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集群匹配研究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ing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匹配现状的调查分析,以Kristof模型为理论依据,设计补偿性组织与人的要素互动模型,提出高职教育专业人才与产业集群补偿性匹配的培养模式,即知识、技能、态度和组织特性四位一体的素质结构模式,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制造业;高职教育;匹配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9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8-0-02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而社会紧缺的技术类和技能类人才供不应求,使教育界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许多职业教育专家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张明贤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发文中提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指出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面向私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李雯、王海光用Kristof模型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集群匹配问题,设计补偿性组织与人的要素互动模型, 提出高职教育专业人才与产业集群补偿性匹配的培养模式。本文对福建省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对福建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集群的匹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福建省高职教育必须服务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努力方向。
  2 福建省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匹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在全省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多个产业在全国都排在前列,如机械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纺织冶金建材业,但总体上企业规模不大,以家族企业、私人企业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国企、央企较少。福建省制造业水平总体较低,按最新企业划分方式,多数企业仍处于工业2.0阶段,进入工业3.0的企业尚少。目前,福建省有应用型本科一所、高等(专科)职业教育院校58所,然而在技术类和技能类人才供给与需求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福建省需要的具有高级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约20万人,而目前福建省在岗的制造业高级人才只有5万人。其中,高级镗工、高级铣工、高级机械工等岗位缺口最大。高级技工短缺已成为制约福建省大力发展制造业的瓶颈。2018年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统计表明,车、钳 、铣、电等高级技术工人供需比例已达1∶5。
  (2)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文化素质跟不上产业结构变化。据福建省劳动部门对泉州晋安市企业技术人才现状调查,发现一线技术工人的教育年限普遍较低,教育年限在12年(含12年,相当于高中)以下者占职工总数的85.7%。绝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拿出时间、资金对工人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导致企业高级技术工人出现断层,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
  (3)高级技术工人青黄不接、出现断层,人员外流突出。福建省现有的高级技术工人年龄都偏大,高级技师年龄普遍都在55岁以上,断层现象非常突出,究其原因是因为技工的待遇和工龄直接挂钩。由于技工工作在第一线,工作环境差,经常加班,三班倒,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导致很多年轻的技工都选择改行或者辞职到一些待遇更高的企业。
  (4)多数学校毕业的应届生技术技能无法适应企业生产需要。多数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导致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无法直接上岗,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2.2 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福建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定位不清晰。学校对培养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定位不清晰,过分追求高学历、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不重视实践技能,重理论轻实践。二是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上什么专业“热”就办什么专业,对专业建设没有长远的规划,学校内的所设专业结构与社会上产业需求的结构相互脱节。三是福建省高职院校学校师资力量匮乏,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全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制造业产业集群人才需求。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比例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82%、60%。四是制造业企业效益的好坏,对职业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制造业企业经济效益很差,职业院校毕业学生找不到单位,必然导致很多职业院校招不到生源,学校无法生存,造成职业教育的恶性循环现象。
  3 克里斯托夫提出人与岗位匹配拓展模型
  人与岗位匹配通常定义为人与岗位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关于人与岗位匹配问题国外许多学者提出不少理论,如胜任责任模型、胜任力冰山模型、吸引-挑選-摩擦(ASA)模型、任务绩效模型、周边绩效模型等。对于人与岗位(P-0)匹配的多样性问题,克里斯托夫提出一套完整的人与岗位匹配的框架理论,他认为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除了受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分别受其拥有的需求及其所能供给的资源等环境因素制约。克里斯托夫将人与岗位环境匹配问题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当人所处的岗位与个性在特征上有相似之处时,就实现了人与岗位一致性匹配;当人所处的岗位与个性在特征上相互矛盾时,人与岗位就产生了补偿性匹配。人与岗位补偿性匹配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单位能够满足雇员所需的工资、住房、工作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机会,这时员工需要-供给匹配就形成了;二是当职工在技能、知识、能力等方面能满足岗位要求时,就实现了职工能力-要求相匹配。不难看出,福建省高职教育与制造业产业集群匹配属于补偿性匹配,需要在人与岗位之间进行必要修正,以完成向一致性匹配过渡。
  4 福建省职业教育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补偿性匹配模型
  人与岗位的匹配=P(岗位需求,岗位特性,岗位供给),在这个模型中,职工参数成为外生变量,岗位参数则变为内生变量。岗位参数的适应性同样可以成为人与岗位匹配的有效路径。当考虑岗位变量时,从岗位的角度考察岗位与人的匹配时,要先改变岗位参数,才能使岗位适应不同的个体。根据克里斯托夫的补偿性模型,3个连接线a、b、c均为双向箭头,因此,岗位与人的匹配是相互的。因此,本文构建了补偿性匹配的岗位与人双向互动模型:即H=rP模型,其中H代表匹配度,r代表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的耦合度,P代表人与岗位的需求匹配。因此,要实现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匹配,关键做好岗位特性和员工特性的匹配。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优化专业结构,适当控制财经类、文化教育类、艺术体育类、管理类专业的招生数量。财经类、文化教育类、艺术体育类、管理类等专业的在校生数远超社会需求,必须减少这4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解决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问题,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可以聘请制造业的高级技师,给学生讲解先进的技术,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校也可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灵活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习期的表现,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上班。四是端正学生职业态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术院校必须将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上。
  5 结 语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省具有发展制造业的先天条件。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培养具有高等技术的人才。因此,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应坚持市场化。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优化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实施高职教育与制造业产业集群匹配迫在眉睫,先进的技术一旦与制造业整合起来,会很快转化成先进的生产力,加快福建省制造业产业升级,从而实现专业→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的连贯发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明贤.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
  [2]李雯,王海光.辽宁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集群匹配研究——基于Kristof模型视角[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钟鸣长,付春红.智能制造背景下福建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7(3).
  [4]Kristof A L.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Measurement,and Implications[J].Personnel Psychology,1996(49).
  [5]杨倚奇,孙剑平.组织视角的组织——人匹配模式及其管理价值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6).
  [6]奚玉芹,戴昌钧,徐波.人-组织匹配研究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7]邵芳,樊耘,张翼,等.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模型的提出[J].软科学,2008(6).
其他文献
[摘 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的财务信息新常态主要表现为财务与业务之间的融合发展,只有确保业财融合,才能使建筑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和建筑企业的发展相互适应。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在财务信息管理工作中必须注重业务和财务之间的融合,制订完善的融合方案与计划方案,规避财务与业务之间相互独立、分离的问题,保证各方面工作有效实施,为建筑企业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技术的革新,作为中国经济能源支柱之一的煤炭工业,正在不断退出市场,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煤矿企业通过关闭退出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煤矿企业关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职工安置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从B区M煤矿关闭案着手,探寻煤矿关闭职工安置流程,所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等,对话国外煤矿关闭经验,探索M煤矿关闭中职工安置方案的合理性和不足。  [关键词] 煤
[摘 要]长久以来,财务舞弊事件在资本市场中时有发生,且呈现连续上升的趋势。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债权人、政府相关机构等信息使用者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无法准确认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进而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因此,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并得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舞弊理论;舞弊手段;舞弊动因  doi:10.3969/j.issn.
[摘 要] 为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使资金配置更加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研需求。S科学院以准确核算科技成果成本,构建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强化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确保经费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为目标,进行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该项研究将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各类财务数据的快速提取、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重要的
[摘 要]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并迅速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事业单位办公与档案管理由此转变为自动化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有效提升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有学者尝试融合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以提升工作效率,但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始终难以与事业单位办公系统实现融合。基于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展开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办
[摘 要] 我国对企业亏损采取向后结转不超过五年的结转政策,而且《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了其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于其金额的确认有很强的主观性,为公司的盈余管理创造了非常大的可能性。本文以乐视网净利润大于利润总额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该现象的具体原因,从而引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并探析了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提对其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最后给出案例分析的结
[摘 要] 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营改增”后,属于生活服务业的酒店业,其服务项目也从原来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酒店业作为“营改增”政策的受益者,存在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本文选取J公司为研究对象,在“营改增”政策下对实际案例进行了税收筹划,强调税收筹划的作用和重要性,以此引起各方面重视,同时也为其他同类酒店企
[摘 要]本文以数据为支撑,总结了近些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从宏观环境、发展历程、发展问题等角度剖析了长春市汽车产业现状,提出了长春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发展方向,并从政策、产业、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机制等方面论述了推进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长春市;汽車产业;汽车零部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6.0
[摘 要]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公务员绩效考核逐步成为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公务员个人的发展和行政机关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动力机制。绩效管理通过对公务员个人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进行绩效考核评估,激励公务员不断改进自身行为,努力创造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提高行政机关绩效的目标。  [关键词]公务员;绩效;考核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
[摘 要] 目前,建筑业仅以3%的产值利润率艰难支撑着企业负重前行,低项目成本竞争已成为建筑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手段。以R项目为例,通过分析该项目成本的偏差,深入探讨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期丰富项目成本管理研究、对类似项目成本管理效率的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项目;成本管理;R项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