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三大改变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实现新课改的课程目标呢?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改变:一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二要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三要耐心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关键词】观念;角色;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材功能也一改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单向传输的模式,而是变成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教材也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1 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1.1 转变观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教学观、教材观、师生观、评价观。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教育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现”知识和“感悟”历史的新型教学观;树立和谐、平等、合作、师生共同学习和探索的新型师生观;树立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新型评价观。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面对新课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成为当务之急。
  1.2 转换角色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迅速转变角色,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转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由默默耕耘的孤独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由传统的知识搬运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知心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
  2 要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1 以探究问题为中心,养成思维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只有质疑,才会真正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教材,提出1—2个问题,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也可以是困惑自己的,或自己认为有疑问价值的。一开始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问题很幼稚,但在教师的鼓励和坚持下,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强,思维深度不断提高。
  接下来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两点:一是教师的问题要反映学生预习时提出的带普遍性的和有深度的问题,二是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实际,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也要设置合理的坡度,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2 创设活动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的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就可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内容:事先安排三位同学查找美国总统、国会参议员、联邦法院院长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在课堂上由这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种角色的模拟表演,效果就特别好。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 要耐心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过分的突出和强调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索,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生刚入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同时兼顾到这一阶段的过渡性,教师学法指导的重心应放在留旧创新,巧妙过渡上。所谓“留旧”就是适当保留初中学习的一些方法,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回家及时复习、完成作业和练习等,使学生适应高一历史学习有一个心理过渡。但“留旧”却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新高一学生学法“创新”的重点是“学会自学”这条主线。
  自学首先学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翻开人教版高中新教材,我们看到: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彩。新教材在介绍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除了正文部分外,辅助部分提供了精美的历史图片、图表,以及一些丰富且有趣的栏目:如“学思之窗”“学习思考”“历史纵横”“模块链接”“本课要旨”,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其次还要读一点课外历史读物。如《历史学习》、《中学政史地》、《文史知识》等。同时还要开展各种除读书、做练习等学习活动以外的带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以展示、知识也逐步积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历史教学要真正实现课改目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进一步实践和努力探索,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在课改实践中,我们也存在一定的困惑。那就是考试的试题结构还不够灵活,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不协调,试题缺乏选择性,开放性不够,尤其是客观题中的许多题目答案的唯一性等等,这些与历史课程改革中提倡的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是相矛盾的。能否处理好历史教学评价与试题乃至高考的关系,意义重大。我想,这可能是决定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是每一堂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始好就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好知识;课堂小结的好,就可以使知识得到巩固。下面,我就数学课的导入和小结,谈些建议。  1 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大家都知道,导入新课时生动有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更成功地导入新课呢?个人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1.1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1.1要有趣味性  “兴
期刊
【摘 要】数学方法的定义,则是针对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进行解决,能对数学思想进行形象地反映。通过不断运用数学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积累更多的经验与知识点,达到一点程度时就可以提升为数学思想,从而,这两个层面反映出来的一个是数学的灵魂,一个则是数学的行为。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1 透过方法,熟知思想  初中的学生在抽象思维理解能力还比较单欠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初中学生对数
期刊
【摘 要】问题情境是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采取如下策略。联系生活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运用实物演示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师生换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情境;学生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
期刊
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提出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模式,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种方式毕竟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经验的无奈之举,带有明显的探索性、试探性和渐进性,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方式的成本风险是很高的。在改革开放进行到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更科学更理性的改革开放模式势在必行。十二五规划中,我国首次提出了顶层设计的理念,以习近平为核心的
期刊
【摘 要】传统数学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数学应用的意识、兴趣和能力方面的问题,数学的应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应用问题的教学存在着学与用的脱节,缺乏数学应用教学研究的氛围,学生应用数学的基础较差。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阐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应用;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数学价值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践应用”,注重数学应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培养实现“中国梦”栋梁之材的重要措施。文章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力倡导学生的创新行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结合课程特点,通过铸造学生的创新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途径是数学教学。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思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
期刊
课堂教学中能培养处孩子的多项技能,能培养出孩子的创新能力,这一切都是我们孩子在美术教学重中之中,很久以前教育中都是十分注重课堂的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古代名人事迹还是成语典故,优秀的出色人才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课堂在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所有学生成长的摇篮。然而,课堂教学中传统模式的熏陶让许多的学生都获益很少,以前的教育注重课堂纪律,注重所有孩子的规范化,要求所有孩子说的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懂得: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创设情境 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成为了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基于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阐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基本概念,并详细论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历史发展、“数”与“形”的内容以及其重要性,总结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途径与有效教学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数与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