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的整容真相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437556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对整容的理解,最初只停留在割个双眼皮,来个“锦上添花”。 但是我们从来也不知道,整容也可以“雪中送炭”,给你来个彻彻底底的改头换面。
  整容究竟有多神奇?许多国人对此的了解是从一个叫做“金南珠”的韩国人开始的。金南珠,韩国著名影星,成功演出《天桥风云》、《堕落天使》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连续剧。2002年,金南珠整容前后的照片被曝光。两者对比,前后比较,惊人瞠目结舌。而后,金喜善、金贞恩、蔡琳等众多女星也相继被曝出整容秘闻。
  其实,包括现任韩国总统卢武铉也热衷整容,他早年就接受了双眼皮手术。而2002大选前,为了使自己显得更年轻,又接受了清除额头皱纹的整容手术。最近,为了比以前看上去更精神,修复眼睑皮肤和增强视力,他又接受了一次眼睑整形手术。
  从总统到明星都“整”个痛快,也难怪韩国河少英参加“亚洲小姐”选美时,反复被评委质问是否整过容,中国民众每每看到韩国女子完美无瑕的脸,总会心存疑问。一张美丽的脸,有多少是受之于父母,浑然天成;有多少是医师的作品,精雕细琢,不得而知。
  的确,韩国人极度爱美,但韩国美女几乎都是整出来的,更有甚者说韩国“全民整容”,此话也并非夸张。
  “韩国女孩子喜欢整容,一方面是受了美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职业需要。韩国人属于蒙古人种,天生应该是单眼皮、宽脸庞的;而西方人脸型狭长。美国文化进入韩国以后逐渐改变了韩国人的审美观,大家开始认为瘦长脸型、尖下巴、大眼睛、双眼皮即为美。演艺人员经常面对镜头,而镜头容易将脸放大,所以演艺明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脸。”康晓诚教授如是解释。
  那么,为何大量的媒体报道中都指出“韩国人男女老少全民整容”呢?事实上,在韩国最最普及的整容手术,是Botox肉毒杆菌毒素等抗衰老手术。据悉,去年韩国正式进口的是这种可以消除皱纹的生物制剂多达9.2万瓶,与2001年相比增加了近三倍。汉城整形外科医院院长李敏九说,现在,不仅中年女性注射,甚至40-50岁的中年职业男性为了显得年轻也开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另外,很多退休的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韩国美女皆人造”是一个误会,只是这个民族太爱美,又太怕老。这才是韩国人整容的真相。
  对于美丽,我们国人的态度又如何呢?一件小事足以见得。
  在国外生活,上MSN与朋友聊天不失为一解乡愁的好办法。然而日前和一个朋友聊天却聊到心里喷火。我们聊减肥的问题,突然被问了一句:“瘦了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了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美而大动干戈,整容改造,未免过火;但最基本的要做到保证它在最佳状态!女人需要的的确不仅仅是孔雀般的亮丽外表,然而一个不可抹杀的现实:美丽的孔雀比平凡的山鸡更容易飞上枝头,成凤就凰。
  也难怪有位韩国姐姐对我说:“中、韩、日三个国家的女孩子,对自己外表最不做要求,极少修饰的是中国女孩!”
  韩国产不产美女?不产。韩日都不产美女。但是韩日都“出”美女——韩国女子出门的一定是美女!
  韩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到极致。如果说上海女人“一千家当,八百身上”,那韩国女人则可说“一千家当,全在身上”。她们不施脂粉绝不出门,不装扮得光彩照人绝不出门。与我同屋半载的韩国女子每天早晨,从起床蓬头垢面,经过沐浴、洗头、吹干、梳头、穿衣、化妆,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精致的女子,历时足足1.5—2个小时。
  一位韩国学者根据计算消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首次引入了“美丽指数”的概念。所谓“美丽指数”是指韩国人对外貌的关心程度以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等综合指数。譬如说,"美丽指数"为100的话,即除睡觉之外,此人的所有时间和收入都投入到外貌塑造上。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人的美丽指数平均为49.76,也就是说,韩国人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有将近一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外貌上。
  写这一些,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哈韩”、“崇韩”,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韩民族如我们汉民族一般并非完美,然而他们还是有值得我们一学的东西。如今的社会,外表的装扮已经是重要的社交礼仪。请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是沉鱼落雁、芳华绝代的人并不多,把美作为一种礼貌、一种追求、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平凡如你我,亦是一道风景线!
  在此特别提醒即将走入社会的未来“精英”们注重外表,你给了别人美的享受,别人才愿意给你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做到女作家都不会太漂亮,说句不客气的话,不丑就已经算好看的了,鲜有几个长得周正的。  我之所以说对女作家的容貌不要抱太大期望并没有任何以貌取人的意思。那是因为作家是个苦行僧式的职业,尤其要耐得住寂寞。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在现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到处是诱惑,不仅是香喷喷的咖啡的诱惑,还有更多比咖啡更香喷喷的诱惑,大多是冲着漂亮女孩来的,比如影视明星、“超级女生”、
期刊
“一个女人的一生最少要经历两座城市”,记不清是在哪本书里看到过这句话。出于对上海的向往,也想在年轻的时候多为自己增加一些阅历,我特地从北京来到上海。应届生,又没什么工作经验,我找了一家薪水中等的文化公司做文案策划,和我一起进到公司的还有上海女孩Vivian。  培训一结束,组长就把我们两个叫到一起来,“我现在正式通知你们,公司决定在试用期后,在你们两个中间只留下一位,希望你们都能好好努力!”组长说
期刊
吃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吴地的吃食更是让人有宁做饕餮也不为过之欲。    除了吃甜,吴地人口淡,做什么吃食都得是少盐少油。  一般小长三角人不吃面,主食是米饭,面条只能作为家里来不及做米饭时的救急用品。可是就是不吃面,我們也能做出“名面”来——阳春面。在一般小吃店,阳春面当属第一大招牌。往小店八仙桌一坐,对跑堂的大喊一声“来一碗阳春面”,不消十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煨阳春面就上桌了。你看这面条,用当
期刊
其实我的少年时代一点也不摇滚。许多奔跑呐喊在无垠的记忆里蒸发,朱自清说:热闹是他们的。    6岁大概是个什么状态呢?很多的恐惧和委屈还不会用词语表达。  那年夏天午睡起来,看见窗外妈妈和另外一个人拥抱,于是自己坐回沙发,悻悻然;紧接着害怕,因为前两天看连环画,一个妈妈喜欢了其他男人,就杀掉了自己的孩子;然后出了家門,一边跑一边回头看有没有人追上来,跑了3公里到爸爸的单位,爸爸擦着我头上的汗,问我
期刊
上海闲话里的“拼”,首先就有肯干、拼命的意思。遇到上海人讲“拼老命”了,别害怕,人家多半指的是豁出去干活了,而不是和你“拼死拼活”。  上海闲话里的“拼”,还有一层意思,更富有现代感,意为“合起来、合作”,大环境提倡着和谐之风,“拼”字当头,也是“合”为根本。当然,具体事体具体分析,并不是什么事都是合起来办才好的。看看在上海人中目前流行的“拼”,它们可都有一个共同点:参与者原本可能都不认识,只是为
期刊
艺术家气质的商务领事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奥地利驻沪总领事馆的商务领事MS.Birgit Murr(中文名“穆娥”)时,总觉得她的外貌与商务领事这样的职位难以对上号。在我们的印象里,商务领事一般都要穿西装,而且往往都是深色的,即便是女性,也要穿上女士西装。但是眼前这位商务领事,她的美貌、气质往往是我们头脑里的外国艺术家、电影演员的形象。她身材苗条,身穿粉红色的休闲衬衫和直条的裙子,十分轻松地与我
期刊
焦晃小资料:  焦晃——生于北京,1955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受教于苏联专家叶·康·列普科夫斯卡娅和朱端钧、胡导等教授。195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进入上海青年话剧团,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数十年来始终坚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行动规律”演员学说,注重人物行动特殊形式的发掘,积极拓展自己的创造手段,在风格上强调心理生活的细腻和层次,速度节奏和形体语汇的准确
期刊
上海女子之所以到如今自成一派,别无分号,想来也是讲究点文脉的。“今生”的上海女子,又如何看待自己的“前世”,又如何关照自己的今生呢?就像一个老牌子,换了不同的年代来看它,总有点传奇的况味。而当下的上海女子,自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今生传奇。    天桥风云    ● 前世  最初的模特儿,都是一些名声不太好的人。直到20世纪初年,模特儿仍然被认为是“出身可疑的女人”。上流社会的仕女不轻易同模特儿接近,以
期刊
朱大可:今天我们这里讲的标语文化,跟一般的百姓式题写不同,它基本上是一种官方题写。标语在本质上是关于权力的题写。标语就是权力制度、权力关系和权力伦理的标志。因为是权力的宣示,所以标语文化最大弊端就是滥用权力。    戴舫:那个著名的“文明冲突”论作者认为,如果西方文明要冲出历史上“帝国兴而又亡”的怪圈,保持其世界统治地位,军事经济实力不足恃,因为那种优势不可能永远保持,要靠,只有靠西方文明的核心价
期刊
一拍桌子总结道:“迭格男小人,一盆白斩鸡斩得邪气好!”呵呵,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白斩鸡,始于清代的民间酒店。因烹鸡时不加调味白煮而成,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在上海,“小绍兴”白斩鸡的历史要追溯到1943年,创始人章润牛是绍兴乡下人,逃难到上海从在云南路摆鸡粥摊开始,慢慢做大。1996年上海冒出个“振鼎鸡”,创业的老板刘鼎照,据说也是做小生意出身,人相当聪明,不多久就搞成麦当劳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