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娴静的丽珊在国营企业任财务,工作比较轻松,只是对枯燥的数字压根儿提不起兴趣。她是个乖乖女,高考时填写志愿以及毕业后来上海工作,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其实内心感觉自己游离于这座城市之外。在她的记忆中,童年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父母在云南插队,她是喝着清澈的泉水长大的,滇池的纯净一如那里淳朴的人们。她无数次梦回故乡,在茂密的森林里找寻那童年的欢乐。
寂寞的丽珊有着和她情绪一样的情感世界,谈过几次恋爱都不成功,远在外地的父母唠叨和数落个没完,令她平添了几许烦恼。日子就这么一如既往地过着,而赵冰的出现,如同平静的湖面投下的一粒石子,让她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丽珊出差时在火车上认识了来自云南的赵冰,他有着一对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容,不知道为什么,内向而又不善言辞的她,与赵冰有着太多共同的话题:云南的芭蕉、云南的泉水、云南的父老乡亲……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过去,丽珊的内心洒满阳光,变得踏实和温暖,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缘分。
赵冰简单得就像一个大男孩,在上海他没有正式工作,没有正常收入,目前身无分文,借住在一个老乡家里,可整天乐呵呵的,从来不为这些事发愁。以前在云南的时候,他没有考上大学,中专毕业后就走南闯北出来做生意,赚多少花多少,生活很随性洒脱。就在半年前,他做生意赚了一大笔钱,可是回到故乡后由于决策失误生意失败,他就带着剩下的钱来到上海,想要东山再起。可谁知就在回来的车上又遇到了小偷,于是他就这么一无所有地留在上海。
他乡遇知己,相互的好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两颗年轻的心渐渐地靠在了一起。一次约会的时候,丽珊问赵冰:“来上海你后悔吗?”“不后悔。”“为什么?”丽珊追问他。“因为遇到了你!”赵冰含情脉脉地回答。丽珊的心突然被深深触动了,孑然一身的赵冰的心里盛下了对她浓浓的爱,他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
有次丽珊因财务报表出错遭到了顶头上司的严厉批评,晚上回到冷清清的住处后,特别希望有个人来陪着说说话,抚慰自己那颗孤独的心。她在上海没有什么朋友,在脑海里第一个跳出的就是赵冰的名字,于是拨打了他的电话,约他出来。在丽珊家附近的一个小咖啡馆里,柔和的烛光,抒情的萨克斯音乐,咖啡馆里充满着温馨、宁静的情调,两个年轻人愉快地交谈着,虽然是自己付的账,但丽珊一下子发现自己绷紧的心松弛开来。面对着他那双明亮的眼睛,她觉得全世界都是阳光的。随后丽珊还带他到楼上自己家里坐了一会儿,他们只是在那里不停地说着话,那么一见如故、那么默契。
这就是丽珊浪漫的爱情故事,和赵冰认识仅仅3个月,闪电般的爱情让他俩在这间小屋里俨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曾经的乖乖女变成了叛逆者,远在云南的父亲得知这一切,心急如焚,特地请了长假,飞快地赶回上海。其实在父母的内心深处,对故乡上海有着挥之不去的依恋情结,希望有一个好女婿,女儿有个好归宿,他们退休后回到上海也老有所养。父亲认为上海不会接纳没有大学文凭、没有一技之长的赵冰,连自己的生存都不能保证,怎么可能给予女儿幸福呢?他强烈要求赵冰搬出丽珊的住处。父亲再也不允许他们约会,同时代丽珊向单位请了假,日夜陪着她。在父亲的压力下,她不能和所爱的人见面,失去了自由和爱情,觉得处于 “软禁”的状态。父亲责怪丽珊在这段感情上过于冲动,对未来的严峻现实缺乏足够的准备。
父女双方各执己见,情绪异常激动。丽珊此时进退两难,在她的生活天平上,一头是她深爱的父母亲,一头是情感依托的“阳光男友”,孰轻孰重?她心碎了。
心理解析:
这是个多么浪漫而又伤感的故事。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使得父女矛盾顷刻激化,家庭的动力关系处于严重失衡状态。从心理学上看,丽珊的迷惑和痛苦在于陷入了一个强烈的“双趋冲突”之中,即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她既想为了爱情投入男友的怀抱,也想为了亲情留在父母的身边。而此时她的自由正遭受来自亲情的阻拦。
丽珊的父亲非常爱女儿,不远千里赶到女儿身边,希望采取一种“爱的方式”来加以保护,但过激的行为和言辞伤害了丽珊,使女儿反叛心理加重。丽珊是一名回沪知青子女,在上海立足很不容易,夹缝中求生存的她,以前都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这使她感到压抑和郁闷,而赵冰的出现,使她获得了从原来的生活模式里跳出来的新鲜活力,也是对她失落的“童年情结”的补偿。丽珊的爱情价值观是有偏差的,以前的屡次爱情受挫,她就心灰意冷、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个误区,企盼得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但没有想到,最后受伤害的也许不仅仅是她自己,还有深爱她的家人。建议父女双方一定要冷静下来,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良性沟通。丽珊应该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放弃和选择,这也意味着人格的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