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较高。2004年1月~2006年6月,我院对75例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将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69.4±8.86)发病时间(22.6±10.4)小时,对照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69.2±8.68)岁,发病时间(22.8±9.8)小时;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P>0.05)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天;血塞通0.5入注射盐水或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7天,治疗期间里两组均选择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降糖药物,脱水剂,脑组织保护剂-胞二磷胆碱及中成药如丹参黄芪注射液等两组均每日检测出凝血时间(RTCT)血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
血小板计数(PLT)疗效判定,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1%,病残程度为1~3级;③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
结 果
两组治疗前评分基本类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天比较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基本痊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或恶化4例;对照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18例,没有效10例无效或恶化1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有效+显效)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讨 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分水岭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5%,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水肿坏死或转化而言:以致病机理看,及时全面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至关重要,而抗凝治疗即是其中尤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前提是无抗凝禁忌),已广泛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如肝素,其尽管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但其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出血、过敏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在临床的作用,尤其在基层医疗单位更少甚至不用。 低分子肝素钙则不同,它是新型的抗凝药物,有明显的抗凝、抗血栓作用,有较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较轻或少。其特点是:①抗因子Ⅹa 活性强,从而抗栓作用强,抗凝血活性相对较弱,不明显延长APTT,出血不良反应小;②有促纤溶作用,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而不被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③罕见诱发血小板减少症,且对其功能无明显影响,故出血倾向低;④不良反应:用药仍有出血的危险性,但较低,本品偶可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罕见血小板减少症和注射部位轻度血肿或坏死。本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又具有高度安全性,无明显出血倾向,笔者认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34
资料与方法
将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69.4±8.86)发病时间(22.6±10.4)小时,对照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69.2±8.68)岁,发病时间(22.8±9.8)小时;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P>0.05)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天;血塞通0.5入注射盐水或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7天,治疗期间里两组均选择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降糖药物,脱水剂,脑组织保护剂-胞二磷胆碱及中成药如丹参黄芪注射液等两组均每日检测出凝血时间(RTCT)血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
血小板计数(PLT)疗效判定,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1%,病残程度为1~3级;③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
结 果
两组治疗前评分基本类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天比较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基本痊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或恶化4例;对照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18例,没有效10例无效或恶化1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有效+显效)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讨 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分水岭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5%,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水肿坏死或转化而言:以致病机理看,及时全面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至关重要,而抗凝治疗即是其中尤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前提是无抗凝禁忌),已广泛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如肝素,其尽管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但其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出血、过敏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在临床的作用,尤其在基层医疗单位更少甚至不用。 低分子肝素钙则不同,它是新型的抗凝药物,有明显的抗凝、抗血栓作用,有较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较轻或少。其特点是:①抗因子Ⅹa 活性强,从而抗栓作用强,抗凝血活性相对较弱,不明显延长APTT,出血不良反应小;②有促纤溶作用,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而不被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③罕见诱发血小板减少症,且对其功能无明显影响,故出血倾向低;④不良反应:用药仍有出血的危险性,但较低,本品偶可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罕见血小板减少症和注射部位轻度血肿或坏死。本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又具有高度安全性,无明显出血倾向,笔者认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