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22日,银监会与保监会联合发布一纸文件——《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有望真正打破国内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藩篱”,银行投资保险闸门即将开启,两大行业之间近期开始频频联手。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和保险深层合作将开启中国大金融时代。
银保合作再升温
近日,银行与保险之间的合作关系绝非以“亲密”二字可以形容。尤其是保险“备忘录”发布后,银行与保险已不再满足流于表层的合作。某保险公司高层人士坦言,政府已明确鼓励支持银行与保险之间加深合作,尤其是在资本合作方面。因此,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很多表层的合作将走向深化,银行在双方的合作中已不单单扮演保险代理中介机构的角色。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由来已久,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同样可为保险业带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旦开始试点,大的国有银行可能成为最先吃螃蟹的先行者。据媒体报道,全球最大市值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将与中保集团联手对国内太平系保险资产进行整合。如果成行,这将是中国内地最大规模银保合资个案。整合的方式可能为:工行、中保集团与富通集团三方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由这家新公司全资持有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太平养老与太平资产管理四家公司的股权。
与此同时,这纸文件再度将传言中的建设银行与中国平安之间的姻缘推向风口浪尖。建设银行在1月16日至1月31日全面代销平安理财宝产品,让持续三载的“建安恋”能否有个圆满结局更加扑朔迷离。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平安与建行的合作模式正是沿着这个路径来设计的,一张尘封多年的寿险牌照可能为两大鳄的合作辟出蹊径。
从中国平安与建设银行合谋银保公司,到AIG向农业银行伸出橄榄枝,金融大鳄间每一次传出的高层次联姻绯闻都在深深刺激着市场的神经。因为大型银行与大型保险公司联姻,往往被看作颠覆保险业竞争格局与银行业中间业务规模的行业拐点性事件。
有消息称,交通银行正与中国人寿洽谈入股中保康联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希望撤出该合资保险公司。据称,交行已向监管机构递交提案,一旦获批,交行将成为首家投资入股保险公司的中资银行。1月17日,具有同样出生背景,拥有“民生”同一品牌的民生银行与民生人寿,把手握到了一起。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毫不讳言,银行保险在条件成熟时愿成一家人。
保险和银行彼此互相渗透是大势所趋。外资银行也加快了步伐。1月15日,中德安联人寿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启动银行保险合作业务,由花旗银行正式代理销售中德安联人寿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合作率先在四川和浙江两大市场展开,中德安联人寿的热销投连险产品——汇金世家将成为首推的拳头产品。中德安联人寿由此成为这两个市场上,首个进入外资银行进行销售的外资保险公司。此产品的推出,也使花旗银行成为首家在两地提供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外资银行。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郝演苏教授这样注解银保合作的升级,“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缺乏资本联系,没有产权关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联合体,合作不会长期稳定。银行保险的合作要真正升级,有赖于破除金融分业经营的藩篱,实现资本的融合。”
近年来,银行对设立保险公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保监会透露,几乎所有大型商业银行都曾经向保监会提出过设立保险公司的申请,但苦于没有相关政策,目前没有一家正式获批。《备忘录》的签署,原则上为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放行,试点范围为3至4家银行。
银保渠道占到保险销量超三成
中国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综合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在资本与股权层面的合作也不断向前迈进。截至目前,已有两家保险公司投资入股商业银行。2006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6.71亿元收购广东发展银行20%股权;2007年1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投资49亿元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股权。
就银行而言,早在一年多前,就有银行向银监会提出投资入股保险公司的申请。银监会和保监会对此曾多次研究论证与沟通协调,探索推动相关工作。银保合作的优势越来越凸显。截至2007年3季度,全国有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近8万家,占全部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比例超过50%;保监会近日对外公布2008年1月全国保费收入成绩单,全国实现原保费收入1056亿元,同比增幅达55%,银保当之无愧地成为今年1月寿险大幅增长的最大“功臣”。
牛气冲天的银保,更成为左右寿险公司保费座次排行榜的背后推手。根据相关人士透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主要寿险公司的银保保费收入同比增幅排名表为:泰康人寿392%、太保人寿228%、新华人寿199%、平安人寿11 9%、中国人寿50%。很明显,由于银保表现的不一,寿险公司之间的保费增速差异顿时被拉大。
据介绍,银保渠道销售如此火爆,主要得益于银保渠道不断拓展。渣打银行与中德安联联手推出银保新产品,同属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银行与信诚人寿启动双方合作。业内人士预计,银保销售立竿见影效果被认可,更多保险公司寻求拓展银保销售,银保代理网点将继续增加。
“大金融”格局即将到来
尽管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备忘录》后,对于银行与保险间的混业经营仍持谨慎态度,银行入股保险公司的数量、持股比例等核心问题以及配套细则都在高层讨论之中。但业界已是一片繁忙,多家银行对入股保险公司已作了充分的准备,并与监管当局进行过反复沟通,希望尽快递交正式申请。倘若一切顺利,2008年,有望掀起银行收购保险公司的第一波浪潮。
混业经营趋势的兴起,更高层面的银行保险业务也成为业界讨论的新热点。银行保险以股权为纽带,银行、保险公司不仅仅在产品的销售层面进行合作,更是介入经营管理,在销售、产品、服务等各个领域寻求业务整合。所幸,近两年这一局面正悄然改变。譬如太平洋保险公司,早前就与农业发展银行在保险代理、产品研发、项目风险调控等领域建立起全面合作关系。
无疑,这些合作都已走出以往局限于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旧模式,转向以发挥各自优势为重,实现“共赢”。在目前人寿保险公司业绩增长的“三驾马车”——个险、团险、银保中,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就超过了总保费收入的30%。而银行投资的开闸将成为保险公司扩充资本金的又一有效渠道。而保险行业的丰厚利润恐怕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军保险行业的一大原因。事实上,保险业务的代理已经成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来源,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巨大商机。目前,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第三大销售主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的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实现保费收入1410.19亿元,同比增长42.8%,占总保费收入的20%,而银行代理保险实现手续费收入45.32亿元,同比增长41%。
不论是银行参股保险,还是保险参股银行,对比其他行业,银保之间既有的合作基础已经为双方未来的更高层次合作奠定了基础,政策闸门的渐次放开,确属众望所归。我们也期望迎来一个以银行、保险为主导,证券业积极参与的“大金融”格局。
在金融合作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莫过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之间开展的一系列业务交叉和合作,银保合作,银证对接开展得热火朝天,业内人士坦言,“合作”是中国金融业多方位联合必须补上的一课。
银保合作再升温
近日,银行与保险之间的合作关系绝非以“亲密”二字可以形容。尤其是保险“备忘录”发布后,银行与保险已不再满足流于表层的合作。某保险公司高层人士坦言,政府已明确鼓励支持银行与保险之间加深合作,尤其是在资本合作方面。因此,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很多表层的合作将走向深化,银行在双方的合作中已不单单扮演保险代理中介机构的角色。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由来已久,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同样可为保险业带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旦开始试点,大的国有银行可能成为最先吃螃蟹的先行者。据媒体报道,全球最大市值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将与中保集团联手对国内太平系保险资产进行整合。如果成行,这将是中国内地最大规模银保合资个案。整合的方式可能为:工行、中保集团与富通集团三方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由这家新公司全资持有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太平养老与太平资产管理四家公司的股权。
与此同时,这纸文件再度将传言中的建设银行与中国平安之间的姻缘推向风口浪尖。建设银行在1月16日至1月31日全面代销平安理财宝产品,让持续三载的“建安恋”能否有个圆满结局更加扑朔迷离。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平安与建行的合作模式正是沿着这个路径来设计的,一张尘封多年的寿险牌照可能为两大鳄的合作辟出蹊径。
从中国平安与建设银行合谋银保公司,到AIG向农业银行伸出橄榄枝,金融大鳄间每一次传出的高层次联姻绯闻都在深深刺激着市场的神经。因为大型银行与大型保险公司联姻,往往被看作颠覆保险业竞争格局与银行业中间业务规模的行业拐点性事件。
有消息称,交通银行正与中国人寿洽谈入股中保康联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希望撤出该合资保险公司。据称,交行已向监管机构递交提案,一旦获批,交行将成为首家投资入股保险公司的中资银行。1月17日,具有同样出生背景,拥有“民生”同一品牌的民生银行与民生人寿,把手握到了一起。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毫不讳言,银行保险在条件成熟时愿成一家人。
保险和银行彼此互相渗透是大势所趋。外资银行也加快了步伐。1月15日,中德安联人寿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启动银行保险合作业务,由花旗银行正式代理销售中德安联人寿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合作率先在四川和浙江两大市场展开,中德安联人寿的热销投连险产品——汇金世家将成为首推的拳头产品。中德安联人寿由此成为这两个市场上,首个进入外资银行进行销售的外资保险公司。此产品的推出,也使花旗银行成为首家在两地提供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外资银行。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郝演苏教授这样注解银保合作的升级,“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缺乏资本联系,没有产权关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联合体,合作不会长期稳定。银行保险的合作要真正升级,有赖于破除金融分业经营的藩篱,实现资本的融合。”
近年来,银行对设立保险公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保监会透露,几乎所有大型商业银行都曾经向保监会提出过设立保险公司的申请,但苦于没有相关政策,目前没有一家正式获批。《备忘录》的签署,原则上为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放行,试点范围为3至4家银行。
银保渠道占到保险销量超三成
中国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综合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在资本与股权层面的合作也不断向前迈进。截至目前,已有两家保险公司投资入股商业银行。2006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6.71亿元收购广东发展银行20%股权;2007年1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投资49亿元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股权。
就银行而言,早在一年多前,就有银行向银监会提出投资入股保险公司的申请。银监会和保监会对此曾多次研究论证与沟通协调,探索推动相关工作。银保合作的优势越来越凸显。截至2007年3季度,全国有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近8万家,占全部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比例超过50%;保监会近日对外公布2008年1月全国保费收入成绩单,全国实现原保费收入1056亿元,同比增幅达55%,银保当之无愧地成为今年1月寿险大幅增长的最大“功臣”。
牛气冲天的银保,更成为左右寿险公司保费座次排行榜的背后推手。根据相关人士透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主要寿险公司的银保保费收入同比增幅排名表为:泰康人寿392%、太保人寿228%、新华人寿199%、平安人寿11 9%、中国人寿50%。很明显,由于银保表现的不一,寿险公司之间的保费增速差异顿时被拉大。
据介绍,银保渠道销售如此火爆,主要得益于银保渠道不断拓展。渣打银行与中德安联联手推出银保新产品,同属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银行与信诚人寿启动双方合作。业内人士预计,银保销售立竿见影效果被认可,更多保险公司寻求拓展银保销售,银保代理网点将继续增加。
“大金融”格局即将到来
尽管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备忘录》后,对于银行与保险间的混业经营仍持谨慎态度,银行入股保险公司的数量、持股比例等核心问题以及配套细则都在高层讨论之中。但业界已是一片繁忙,多家银行对入股保险公司已作了充分的准备,并与监管当局进行过反复沟通,希望尽快递交正式申请。倘若一切顺利,2008年,有望掀起银行收购保险公司的第一波浪潮。
混业经营趋势的兴起,更高层面的银行保险业务也成为业界讨论的新热点。银行保险以股权为纽带,银行、保险公司不仅仅在产品的销售层面进行合作,更是介入经营管理,在销售、产品、服务等各个领域寻求业务整合。所幸,近两年这一局面正悄然改变。譬如太平洋保险公司,早前就与农业发展银行在保险代理、产品研发、项目风险调控等领域建立起全面合作关系。
无疑,这些合作都已走出以往局限于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旧模式,转向以发挥各自优势为重,实现“共赢”。在目前人寿保险公司业绩增长的“三驾马车”——个险、团险、银保中,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就超过了总保费收入的30%。而银行投资的开闸将成为保险公司扩充资本金的又一有效渠道。而保险行业的丰厚利润恐怕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军保险行业的一大原因。事实上,保险业务的代理已经成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来源,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巨大商机。目前,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第三大销售主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的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实现保费收入1410.19亿元,同比增长42.8%,占总保费收入的20%,而银行代理保险实现手续费收入45.32亿元,同比增长41%。
不论是银行参股保险,还是保险参股银行,对比其他行业,银保之间既有的合作基础已经为双方未来的更高层次合作奠定了基础,政策闸门的渐次放开,确属众望所归。我们也期望迎来一个以银行、保险为主导,证券业积极参与的“大金融”格局。
在金融合作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莫过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之间开展的一系列业务交叉和合作,银保合作,银证对接开展得热火朝天,业内人士坦言,“合作”是中国金融业多方位联合必须补上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