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末年的一天,农民起义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唐王朝的首都长安。起义军的队伍如长龙般蜿蜒,在一面书有“冲天大将军”的旗帜下,一名披戴金甲金盔的将领策马前行,他就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黄巢。
黄巢,出生在一个盐商之家,从小熟读诗文,也擅长骑射击剑。当时正值唐朝末年,各地灾荒连年,而统治集团却奢侈腐败,受灾的百姓们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官老爷们却还催租逼粮,过着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黄巢深感民众的苦难,愤慨世道的不公平,写下了一首《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中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散发着寒冷的幽香,不同于在春天盛放、散发浓香的百花,它们很难吸引到蝴蝶。这满院的菊花,在黄巢看来,是千万劳苦大众的象征,他们拥有迎着风霜开放的生命力,却身处一个不公平的环境。黄巢因此为他们的遭遇感到不平,于是他驰骋浪漫的想象:假如有一天自己成为青帝,也就是司春之神,一定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盛放。在这首诗中,黄巢表现出了改革社会的抱负。
可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一开始,黄巢选择了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可并没有被录取。在首都长安,黄巢更近距离地目睹了统治集团的腐败,这让他下定决心,推翻腐朽的唐王朝,建立农民政权。于是,黄巢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写的是暮秋时节,百花凋残,可长安城里却香气冲天,金光灿烂,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黄巢的想象中,这傲霜的菊花就如同一个个豪情万丈的战士,那黄色的花瓣就是战士的黄金战甲,“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象征着农民军冲入了长安,推翻唐王朝的胜利前景。
后来,随着唐王朝统治的日益腐朽,黄巢真的投入了唐末农民起义的洪流中。他于公元875年率军响应王仙芝起义,一路攻克诸多州县,声势日渐壮大。在王仙芝战死后,黄巢被推为黄王,他自号“冲天大将军”,提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的口号,继续作战。公元881年,黄巢率领的义军攻入长安,此时义军队伍“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千里络绎不绝”,像极了“冲天香阵透长安”,黄巢当年的豪言,最终真的成为了现实。
黄巢留存至今的诗作一共三首,其中就有两首和菊花有关,可见他对菊花有多么推崇。其实,菊花一直都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因而留下了很多关于菊花的诗作,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等。又因为菊花开在百花凋零的秋季,很多文人都盛赞其傲骨品格。但能把菊花顽强的风格发挥到极致,甚至将其塑造成战士的,恐怕只有黄巢独一份儿了。
在《不第后赋菊》中,作者提到了九月八。所谓九月八,其实指的是九月九。在古代,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人们赏菊花、喝菊花酒的日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黄巢为了押韵,用九月八来代替重阳,而这个换来的“八”和“杀”“甲”等字,从声音上就营造出一种斩截凌厉的气势。“我花开后百花杀”,“我花”指菊花,“杀”则是凋谢零落的意思,菊花开后,百花零落,原本是寻常的自然现象,但在这里,黄巢用菊花象征受压迫的农民,用百花指代腐朽的唐朝统治集团,意思是说,等到农民揭竿而起的那一天,反动的唐朝统治必将分崩离析。“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后两句详细地描绘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景象,一个“冲”字,表现出花香的力度,“透”字表现出花香的深度和广度,农民起义就像这花香一样,弥漫全城,深入到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黄巢,出生在一个盐商之家,从小熟读诗文,也擅长骑射击剑。当时正值唐朝末年,各地灾荒连年,而统治集团却奢侈腐败,受灾的百姓们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官老爷们却还催租逼粮,过着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黄巢深感民众的苦难,愤慨世道的不公平,写下了一首《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中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散发着寒冷的幽香,不同于在春天盛放、散发浓香的百花,它们很难吸引到蝴蝶。这满院的菊花,在黄巢看来,是千万劳苦大众的象征,他们拥有迎着风霜开放的生命力,却身处一个不公平的环境。黄巢因此为他们的遭遇感到不平,于是他驰骋浪漫的想象:假如有一天自己成为青帝,也就是司春之神,一定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盛放。在这首诗中,黄巢表现出了改革社会的抱负。
可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一开始,黄巢选择了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可并没有被录取。在首都长安,黄巢更近距离地目睹了统治集团的腐败,这让他下定决心,推翻腐朽的唐王朝,建立农民政权。于是,黄巢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写的是暮秋时节,百花凋残,可长安城里却香气冲天,金光灿烂,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黄巢的想象中,这傲霜的菊花就如同一个个豪情万丈的战士,那黄色的花瓣就是战士的黄金战甲,“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象征着农民军冲入了长安,推翻唐王朝的胜利前景。
后来,随着唐王朝统治的日益腐朽,黄巢真的投入了唐末农民起义的洪流中。他于公元875年率军响应王仙芝起义,一路攻克诸多州县,声势日渐壮大。在王仙芝战死后,黄巢被推为黄王,他自号“冲天大将军”,提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的口号,继续作战。公元881年,黄巢率领的义军攻入长安,此时义军队伍“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千里络绎不绝”,像极了“冲天香阵透长安”,黄巢当年的豪言,最终真的成为了现实。
黄巢留存至今的诗作一共三首,其中就有两首和菊花有关,可见他对菊花有多么推崇。其实,菊花一直都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因而留下了很多关于菊花的诗作,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等。又因为菊花开在百花凋零的秋季,很多文人都盛赞其傲骨品格。但能把菊花顽强的风格发挥到极致,甚至将其塑造成战士的,恐怕只有黄巢独一份儿了。
在《不第后赋菊》中,作者提到了九月八。所谓九月八,其实指的是九月九。在古代,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人们赏菊花、喝菊花酒的日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黄巢为了押韵,用九月八来代替重阳,而这个换来的“八”和“杀”“甲”等字,从声音上就营造出一种斩截凌厉的气势。“我花开后百花杀”,“我花”指菊花,“杀”则是凋谢零落的意思,菊花开后,百花零落,原本是寻常的自然现象,但在这里,黄巢用菊花象征受压迫的农民,用百花指代腐朽的唐朝统治集团,意思是说,等到农民揭竿而起的那一天,反动的唐朝统治必将分崩离析。“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后两句详细地描绘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景象,一个“冲”字,表现出花香的力度,“透”字表现出花香的深度和广度,农民起义就像这花香一样,弥漫全城,深入到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