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一个人在需要的前提下,对做某一件事的主动认知和主动趋向。我国儿童六周岁入学,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由“玩”到“学”,改变的是对学习的侧重和态度,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何进行“幼小”无缝衔接——既不毁坏儿童爱玩、爱想、爱表现的天性,也不将儿童改造成死读书的机器?教学时进行兴趣培养是解决此问题的可行途径。
路径一:兴趣包装,将学习变成兴趣游戏
小学低段的学生,上学前大多是以游戏为主,他们从未尝试过、也不可能会静下心来用一天的时间学习。对六、七岁儿童来说,要求他们坐在教室勤奋学习新知是困难的。对于此,并不是无计可施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用兴趣来精美“包装”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拆兴趣礼物”的同时学习知识。
在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法时,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会出现速度慢、数多、数少的情况。但是,如果教师事先让儿童准备100个豆子来数,正确率则大大增加;如果以竞赛的形式数豆子,看谁最先数完100颗,学生往往还会创造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20个20个数的好办法。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学完了一节课,兴趣浓厚,没有感到学习的苦闷,反而兴致勃勃,并且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也可以将兴趣进行“包装”。小学低段的学生很少回家预习课文,作为教师的我便转换了教学方法。我抓住了儿童对听故事有着浓厚兴趣的特点,提前把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告。如将要学习《称象》时,我会在前一天放学时,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话说古代有一个人叫曹操,他得到了一头大象,他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但是大象太大了,秤太小了,称不动。有人就劝曹操将大象杀了,分成一块一块称,但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不同意。曹冲为什么不同意?难道他有其他的方法能称出大象到底有多重?老师的故事先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再接着讲,听说我们的课本中就有这段故事,想知道的孩子可以回家看一看,明天帮老师来讲。”据家长們反映,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开语文书找故事的结局,长此以往,养成习惯,预习课文再也不用老师操心了。
路径二:兴趣植入,将知识植入生活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生活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往往喜欢以“过家家”式的角色扮演去“游戏”新知,因此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在我执教的班级,孩子喜欢帮助老师擦黑板、发作业本,我便另辟蹊径将任务新奇化——花样筛选学号让孩子承担任务。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我不会直接点学号,而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叫号,比如我想叫18号学生发作业本,我会说:“请42-24号同学帮助老师发作业本。”再比如,我想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我会说:“请学号大于30小于40-8的同学帮助老师擦黑板。”每当我点学号,我班的孩子是最兴奋也是最安静、最认真的。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我也如法炮制——将知识引入生活。课本有一道题,班级里的同学做得并不好,题目是:小象今年8岁,小象妈妈今年32岁,问小象妈妈生小象那年多大。班里的孩子不理解,我讲解之后便布置了兴趣作业——让孩子展开调查,问问自己妈妈的年龄,再算出妈妈生自己时候的年龄。与生活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第二天便将正确答案反馈回来,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学生也不会发愁了。
枯燥单调的小测试、无味烦闷的作业习题,也可以植入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孩子“喜欢收集”的习惯嫁接到教学中——满分的习作会被盖上花样众多的小印章。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特别喜欢这些小印章,更加有兴趣收集印章,但收集的前提是得到满分,这敦促孩子认真听讲、认真习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路径三:兴趣推荐,将自己的学习兴趣推荐给他人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示范。我向孩子们推荐我的学习兴趣——读诗。当生活中发生的事与所读诗歌不谋而合是一种幸福;当了解到短短的诗句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是一种快乐;当洞悉到诗人写诗时的复杂心态,让今人与古人心意相通更是一种愉悦。
我抓时机去推荐我的兴趣。春天,下雨了,我带孩子们背诵《春夜喜雨》,让他们理解“春雨贵如油”的含义,一场淋漓的“好雨”是多么“知时节”。雨停后,我带孩子们看风吹雨打下的落花、落叶,让他们理解“花落知多少”。蝉鸣时,我带孩子们观察昆虫,了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真谛。
渐渐地,我的兴趣推荐给了孩子,我说天热,要多喝水,古代都有哪些诗句写过饮用水?一年级的孩子就立马反馈出来:“葡萄美酒夜光杯”“劝君更尽一杯酒”,甚至对“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泉水可不可以饮用展开了辩论。
有了教师的榜样,我开始让学生推荐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读书分享,到演讲表演,学生利用课前两分钟,分享自己的兴趣。也许一个学生只有一个学习兴趣,但班级每名同学都推荐一个学习兴趣,累计起来的学习兴趣就多了,孩子们的可选择性就更大了。
路径四:兴趣赏识,将学生的玩乐兴趣在教师的赏识下变“无用”为“有用”
小学低年段学生往往会被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物扰乱学习的心智,儿童对玩乐的兴趣远高于学习。面对玩乐,教师可以适时转化,化劣势为优势。比如,我执教班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玩纸飞机,玩纸飞机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年幼的他们上课精神不集中,又没有自制力,必然会影响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就是修正学生的不足,如园丁修剪掉树木参差不齐的枝桠,枝桠的剔除解决了旁逸斜出的问题,但也往往不会再有繁花似锦的可能。因此,面对学生的玩乐兴趣,我另辟蹊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赏识学生玩纸飞机的兴趣,但帮助学生改正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乱玩的习惯。
作为教师,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孩子们折纸飞机,也让他们教我折。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当他们兴趣阑珊的时候,我开始总结:“我们折纸飞机都希望它能飞得快,飞得高,飞的时间长,但是不论哪位同学,都没有办法阻止飞机落地,除非是真正的飞机,可以自由翱翔天际,可以飞得快、也飞得高。当初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小的时候就像我们班的孩子一样,爱玩纸飞机,长大后,他们把小时候的纸飞机变成了真正的飞机,在空中翱翔。为什么他们的梦想能变成现实?因为知识。他们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最终让自己手里的纸飞机变成了真正的飞机。我们班级的同学空有让飞机飞天的梦想,却不去学习知识,纸飞机永远变不了真正的飞机。今天,我希望大家把自己的飞机梦封存起来,努力加油,我相信经过一些时间,你们最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思维已经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他们可以理解抽象概念。实践证明的确如此,孩子们听懂了我的“飞机理论”,纷纷将纸飞机收起,之后班级再也没有出现纸飞机的影子,他们学习开始变得认真起来。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趣的人。在小学低年段教育过程中,这个道理更加适用。培养出了兴趣,就相当于在儿童的内心埋下了萌发的种子,经过知识的阳光照射后,便会开花、结果。种子萌发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会使儿童学有所得,亦或学有所益。
(作者单位:大连市甘井子区宇峰小学)
(责任编辑:赵静)
路径一:兴趣包装,将学习变成兴趣游戏
小学低段的学生,上学前大多是以游戏为主,他们从未尝试过、也不可能会静下心来用一天的时间学习。对六、七岁儿童来说,要求他们坐在教室勤奋学习新知是困难的。对于此,并不是无计可施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用兴趣来精美“包装”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拆兴趣礼物”的同时学习知识。
在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法时,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会出现速度慢、数多、数少的情况。但是,如果教师事先让儿童准备100个豆子来数,正确率则大大增加;如果以竞赛的形式数豆子,看谁最先数完100颗,学生往往还会创造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20个20个数的好办法。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学完了一节课,兴趣浓厚,没有感到学习的苦闷,反而兴致勃勃,并且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也可以将兴趣进行“包装”。小学低段的学生很少回家预习课文,作为教师的我便转换了教学方法。我抓住了儿童对听故事有着浓厚兴趣的特点,提前把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告。如将要学习《称象》时,我会在前一天放学时,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话说古代有一个人叫曹操,他得到了一头大象,他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但是大象太大了,秤太小了,称不动。有人就劝曹操将大象杀了,分成一块一块称,但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不同意。曹冲为什么不同意?难道他有其他的方法能称出大象到底有多重?老师的故事先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再接着讲,听说我们的课本中就有这段故事,想知道的孩子可以回家看一看,明天帮老师来讲。”据家长們反映,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开语文书找故事的结局,长此以往,养成习惯,预习课文再也不用老师操心了。
路径二:兴趣植入,将知识植入生活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生活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往往喜欢以“过家家”式的角色扮演去“游戏”新知,因此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在我执教的班级,孩子喜欢帮助老师擦黑板、发作业本,我便另辟蹊径将任务新奇化——花样筛选学号让孩子承担任务。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我不会直接点学号,而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叫号,比如我想叫18号学生发作业本,我会说:“请42-24号同学帮助老师发作业本。”再比如,我想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我会说:“请学号大于30小于40-8的同学帮助老师擦黑板。”每当我点学号,我班的孩子是最兴奋也是最安静、最认真的。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数学教学的难点,我也如法炮制——将知识引入生活。课本有一道题,班级里的同学做得并不好,题目是:小象今年8岁,小象妈妈今年32岁,问小象妈妈生小象那年多大。班里的孩子不理解,我讲解之后便布置了兴趣作业——让孩子展开调查,问问自己妈妈的年龄,再算出妈妈生自己时候的年龄。与生活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第二天便将正确答案反馈回来,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学生也不会发愁了。
枯燥单调的小测试、无味烦闷的作业习题,也可以植入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孩子“喜欢收集”的习惯嫁接到教学中——满分的习作会被盖上花样众多的小印章。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特别喜欢这些小印章,更加有兴趣收集印章,但收集的前提是得到满分,这敦促孩子认真听讲、认真习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路径三:兴趣推荐,将自己的学习兴趣推荐给他人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示范。我向孩子们推荐我的学习兴趣——读诗。当生活中发生的事与所读诗歌不谋而合是一种幸福;当了解到短短的诗句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是一种快乐;当洞悉到诗人写诗时的复杂心态,让今人与古人心意相通更是一种愉悦。
我抓时机去推荐我的兴趣。春天,下雨了,我带孩子们背诵《春夜喜雨》,让他们理解“春雨贵如油”的含义,一场淋漓的“好雨”是多么“知时节”。雨停后,我带孩子们看风吹雨打下的落花、落叶,让他们理解“花落知多少”。蝉鸣时,我带孩子们观察昆虫,了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真谛。
渐渐地,我的兴趣推荐给了孩子,我说天热,要多喝水,古代都有哪些诗句写过饮用水?一年级的孩子就立马反馈出来:“葡萄美酒夜光杯”“劝君更尽一杯酒”,甚至对“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泉水可不可以饮用展开了辩论。
有了教师的榜样,我开始让学生推荐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读书分享,到演讲表演,学生利用课前两分钟,分享自己的兴趣。也许一个学生只有一个学习兴趣,但班级每名同学都推荐一个学习兴趣,累计起来的学习兴趣就多了,孩子们的可选择性就更大了。
路径四:兴趣赏识,将学生的玩乐兴趣在教师的赏识下变“无用”为“有用”
小学低年段学生往往会被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物扰乱学习的心智,儿童对玩乐的兴趣远高于学习。面对玩乐,教师可以适时转化,化劣势为优势。比如,我执教班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玩纸飞机,玩纸飞机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年幼的他们上课精神不集中,又没有自制力,必然会影响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就是修正学生的不足,如园丁修剪掉树木参差不齐的枝桠,枝桠的剔除解决了旁逸斜出的问题,但也往往不会再有繁花似锦的可能。因此,面对学生的玩乐兴趣,我另辟蹊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赏识学生玩纸飞机的兴趣,但帮助学生改正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乱玩的习惯。
作为教师,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孩子们折纸飞机,也让他们教我折。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当他们兴趣阑珊的时候,我开始总结:“我们折纸飞机都希望它能飞得快,飞得高,飞的时间长,但是不论哪位同学,都没有办法阻止飞机落地,除非是真正的飞机,可以自由翱翔天际,可以飞得快、也飞得高。当初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小的时候就像我们班的孩子一样,爱玩纸飞机,长大后,他们把小时候的纸飞机变成了真正的飞机,在空中翱翔。为什么他们的梦想能变成现实?因为知识。他们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最终让自己手里的纸飞机变成了真正的飞机。我们班级的同学空有让飞机飞天的梦想,却不去学习知识,纸飞机永远变不了真正的飞机。今天,我希望大家把自己的飞机梦封存起来,努力加油,我相信经过一些时间,你们最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思维已经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他们可以理解抽象概念。实践证明的确如此,孩子们听懂了我的“飞机理论”,纷纷将纸飞机收起,之后班级再也没有出现纸飞机的影子,他们学习开始变得认真起来。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趣的人。在小学低年段教育过程中,这个道理更加适用。培养出了兴趣,就相当于在儿童的内心埋下了萌发的种子,经过知识的阳光照射后,便会开花、结果。种子萌发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会使儿童学有所得,亦或学有所益。
(作者单位:大连市甘井子区宇峰小学)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