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堂幸福“奠基”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ina0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一个浓缩文化、承载希冀、舞动着生命律动的梦幻栖息地。“幸福的课堂”追求着师生自身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在平凡、真实、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回归生活的体验,获得持久祥和的愉悦感受。语文教学应是生活的再现。生活的本意在于创造幸福生活,而教学的本质在于获得学习自由,一种逾越应试的“藩篱”、摆脱传统的“权威”、跳出思想的“禁锢”、擦去功利的“色彩”之后的原生态学习,有序有理,有情有趣,并最终实现师生“生命共同体”的和谐、有效的发展。
  但是,经历了两轮的新课程低段教学实践,笔者最深的感触是低年级的孩子由于遗传基因、家庭背景、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的不同带来的个体差异非常显著,由此引发的认知思维、情绪情感、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监控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阻挠着师生分享快乐学习的幸福体验,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比较短暂,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种种不稳定性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仔细分析,这种个体间的阅读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状态的差异
  因学龄前儿童识字基础参差不齐,有快有慢,导致阅读程序难以统一。有一定识字基础的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早已理解读通了整篇课文的内容,期待老师有更多更吸引人的阅读任务,呈现“饥渴型”的阅读状态;而有识字障碍的学生则不喜欢阅读,期望老师讲授更多,他们的阅读状态是被动、消极的“疲软型”。“阅读饥渴”和“阅读疲软”的状态并存是第一学段势必存在的矛盾,对它无视,就会逐渐削弱课堂向心力,使阅读程序陷入僵化,学生也会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
  2.文本解读个性化的差异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本身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容易受教师的情感诱导影响,由此使得教师个人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影响学生,而使课堂少了一些自然的童真童趣。另外,学生个体之间因阅读视角、生活体验和个人感悟的差异导致价值取向、思维空间和阅读质量都会产生差异,这是个体之间对文本个性化解读的差异。如何在个性解读与文本感知之间寻找平衡,探询它的价值所在,既不会矫枉过正,又不会使出现偏离的误区无视人本、一言蔽之?这需要我们老师沉下心来解读教材、解读学生、解读课堂。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涉及语文知识的各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训练要扎扎实实、螺旋上升。但是,作为小学阶段的母语教育,阅读引领着儿童走进母语学习的殿堂,构筑起语言与精神同构的大厦,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学习。因此,我们尊重阅读主体间的阅读差异,并努力通过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缩小这种差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母语文化的幸福之所在!
  策略一:故事导引,以情促学
  经历过儿童时代的我们都曾被生动形象的故事打动过。故事对每个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对于阅读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孩子,将文本之意通过故事之言传诵出来,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能激起每一个孩子快乐阅读的意愿,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实践中来。
  如教学《两只鸟蛋》,整堂课都在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引领学生饶有趣味地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在生字正音环节,让小鸟带着生字入场;分类正音时,请学生给小鸟排排队;强化后鼻音时,再给走神的后鼻音小鸟点点名;写字时,以“小鸟去找春天了,留下两只鸟蛋”的情节出示要写的两个生字;阅读理解时,引导学生“伸出双手捧着两只鸟蛋”体验着读课文;巩固词语时,则告诉学生:“小鸟飞回来迎接春天了,你还认识它们吗?”每一个环节、每一句导语都置身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背景中,牵动着孩子们步步探究的心理,孩子们从头到尾都很愉悅地体验着和小鸟交朋友的快乐和满足。正如心理学上所说的,“人在情绪亢奋的状态下学习特别容易掌握知识”“兴趣能转化一个人消极被动的学习情绪”,当我们尝试运用“故事链”构建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识字、在情境中阅读时,孩子们稚嫩的小脸焕发出无比激动的光芒,这光芒点燃了求知的火花,闪耀在智慧的双眸中。
  策略二:锤击“融点”,文意相生
  新教材选编的课文不仅有着生动优美的言语形式,更有着意蕴丰厚的人文内涵,而且各年段的侧重均有所不同。低年级的课文大多内容浅近、描写童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非常乐于读。由于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课堂常常会出现意外的走神,特别是相对于阅读障碍比较大、学习习惯不大好的学生,或许文字本身的吸引力还不如眼前漂亮的文具来得诱惑大。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一篇课文无论篇幅长短,我们都注意整合三维目标,开凿重点,锤击“融点”,疏通“难点”,使课堂教学结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所谓锤击“融点”,指的是在细读文本时,我们会结合文意,寻找隐藏其中的言意结合点。“言”,课文的典型语言;“意”,文本的情感体验。通过辨别、感受、理解、赏析、体验,进而达到言为心声,意为己出,言意兼得,文意相生。
  如我们学校的特级教师林乐珍老师教学《蜜蜂引路》时,不拘泥于教材本身的目标定位——“了解蜜蜂指路的常识,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而是超越教材,从关爱生命的视角将文本言语结合点落在“发现”上,把“发现”渗透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发现列宁发现的种种信息,发现各个信息间的联系,发现列宁的思维过程,发现文本中含着的一对对近义词,等等。抓住“发现”这个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切己体察: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难,只要你善于发现。又如《浅水洼里的小鱼》,言意结合点可以定位在“在乎”;《松鼠和松果》可以定位在“聪明活泼”;《小熊住山洞》定位在“舍不得砍”……只要老师都能做解读教材的有心人,合理巧妙地捕捉课程资源,建构有效教学,就会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快乐地收获,幸福地成长。   策略三:活力会话,多元解读
  关于多元解读,已经是“老生常谈”。《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客观认识只停留在浅层,因此他们的阅读感受、阅读反思极易受到他人的左右,并未完全形成一定的阅读批判能力。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我们可以以孩子合作学习的“伙伴”身份出现在课堂上,以一颗童心传递轻松幽默的言语信息,鼓励孩子挣脱心灵的枷锁,自由地阅读文本,并能沉潜、畅游在课文意境中,享受主动探索与自主发现的自然情趣。
  【案例】(《自己去吧》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一只非常懂礼貌的小鸭子,它很想去小溪里游泳。现在,我们换换角色,老师来读小鸭子的话,小朋友来读鸭妈妈的话。
  (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妈妈,妈妈,你为什么那么狠心让我自己去游,难道你不爱我吗?
  生1:小鸭子,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去做。
  师:可是我不敢呀!
  生2:小鸭子,你要做勇敢的孩子,要像“小马过河”中的小马那样大胆地去试一试,要不然怎么能知道河水的深浅呢?
  师:万一我呛着水了,怎么办呀?
  生3:小溪的水不深,再说你的脚蹼可以帮助你在水里游泳,你不会呛着水的!
  从这个对话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鸭妈妈劝小鸭子独立游泳这句话的理解是多元的、立体的,是建立在已知经验和形象感知生活的基础上的。因此,怀揣平和的心态,解放孩子的头脑,倾听课堂的声音,你会发现每一种声音都不一样。当然,尊重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抛弃价值引导,文本自身的价值观应该成为衡量個性化解读和误读、错读间的平衡砝码。
  策略四:角色转换,移情体验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年龄越小越好玩。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我们得想个法子让语文课吸引孩子的眼球、直抵孩子的心灵、浸润孩子的灵魂,使其浑然不觉地浸润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角色体验,是我们常用的教学策略,尤其更受低年级孩子的欢迎。
  如教学《平平搭积木》一课,我们设计了一问一答的诗歌朗读,营造出虚拟的真实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当成主人公平平;教学《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则请学生扮演卡罗尔,触摸主人公的心灵,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悟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教学《月亮的心愿》便在优美的意境中分角色朗读妈妈和珍珍的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妈妈和女儿之间彼此的关爱。
  教学中的角色体验,其实就是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可能是文中人物,也可能是隐含的人物)的体验。因为有着思想的撞击、情感的勾连、心灵的对照、行为的体验,哪怕是差异显著的课堂,也能感受到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迸发出的学习热情。
  策略五:语境识字,优化阅读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第一、第二学年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但是,以识字为重点并不代表只识字不读文,将识字与阅读割裂、视识字为简单的工具手段、忽视文本阅读的情感价值势必会减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是语境识字,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文学习规律,将识字置于整体阅读的背景中,将识字、学文紧密联系,发挥识字的多种功能,将学习生字与认识事物、理解课文、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既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又促进了学生阅读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部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了他们因识字差异造成的阅读障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如课文《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两只小狮子的语言动作比较,让学生明白要做真正的狮子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现了8个认读的生字,识记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处理这段阅读教学?我们的老师巧妙地整合课文内容,采用语境识字法,优化了阅读教学。
  【案例】(《两只小狮子》教学片段)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字最多,小朋友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生自由练习)好,请两位小朋友读两句话。
  (生读)
  师:真好,都读对了!现在,老师把生字都显红了,单个读还会吗?
  (师指名开火车读)
  师:好样的,都交上朋友了!(引读第一句话)
  师:“整天”是什么意思?
  生:整天就是从早到晚。
  师:你能说说什么时候小狮子练习滚、扑、撕、咬吗?
  生1:早上,小狮子练习滚、扑、撕、咬。
  生2:中午,小狮子练习滚、扑、撕、咬。
  ……
  师:是的,小狮子就是这样“整天”“练习”,非常“刻苦”。(一边总结,一边把这几个生字卡片粘在黑板上,连成句子。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通过这个语言转换训练,学生既深入理解了课文,进一步体会了小狮子刻苦练习的精神,又为“练、习、滚、扑、撕、咬”这几个生字创造了复习巩固的语境,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语境识字的另一做法是可以将一篇课文的认读生字结合课文内容串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复习巩固阶段出示。这既是对生字的再一次巩固,又是一种语言的活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大有帮助。如《蜜蜂引路》一课,林乐珍老师就把它编成了一首识字儿歌出现在课末,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轻松愉悦,意犹未尽。不得不让人惊叹,这个教学环节充溢着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看到了儿童学习的热情和才情。
  蜜蜂引路
  莫斯科,风景好,
  朋友谈天又说笑。
  养蜂人,真难找,
  还好发现小向导。
  附近蜜蜂回蜂巢,
  跟着它们把人找。
  蜜蜂引路真奇妙,
  主人惊讶客直笑。
  有人说,差异课堂就是一曲交响乐,教师是拥有高超音乐才能的指挥家,指挥着一群互不相识却各司其责的乐手和谐演奏。我很欣赏这种说法,需要补充的是,差异课堂应是一曲或激昂澎湃或柔和低浅的交响乐,“乐手”和“指挥”都能在彼此的默契与忘我的投入中获得幸福的体验和成就的快感。让我们一起找寻理想的课堂境界,找寻幸福的人生!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籀园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设想】教在最需处,借课文训练学生复述故事的技能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怎样教学才能实现文本的最大价值呢?我们首先想到了神话故事具有口耳相传的特点,这类文本的课后题中也常出现“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要求。我们带着初步的想法——训练复述故事的技能,在课标中找依据。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从课标内容来
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在我国儿童阅读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儿童阅读课程化,推动了儿童阅读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我认为:一方面,阅读是现代人提升修养、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帮助儿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将为他们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母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母语阅读能够让儿童找到文化归属感,成为一个“有根”的人。儿童阅读既充满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
语文,母语,美哉!妙哉!既有男儿的豪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具女子的矜持,“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如哲人之严谨,“言行如走棋,一动思三步”;似诗人般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语文,无论从其音之韵、形之灵、义之博,还是字段篇之情意味,处处具有无穷的美感,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可是现实状况是,语文有点“枯燥乏味”“支离破碎”乃或“一成不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基于
20世纪初,我国文化界掀起了一场歌谣学运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沈尹默、刘半农等人建立歌谣研究会,创办《歌谣》周刊,对发表的歌谣冠以“儿歌”之名,从此,“儿歌”一词被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这些举措也推动了教育界对儿童文学的重视。1920年,张雪门应蔡元培先生邀请到孔德学校担任小学部的负责人,并创建了孔德幼师和孔德幼稚园。在那期间,张雪门为幼稚园引入了很多国内外的文学作品,并在儿童文学教育的讲义中详细
六月,天气日渐炎热。忙中偷闲,我漫步校园巡视,一群孩子在操场上追逐着脚下滚动的足球,奔跑着、呐喊着……我知道,他们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是他们自己的世界杯。从餐厅出来的三三两两的孩子,看到我都会仰着笑脸问候我。只是这彼此熟稔的问候中,多了一个话题:“张校长,我今年读了20多本书,还认真做了读书记录,被评为今年的‘读书小博士’,我什么时候能和您合影啊?”  看着孩子红扑扑的小脸和充满期待的眼睛,我欣慰
“为思维而教,为服务于学生的未来生活而教”这句话,从走进工作坊的第一天,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每次参加完研修,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将这一主张落实在课堂教学,真正浸润学生的思想,改变他们的思维。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深秋的早上,一则无意闯进教室的新闻,让我找到了灵感。  “你们知道吗?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啦!蜘蛛侠、神奇四侠、X战警、复仇者、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等超级英雄的缔造者就这样与世长辞,
人生的成长需要长年累月的积淀。在我的人生中,特别是近三年来,我跟一个团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个团队就是“李斌名师工作坊”。在这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好的实践经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整合与提升。  思维方式的改变,似乎不好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那我就以“周末课程”来谈谈“李斌名师工作坊”带给我的改变和收获。  “周末课程”就是利用周末时间,通过探究、动手、实践而完成的一门课程,它注重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的
【设计意图】  每年清明前后,绍兴人家都会做艾青饺,吃艾青饺。作为学生熟悉的乡土民俗文化活动,选择艾青饺这个话题为习作主题,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依,能唤起学生的乡土情结,促进学生的乡土表达。本主题式写作从三方面展开指导:一是述艾饺制作;二是品艾饺美味;三是话艾饺情意。  【教学目标】  1.传承民俗,学会用文字介绍艾青饺的制作过程。  2.培养观察意识,学会状物、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  3.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29项竞赛活动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调研巡查、广泛接受群众举报等措施,加强对竞赛组织实施的监督管理,发现本次公布的竞赛活动存在违规行为的,要及时查处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教育部。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规范管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欣赏文本时,要真正吃透文本的应有之意或言外之意,往往离不开背景资料的辅助。背景资料,即阅读教学中,为促进文本解读引证的有关作家作品等方面的资料。那么,十二册教材数百篇课文的背景资料哪些需要介绍?何时介绍?如何让背景资料的补充真正有效?笔者认为基于学情、适宜选择、适时导入是基本策略。  一、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