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42-01
[摘要]人类寿命随着社会进步在日益延长,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也日益关注。十几年来,对老年病人治疗和康复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已得到社会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大大促进了老年病药物治疗的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研究的进展。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老年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老年人;药代动力学;药物作用
1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65岁以后,心输出量减少,致使消化道血流减少约40%,加之消化道运动减慢,会使药物吸收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胃黏膜衰退,老年人胃酸分泌随增龄而下降,70岁左右的老年人平均胃酸缺乏可达20%~30%,对于那需要酸性环境水解生效的药物,就会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在药物分面方面,由于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较多,对那些易在脂肪分面的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就会产生较大影响,分布容积增大,药物蓄积作用时间持久,而水溶性药物如地高辛、哌替啶等则随增龄而分布容积减少血峰浓度增高,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随增龄而减少,这将增加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增高。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随增龄而减少,这将增加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改变最明显的是排泄,老年人随着增龄,肾血流量以每年1.5%~1.9%的速度递降;甚至肾小球滤过率在50~90岁之间可下降50%,这些因素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特别是那些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如地高辛、普鲁卡因酰胺和某些抗生素,半衰期大大延长。
老年人,肝血流量随着增龄而减少,如65岁时较25岁时下降近40%~50%,功能性肝细胞减少,药物代谢效能减少,对少数和需经肝脏转化才具活性的药物,药效降低,肝细胞灭活能力下降,一些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洋地黄,会使血药浓度升高或消除时间延缓,在给药剂量相同时,老年人比青年人更易出现毒副作用。事实上,老年人仅需用青壮年1/4量的洋地黄就能获得治疗效果。
2老年人组织结构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人体随增龄而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发生一些不可忽略的变化,生理生化储备能力下降,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下降,血浆蛋白减少,受体数量和亲和力降低。
2.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无再生能力,随增龄而功能细胞减少。神经细胞呈退行性变及数量减少,这使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在老年期受到明显抑制,对外环境因素包括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有时疗效不明显时,可能副作用已明显出现,另一方面,老年人药物靶细胞往往处于高敏状态,特别对那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敏感性增高,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都很强烈,而各系统作用强的药物也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即使常规剂量的药物如镇静剂和麻醉剂也可以对老年人产生致命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的反应性与神经纤维的传导性能密切相关,神经传导速度于40~50岁以后随增龄而减慢。
2.2内分泌系统:老年人葡萄糖耐量减低,这是静脉输液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成年期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逐渐减少,尽管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但随着增龄,机体对皮质激素反应性普遍降低,这可能与机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有关,因而对激素的调节能力也下降。
2.3循环系统:老年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明显变化,每搏心输出量和动脉顺应性下降,外周阻力和脉压都明显增加,循环时间延长,肝、肾、脑和肌肉组织循环血量都随增龄而下降,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浆肾素活性也随着增龄而下降,从而,心脏对各种刺激如缺氧、高碳酸血症、儿茶酚胺等反应性也明显下降有人报道老年人β受体功能下降而α受体敏感性增强。因此应用心血管药物以及一些可能出现Ⅰ型过敏反应的药物要特别慎重。
2.4消化系统:老年人牙齿磨损和脱落随增龄而加重,消化动能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胃酸缺乏比较普遍。胆囊及胆管壁通常增厚,胆汁分泌减少,既影响药物吸收,也会影响一些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作用时间,肝血流量减少,肝功能性细胞减少,对一些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2.5呼吸系统:呼吸肌力量减弱,支气管纤维活动减退。支气管平滑肌及腺组织明显萎缩,管脏扩张,肺泡张力降低,泡壁变薄或融合,肺泡死腔增多,肺通气量减少。上述状况使老年人咳嗽、排痰功能减弱,氧供不足,对药物的转运、分布产生影响。
2.6泌尿系统:老年人肾实质萎缩,肾脏重量、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也随之降低,调节酸平衡和电解平衡的能力都减弱,排泄药物功能降低,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度升高,药物半衰期延长。当常规使用那些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某些抗生素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和四环素类)时,药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增高,应用利尿剂要根据临床反应和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和品种;一般小剂量的利尿剂就可产生较大药效;当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较多(达50%)噻嗪类利尿剂效果不好时,则采用髓袢利尿剂,仍能获效。
总之,随增龄而出现的老年人各系统、血管、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均不同程度地影响药物治疗的过程和结局。例如:运动系统功能减退,会减少有效循环血量,进而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而肌肉血流减少,在各次肌注时容易产生硬结,药物吸收率降低。
安全有效是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目标,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诊断确定用药;(2)严格地遵循个体化原则,寻找最宜剂量;(3)用药从简;(4)联合用药;(5)加强药物监测;(6)选择适宜的投药方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42-01
[摘要]人类寿命随着社会进步在日益延长,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也日益关注。十几年来,对老年病人治疗和康复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已得到社会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大大促进了老年病药物治疗的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研究的进展。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老年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老年人;药代动力学;药物作用
1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65岁以后,心输出量减少,致使消化道血流减少约40%,加之消化道运动减慢,会使药物吸收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胃黏膜衰退,老年人胃酸分泌随增龄而下降,70岁左右的老年人平均胃酸缺乏可达20%~30%,对于那需要酸性环境水解生效的药物,就会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在药物分面方面,由于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较多,对那些易在脂肪分面的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就会产生较大影响,分布容积增大,药物蓄积作用时间持久,而水溶性药物如地高辛、哌替啶等则随增龄而分布容积减少血峰浓度增高,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随增龄而减少,这将增加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增高。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随增龄而减少,这将增加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改变最明显的是排泄,老年人随着增龄,肾血流量以每年1.5%~1.9%的速度递降;甚至肾小球滤过率在50~90岁之间可下降50%,这些因素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特别是那些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如地高辛、普鲁卡因酰胺和某些抗生素,半衰期大大延长。
老年人,肝血流量随着增龄而减少,如65岁时较25岁时下降近40%~50%,功能性肝细胞减少,药物代谢效能减少,对少数和需经肝脏转化才具活性的药物,药效降低,肝细胞灭活能力下降,一些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洋地黄,会使血药浓度升高或消除时间延缓,在给药剂量相同时,老年人比青年人更易出现毒副作用。事实上,老年人仅需用青壮年1/4量的洋地黄就能获得治疗效果。
2老年人组织结构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人体随增龄而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发生一些不可忽略的变化,生理生化储备能力下降,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下降,血浆蛋白减少,受体数量和亲和力降低。
2.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无再生能力,随增龄而功能细胞减少。神经细胞呈退行性变及数量减少,这使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在老年期受到明显抑制,对外环境因素包括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有时疗效不明显时,可能副作用已明显出现,另一方面,老年人药物靶细胞往往处于高敏状态,特别对那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敏感性增高,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都很强烈,而各系统作用强的药物也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即使常规剂量的药物如镇静剂和麻醉剂也可以对老年人产生致命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的反应性与神经纤维的传导性能密切相关,神经传导速度于40~50岁以后随增龄而减慢。
2.2内分泌系统:老年人葡萄糖耐量减低,这是静脉输液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成年期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逐渐减少,尽管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但随着增龄,机体对皮质激素反应性普遍降低,这可能与机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有关,因而对激素的调节能力也下降。
2.3循环系统:老年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明显变化,每搏心输出量和动脉顺应性下降,外周阻力和脉压都明显增加,循环时间延长,肝、肾、脑和肌肉组织循环血量都随增龄而下降,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浆肾素活性也随着增龄而下降,从而,心脏对各种刺激如缺氧、高碳酸血症、儿茶酚胺等反应性也明显下降有人报道老年人β受体功能下降而α受体敏感性增强。因此应用心血管药物以及一些可能出现Ⅰ型过敏反应的药物要特别慎重。
2.4消化系统:老年人牙齿磨损和脱落随增龄而加重,消化动能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胃酸缺乏比较普遍。胆囊及胆管壁通常增厚,胆汁分泌减少,既影响药物吸收,也会影响一些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作用时间,肝血流量减少,肝功能性细胞减少,对一些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2.5呼吸系统:呼吸肌力量减弱,支气管纤维活动减退。支气管平滑肌及腺组织明显萎缩,管脏扩张,肺泡张力降低,泡壁变薄或融合,肺泡死腔增多,肺通气量减少。上述状况使老年人咳嗽、排痰功能减弱,氧供不足,对药物的转运、分布产生影响。
2.6泌尿系统:老年人肾实质萎缩,肾脏重量、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也随之降低,调节酸平衡和电解平衡的能力都减弱,排泄药物功能降低,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度升高,药物半衰期延长。当常规使用那些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某些抗生素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和四环素类)时,药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增高,应用利尿剂要根据临床反应和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和品种;一般小剂量的利尿剂就可产生较大药效;当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较多(达50%)噻嗪类利尿剂效果不好时,则采用髓袢利尿剂,仍能获效。
总之,随增龄而出现的老年人各系统、血管、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均不同程度地影响药物治疗的过程和结局。例如:运动系统功能减退,会减少有效循环血量,进而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而肌肉血流减少,在各次肌注时容易产生硬结,药物吸收率降低。
安全有效是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目标,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诊断确定用药;(2)严格地遵循个体化原则,寻找最宜剂量;(3)用药从简;(4)联合用药;(5)加强药物监测;(6)选择适宜的投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