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多媒体的运用已经贯穿于初中语文课堂体系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灵活、丰富的动态展示增强了学生的主观体验和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感性层面能深入理解知识的真谛。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过分运用与其地位的过分凸显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运用误区;应对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教学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为课堂带来声音与色彩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主体地位,限制了教师的主导空间。客体与主体的身份置换是初中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的教学误区之一。另外,时代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也深深影响着教师对于课堂内容补充资料的选择,灵活、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可以让学生在保持长久注意力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身份置换”误区与“主角回归”策略
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没有正确看待多媒体的地位,是削弱教师主体地位的原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信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是应该始终处于辅助地位,教师主体角色的设定才应该是教学过程中不变的成分。针对此种教学误区,应对策略是深化课文深层逻辑结构,课前加序言,中间有板书展示,最后加综述,构建逻辑框架。对于丰富、详细的故事情节要通过教师生动的口述来展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中的《诗两首》时,在展示课程内容时,教师大多会运用多媒体播放原文,干枯的文字排列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此时采用配乐的方式深情地为学生朗诵这两首洋溢着对生活饱含热情的古诗,学生一定会认真倾听和感受,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这样也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又如,在教学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趣味横生,但是这篇散文里出现了很多生僻词,如覆盆子、桑葚、斑蝥、油蛉子,这些植物和动物充满生命力和色彩,它们的长吟低鸣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迷恋的记忆。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大多会运用幻灯片来呈现百草园里的小生命,但是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也并不能使学生对他们在生活中从未见过的东西记忆良久,感慨颇深。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这些生僻词,并注上拼音,领读几遍,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作用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补充这些植物的习性,以及鲁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这样就起到了端正主、配角色地位的作用。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教学工具,是为教师主体的教学服务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学多识和专业素养。
二、“历史更新”误区与“情境演绎”策略
有些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然后教学每届学生时都使用这个PPT,其中的图片和题材都是当时耳目一新的,让学生过目不忘。但是时间的间隔会使新鲜变得陈旧,内容的针对性也会逐渐退却。课件内容老化,长久不更新,内容千篇一律,陈旧而没有时代感,会使学生难以代入。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教学素养,积极把握时代脉搏与动向,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做好对现实生活的观照。
例如,教材中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是一部关于外国课堂的故事。它发生在遥远的普法战争时期,但是令人感动的时刻不会因为时间而消逝,反而因为人们的记忆更加历久弥新,也更加使人难以忘怀。对于课文中令人感动的瞬间,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重现的方式,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为学生先做情感上的铺垫。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时代如此安宁平静,当早上起床时,画眉啼叫,你们也许也像小弗朗士一样,只是像平常那样上学。但是,如同课文所讲,当教堂的钟敲响十二声时,他们因为战争再也不能回归课堂了,再也不能学习自己的母语,将来还有可能因为不会说、不会写自己的母语而遭到蔑视和嘲笑。你们多幸福呀,可以一直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想知道的、感兴趣的一切知识。教师说到此时,学生自然也就沉浸在悲痛的感性之中了,对于《最后一课》的理解也将从表面走向深刻,从不值得一提走向刻骨铭心,懂得珍惜,亦懂得感恩。在感性教育下,也许只有语言的诉说与行动的双重感召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亡国的悲哀和痛苦,才能在安宁的环境中感受小弗朗士的悲恸心情和难以言表的苦难。普法战争虽然遥远,但是深刻的缅怀却可以重现。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感悟是多媒体技术无法替代的,幻灯片的功能即使再丰富,也不如教师真挚的感情,以收获学生最真诚的爱戴。
三、結束语
无论多媒体技术与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扮演怎样的角色,教师始终都要明白自己才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知识内容的讲述者和传递者,即使多媒体具有自身不能实现和超越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教师才是语文课堂的设计师,是最开始画图纸的人。清楚教师和多媒体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其他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希望初中语文教师都能够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也希望大家从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学习中获得独到的认知成果。
参考文献:
[1]孙艺敏.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
[2]田亚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J].文理导航(上旬),2018(3).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运用误区;应对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教学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为课堂带来声音与色彩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主体地位,限制了教师的主导空间。客体与主体的身份置换是初中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的教学误区之一。另外,时代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也深深影响着教师对于课堂内容补充资料的选择,灵活、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可以让学生在保持长久注意力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身份置换”误区与“主角回归”策略
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没有正确看待多媒体的地位,是削弱教师主体地位的原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信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是应该始终处于辅助地位,教师主体角色的设定才应该是教学过程中不变的成分。针对此种教学误区,应对策略是深化课文深层逻辑结构,课前加序言,中间有板书展示,最后加综述,构建逻辑框架。对于丰富、详细的故事情节要通过教师生动的口述来展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中的《诗两首》时,在展示课程内容时,教师大多会运用多媒体播放原文,干枯的文字排列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此时采用配乐的方式深情地为学生朗诵这两首洋溢着对生活饱含热情的古诗,学生一定会认真倾听和感受,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这样也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又如,在教学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趣味横生,但是这篇散文里出现了很多生僻词,如覆盆子、桑葚、斑蝥、油蛉子,这些植物和动物充满生命力和色彩,它们的长吟低鸣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迷恋的记忆。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大多会运用幻灯片来呈现百草园里的小生命,但是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也并不能使学生对他们在生活中从未见过的东西记忆良久,感慨颇深。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这些生僻词,并注上拼音,领读几遍,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作用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补充这些植物的习性,以及鲁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这样就起到了端正主、配角色地位的作用。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教学工具,是为教师主体的教学服务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学多识和专业素养。
二、“历史更新”误区与“情境演绎”策略
有些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然后教学每届学生时都使用这个PPT,其中的图片和题材都是当时耳目一新的,让学生过目不忘。但是时间的间隔会使新鲜变得陈旧,内容的针对性也会逐渐退却。课件内容老化,长久不更新,内容千篇一律,陈旧而没有时代感,会使学生难以代入。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教学素养,积极把握时代脉搏与动向,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做好对现实生活的观照。
例如,教材中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是一部关于外国课堂的故事。它发生在遥远的普法战争时期,但是令人感动的时刻不会因为时间而消逝,反而因为人们的记忆更加历久弥新,也更加使人难以忘怀。对于课文中令人感动的瞬间,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重现的方式,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为学生先做情感上的铺垫。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时代如此安宁平静,当早上起床时,画眉啼叫,你们也许也像小弗朗士一样,只是像平常那样上学。但是,如同课文所讲,当教堂的钟敲响十二声时,他们因为战争再也不能回归课堂了,再也不能学习自己的母语,将来还有可能因为不会说、不会写自己的母语而遭到蔑视和嘲笑。你们多幸福呀,可以一直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想知道的、感兴趣的一切知识。教师说到此时,学生自然也就沉浸在悲痛的感性之中了,对于《最后一课》的理解也将从表面走向深刻,从不值得一提走向刻骨铭心,懂得珍惜,亦懂得感恩。在感性教育下,也许只有语言的诉说与行动的双重感召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亡国的悲哀和痛苦,才能在安宁的环境中感受小弗朗士的悲恸心情和难以言表的苦难。普法战争虽然遥远,但是深刻的缅怀却可以重现。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感悟是多媒体技术无法替代的,幻灯片的功能即使再丰富,也不如教师真挚的感情,以收获学生最真诚的爱戴。
三、結束语
无论多媒体技术与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扮演怎样的角色,教师始终都要明白自己才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知识内容的讲述者和传递者,即使多媒体具有自身不能实现和超越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教师才是语文课堂的设计师,是最开始画图纸的人。清楚教师和多媒体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其他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希望初中语文教师都能够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也希望大家从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学习中获得独到的认知成果。
参考文献:
[1]孙艺敏.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
[2]田亚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J].文理导航(上旬),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