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我们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在愉悦中阅读、欣赏、质疑课文,全身心投入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境界中,点亮智慧的明灯。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利用学习卡学课文。
学习卡内容丰富,物美价廉、实用。如学古诗《春晓》《静夜思》等,播放学习卡中的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诗句逐行跃出,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读写的欲望和兴趣迅速增强。
二、听音乐学课文。
对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录音学习,单纯地读或写远远达不到这种效果。如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五年制《语文》第八册第四课,人教版小语室编著1996版2000年10月山东1次)(词作者晓光,曲作者施光南)前,我问学生:“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全班学生都摇头。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您会唱吗?”“会,但唱不好。哪位同学家里有彭丽媛唱的含这首歌的磁带?”“没有。老师您给我们唱唱吧!”“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春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我唱走了调,觉得脸发烧,可是学生一直跟着小声唱着,沉浸在歌词美妙的意境中……
第二天正式上课前,一个学生举手报告说:“老师,我买了一盘彭丽媛唱的歌带,您用吧。”我心里想,这下可给我解了围。课堂上,学生反复听唱着彭丽媛优美婉转、扣人心弦的歌声,欣赏着赞美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的词句和旋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这盘磁带《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歌,只有第一段和第三段歌词,缺少第二段歌词,总是美中不足(劣质磁带进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好在除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之外,有许多词曲皆美的歌,如《我爱你,塞北的雪》《我们是黄河泰山》《中国的月亮》《在中国大地上》《天地喜洋洋》《我的祖国》《父老乡亲》《白发亲娘》《我属于中国》等。学生既开拓了知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还得到了音乐美的享受。这与教师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组织教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电化教学手段里这是最普通的语言放音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当然,语文课不能上成音乐课,对歌词须作深入的分析了解。
三、看投影学课文。
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的变化的结果或活动的一瞬间,根据课文内容制成投影片,创设动态情景,让学生在看色彩鲜明、轻盈活动的投影画面的过程中学习课文、加深理解课文、效果则好得多。如教学《燕子》(第八册《语文》)一课,把春天的美景和一只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分别采用抽拉片展示,先让学生看投影片说话,把远山近水、细雨斜风、柔柳轻杨、青草绿叶、似锦繁花、轻灵往来的小燕子联缀成春天的赞歌;再让学生边看投影片边听课文,对照理解;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反复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燕子的活泼可爱,领悟出充满生机活力,朝气蓬勃,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提高审美鉴赏力。
四、看电视学课文。
不定时地组织或指导学生看电视学课文或看电视之后学课文,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出奇。当然,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顺序作适当调整。如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推出“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栏目,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收视,对重点,难点问题等作记录,上课时调整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赶快学习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之类的课文,并把看电视中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再如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晚上黄金时段推出大型电视连续剧《亮剑》、《八路军》等,教师叮嘱学生各自在家中仔细收看,包括对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情感纠葛及战争场面的影像等等,都要留心观看、分析。学生看后除写出视后感之外,还要通读课文。教师适时地调整教材教学顺序,抓紧学习《飞夺泸定桥》(《语文》第八册第16课)、《丰碑》(《语文》第八册第23课)等,趁热打铁,联系课文回想电视画面,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事半功倍。我们所教的学生由于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量大,勤于写作,因此读写水平不断提高,多人次在省、市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多次。
五、利用VCD学课文。
投影的画面虽然细腻,能清楚地展示事物的细节,可作较长时间的停留,但是它的运动性差,没有声音信号。VCD则展示了动态的影像,音质优美,所表现的一般为真实、动感强的自然事物,画面流畅,赏心悦目,可快放、慢放或暂停,还可以卡拉OK等等。如教学五年制《语文》第十册第12课《草船借箭》、第14课《景阳岗》、第15课《齐天大圣》等,分别放动画片VCD《草船借箭》《武松打虎》《西游记》等,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情绪激昂,深深地被VCD画面与音响所吸引。此时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节奏等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再如学习五年制第十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陆游:《示儿》、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放映VCD《学古诗》,画面美不胜收,教学效果意想不到的好。
六、利用多媒体课件学课文。
多媒体课件可以说比起以上几种电教手段更显优势。它既具有视听多重效果,又有人机互动的特点,并且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供使用。鼠标轻轻一点,七彩世界呈现眼前,春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不费功。如学《海底世界》一课,鼠标点击课件,海底动画世界惟妙惟肖,色彩斑斓,使学生临其境,闻其声,如痴如醉,叹为观止。多媒体手段之强大的视觉、听觉冲击力,令人拍案叫绝。
七、利用多种电教媒体组合学课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利用单一的某种电教手段如学习机、语言放音机、投影仪、电视、VCD等组织教学,有一定的优势,效果不错,但是它们只适用于某种类型的课文,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在多媒体的配备还不够普及的情况下,把多种电教手段有机结合,可使得形声统一,动静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我们广大教师在选用电教手段时,应考虑其可视性、方便性、经济等因素,使其在课堂较短的时间里,提高时效性;处理好实物与电教、投影与挂图、语言放音机与VCD等的关系,能简则简,宜短则短,能省力则不多费功,用实物效果好绝不为用电教而用电教,一切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当地、当时及学生实际情况,尽量精选,做到恰如其分。如《西游记》之类VCD光碟内容多,时间长,需要适当剪辑,播放时可适时快放或浏览或暂停或关闭,突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吸收。
一句话,只要恰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就能收到令人振奋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良好的 社会效益。
一、利用学习卡学课文。
学习卡内容丰富,物美价廉、实用。如学古诗《春晓》《静夜思》等,播放学习卡中的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诗句逐行跃出,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读写的欲望和兴趣迅速增强。
二、听音乐学课文。
对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录音学习,单纯地读或写远远达不到这种效果。如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五年制《语文》第八册第四课,人教版小语室编著1996版2000年10月山东1次)(词作者晓光,曲作者施光南)前,我问学生:“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全班学生都摇头。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您会唱吗?”“会,但唱不好。哪位同学家里有彭丽媛唱的含这首歌的磁带?”“没有。老师您给我们唱唱吧!”“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春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我唱走了调,觉得脸发烧,可是学生一直跟着小声唱着,沉浸在歌词美妙的意境中……
第二天正式上课前,一个学生举手报告说:“老师,我买了一盘彭丽媛唱的歌带,您用吧。”我心里想,这下可给我解了围。课堂上,学生反复听唱着彭丽媛优美婉转、扣人心弦的歌声,欣赏着赞美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的词句和旋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这盘磁带《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歌,只有第一段和第三段歌词,缺少第二段歌词,总是美中不足(劣质磁带进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好在除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之外,有许多词曲皆美的歌,如《我爱你,塞北的雪》《我们是黄河泰山》《中国的月亮》《在中国大地上》《天地喜洋洋》《我的祖国》《父老乡亲》《白发亲娘》《我属于中国》等。学生既开拓了知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还得到了音乐美的享受。这与教师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组织教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电化教学手段里这是最普通的语言放音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当然,语文课不能上成音乐课,对歌词须作深入的分析了解。
三、看投影学课文。
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的变化的结果或活动的一瞬间,根据课文内容制成投影片,创设动态情景,让学生在看色彩鲜明、轻盈活动的投影画面的过程中学习课文、加深理解课文、效果则好得多。如教学《燕子》(第八册《语文》)一课,把春天的美景和一只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分别采用抽拉片展示,先让学生看投影片说话,把远山近水、细雨斜风、柔柳轻杨、青草绿叶、似锦繁花、轻灵往来的小燕子联缀成春天的赞歌;再让学生边看投影片边听课文,对照理解;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反复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燕子的活泼可爱,领悟出充满生机活力,朝气蓬勃,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提高审美鉴赏力。
四、看电视学课文。
不定时地组织或指导学生看电视学课文或看电视之后学课文,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出奇。当然,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顺序作适当调整。如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推出“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栏目,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收视,对重点,难点问题等作记录,上课时调整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赶快学习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之类的课文,并把看电视中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再如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晚上黄金时段推出大型电视连续剧《亮剑》、《八路军》等,教师叮嘱学生各自在家中仔细收看,包括对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情感纠葛及战争场面的影像等等,都要留心观看、分析。学生看后除写出视后感之外,还要通读课文。教师适时地调整教材教学顺序,抓紧学习《飞夺泸定桥》(《语文》第八册第16课)、《丰碑》(《语文》第八册第23课)等,趁热打铁,联系课文回想电视画面,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事半功倍。我们所教的学生由于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量大,勤于写作,因此读写水平不断提高,多人次在省、市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多次。
五、利用VCD学课文。
投影的画面虽然细腻,能清楚地展示事物的细节,可作较长时间的停留,但是它的运动性差,没有声音信号。VCD则展示了动态的影像,音质优美,所表现的一般为真实、动感强的自然事物,画面流畅,赏心悦目,可快放、慢放或暂停,还可以卡拉OK等等。如教学五年制《语文》第十册第12课《草船借箭》、第14课《景阳岗》、第15课《齐天大圣》等,分别放动画片VCD《草船借箭》《武松打虎》《西游记》等,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情绪激昂,深深地被VCD画面与音响所吸引。此时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节奏等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再如学习五年制第十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陆游:《示儿》、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放映VCD《学古诗》,画面美不胜收,教学效果意想不到的好。
六、利用多媒体课件学课文。
多媒体课件可以说比起以上几种电教手段更显优势。它既具有视听多重效果,又有人机互动的特点,并且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供使用。鼠标轻轻一点,七彩世界呈现眼前,春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不费功。如学《海底世界》一课,鼠标点击课件,海底动画世界惟妙惟肖,色彩斑斓,使学生临其境,闻其声,如痴如醉,叹为观止。多媒体手段之强大的视觉、听觉冲击力,令人拍案叫绝。
七、利用多种电教媒体组合学课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利用单一的某种电教手段如学习机、语言放音机、投影仪、电视、VCD等组织教学,有一定的优势,效果不错,但是它们只适用于某种类型的课文,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在多媒体的配备还不够普及的情况下,把多种电教手段有机结合,可使得形声统一,动静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我们广大教师在选用电教手段时,应考虑其可视性、方便性、经济等因素,使其在课堂较短的时间里,提高时效性;处理好实物与电教、投影与挂图、语言放音机与VCD等的关系,能简则简,宜短则短,能省力则不多费功,用实物效果好绝不为用电教而用电教,一切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当地、当时及学生实际情况,尽量精选,做到恰如其分。如《西游记》之类VCD光碟内容多,时间长,需要适当剪辑,播放时可适时快放或浏览或暂停或关闭,突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吸收。
一句话,只要恰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就能收到令人振奋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良好的 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