作为一个类属的“红色文化”在视觉呈现上有其特殊性和扩张力。而符号从人类感知的角度也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和意义。文章从符号学原理的视角,以红色文化视觉元素与符号学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探索红色文化视觉元素在视觉呈现中的多元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语境下,基于符号学原理的红色文化视觉元素内容体系的建构,可以实现视觉设计的精神重建以及体验者的情感共鸣。这是对红色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适应性发展。
“侘寂”是日本审美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本审美意识发展过程则可以深入对“侘寂”美学精神内核的理解。从绳文时代至室町文化时代,在日本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影响下,日本美学的发展历经了由原初审美意识中无常观到平安朝时代“物哀”审美意识,再到室町文化时代“侘寂”审美意识的蜕变,这一过程始终贯穿着日本人对自然完全的接纳和依存。“侘寂”美学隶属于独特而宝贵的日本美学体系,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或许可以同样为我们所借鉴,去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崭新的平衡。
纪念性建筑设计与地景在当代结合日益密切,但关于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方法缺乏总结。由此从整体环境、建筑形象和空间营造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主客转换、异质缝合、模拟重构、形象隐喻、空间沉浸五种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策略,并对五种设计策略分别举例分析,以期为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提供支撑,对当代纪念性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