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自我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该文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研究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高职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为社会、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多,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其原因是高职学生对自我的职业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步入社会后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意义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进入社会的关键转折。高职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更应该科学合理地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更好的适应社会,挖掘潜能,促进个人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理念和方法的运用还只处于启蒙阶段,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还发挥的不到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合理定位,就业心态不成熟,在职业选择时出现“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除了社会和学校做好必要的政策保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外,学生的主动规划意识必不可少。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从业环境,使其结合自身特点、职业需求和社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速度,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缺乏规划意识,对未来规划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对职业发展方向没有充分思考,在就业时盲目无助。部分学生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由于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指导,制定的规划难以实现。还有学生选择顺其自然,更多依赖学校推荐的就业机会,缺乏就业竞争意识和求职紧迫感。
2.自我认知不足
高职学生大多高考成绩不理想,填报专业时带有盲目性,对自身的个性特点与专业匹配情况、社会需求考虑不多,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专业是否匹配也含糊不清。学生对工作发展期望值过高,选择工作时过多关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忽视岗位特点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3.职业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制定目标时实施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对职业的认识过多依赖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描述,对职业认识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就业盲从。有的学生职业规划定位过于理想化。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从而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行性不强。更多的高职学生对自己和学校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进取精神,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职业规划意识方面普遍不强。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从事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指导教师多半是由辅导员或其他专业教师“半路出家”来担任,这些教师专业背景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多数没有经受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少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而部分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列入教学计划,但是授课时数和考核评价在教学管理上缺乏针对性、个性化和操作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教学上缺乏专业的教师授课,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尤其短缺。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對策
1.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和管理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环。而高职生有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入学教育开始,高职院校就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对所学专业内容、就业方向、岗位需求以及所对应的行业发展状况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基于此,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特长、性格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身的优势,发现自己的缺点,真正形成一个客观的自我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学生明晰自身条件、自我价值和在校学习的重要性,就会自觉的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积极主动的完善自己。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已全面开展起来,但是还不够系统和连贯,很多学校把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放在就业指导上。教育对象也侧重于大二大三学生,对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有所忽视。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职业发展的主动性,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高职学习全过程,从一开始就要谋好局,起好步。
3.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
与课堂教学相比,社会实践是学生自主、自愿参加的活动,社会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和积极性,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建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性质的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各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和认同。
4.为学生组织开展自主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进行从事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除了创新现有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外,必须要更新就业和择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由被动就业变为自主就业。通过创业教育,使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解决社会就业难题。
5.加强师资选拔培训和考核工作力度
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应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选聘制度有一定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高职院校应把职业规划课程任课教师纳入专业教师培养范围,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还可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合作,建立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座谈、实践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招聘流程以及不同岗位员工的技能需求、职业发展等情况。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结合学生特点,建立以引导、辅助、激励为主的职业发展平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张霞.基于企业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25
[2]万秀萍.高职生职业价值观、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7-17
作者简介:
周佳(1985- ),女,大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9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高职院校全学程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JGZY2019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高职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为社会、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多,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其原因是高职学生对自我的职业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步入社会后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意义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进入社会的关键转折。高职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更应该科学合理地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更好的适应社会,挖掘潜能,促进个人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理念和方法的运用还只处于启蒙阶段,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还发挥的不到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合理定位,就业心态不成熟,在职业选择时出现“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除了社会和学校做好必要的政策保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外,学生的主动规划意识必不可少。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从业环境,使其结合自身特点、职业需求和社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速度,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缺乏规划意识,对未来规划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对职业发展方向没有充分思考,在就业时盲目无助。部分学生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由于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指导,制定的规划难以实现。还有学生选择顺其自然,更多依赖学校推荐的就业机会,缺乏就业竞争意识和求职紧迫感。
2.自我认知不足
高职学生大多高考成绩不理想,填报专业时带有盲目性,对自身的个性特点与专业匹配情况、社会需求考虑不多,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专业是否匹配也含糊不清。学生对工作发展期望值过高,选择工作时过多关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忽视岗位特点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3.职业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制定目标时实施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对职业的认识过多依赖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描述,对职业认识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就业盲从。有的学生职业规划定位过于理想化。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从而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行性不强。更多的高职学生对自己和学校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进取精神,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职业规划意识方面普遍不强。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从事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指导教师多半是由辅导员或其他专业教师“半路出家”来担任,这些教师专业背景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多数没有经受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少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而部分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列入教学计划,但是授课时数和考核评价在教学管理上缺乏针对性、个性化和操作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教学上缺乏专业的教师授课,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尤其短缺。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對策
1.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和管理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环。而高职生有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入学教育开始,高职院校就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对所学专业内容、就业方向、岗位需求以及所对应的行业发展状况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基于此,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特长、性格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身的优势,发现自己的缺点,真正形成一个客观的自我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学生明晰自身条件、自我价值和在校学习的重要性,就会自觉的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积极主动的完善自己。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已全面开展起来,但是还不够系统和连贯,很多学校把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放在就业指导上。教育对象也侧重于大二大三学生,对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有所忽视。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职业发展的主动性,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高职学习全过程,从一开始就要谋好局,起好步。
3.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
与课堂教学相比,社会实践是学生自主、自愿参加的活动,社会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和积极性,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建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性质的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各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和认同。
4.为学生组织开展自主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进行从事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除了创新现有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外,必须要更新就业和择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由被动就业变为自主就业。通过创业教育,使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解决社会就业难题。
5.加强师资选拔培训和考核工作力度
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应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选聘制度有一定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高职院校应把职业规划课程任课教师纳入专业教师培养范围,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还可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合作,建立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座谈、实践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招聘流程以及不同岗位员工的技能需求、职业发展等情况。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结合学生特点,建立以引导、辅助、激励为主的职业发展平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张霞.基于企业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25
[2]万秀萍.高职生职业价值观、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7-17
作者简介:
周佳(1985- ),女,大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9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高职院校全学程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JGZY2019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