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和记者的工作方式,传统单一型的记者已无法满足融媒体新闻报道的需要。但是,培养“融媒体记者”并不是简单地把传统记者变成集采、写、摄、录、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记者”,我们应培养更多具有融媒体思维和观念的人才,使其在掌握各种技能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在媒体融合中各展所长。
关键词:融媒体 记者 传播理念 职业素养
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对记者的职业水准要求越来越高,记者难免面临着不小的职业困惑和发展瓶颈,这不仅需要记者的自我提高,也需要记者背后新闻机构的大力培育。
一、融媒体记者并不是“全能记者”
媒体融合时代推动着记者工作模式的变革,也对记者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文献参考。管姗姗. 论融合媒体下的“全能记者”。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融媒体”记者的培养出现了一个思想“误区”,很多人认为融媒体记者应该是能采访、能拍照、能摄影、能录像的“全能记者”。其实,人的精力有限,单单是背着照相机、笔记本、录音机等装备就已经让记者体力透支,更何况还要让一名记者在拥有强大采访能力和技巧的同时,在摄影构图方面还要有所建树,在新媒体编辑上有所突破等等,这只会让记者心力交瘁。而且,如果记者长期在工作中疲于奔命,很有可能出现因为追求新闻资讯的“全”而忽视了新闻质量的情况,这反而与培养融媒体记者的初衷背道而驰,媒体融合也无法实现真的突破。因此,笔者认为,融媒体记者并不是专指机械的操作者,各种流程的执行者,关键在于要具有开放的传播理念,之后才是对技术和设备的精确掌握。
二、融媒体记者应具备开放的传播理念
融媒体时代,记者要实现对技术的熟练相对容易,但要实现思维观念的转变并不容易。以文字记者为例,他们需要在掌握详实的采访资料基础上做出客观报道,向受众展示的是新闻内容的深度和逻辑性。而视频报道则要求画面先行,叙事语言更倾向于口语化、通俗化,使受众更易于接受。至于摄影报道,则要求抓取新闻瞬间,强调事件的冲突性和现场感,拍出具有张力的新闻照片,语言简洁直白。而网络媒体则要求报道快速、海量、及时。手机报道强调图文并茂,语言轻松活泼,要求记者掌握较强的互动技巧,和受众打成一片,并擅长根据读者的反馈作出调整。可是目前,一些文字记者只习惯用文字表达,而摄影记者也只习惯用影像表达,显然不能够满足对融媒体记者的要求。对此,要培育记者开放的传播理念。首先,要求记者掌握不同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播规律和叙事技巧。即可以轻松转换传播角色,使自己生产的新闻产品能够受到不同类型受众的欢迎。譬如,出现某个新闻事件后,记者应当迅速判断是以文字报道为主,还是使用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是发消息还是通讯,这都需要记者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及时调整。还要考虑不同终端用户的接受习惯,譬如,电视用户可以接受较长事件的新闻报道,而手机客户端用户则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他们大多只要了解事件的大概就可以了。因此记者应该根据不同终端的接受习惯,在报道方式和内容上有所选择。其次,不论在何种传播方式下,记者都要时刻具有抢新闻的意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记者要抢跑行业,甚至跑赢“手握麦克风”的自媒体人员,也要充分利用起新兴传播工具随时随地收集资料、发布信息。看到一个新闻现象,完全可以不用回到单位,而是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微博、微信发布新闻信息。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所说的“记者是船头上的瞭望者”,指的就是记者应时时刻刻关注身边动态,为受众传播信息。
三、融媒体记者应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
媒体融合是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产生的,当然也还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这就导致了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和新技术不可分割。新技术在新闻生产中无处不在,这便对记者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媒体记者首先应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好学态度,紧跟技术进步,不断学习,学会使用功能不断完善的电脑、手机、相机和摄像机等,同时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其次,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报道工作中去,活学活用。再次,借鉴其他媒体记者好的新闻创作手法,并有所拓展。除此之外,记者背后的新闻媒体机构也应该给予记者更多技术上的帮助和培训,在设备的采购、使用、培训上下足功夫,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机构开始发力,纷纷建立了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中央编辑中心等,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以光明日报为例,其融媒体的成立,促使了传播理念的融合把新媒体的速度和传统媒体的深度结合起来,将各类媒体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新闻队伍的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记者互帮互教、取长补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新的技能,培养全面能力,这些值得其他传统媒体借鉴。
四、融媒体记者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
在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媒体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但是,千篇一律的标题党,碎片化阅读形式不免让受众疲乏。这就要求融媒体记者在市场变化中不断求新求变。首先,要在前期策划上有创新意识,主动进行新闻策划,组织记者采写反映时代主流、立意新颖、见解独到的新闻报道,不断给予受众新鲜感。当然,创新并不意味着找黑暗面,也不是猎奇,而是在具体的稿件内容中求新、求深,求独。同時,充分利用不同的传播形式,打出组合拳,力求使新闻事件在自己的媒体平台上得到全景式立体展现。其次,在融媒体时代,多种传播方式的存在给我们的新闻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邓君洋, 郑敏. 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比如,发现一条新闻线索,记者可以先在微博、微信上发布新闻,抢占先机,然后进行扎实采访和报道,在内容上做深做细,再根据观众的互动进行跟踪报道,待事态进展基本尘埃落定,再配上深度报道和评论,不同角度的不同报道方式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融媒体记者应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记者的信息源五花八门,除了自己亲眼所见、采访所得、受众来信之外,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信息也成为重要的新闻源头。但与此相对的,信息越多越繁杂,越要对消息源有所鉴别,这就要求融媒体记者要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不能轻易被舆论裹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否则只能随波逐流,丧失记者的职业素养。今年春节,各网络媒体和“两微一端”疯转一条“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的新闻,主要讲述一位上海姑娘跟着江西小伙回农村老家过年,在见到男方家里的第一顿饭后就决定分手的事情,各大网站、各媒体未加核实就纷纷转载。面对这一情况,南昌日报等主流媒体和“两微一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采访,最后证实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由此可见,舆论越是嘈杂,记者越应该淡定,不能因为潮水般的舆论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更不能给网络暴力推波助澜。除了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严格审查新闻来源之外,融媒体记者还要有感情温度,不能因为新闻的爆点而忽视了新闻对象的感受,尤其在融媒体时代,长枪短炮、手机相机、录音摄像无所不在,铺天盖地的话筒往往让采访对象紧张、压抑。给予采访对象足够的空间是媒体行业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虽然在现场,并不等于记者可以为所欲为。正如著名新闻人威廉·桑德斯所说:“你首先是人类的一分子,其次才是新闻工作者。”总而言之,相较于传统的单一传播终端采写新闻、提供稿件,融媒体的内涵在于“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这是由受众的多元化要求所决定的。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一专多能,并由节点发稿变成全天候发稿,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传媒机构也应该了解每一位记者的业务特点,使各个记者的长项相加,实现报道团队的优势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管姗姗. 论融合媒体下的“全能记者”[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2):310-311.
[2] 范文德. 从“信息把关人”到“信息引导人”——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角色的转换[J]. 编辑学刊, 2014(03)
[3] 赵亚光. 全媒体记者的能力要求[J]. 视听界, 2015(01):66-68.
[4] 邓君洋, 郑敏. 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J]. 新闻世界, 2011(1):80-81.
[5]王欢, 胡寶荣. 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J]. 青年记者, 2011(02).
作者简介:万利平,男,(1968—),江西南昌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南昌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
关键词:融媒体 记者 传播理念 职业素养
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对记者的职业水准要求越来越高,记者难免面临着不小的职业困惑和发展瓶颈,这不仅需要记者的自我提高,也需要记者背后新闻机构的大力培育。
一、融媒体记者并不是“全能记者”
媒体融合时代推动着记者工作模式的变革,也对记者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文献参考。管姗姗. 论融合媒体下的“全能记者”。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融媒体”记者的培养出现了一个思想“误区”,很多人认为融媒体记者应该是能采访、能拍照、能摄影、能录像的“全能记者”。其实,人的精力有限,单单是背着照相机、笔记本、录音机等装备就已经让记者体力透支,更何况还要让一名记者在拥有强大采访能力和技巧的同时,在摄影构图方面还要有所建树,在新媒体编辑上有所突破等等,这只会让记者心力交瘁。而且,如果记者长期在工作中疲于奔命,很有可能出现因为追求新闻资讯的“全”而忽视了新闻质量的情况,这反而与培养融媒体记者的初衷背道而驰,媒体融合也无法实现真的突破。因此,笔者认为,融媒体记者并不是专指机械的操作者,各种流程的执行者,关键在于要具有开放的传播理念,之后才是对技术和设备的精确掌握。
二、融媒体记者应具备开放的传播理念
融媒体时代,记者要实现对技术的熟练相对容易,但要实现思维观念的转变并不容易。以文字记者为例,他们需要在掌握详实的采访资料基础上做出客观报道,向受众展示的是新闻内容的深度和逻辑性。而视频报道则要求画面先行,叙事语言更倾向于口语化、通俗化,使受众更易于接受。至于摄影报道,则要求抓取新闻瞬间,强调事件的冲突性和现场感,拍出具有张力的新闻照片,语言简洁直白。而网络媒体则要求报道快速、海量、及时。手机报道强调图文并茂,语言轻松活泼,要求记者掌握较强的互动技巧,和受众打成一片,并擅长根据读者的反馈作出调整。可是目前,一些文字记者只习惯用文字表达,而摄影记者也只习惯用影像表达,显然不能够满足对融媒体记者的要求。对此,要培育记者开放的传播理念。首先,要求记者掌握不同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播规律和叙事技巧。即可以轻松转换传播角色,使自己生产的新闻产品能够受到不同类型受众的欢迎。譬如,出现某个新闻事件后,记者应当迅速判断是以文字报道为主,还是使用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是发消息还是通讯,这都需要记者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及时调整。还要考虑不同终端用户的接受习惯,譬如,电视用户可以接受较长事件的新闻报道,而手机客户端用户则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他们大多只要了解事件的大概就可以了。因此记者应该根据不同终端的接受习惯,在报道方式和内容上有所选择。其次,不论在何种传播方式下,记者都要时刻具有抢新闻的意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记者要抢跑行业,甚至跑赢“手握麦克风”的自媒体人员,也要充分利用起新兴传播工具随时随地收集资料、发布信息。看到一个新闻现象,完全可以不用回到单位,而是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微博、微信发布新闻信息。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所说的“记者是船头上的瞭望者”,指的就是记者应时时刻刻关注身边动态,为受众传播信息。
三、融媒体记者应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
媒体融合是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产生的,当然也还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这就导致了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和新技术不可分割。新技术在新闻生产中无处不在,这便对记者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媒体记者首先应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好学态度,紧跟技术进步,不断学习,学会使用功能不断完善的电脑、手机、相机和摄像机等,同时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其次,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报道工作中去,活学活用。再次,借鉴其他媒体记者好的新闻创作手法,并有所拓展。除此之外,记者背后的新闻媒体机构也应该给予记者更多技术上的帮助和培训,在设备的采购、使用、培训上下足功夫,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机构开始发力,纷纷建立了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中央编辑中心等,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以光明日报为例,其融媒体的成立,促使了传播理念的融合把新媒体的速度和传统媒体的深度结合起来,将各类媒体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新闻队伍的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记者互帮互教、取长补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新的技能,培养全面能力,这些值得其他传统媒体借鉴。
四、融媒体记者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
在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媒体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但是,千篇一律的标题党,碎片化阅读形式不免让受众疲乏。这就要求融媒体记者在市场变化中不断求新求变。首先,要在前期策划上有创新意识,主动进行新闻策划,组织记者采写反映时代主流、立意新颖、见解独到的新闻报道,不断给予受众新鲜感。当然,创新并不意味着找黑暗面,也不是猎奇,而是在具体的稿件内容中求新、求深,求独。同時,充分利用不同的传播形式,打出组合拳,力求使新闻事件在自己的媒体平台上得到全景式立体展现。其次,在融媒体时代,多种传播方式的存在给我们的新闻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邓君洋, 郑敏. 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比如,发现一条新闻线索,记者可以先在微博、微信上发布新闻,抢占先机,然后进行扎实采访和报道,在内容上做深做细,再根据观众的互动进行跟踪报道,待事态进展基本尘埃落定,再配上深度报道和评论,不同角度的不同报道方式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融媒体记者应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记者的信息源五花八门,除了自己亲眼所见、采访所得、受众来信之外,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信息也成为重要的新闻源头。但与此相对的,信息越多越繁杂,越要对消息源有所鉴别,这就要求融媒体记者要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不能轻易被舆论裹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否则只能随波逐流,丧失记者的职业素养。今年春节,各网络媒体和“两微一端”疯转一条“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的新闻,主要讲述一位上海姑娘跟着江西小伙回农村老家过年,在见到男方家里的第一顿饭后就决定分手的事情,各大网站、各媒体未加核实就纷纷转载。面对这一情况,南昌日报等主流媒体和“两微一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采访,最后证实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由此可见,舆论越是嘈杂,记者越应该淡定,不能因为潮水般的舆论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更不能给网络暴力推波助澜。除了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严格审查新闻来源之外,融媒体记者还要有感情温度,不能因为新闻的爆点而忽视了新闻对象的感受,尤其在融媒体时代,长枪短炮、手机相机、录音摄像无所不在,铺天盖地的话筒往往让采访对象紧张、压抑。给予采访对象足够的空间是媒体行业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虽然在现场,并不等于记者可以为所欲为。正如著名新闻人威廉·桑德斯所说:“你首先是人类的一分子,其次才是新闻工作者。”总而言之,相较于传统的单一传播终端采写新闻、提供稿件,融媒体的内涵在于“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这是由受众的多元化要求所决定的。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一专多能,并由节点发稿变成全天候发稿,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传媒机构也应该了解每一位记者的业务特点,使各个记者的长项相加,实现报道团队的优势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管姗姗. 论融合媒体下的“全能记者”[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2):310-311.
[2] 范文德. 从“信息把关人”到“信息引导人”——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角色的转换[J]. 编辑学刊, 2014(03)
[3] 赵亚光. 全媒体记者的能力要求[J]. 视听界, 2015(01):66-68.
[4] 邓君洋, 郑敏. 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J]. 新闻世界, 2011(1):80-81.
[5]王欢, 胡寶荣. 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J]. 青年记者, 2011(02).
作者简介:万利平,男,(1968—),江西南昌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南昌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