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提高学生兴趣和写作能力,就要重视引导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等,要化难为易,使写作成为学生心灵的乐园,并通过写作来激励学生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驰骋想象,憧憬未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兴趣;展现自我;憧憬未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7-0038-01
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经历的事也不少,可到作文的时候,一片朦胧,没有鲜明的印象。一旦老师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映就是愁眉苦脸地说“写什么”。要么千篇一律,要么语言枯燥无味。那么,怎样开展作文教学呢?
一、营造写作氛围,构建愉悦的课堂
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规模多多、要求多多、条条框框多,使得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写作,以致学生一遇上写作,就会苦恼、害怕。为此,在关注学生写作知识的能力达成的同时,更应关注写作过程、情感态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扩散。以往的作文教学,不考虑学生日常生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怕上作文课。《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态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2.少一些写实,多一些想象。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世界,他们的思维常有很强的想象性和幻想性,对所见的事物都带上主观色彩。他们喜欢画片,喜欢听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那些极度灿烂的夸张的形象,那些充满奇幻意味的瑰丽的色彩,那些随意穿越时空,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游侠斗士,都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在这些故事中寻找林想栖息的家园。
3.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童真。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拣钱包,帮老大爷推车”等事件,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刻意追求思想教育,造成学生的为人和作文的“假、大、空”外一无好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的视角和内容,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的乐趣。
二、创造一个话题,激发表达的欲望
不想写,无内容可写,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强调了表达的兴趣和欲望,面对现实的矛盾,唯有创造一个合适的话题,打开孩子们的话匣,让他们滔滔不绝,有无限表达的冲动,以及迫不及待地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1.关注学生兴趣的焦点,提高表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学生们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带出来的交谈对象也越多,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作文课为什么不可以这样,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关注孩子的兴趣的焦点,自然提不起表达的兴趣。
2.抚摸孩子情感的软骨,强化表达的冲击。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怎样让学生真情地表达?那便是轻轻抚摸孩子的心灵,激起他们心中的温情,触发孩子富于情感特色的回忆,从而强化孩子表达的冲击。学生比我们成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形于色。他们或泪流满面,或喜笑颜开,或忧伤失望,或振奋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个适当的话题。
三、紧抓一个重点,表达独特的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和独特体验,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何唤起并强化学生对写作对象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呢?
1.关注生活,培养情感的感受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同样是城市的公共汽车,有学生发出“你真方便”的赞叹,有学生发出“你真拥挤”的牢骚,有学生希望给公共汽车长上翅膀,有学生要给公共汽车穿上卡通的外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醒孩子们关注生活,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发展孩子们的情感感受能力。
2.阅读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生活感受丰富、细腻、深刻的作品,易于触于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无异于学生的心灵受一次洗礼。因此,阅读是激发培养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把握学生心理,选取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易于触动心弦的内容,选择学生能够感受、乐于接受的作品形式。
3.拓宽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我们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往往是以学校生活为中心。因此,扩大生活视野,对增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感悟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直接丰富生活感受,即“行万里路”,二是间接的方式增加生活阅历,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力才会增强,才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体验,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所感的东西,写作时就会有平有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四、积极鼓励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在总评时写上“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作文中一两个形象的词语,一两句鲜活的句子,给予表扬和肯定。与其写一些毫无用处的评语,还不如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在进步非常快!”、 “写得棒极了,如果多看课外书,会有更大的提高!”、“看到你写的作文,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方法,如重视引导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等等,但都为了一个目标——化难为易,使写作成为学生心灵的乐园,并能通过写作来激励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驰骋想象,憧憬未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兴趣;展现自我;憧憬未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7-0038-01
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经历的事也不少,可到作文的时候,一片朦胧,没有鲜明的印象。一旦老师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映就是愁眉苦脸地说“写什么”。要么千篇一律,要么语言枯燥无味。那么,怎样开展作文教学呢?
一、营造写作氛围,构建愉悦的课堂
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规模多多、要求多多、条条框框多,使得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写作,以致学生一遇上写作,就会苦恼、害怕。为此,在关注学生写作知识的能力达成的同时,更应关注写作过程、情感态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扩散。以往的作文教学,不考虑学生日常生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怕上作文课。《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态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2.少一些写实,多一些想象。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世界,他们的思维常有很强的想象性和幻想性,对所见的事物都带上主观色彩。他们喜欢画片,喜欢听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那些极度灿烂的夸张的形象,那些充满奇幻意味的瑰丽的色彩,那些随意穿越时空,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游侠斗士,都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在这些故事中寻找林想栖息的家园。
3.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童真。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拣钱包,帮老大爷推车”等事件,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刻意追求思想教育,造成学生的为人和作文的“假、大、空”外一无好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的视角和内容,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的乐趣。
二、创造一个话题,激发表达的欲望
不想写,无内容可写,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强调了表达的兴趣和欲望,面对现实的矛盾,唯有创造一个合适的话题,打开孩子们的话匣,让他们滔滔不绝,有无限表达的冲动,以及迫不及待地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1.关注学生兴趣的焦点,提高表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学生们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带出来的交谈对象也越多,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作文课为什么不可以这样,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关注孩子的兴趣的焦点,自然提不起表达的兴趣。
2.抚摸孩子情感的软骨,强化表达的冲击。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怎样让学生真情地表达?那便是轻轻抚摸孩子的心灵,激起他们心中的温情,触发孩子富于情感特色的回忆,从而强化孩子表达的冲击。学生比我们成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形于色。他们或泪流满面,或喜笑颜开,或忧伤失望,或振奋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个适当的话题。
三、紧抓一个重点,表达独特的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和独特体验,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何唤起并强化学生对写作对象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呢?
1.关注生活,培养情感的感受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同样是城市的公共汽车,有学生发出“你真方便”的赞叹,有学生发出“你真拥挤”的牢骚,有学生希望给公共汽车长上翅膀,有学生要给公共汽车穿上卡通的外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醒孩子们关注生活,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发展孩子们的情感感受能力。
2.阅读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生活感受丰富、细腻、深刻的作品,易于触于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无异于学生的心灵受一次洗礼。因此,阅读是激发培养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把握学生心理,选取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易于触动心弦的内容,选择学生能够感受、乐于接受的作品形式。
3.拓宽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我们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往往是以学校生活为中心。因此,扩大生活视野,对增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感悟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直接丰富生活感受,即“行万里路”,二是间接的方式增加生活阅历,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力才会增强,才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体验,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所感的东西,写作时就会有平有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四、积极鼓励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在总评时写上“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作文中一两个形象的词语,一两句鲜活的句子,给予表扬和肯定。与其写一些毫无用处的评语,还不如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在进步非常快!”、 “写得棒极了,如果多看课外书,会有更大的提高!”、“看到你写的作文,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方法,如重视引导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等等,但都为了一个目标——化难为易,使写作成为学生心灵的乐园,并能通过写作来激励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驰骋想象,憧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