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铁刺激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巨大的客流量使城高铁站与城市交通的接驳面临巨大挑战。为能够有效承接高铁对远位移带来的便捷效应,实现城市内部交通与高铁站的高效对接,本文以兰州高铁站的乘客接驳问题为入手点,分析兰州在高铁接驳体系中取得的经验并进一步提出城市交通和高铁站高效无缝接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出租车管理;一体化接驳;立体换乘
一、引言
高铁的开通大大的缩短了高铁沿线跨城市之间的交通出行时间,产生了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形成了大量客流的涌入,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接驳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营,兰州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兰州高铁站到站旅客由8500人次的日均发送量激增至3.6万人次。巨大的客流增长,也对兰州高铁站接驳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能够有效承接高铁对远位移带来的便捷效应,实现城市内部交通与高铁站的高效对接,本文以兰州高铁站的乘客接驳问题为入手点,分析兰州在高铁接驳體系中取得的经验并进一步提出城市交通和高铁站高效无缝接驳的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出租车管理、增设或优化公交车线路、加快构建高铁枢纽一体化接驳体系,建设立体换乘等多种措施实现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顺畅接驳。
二、对兰州高铁站接驳体系的肯定
1.加强出租车管理
宝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兰州西站到站旅客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西站运行的列车数量也由原来的86列激增177列,旅客日均发送量高达3.6万人次。旅客到站后换乘出租车的需求剧增,尤其是夜间到站旅客,更倾向于乘坐出坐车而非公交车。巨大的客流量和缺失监管的出租车市场导致在兰州西站一度出现各种违规运营的出租车乱象。一些出租车拒载、拼客、打表、议价等违规运营行为泛滥。甚至有些出租车出站就加价。为解决这种现象,维护乘客利益,实现出租车的有序高效的接驳,兰州相关部门对出租车实施了高强度的整治。强化夜间现场管理,加大对出租车违规经营的打击力度。加强夜间人员现场值守,维护兰州高铁站夜间营运管理秩序;协调交警部门,将兰州高铁站公交场站外辅道设定为禁停路段予以严管,安排执法人员进行道路巡视,并加装电子设备借助科技手段,从源头上解决该路段夜间交通秩序、营运秩序混乱的问题;优化交通标示、标志,更好的指引车辆,行人快速通行,避免交通拥堵。加大夜间出租车违规经营、蓝牌车非法营运的查处打击力度。增加兰州西站的出租车运力投放。经过一系列的整治之后,如今的兰州西站已经完全杜绝了出租车各种非法运营现象,旅客打车时间也基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基本实现了高铁与出租车的高效无缝接驳。
2.优化或增设公交线路
自宝兰高铁兰州高铁站建成之后,兰州西客站公交场站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成熟,为确保兰州西客站铁路旅客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北广场综合交通集散功能,兰州公交集团于2017年7月1日启用兰州西客站北广场东、西两处公交场站,延伸2条公交线路,调整106路公交车的兰州西站终点始发站,优化调整西客站公交线路布局、优化部分站点,不断完善和满足群众出行需要。依靠大数据分析,点对点的设置公交专线,更加精准的使旅客的快速直达需求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满足,多样化的提升公共交通保障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夜间调度50台公交车作为应急储备疏散用车,储备应急保障运力,对于学生返校、黄金周等高峰大客流期间能够及时输送滞留旅客。积极宣传公交换乘线路和沿线站点,与兰州铁路局协商,通过列车广播宣传换乘路线与沿线站点,使乘客在西客站运行列车到站之前就能够获取相关换乘信息,进一步引导旅客换乘公交车,有效提高公交车换乘效率。
三、对完善兰州高铁接驳体系的一些建议
高效接驳,绿色换乘是我国客运枢纽规划的指导理念和时间目标,构建一体化接驳体系,打造立体换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路径。
1.构建一体化接驳体系[1]
统一指导高铁枢纽接驳体系的设施布局、运营管理和信息服务,形成高铁枢纽一体化接驳换乘的技术标准,以缩短换乘距离、减少换乘时间;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现高铁枢纽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协同作业,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打造以公共交通主导的接驳体系,充分发挥绿色换乘接驳体系的效率,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缩短换乘距离、减少换乘时间。建立枢纽运营商与乘客共享的交通信息平台。充分满足高铁枢纽内不同运营商的运输组织协调,实现无缝衔接一体化运行的需要,同时要满足枢纽旅客集散的信息诱导服务需求以及应急救灾信息保障需求。
2.建构立体换乘
立体换乘[2]指的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在同一建筑物内以地下、地面、地上的多层结构处理以及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私家车和长途巴士等城市交通方式的衔接。比如北京的六里桥客运枢纽,就很好的实现了立体换乘的概念。旅客不用出楼即可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立体换乘。立体换乘通过交通方式的分层布置,实现了客运枢纽内部人车分流、车车分流、人人分流的有序交通流线,运输服务安全便捷;缩短换乘距离,提高中转换乘效率,使乘客换乘更加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立体换乘通常用于解决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如果仅仅是公路与地面常规公交的转换,仅平面换乘能很好地满足换乘需求,实现零距离换乘。立体换乘更多适合应用于当城市交通包含地铁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立体换乘模式是经济合理的。随着兰州地铁一号线的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兰州的高铁站接驳体系而言,立体换乘是未来更经济,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实现兰州高铁站高效接驳是一个持续发力的过程,有效的公共交通治理,合理的公交线路规划,不断完善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科学的规划理念是承接高铁远距离位移便利效应,实现最后一公里便捷换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晶,陆化普,曾坚.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接驳体系建构[J].城市规划,2014,38(11):71-77.
[2]马衍军,高建华.我国公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衔接换乘发展现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04):42-55.
作者简介:
郭洁(1994—),女,汉族,河南济源人,经济学硕士,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出租车管理;一体化接驳;立体换乘
一、引言
高铁的开通大大的缩短了高铁沿线跨城市之间的交通出行时间,产生了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形成了大量客流的涌入,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接驳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营,兰州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兰州高铁站到站旅客由8500人次的日均发送量激增至3.6万人次。巨大的客流增长,也对兰州高铁站接驳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能够有效承接高铁对远位移带来的便捷效应,实现城市内部交通与高铁站的高效对接,本文以兰州高铁站的乘客接驳问题为入手点,分析兰州在高铁接驳體系中取得的经验并进一步提出城市交通和高铁站高效无缝接驳的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出租车管理、增设或优化公交车线路、加快构建高铁枢纽一体化接驳体系,建设立体换乘等多种措施实现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顺畅接驳。
二、对兰州高铁站接驳体系的肯定
1.加强出租车管理
宝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兰州西站到站旅客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西站运行的列车数量也由原来的86列激增177列,旅客日均发送量高达3.6万人次。旅客到站后换乘出租车的需求剧增,尤其是夜间到站旅客,更倾向于乘坐出坐车而非公交车。巨大的客流量和缺失监管的出租车市场导致在兰州西站一度出现各种违规运营的出租车乱象。一些出租车拒载、拼客、打表、议价等违规运营行为泛滥。甚至有些出租车出站就加价。为解决这种现象,维护乘客利益,实现出租车的有序高效的接驳,兰州相关部门对出租车实施了高强度的整治。强化夜间现场管理,加大对出租车违规经营的打击力度。加强夜间人员现场值守,维护兰州高铁站夜间营运管理秩序;协调交警部门,将兰州高铁站公交场站外辅道设定为禁停路段予以严管,安排执法人员进行道路巡视,并加装电子设备借助科技手段,从源头上解决该路段夜间交通秩序、营运秩序混乱的问题;优化交通标示、标志,更好的指引车辆,行人快速通行,避免交通拥堵。加大夜间出租车违规经营、蓝牌车非法营运的查处打击力度。增加兰州西站的出租车运力投放。经过一系列的整治之后,如今的兰州西站已经完全杜绝了出租车各种非法运营现象,旅客打车时间也基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基本实现了高铁与出租车的高效无缝接驳。
2.优化或增设公交线路
自宝兰高铁兰州高铁站建成之后,兰州西客站公交场站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成熟,为确保兰州西客站铁路旅客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北广场综合交通集散功能,兰州公交集团于2017年7月1日启用兰州西客站北广场东、西两处公交场站,延伸2条公交线路,调整106路公交车的兰州西站终点始发站,优化调整西客站公交线路布局、优化部分站点,不断完善和满足群众出行需要。依靠大数据分析,点对点的设置公交专线,更加精准的使旅客的快速直达需求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满足,多样化的提升公共交通保障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夜间调度50台公交车作为应急储备疏散用车,储备应急保障运力,对于学生返校、黄金周等高峰大客流期间能够及时输送滞留旅客。积极宣传公交换乘线路和沿线站点,与兰州铁路局协商,通过列车广播宣传换乘路线与沿线站点,使乘客在西客站运行列车到站之前就能够获取相关换乘信息,进一步引导旅客换乘公交车,有效提高公交车换乘效率。
三、对完善兰州高铁接驳体系的一些建议
高效接驳,绿色换乘是我国客运枢纽规划的指导理念和时间目标,构建一体化接驳体系,打造立体换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路径。
1.构建一体化接驳体系[1]
统一指导高铁枢纽接驳体系的设施布局、运营管理和信息服务,形成高铁枢纽一体化接驳换乘的技术标准,以缩短换乘距离、减少换乘时间;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现高铁枢纽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协同作业,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打造以公共交通主导的接驳体系,充分发挥绿色换乘接驳体系的效率,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缩短换乘距离、减少换乘时间。建立枢纽运营商与乘客共享的交通信息平台。充分满足高铁枢纽内不同运营商的运输组织协调,实现无缝衔接一体化运行的需要,同时要满足枢纽旅客集散的信息诱导服务需求以及应急救灾信息保障需求。
2.建构立体换乘
立体换乘[2]指的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在同一建筑物内以地下、地面、地上的多层结构处理以及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私家车和长途巴士等城市交通方式的衔接。比如北京的六里桥客运枢纽,就很好的实现了立体换乘的概念。旅客不用出楼即可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立体换乘。立体换乘通过交通方式的分层布置,实现了客运枢纽内部人车分流、车车分流、人人分流的有序交通流线,运输服务安全便捷;缩短换乘距离,提高中转换乘效率,使乘客换乘更加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立体换乘通常用于解决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如果仅仅是公路与地面常规公交的转换,仅平面换乘能很好地满足换乘需求,实现零距离换乘。立体换乘更多适合应用于当城市交通包含地铁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立体换乘模式是经济合理的。随着兰州地铁一号线的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兰州的高铁站接驳体系而言,立体换乘是未来更经济,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实现兰州高铁站高效接驳是一个持续发力的过程,有效的公共交通治理,合理的公交线路规划,不断完善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科学的规划理念是承接高铁远距离位移便利效应,实现最后一公里便捷换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晶,陆化普,曾坚.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接驳体系建构[J].城市规划,2014,38(11):71-77.
[2]马衍军,高建华.我国公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衔接换乘发展现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04):42-55.
作者简介:
郭洁(1994—),女,汉族,河南济源人,经济学硕士,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