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从而推动建筑业施工中各项施工工艺、技术不断创新。本文简要论述了现今建筑项目土建施工的常用技术,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桩基础对建筑的整体影响非常重要,其根据建筑的类型和地质条件不同,产生各种不同的桩基础施工,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对相应建筑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使建筑桩基施工更加规范、合理和完善。
一、建筑桩基础施工准备阶段
1、仔细勘察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及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环境勘察结果是制定樁基础的主要技术资料来源之一,其可靠性及科学性不言而喻,则工程施工现场勘察工作的合理性及严谨性应该得到切实的保障。施工现场环境勘察涉及的方面包括施工现场地貌、地形、低吼等自然环境,并以施工现场环境勘察结果为依据,全面分析桩基础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土层类型、水质变化情况及力学性能等,并有助于施工单位对建筑位置、结构性质及距离等,及地下管线分布、埋置深度、管径大小、距离、结构及使用年限等情况的了解。
2、编制桩基础施工技术准备
待施工现场勘察完毕,应以勘察数据为依据编制工程具体施工方案。工程施工方案内容有:以勘察数据为依据,明确桩基础施工方法、类型及使用机械、工程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防护措施等;以工程进度总计划表为依据,明确桩基础施工进度计划,及强调工程文明施工及施工质量;开展桩基础实验,以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提高及工程工艺参数的确定。
3、桩基础施工机械预备工作
以工程施工方案为依据,开展施工机械预备工作。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机械性能应符合工程施工要求,以确保施工机械集群作业优点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及施工机械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化提高。关于施工机械的选择,应该以桩基础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场地大小及运输距离等要求为依据。此外,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应该坚持“施工机械生产效率及工作性能等与工程量及桩基础施工进度和谐统一”原则。
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技术分析
1、现场放线定位
桩基础施工前的定位放线工作比较重要,应当根据施工方格网作出合理的控制轴线。现场布置的控制点,严加保护或者使用仪器将其引出至安全的固定物上。施工前可按照顺序安排,将施工图面的工程桩相应编号,对应控制轴线相应的尺寸现场定位。控制轴线需要仔细检查和复核,确保放线位置准确,无误。若发现施工过程中轴线受到干扰,能够充分保证复核桩位,认真的确保定位放线工作。桩基础施工现场放线定位环节比较重要,应该选择反复查验施工现场轴线的方法,保证放线位置准确,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2、成孔及清孔
(1)成孔方法
送电线路桩基施工多用旋转钻机钻孔,它可用于任何地质,只是根据不同地质采用不同钻头。旋转钻机成孔有两种:正循环钻进和反循环钻进。正循环钻进指的是泥浆由泥浆泵从浆池中输入钻杆内腔后,经钻头出浆口射出,携带钻渣沿钻杆与钻孔之间的环孔上升到孔口,溢进泥浆槽,返回沉淀池净化,流入贮浆池再供使用。反循环钻进则指的是循环泥浆由钻杆与钻孔之间的环状间隙进入钻孔,再从钻杆内返回孔口的钻井工艺。前者适合淤黏土、泥质土、强风化岩;后者则适合中砾石、粗砂砾、卵石等。
(2)钻孔
正确安装钻机位置,桩中心与偏钻机中心差小于50mm,钻杆中心偏差在20mm以内。用道木垫实钻机下方,调平机台,转盘中心与钻架上吊滑轮在同一垂直线上。在松软土层中钻进需依照泥浆补给控制钻进速度;在硬土层中钻进速度以钻机不发生跳动为准。钻进及时校正钻杆,保证钻孔垂直度。泥浆稠度应符设计要求,钻孔内水位严禁超出地下水位1.5m以上。如有塌孔、斜孔等,需及时停钻采取措施再钻进。
(3)清孔
清孔可提高桩端承载力和桩身摩阻力,减少孔内泥浆相对密度,方便更好地水下混凝土灌注。通常,旋转钻机清孔优先反循环系统,在淤泥质和粉砂层条件下,用正循环系统清孔。正循环清孔需2h以上,反循环清孔20min左右。泥浆比重小于1.25,孔底沉渣小于50-300mm为合格。
3、钢筋笼吊放
钢筋笼应该严格安照设计图制作,焊接牢固后采用汽车吊分节吊装,装吊装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在吊运过程中钢筋笼不发生变形。预埋的检测管随钢筋笼一次就位。钢筋笼就位后应予以固定,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调入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轻放、慢放。若遇阻碍,可徐徐下放,防止碰撞孔壁而引起坍塌。下放过程,要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发生异常,马上停止,检查是否塌落。钢筋笼入孔接长采用单面搭接焊或电渣焊,并要使上下轴在同一直线上。钢筋笼入孔后,顶端与护筒牢固定位,以防止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下落或被混凝土顶托上升。(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铁路专用线109国道大桥钢筋笼施工过程)
4、预制桩
制作预制桩时,桩尖朝向确定应该以打桩顺序为参考依据,预制桩浇筑过程中,应坚持“桩顶至桩尖”思路实行连续浇筑,且预制桩保护层最佳厚度应设计为约25mm。预制桩沉桩方法并不单一,其主要包括静力压桩、锤击沉桩、射水沉桩及振动沉桩等。射水沉桩最佳使用土层为砂土层。预制桩施工规划应以桩基数量、基础范围及桩基距离为依据,且应该针对挤土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挤土现象的影响范围。
5、灌注桩
以桩基础成孔方法为依据,灌注桩成孔包括冲击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及沉管成孔等。泥浆护壁成孔主要应用于一般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砂性土及粉土等,实践证明,其应用效果极佳。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泥浆护壁成孔施工过程中,护壁防护工作应该跟上,严防护壁倒塌事故的出现;冲击成孔主要应用于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粉土及淤泥土等;沉管成孔需要开展振动、振动冲击或锤击等作业,则沉管成孔施工势必会导致挤土或严重的噪声污染现象的出现,则必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应该落实到位;干作业成孔包括两大类,即人工挖孔及机械钻孔。机械钻孔法主要应用于粉土、粘性土及砂土;人工挖孔法主要应用于粘性土,若将人工挖孔法应用于粉土或淤泥质土,则应该以施工现场环境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上几种灌注桩施工成孔方法中,干作业成孔及泥浆护壁成孔法将不会导致挤土现象的出现亦或挤土现象出现的概率极低,此外,干作业成孔及泥浆护壁成孔法施工噪声及振动不大,则可以将干作业成孔法及泥浆护壁成孔法应用于城市高层建筑桩基施工中。
6、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按照相应的配料比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低于1.5min,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进行和易性、坍落度的检测,合格后方可准备进行浇筑。灌注混凝土是桩基工程的主要工序,其直接影响着桩基整体的质量特性,在灌注前应进行清孔、清渣的施工,并检测孔底的沉淀厚度,使其满足设计标准。为了保证桩心混凝土的聚合性,在进行灌注时,应采用溜槽以及串筒距离混凝土面2m之内,不能够采用倒车卸料或人工抛铲的方式灌注以保证混凝土整体强度。
混凝土灌注之前,应设置导管,导管位于井孔中央,安装前应进行水密、承压以及接头的抗拉实验,确保导管的牢固稳定,孔底应注意防止地下水的进入,且积水层的厚度应低于50mm,否则应使用导管设法将水分吸干。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规范为: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8~20cm以内。混凝土应边浇边压实以保证其密实度。进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在相邻10m范围内不得进行钻孔作业。此外,在混凝土灌注12h后应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一周。
结束语
桩基工程施工需要具有良好的地质勘查能力,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桩基选择,也要熟悉各种桩基工具的用途、性能和适用范围,要懂得各种打桩技术的操作方法。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然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声权.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2]姚树太.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2,(22):67-68.
[3]孙雅莉.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桩基础对建筑的整体影响非常重要,其根据建筑的类型和地质条件不同,产生各种不同的桩基础施工,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对相应建筑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使建筑桩基施工更加规范、合理和完善。
一、建筑桩基础施工准备阶段
1、仔细勘察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及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环境勘察结果是制定樁基础的主要技术资料来源之一,其可靠性及科学性不言而喻,则工程施工现场勘察工作的合理性及严谨性应该得到切实的保障。施工现场环境勘察涉及的方面包括施工现场地貌、地形、低吼等自然环境,并以施工现场环境勘察结果为依据,全面分析桩基础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土层类型、水质变化情况及力学性能等,并有助于施工单位对建筑位置、结构性质及距离等,及地下管线分布、埋置深度、管径大小、距离、结构及使用年限等情况的了解。
2、编制桩基础施工技术准备
待施工现场勘察完毕,应以勘察数据为依据编制工程具体施工方案。工程施工方案内容有:以勘察数据为依据,明确桩基础施工方法、类型及使用机械、工程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防护措施等;以工程进度总计划表为依据,明确桩基础施工进度计划,及强调工程文明施工及施工质量;开展桩基础实验,以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提高及工程工艺参数的确定。
3、桩基础施工机械预备工作
以工程施工方案为依据,开展施工机械预备工作。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机械性能应符合工程施工要求,以确保施工机械集群作业优点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及施工机械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化提高。关于施工机械的选择,应该以桩基础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场地大小及运输距离等要求为依据。此外,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应该坚持“施工机械生产效率及工作性能等与工程量及桩基础施工进度和谐统一”原则。
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技术分析
1、现场放线定位
桩基础施工前的定位放线工作比较重要,应当根据施工方格网作出合理的控制轴线。现场布置的控制点,严加保护或者使用仪器将其引出至安全的固定物上。施工前可按照顺序安排,将施工图面的工程桩相应编号,对应控制轴线相应的尺寸现场定位。控制轴线需要仔细检查和复核,确保放线位置准确,无误。若发现施工过程中轴线受到干扰,能够充分保证复核桩位,认真的确保定位放线工作。桩基础施工现场放线定位环节比较重要,应该选择反复查验施工现场轴线的方法,保证放线位置准确,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2、成孔及清孔
(1)成孔方法
送电线路桩基施工多用旋转钻机钻孔,它可用于任何地质,只是根据不同地质采用不同钻头。旋转钻机成孔有两种:正循环钻进和反循环钻进。正循环钻进指的是泥浆由泥浆泵从浆池中输入钻杆内腔后,经钻头出浆口射出,携带钻渣沿钻杆与钻孔之间的环孔上升到孔口,溢进泥浆槽,返回沉淀池净化,流入贮浆池再供使用。反循环钻进则指的是循环泥浆由钻杆与钻孔之间的环状间隙进入钻孔,再从钻杆内返回孔口的钻井工艺。前者适合淤黏土、泥质土、强风化岩;后者则适合中砾石、粗砂砾、卵石等。
(2)钻孔
正确安装钻机位置,桩中心与偏钻机中心差小于50mm,钻杆中心偏差在20mm以内。用道木垫实钻机下方,调平机台,转盘中心与钻架上吊滑轮在同一垂直线上。在松软土层中钻进需依照泥浆补给控制钻进速度;在硬土层中钻进速度以钻机不发生跳动为准。钻进及时校正钻杆,保证钻孔垂直度。泥浆稠度应符设计要求,钻孔内水位严禁超出地下水位1.5m以上。如有塌孔、斜孔等,需及时停钻采取措施再钻进。
(3)清孔
清孔可提高桩端承载力和桩身摩阻力,减少孔内泥浆相对密度,方便更好地水下混凝土灌注。通常,旋转钻机清孔优先反循环系统,在淤泥质和粉砂层条件下,用正循环系统清孔。正循环清孔需2h以上,反循环清孔20min左右。泥浆比重小于1.25,孔底沉渣小于50-300mm为合格。
3、钢筋笼吊放
钢筋笼应该严格安照设计图制作,焊接牢固后采用汽车吊分节吊装,装吊装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在吊运过程中钢筋笼不发生变形。预埋的检测管随钢筋笼一次就位。钢筋笼就位后应予以固定,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调入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轻放、慢放。若遇阻碍,可徐徐下放,防止碰撞孔壁而引起坍塌。下放过程,要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发生异常,马上停止,检查是否塌落。钢筋笼入孔接长采用单面搭接焊或电渣焊,并要使上下轴在同一直线上。钢筋笼入孔后,顶端与护筒牢固定位,以防止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下落或被混凝土顶托上升。(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铁路专用线109国道大桥钢筋笼施工过程)
4、预制桩
制作预制桩时,桩尖朝向确定应该以打桩顺序为参考依据,预制桩浇筑过程中,应坚持“桩顶至桩尖”思路实行连续浇筑,且预制桩保护层最佳厚度应设计为约25mm。预制桩沉桩方法并不单一,其主要包括静力压桩、锤击沉桩、射水沉桩及振动沉桩等。射水沉桩最佳使用土层为砂土层。预制桩施工规划应以桩基数量、基础范围及桩基距离为依据,且应该针对挤土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挤土现象的影响范围。
5、灌注桩
以桩基础成孔方法为依据,灌注桩成孔包括冲击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及沉管成孔等。泥浆护壁成孔主要应用于一般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砂性土及粉土等,实践证明,其应用效果极佳。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泥浆护壁成孔施工过程中,护壁防护工作应该跟上,严防护壁倒塌事故的出现;冲击成孔主要应用于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粉土及淤泥土等;沉管成孔需要开展振动、振动冲击或锤击等作业,则沉管成孔施工势必会导致挤土或严重的噪声污染现象的出现,则必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应该落实到位;干作业成孔包括两大类,即人工挖孔及机械钻孔。机械钻孔法主要应用于粉土、粘性土及砂土;人工挖孔法主要应用于粘性土,若将人工挖孔法应用于粉土或淤泥质土,则应该以施工现场环境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上几种灌注桩施工成孔方法中,干作业成孔及泥浆护壁成孔法将不会导致挤土现象的出现亦或挤土现象出现的概率极低,此外,干作业成孔及泥浆护壁成孔法施工噪声及振动不大,则可以将干作业成孔法及泥浆护壁成孔法应用于城市高层建筑桩基施工中。
6、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按照相应的配料比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低于1.5min,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进行和易性、坍落度的检测,合格后方可准备进行浇筑。灌注混凝土是桩基工程的主要工序,其直接影响着桩基整体的质量特性,在灌注前应进行清孔、清渣的施工,并检测孔底的沉淀厚度,使其满足设计标准。为了保证桩心混凝土的聚合性,在进行灌注时,应采用溜槽以及串筒距离混凝土面2m之内,不能够采用倒车卸料或人工抛铲的方式灌注以保证混凝土整体强度。
混凝土灌注之前,应设置导管,导管位于井孔中央,安装前应进行水密、承压以及接头的抗拉实验,确保导管的牢固稳定,孔底应注意防止地下水的进入,且积水层的厚度应低于50mm,否则应使用导管设法将水分吸干。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规范为: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8~20cm以内。混凝土应边浇边压实以保证其密实度。进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在相邻10m范围内不得进行钻孔作业。此外,在混凝土灌注12h后应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一周。
结束语
桩基工程施工需要具有良好的地质勘查能力,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桩基选择,也要熟悉各种桩基工具的用途、性能和适用范围,要懂得各种打桩技术的操作方法。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然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声权.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2]姚树太.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2,(22):67-68.
[3]孙雅莉.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