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14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晕厥患者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晕厥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居首位占21.4%,其次为直立性、脑血管性、心源性、精神心理障碍性晕厥等。结论:血管迷走性、直立性、脑血管性、心源性、精神心理障碍性是晕厥的常见类型,明确晕厥的病因对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突然一过性意识丧失伴有体位失控且能自行恢复的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组临床表现。轻者无需特殊处理,重者可威胁生命。为探讨晕厥的病因、类型、临床特点、指导诊治,现对我院140例晕厥病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2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内科共收住140例晕厥患者,男63例,女77例,年龄在15~86岁,对反复住院的患者以最近1次住院资料为准。
  诊断方法:140例晕厥患者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以及各个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时主要是平卧休息、畅通呼吸道,监测生命体征,随后症状体征逐渐缓解并自动消失,病情重或不能缓解者,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预防发作,轻者心理治疗、体位调整,晕厥发作频繁和症状严重者,采用药物治疗及心脏起搏器治疗等。
  各种晕厥的分布见表。
  


  显然血管迷走性晕厥占首位达21.4%,其次是直立性、脑源性、心源性及精神心理障碍性较为多见,青少年者以血管迷走性、精神心理性晕厥为主,共33例,而50岁以后以中、老年患者以心源性、脑血管性晕厥为主,共39例。
  治疗结果:140例中显效109例,有效131例,无效6例,死亡3例,有效率93.6%。
  
  讨 论
  晕厥的病因分类: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作时多伴有肌张力的降低,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维护正常意识状态多种生物调控机制之间的功能障碍所致,导致短暂的大脑血液灌注减少,根据有关文献将晕厥分为多种类型[1]。本组以血管迷走性晕厥较为常见,占21.4%,其临床表现以血压突然下降为特点,伴或不伴有心动过缓和面色苍白、恶心出汗、瞳孔扩大、过渡换气、肢体无力。促发因素包括疲劳、久立、静脉穿刺、献血、不良视听、臭刺激等,也可以无促发因素,这类病人多为年青女性,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有助诊断[2]。直立性晕厥本次调查占18.5%。常于卧位或坐位突然起立时发生,伴头晕、眼花、无力,站立不稳,于几秒至几分钟之内,进展至意识丧失,取卧位后血压回升,意识恢复,可能是由于血容量减少,血管张力改变等因素所致。脑血管病性晕厥,本次调查占16.4%,脑血管病引起的晕厥者,多为椎基底动脉TIA伴有神经系统的其他一些症状,如眩晕、运动失调和感觉异常,原因包括脑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夹层、心源性栓塞,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以及颈椎异常,晕厥后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者,可能为脑血管意外。心源性晕厥,本次调查占15%,主要由于心脏排出血流严重受阻或节律失常导致晕厥,如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先心、心房黏液瘤,严重的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长Q-T间期综合征,常通过病史查体以及心电监测及影像检查都可以确诊。精神心理障碍性晕厥,本次调查发现占15.7%,一般为年轻女性多见,多无器质性心脏病,诱发晕厥的主要原因为情绪激动或心理障碍(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等),年轻个体产生晕厥多数属于对环境应激反应的一种焦虑发作,部分患者晕厥是唯一的躯体症状,发作持续时间长,无苍白、出汗、血压和脉搏无变化,有人认为并不是真正的意识丧失,应称其为癔病。状态性晕厥,常与日常活动如排尿、排便、咳嗽、吞咽等有关,本次调查此类患者仅占5%且年轻者稍多。颈动脉窦性晕厥,此类晕厥常诱发于颈动脉窦部受压,如硬领、刮脸以及头颅的突然转动等,本次调查占7.1%,大多数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常伴发有病窦、冠心病、高血压等。恐高性晕厥,仅见一例年轻男性,上高楼顶后突然晕倒。
  临床治疗:各类晕厥急性发作时,患者平卧、畅通呼吸道,监测生命体征,大多数病例不严重者,经卧床后一般症状体征缓解消失,病情严重者,则要送至监护室,心率<50次/分给阿托品治疗,血压<90/60mm者,升压药物治疗补液,生命体征平稳后积极检查确诊。预防发作治疗,首先要治原发病,如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有心理障碍者予以心理治疗,一般治疗适当增加盐的摄入,增加血容量,穿坚身裤,发作频繁者药物治疗,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抗胆碱能药物,心动过缓者可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一旦有先兆,立即平卧,嘱患者不要持久站立、静脉穿刺、进食过饱、受热,要充分睡眠等。通过防治93.6%的患者有效,无效和死亡的病例,主要见于脑源性和心源性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心脑严重的病理改变,药物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维洲,许玉韵,吕俊升主编.心血管病治疗学.第1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76~378=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倾斜试验对策专题组.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325~327
其他文献
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运动功能要求较高。对于严重的膝关节炎,通常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才能解决病人的痛苦,而随着这类手术的不断发展,其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重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3年2月~2006年2月共进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56~74岁;均为单侧重度骨性关节炎,住院时间30~54天。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
期刊
关键词 风哮证 支气管哮喘 平哮汤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0岁,病程2~15年。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8岁;病程1~14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及《现代内科学》2003年5月第11版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无
期刊
关键词 阑尾黏液囊肿 内瘘 无瘤原则    笔者将1995~2005年的10年间,经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的阑尾黏液囊肿回肠内瘘5例病案报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5例病案中,女性患者3例,分别为44岁、37岁和49岁,均已做双侧输卵管结扎术4年以上,月经经期均不规律;男性患者2例,分别为41岁和46岁,无手术史。5例患者均有慢性腹痛史或慢性阑尾炎病史,手术时间在7~11月份,为夏末至
期刊
现将我院2000年11月~2005年11月门诊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的89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报告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49例,女40例;年龄6月龄~1岁9例,1~3岁22例,3~6岁35例,6~12岁23例,平均年龄4±2.03岁。就诊时平均病程10.23±1.28天数。  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就诊者46例,其中30例在1个月
期刊
我院预防保健科负责15个社区17 598户居民的预防保健工作,其中0~7岁学前儿童2376人。在近几年的健康体检中发现,儿童弱视患病率有所增高,现将我院今秋1236名4~7岁儿童视力健康筛查情况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此次视力筛查对象主要为4~7岁能够配合测查视力的1236名学前儿童,  全部为城市常住人口。采用有灯光的国际标准视力表箱,表上1.0视标的高度与被检查儿童双眼水平线高度相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统计2003年1月~2005年12月麻醉药品的消耗量,用限定日剂量和用药频数分析用药趋势。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呈增长趋势,哌替啶针、吗啡控释片、可待因片、吗啡针的DUI1。结论:显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词 麻醉药品 用药频数 DUI    麻醉药品是一类特殊管理的药品,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选择性地减轻或缓减疼痛感觉,又能使因剧
期刊
心脏骤停(CA)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室颤动和心室停搏等而使心输出突然停止。在欧美发达国家,冠心病是主要原因,仅美国每年就有50万人死于冠心病,其中一半以上是心源性猝死。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1]显示:全国城市、农村年龄标化的冠心病年死亡率,城市为77.8/10万,农村为39.2/10万,但尚无详尽的心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资料。本文就2005年1月~2006
期刊
我们总结2000年1月~2006年11月39例PSVT急诊药物复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39例全部为急诊患者,年龄20~74岁,男25例,女14例,合并有心功能不全1例,其他无器质性心脏病和传导功能障碍,心电图无预激综合征和QRS波增宽。    结 果  结果见表。    上述药物静脉注射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复律成功为静脉注射中或静注后30分钟内复律。    讨 论  异搏定
期刊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较高。2004年1月~2006年6月,我院对75例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将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69.4±8.86)发病时间(22.6±10.4)小时,对照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69.2±8.68)岁,发病时间(22.8±9.8)
期刊
恶性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由于骨髓抑制轻重不一,严重者导致Ⅳ度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严重缺乏及全身血细胞减少,且机体免疫力下降,常常易合并感染,临床治疗非常棘手。我院自从1999年1月~2006年8月,我们在临床上常采用以预防为主,同时进行痰血培养,应用有效抗生素及放化疗期间合理应用G-CSF药物等到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356例放化疗住院患者中,总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