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19-01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聋哑病”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是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外语教师尤其。这主要体现在:1.职业道德不够高;2.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
  因教师素质较低的原因,导致了许多教学科研成果无法加以利用,造成严重浪费。如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的升华。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了。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他才能开口说。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由章兼中教授提出),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主要弊端,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语言信息量少。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就应增大信息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外语材料。一年级的学生可多听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级学生可多读一些简易有趣的初级读物,并逐步提高听读外语材料的质量。第二个弊端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少和面窄。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中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操练的机会。第三个弊端是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缓慢。快节奏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节奏加快。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富有紧凑感,从而克服从前那种上课懒懒散散,智力活动松弛的现象。
  由此可见,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老教材如果说一支粉笔一本书还能勉强对付过去的话,那么新教材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语言基本功过关,还要具备听说读写演画多种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
  三、如何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
  有人形象化地把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称之为“文盲英语”,听说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患了一种“半身不遂”病。就是这种所谓“还可以”的听说能力也是一派虚假的繁荣。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时间一久,也就自然形成了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干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2.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3.增加阅读和写的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与脂质体对克服肿瘤多药耐药的协同作用。方法制备获得多柔比星-五味子乙素共载脂质体,以人白血细胞系K562/DOX耐药细胞为模型细胞,以多柔比星溶液、五味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35-01  创建有效、高效课堂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造英语有效课堂则是教学一线英语教师的不懈追求。当然,有效、高效英语课堂需要从点滴做起。  一、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有效英语课堂的关键  1.利用实物和图画导入法激趣  真实的实物和图画对新课的导入有很大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和图画,
西班牙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将柑橘类果汁行业中的大量废弃柑橘皮改造成生物塑料的果汁瓶和挤压型材。西班牙塑料技术研究所(AIMPLAS)的员工以及学者加入到
许多发达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在二战以后,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德国经济之所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国相当发达的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
以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与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为起始原料在氢氧化钠水溶液条件下缩合得到中间体5-二氟甲氧基-2-[[(3,4-二甲氧基-2-吡啶基)甲基]硫
为实现高镁锂比盐湖卤水的锂镁分离,合成了一种新的锂离子吸附球形树脂。该树脂采用对锂离子有特定螯合作用的二苯并-14-冠-4为功能单元,并与有机磷酸酯形成对锂离子起协同作
目的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并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采用经改良的节段性电隔离方法隔离肺静脉进行治疗,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1例阵发房颤患者采用一次房间隔穿刺技术,分别送入标测及消融电极导管。应用猪尾造影导管用高压注射器非选择性左心房造影显示肺静脉开口及左心耳位置,指导导管行进方向以减少心脏压塞风险。标测中常规探查、标测右下肺静脉,避免遗漏可能触发房颤的肺静脉电
【摘要】教育需要教学创新,教师渴望教学创新,学生呼唤教学创新,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该文试图结合笔者十余年英语课堂教学的积累,谈几点思考,与同行一起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 转变观念优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3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女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可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增进健康 ,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 ,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得到均衡发展 ,这对以后女子妊娠期的身体健康和顺利分娩都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