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旅游行业培养本、专科层次工商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行业要求和高等教育对其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制约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本文以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考察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应用型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如今,中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已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中等职业、专科、本科、研究生的较为完整的教育层次系统,多渠道、多方位、多种类、多层次的旅游高等教育格局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起步较晚,而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对各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急剧增长,在知识和技能上逐渐提高。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明显跟不上市场不断提出的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存在着不能迅速解决实际工作中随时遇到的难题,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最初就是从发展国际旅游业开始的,而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零零星星的旅游职业培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教育,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格局没有真正形成。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超常态发展,在办学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有:培养目标不明、层次定位模糊、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各个层次教育教学模式的设置缺乏应有的差异化、难以突出高层次教育人员的价值和能力,尤其是处在中间层次的本科教育更被推向了尴尬位置;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专业设置缺乏规范;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落后。缺乏现代化意识;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等。
二、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标准规范,要制定符合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应当重视基础教育,突出前沿科学,注重和加强实践环节。
1 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各高校的培养方向确定。其中,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各级管理人员、策划人员为主,专科学校应以培养高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为主。可见,本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完全不同,前者侧重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塑造,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规划、策划人员;后者则应以高级服务人员的培养为主,适当输送基层管理人员,培养对象应具备一定的旅游学科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规格
思想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熟悉我国有关旅游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知识上,系统掌握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质量评价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技术上,讲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外语,具有良好的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和笔译能力。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解决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素养上,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和较为广博的中外文化知识,能适应跨文化经营和管理的要求;具备良好的气质,了解必要的社交礼仪,掌握一定的商业谈判技巧;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计划的核心,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确定课程体系的依据和前提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大课程体系组成。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设置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基础课程,如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同时要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如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服务与管理、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在这些课程中,应用型和实践性课程要占较大的比重,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根据旅游管理的学科组成特点,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依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参考国内外大学的经验,制定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大平台、十一大类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基础,淡化专业;(2)重视旅游方面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应用;(3)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尤其注重实践教学。学生技能的培训,实践教学直接纳入必修课课程体系并占总学时的35%,充分保证了实践学时;(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开展教师素质达标活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鼓励引导在职教师外出学习或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实践,以提高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创新教育,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要改变原来那种单纯讲授、“满堂灌”等传统形式和方法。我们要重视讲授课,同时也重视课堂讲座、实验、实习等其他形式,要把第一课堂逐步转变为课堂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合作教学。
(五)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
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有专业实验室,主要原因是该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各种具体操作必须经过练习、实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显著特点。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建有礼仪与形体训练室、酒店实验室等,正在筹建酒店管理综合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规划实验室等。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学习考核标准
在加强考试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鼓励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课程论文、实务操作等方式,也可几种方式结合进行;考试内容要注重考查学生能力,必修课和限选课考核不及格必须重考;任选课考核不及格,可以重修也可以另选其他课程。
(七)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专业历时最长的一项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本专业大学生踏入社会从事旅游管理领域相关工作前的一次实战训练,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八)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尤其重视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现已与该地区的旅游局、多家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依托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和师资,承担了地区旅游发展专项研究课题,为旅游企业提供培训等,这些任务的完成,不仅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而且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学生技能得到加强。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应用型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如今,中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已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中等职业、专科、本科、研究生的较为完整的教育层次系统,多渠道、多方位、多种类、多层次的旅游高等教育格局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起步较晚,而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对各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急剧增长,在知识和技能上逐渐提高。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明显跟不上市场不断提出的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存在着不能迅速解决实际工作中随时遇到的难题,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最初就是从发展国际旅游业开始的,而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零零星星的旅游职业培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教育,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格局没有真正形成。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超常态发展,在办学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有:培养目标不明、层次定位模糊、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各个层次教育教学模式的设置缺乏应有的差异化、难以突出高层次教育人员的价值和能力,尤其是处在中间层次的本科教育更被推向了尴尬位置;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专业设置缺乏规范;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落后。缺乏现代化意识;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等。
二、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标准规范,要制定符合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应当重视基础教育,突出前沿科学,注重和加强实践环节。
1 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各高校的培养方向确定。其中,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各级管理人员、策划人员为主,专科学校应以培养高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为主。可见,本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完全不同,前者侧重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塑造,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规划、策划人员;后者则应以高级服务人员的培养为主,适当输送基层管理人员,培养对象应具备一定的旅游学科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规格
思想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熟悉我国有关旅游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知识上,系统掌握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质量评价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技术上,讲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外语,具有良好的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和笔译能力。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解决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素养上,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和较为广博的中外文化知识,能适应跨文化经营和管理的要求;具备良好的气质,了解必要的社交礼仪,掌握一定的商业谈判技巧;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计划的核心,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确定课程体系的依据和前提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大课程体系组成。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设置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基础课程,如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同时要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如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服务与管理、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在这些课程中,应用型和实践性课程要占较大的比重,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根据旅游管理的学科组成特点,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依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参考国内外大学的经验,制定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大平台、十一大类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基础,淡化专业;(2)重视旅游方面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应用;(3)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尤其注重实践教学。学生技能的培训,实践教学直接纳入必修课课程体系并占总学时的35%,充分保证了实践学时;(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开展教师素质达标活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鼓励引导在职教师外出学习或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实践,以提高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创新教育,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要改变原来那种单纯讲授、“满堂灌”等传统形式和方法。我们要重视讲授课,同时也重视课堂讲座、实验、实习等其他形式,要把第一课堂逐步转变为课堂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合作教学。
(五)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
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有专业实验室,主要原因是该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各种具体操作必须经过练习、实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显著特点。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建有礼仪与形体训练室、酒店实验室等,正在筹建酒店管理综合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规划实验室等。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学习考核标准
在加强考试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鼓励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课程论文、实务操作等方式,也可几种方式结合进行;考试内容要注重考查学生能力,必修课和限选课考核不及格必须重考;任选课考核不及格,可以重修也可以另选其他课程。
(七)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专业历时最长的一项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本专业大学生踏入社会从事旅游管理领域相关工作前的一次实战训练,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八)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尤其重视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现已与该地区的旅游局、多家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依托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和师资,承担了地区旅游发展专项研究课题,为旅游企业提供培训等,这些任务的完成,不仅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而且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学生技能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