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知与实践紧密联系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在教学里被熟知,但不容易实现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通用技术课程里认知与实践相互联系的途径和注意事项,以有利于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通用技术;均衡发展;有效教学;认知;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88-01
处理好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是完成每一节课的根本要求,但是知识与技能在不同学科,甚至不同教学内容的主次程度是不一致的,这需要教师就不同学科的具体要求加以处理。对通用技术这一课程来说,教师应以技能为主要教学方向,但同时也必须清楚知识技能只有均衡发展,才有利于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本文就认知与实践紧密联系对通用技术教学有效化的作用及实现方法进行研究。
一、通用技术课程中认知与实践不平衡的原因
认知不是纯粹指理论的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感知及认识到的东西,实践则是技能在学生体验下的实现形态。从宏观上,通用技术课程推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各校各地实施状态的不平衡是其主要特征,这种不平衡在微观上的表现之一就是认知与实践的不平衡发展。导致通用技术课程中认知与实践不平衡的原因有:教师价值取向导致教学方式不同,表现出认知与实践的不平衡,部分学校侧重以案例为线索开展通用技术教学,而部分学校却是主要以实践操作为契机,采取渗透教学;地方的条件等客观因素也影响到认知与实践的不平衡,如工艺课程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工具使用技术,虽然教材提供了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信息,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提供充足的条件,那这些内容要么只能讲解,要么只能换成别的工艺。认知与实践的不平衡,实质上就是没有充分实现认知与实践的互补作用的结果,因此妥善处理认知与实践的关系是教学中刻不容缓的一大问题。
二、通用技术课程中实现认知与实践平衡的途径
(1)认清认知与实践在教学中的主次。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内容要求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才会掌握,特别是技能性很强的内容。从这点来看,实践在课程中应提到主体的地位。例如,“工艺”一课要求学生认知一些工艺加工的方法,教师单纯以展示的形式选取若干种工艺进行介绍,只会是走马观花,收不到实效。因而教学上建议以某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使用工具体验工艺加工设计。
(2)实现认知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一要实现认知与实践相互联系,必须确保认知与实践部分内容的相互匹配。这里的匹配是指在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对应的。例如,在学习“设计的一般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注重成本,就要让学生认识成本对设计的影响。教师可以举出许多现实的例子加以证明,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设计需要考虑成本。但问题就出在怎样确保学生在设计中考虑成本,怎样反映学生在实践中考虑成本。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布置一项设计任务时,教师可限定每项设计的金额。过多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侧重点不明显,体现不了某一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而且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在课时上不便于安排。因此,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个设计中的某一环节。例如,在讲授“设计的一般过程”时,教师应了解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现实的要求考虑材料的特性进行选材;设定实践活动的中心点,对几种材料的某些特性进行对比选择;围绕中心设计情境和要求,提供报纸、玻璃纸、塑料膜,要求包装一本书;设计体现材料特性比较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对比表格,帮助梳理选材的分析过程。二要灵活调整认知与实践在教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对于技能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实践固然重要,但必须确保在实践之前学生有足够的认知水平。只有学生明白实践中要运用的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運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学校开设的木工艺课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了解木工常用工具及使用方法,在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工具之前,通过理论课程、观摩视频、老师演示来提高学生对工具的认识度。第二阶段,先让学生制作一个方形小笔筒,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会就学案让学生预习制作方法,来解决一些制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从而避免材料的浪费。第三阶段,让学生利用木料制作某一特定题材的作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分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在动手之前必须先让学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实践活动达到效果。而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讲究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但通用技术的知识点相对抽象,淡出理论分析无法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点的作用,这种情况实践应该先于认知。例如,教学“结构与稳定性”中,提到结构的强度与横截面形状,课本列举出相同横截面面积不同形状的管材的强度顺序图,但单靠这些信息是解答不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疑惑的。所以,教师可以先做实验证明,用有一定硬度、大小一样的纸折出管的形状并进行承力实验。实验结果可以很好地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三、结束语
总之,在通用技术课程中体现认知与实践的联系作用,就在于认知与实践的灵活搭配,步调一致。教师要实现认知与实践相互联系,就要确保认知与实践部分内容的相互匹配,灵活调整认知与实践在教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参考文献:
[1]郑瑶瑶.高中通用技术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刘君玲,陈惠敏.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2(01).
关键词:通用技术;均衡发展;有效教学;认知;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88-01
处理好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是完成每一节课的根本要求,但是知识与技能在不同学科,甚至不同教学内容的主次程度是不一致的,这需要教师就不同学科的具体要求加以处理。对通用技术这一课程来说,教师应以技能为主要教学方向,但同时也必须清楚知识技能只有均衡发展,才有利于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本文就认知与实践紧密联系对通用技术教学有效化的作用及实现方法进行研究。
一、通用技术课程中认知与实践不平衡的原因
认知不是纯粹指理论的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感知及认识到的东西,实践则是技能在学生体验下的实现形态。从宏观上,通用技术课程推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各校各地实施状态的不平衡是其主要特征,这种不平衡在微观上的表现之一就是认知与实践的不平衡发展。导致通用技术课程中认知与实践不平衡的原因有:教师价值取向导致教学方式不同,表现出认知与实践的不平衡,部分学校侧重以案例为线索开展通用技术教学,而部分学校却是主要以实践操作为契机,采取渗透教学;地方的条件等客观因素也影响到认知与实践的不平衡,如工艺课程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工具使用技术,虽然教材提供了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信息,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提供充足的条件,那这些内容要么只能讲解,要么只能换成别的工艺。认知与实践的不平衡,实质上就是没有充分实现认知与实践的互补作用的结果,因此妥善处理认知与实践的关系是教学中刻不容缓的一大问题。
二、通用技术课程中实现认知与实践平衡的途径
(1)认清认知与实践在教学中的主次。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内容要求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才会掌握,特别是技能性很强的内容。从这点来看,实践在课程中应提到主体的地位。例如,“工艺”一课要求学生认知一些工艺加工的方法,教师单纯以展示的形式选取若干种工艺进行介绍,只会是走马观花,收不到实效。因而教学上建议以某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使用工具体验工艺加工设计。
(2)实现认知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一要实现认知与实践相互联系,必须确保认知与实践部分内容的相互匹配。这里的匹配是指在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对应的。例如,在学习“设计的一般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注重成本,就要让学生认识成本对设计的影响。教师可以举出许多现实的例子加以证明,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设计需要考虑成本。但问题就出在怎样确保学生在设计中考虑成本,怎样反映学生在实践中考虑成本。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布置一项设计任务时,教师可限定每项设计的金额。过多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侧重点不明显,体现不了某一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而且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在课时上不便于安排。因此,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个设计中的某一环节。例如,在讲授“设计的一般过程”时,教师应了解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现实的要求考虑材料的特性进行选材;设定实践活动的中心点,对几种材料的某些特性进行对比选择;围绕中心设计情境和要求,提供报纸、玻璃纸、塑料膜,要求包装一本书;设计体现材料特性比较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对比表格,帮助梳理选材的分析过程。二要灵活调整认知与实践在教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对于技能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实践固然重要,但必须确保在实践之前学生有足够的认知水平。只有学生明白实践中要运用的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運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学校开设的木工艺课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了解木工常用工具及使用方法,在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工具之前,通过理论课程、观摩视频、老师演示来提高学生对工具的认识度。第二阶段,先让学生制作一个方形小笔筒,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会就学案让学生预习制作方法,来解决一些制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从而避免材料的浪费。第三阶段,让学生利用木料制作某一特定题材的作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分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在动手之前必须先让学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实践活动达到效果。而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讲究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但通用技术的知识点相对抽象,淡出理论分析无法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点的作用,这种情况实践应该先于认知。例如,教学“结构与稳定性”中,提到结构的强度与横截面形状,课本列举出相同横截面面积不同形状的管材的强度顺序图,但单靠这些信息是解答不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疑惑的。所以,教师可以先做实验证明,用有一定硬度、大小一样的纸折出管的形状并进行承力实验。实验结果可以很好地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三、结束语
总之,在通用技术课程中体现认知与实践的联系作用,就在于认知与实践的灵活搭配,步调一致。教师要实现认知与实践相互联系,就要确保认知与实践部分内容的相互匹配,灵活调整认知与实践在教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参考文献:
[1]郑瑶瑶.高中通用技术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刘君玲,陈惠敏.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