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宇宙要素假想,四要素:粒子、能量、空间、时间;引力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递;地心可能是个极冷的地方;生命体系是地球吸收太阳能量的一个缓存带,是辅助地球吸收太阳能量的衍生品;石油成因推测;火山爆发导致地球温度降低的推测以及对地球变暖的思考。
小时候学过地球有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地核是个极热的地方,温度高达数千度,毕竟地心离我们太遥远,这个说法就信了三十多年。这几年有关生命本质的问题时时浮现在脑海,在思考的过程中,有关地球的一些想法也随之产生,尽管认识浅薄,但还是鼓足勇气将它写了出来,或许会对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一些脑洞。“地心高温”的说法是假说,因为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人类的钻井深度不过三五千米,而最深的勘探井(在科利斯半島)也只有12千米。地球的半径足有6300千米,对比这些数字,我们会发现,我们所触摸到的地球,实际就像吃苹果时用刀子划开的果皮,仅限于薄薄的一层。那么再往地下是什么?地球内部乃至中心究竟为何物?这是千百年来始终令人困惑不解的一个谜。许多学者也认为这一学说是建立在钻井勘探数据和火山资料基础上的,据此得出“地心温高”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那么地心到底是什么情况,人类可能永远都无法亲眼看到,只能通过有限的认知、有限的推理来自圆其说,尽可能的接近真相。
1、构成宇宙的元素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显得极其渺小,有关宇宙的认知也极其有限,不过拥有高智慧的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通过已有的知识,我重新梳理一下对宇宙的看法。首先构成宇宙的要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归纳为粒子、能量、空间、时间四个要素,这是个假说,不能详尽,但却是眼见的事实。粒子是什么,说不清楚,只能理解为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它们按照不同结构组合、聚集呈现为各种物质,它可能是中子,也可能比中子还小,它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能量,是粒子能够活动的基础,如电子、原子核都是带有能量的粒子或粒子团;拥有不同的能量,粒子呈现不同的活动状态,对外就体现在一个物质不同状态。例如水,能量低时呈现为冰,能量增加成为水,能量再增加变成水蒸气。不同的物质都有相应的容纳能量的水平或着说区间,也就是存在最大和最小容纳能量极限值,一旦能量超出了该物质的能量容纳区间,则物质的性质或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石头,容纳能量的区间远超过任何生物,但在数千度的高温下,它的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才能用它们提炼金属。不同物质能容纳能量的总量是不同的,能量容纳水平的高低就是温度,能量保有量高温度高,保有量低温度就低。能量传递取决于物体间的温差,由高温体传递给低温体,能量总量保持不变。例如在一个空间里有一升油和一升水,很显然油的能量大于水,但若油是常温的,水是开水,热量就会从水传递给油,也就是说此时水的能量保有程度大于油;空间,拥有能量的粒子运动必须有相应的空间,所拥有的空间不同,物质也会不同,例如石墨和金刚石。当粒子拥有的能量越大时,需要的空间就越大,这就是热胀冷缩;时间,时间的意义在宇宙中到底是什么,很难理解,不过这里有个粗略的猜想。时间是个单行道,可能决定者任何单一生命或物质的发展方向、运行规律、以及周期的因素,反过来说就是朴素的道理:“一个物质的结构、规律决定了,它的时间长短也就决定了”。例如一颗种子,当它生成的那刻,就注入了时间因素,它的结构是什么,它的生长规律是什么,它能生存多久,它能适应的外部环境要求等等,都已经注定,并且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同样如人类,卵子形成的那刻,未来的结构、生长规律、寿命、适应能力等都已决定,也就是时间因素注入了我们,我们只可能按时间发展,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改变结构变成狮子、老虎,不可能长寿万年。又如石头,有自己的结构和规律,也就同样具有了时间因素,但它们的寿命多久,不知道,可能与地球一样长,但它们进入炼钢厂,结构被改变,也就失去了时间因素,不再是石头了。地球有没有时间因素呢?这是肯定的!
宇宙中的物质是不是都具备这四个要素呢,那就不一定了,我们科幻一下缺失要素导致的一些物质或天体现象。光,是不是缺少粒子的物质?具有能量、空间、时间,直到能量被粒子吸收,使命结束;暗物质,可能是缺少能量,主要是不具备能量吸收能力的物质,为何不具备能量吸收能力呢?可能是缺失了时间因素,没有自己内在的结构和运作规律,不具备能量利用的能力。例如地球的土壤,可以理解为暗物质,结构搞不清楚,无论遇到高温或低温,其性质几乎不会改变。但暗物质或许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基础,是原料库;黑洞,或理解成能量及其匮乏的地方,周围的能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它,那么黑洞将是一个极其寒冷的地方。或理解成黑洞是一个缺少空间的物质,就能无限容纳粒子和能量,那它将是粒子紧密堆积,拥有超大能量的物体,其内的粒子和能量由于空间的缺失也不会被释放,但或有一天,突然空间因素出现,宇宙大爆炸是否就随之产生?这都由它的时间因素决定。
2、引力的本质
中学时期,我对物理比较痴迷,从牛顿力学了解了引力概念,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后我们的物理大神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提到了构成天体系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引力,而是质量所引起的时空弯曲。作为一个没有从事物理研究的人,仅凭爱好思索,我怎么也想象不出什么是“时空弯曲”。毕竟,物理大神们的智商是超高的,普通人不理解是正常的,然而,目前的力学原理都是对引力关系的总结,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较为明确的解答“为什么产生引力?”或者说引力的本质是什么?
大家暂且接受宇宙四要素的假设,我们通过四要素来推演一下引力是怎么产生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本身不具有移动性,它的移动需要有能量,带有能量粒子的运动还必须有相应的空间,但空间本身不会产生粒子的运动,时间是维系一个物质的自身结构和运作规律的因素。引力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四要素中可以看出只有能量是引力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引力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递。我们都知道能量的传递由高到低,或者说低温物质会吸引高温物质的能量,能量传递的效率取决于温差、距离以及传递形式。能量传递形式主要包括光、波、辐射、传导等。不仅仅引力,所有力量的背后都有能量的身影,力是能量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外,每种物质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即存在一个能量容纳区间,同时还存在一个能量接受效率,也就是单位时间能够接受能量的最大值。能量的接受效率属于时间因素,这个大概与万有引力常数G描述的规律一致。每种物质都有相应的能量接受效率,一旦能量的传递效率超过了低温体能量接受效率,哪怕低温体能量水平很低,结局会是两个,一是低温体的性质发生改变,也就是瞬间的大能量破坏其原有结构,二是排斥远离,利用空间来平衡自身的吸收效率。所以从能量的角度看待物质间的引力,就能将引力与斥力统一起来。两个物体温度存在差异,导致能量流动产生引力;能量接受效率不同,单位时间传递的能量过多,超出了低能量体的接受效率,产生斥力。就拿地球来说,之所以有重力存在,应该是地心能量不足,需要吸收能量,吸引着地球表层的所有物质,能量蕴含越大的物质地心对其的吸引力就越大,这就形成了地球物质的不同分布。而地球也有能量吸收效率,当能量的传递超过其吸收效率时,就会产生斥力,让高温能量体远离,所以火焰是向上的,卫星发射需要瞬间释放大量能量。在地球上人能跳的高度最多2米多,在月球上轻轻一蹦就近10米,就是月球吸收能量的效率远小于地球,换成通常的说法是月球的引力远小于地球。太空中由于能量差极小,缺少引力,或者说没有重力,放个鞭炮的能量都足以改变宇航员的太空漫步方向。
我记得中学物理课上做过一个实验,当时感觉很神奇,就是一根羽毛和一个铁球在真空管中自由落体,速度基本一样,来证明物体的下落速度只与时间有关与,物体的性质无关,即v=gt,这就是著名的伽利略定理。现在从引力本质的角度想想,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羽毛和铁球人类感觉差异很大,但从地球吸收能量的角度差异有限,另外落体的距离太短,凭视觉观察很难发现差异;其二,物质含有能量不同,产生的引力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真空管中是一个氢原子和一个铁原子,地球对它们的吸引力能一样吗?降落的速度会一样吗?其三,物质间富余能量的差异,也就是温差,会影响低温体的能量接受效率,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引力就是个变动的状态,比较复杂,我只能大概描述一下: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低于接受收效率时,温差增加,引力增加,加速度变快;当进入某个临界点时,尽管传递效率还低于接受效率,但温差再增加,加速度将变慢;当传递效率等于吸收效率时,加速度为零;当传递效率大于接受效率时,斥力产生,加速度为负值,物体远离;或者说一个物质到达一定温度后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轻。这个理解也符合现实情况,就如一块石头,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会液化、会汽化,会向上运动,这就是火山,又如火箭发生,可以看成一堆温度极高的金属,正是因为瞬间释放的能量远超地球的吸收效率,才得以升空。所以自由落体定律有一个潜在的成立条件--常温,另外还有一个潜在条件是距离相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理已经描述的比较清楚,也就是一个铁球从100米的高度降落100米,与从10000米的高空降落100米的时间是有差异的。
引力的产生是温差的存在,影响引力还是斥力的因素是低温体吸收能量的效率,空间是平衡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
3、地心可能是极冷的地方
能量差异通常用温度衡量,高温体向低温体传递能量这是常识,但温度的高低并不代表高温体的能量比低温体大,温度的高低代表一个物质能量保有量的高低,与自身能容纳最高和最低能量的水平有关。保有量水平越高温度越高,保有量水平越低则温度越低。例如一块煤炭,煤炭的状态我们感觉不到温度,但它有能量,随着外部能量的传递—加温,煤炭的温度会不断升高,会感觉到煤炭的热,达到燃点,也就是煤炭这个物质能容纳能量的最高水平,煤炭性质发生改变,开始燃烧,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使我们感觉温暖。我们烤火,离火太近,就超出了人类吸收能量的效率,就要保持一定距离才不会让我们受到伤害。
地球具有一定的引力,是地球一直在吸收能量,数十亿年来一直吸收来自太阳的能量,一直通过引力吸收着地球表层万物的能量,那么可以推测地心应该是一个极其寒冷的地方。地心冷到什么程度呢?难以想象!科学界很早就算出地球的绝对最低温,即温度的最低极限,相当于-273.15℃,当达到这一温度时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热运动都将停止。准确地说,绝对低温应该是人类能够测量的低温极限,或者说是人类所发现物质抗低温的极限,这个温度以下的物质形态是怎样的,我们还无法触及。人类可以监测的高温能达到数亿度,那么宇宙的低温也可能存在零下几万度、数亿度,只是高温向外传递能量,容易获得信息进行测算,而低温是吸收能量,人类自然得不到信息,无法测算,如黑洞之谜。地心可能是一个极冷的地方,科幻一下:零下几百度?零下几千度?人类发明的所有设备都将失灵,钢铁变的像冰块一碰就碎,电子的运动像蜗牛,石油变得像面粉.......
地心高温的说法不符合能量传递的规律,如果地心温度很高,那么说明地球能量的保有量很高,应该向低温的地球表面传递能量,地球表面的能量会同时来自于太阳和地心,温度应该更高。地心高温说来自于火山爆发,火山的形成可以这样推测,第一,火山爆发是局部的,特殊地带才有的,局部不能代表全部;第二,火山爆发的区域可能是能量传递过程出现了障碍,这个区域地下有一层物质,对能量的传递效率极低,太阳的能量源源不断来到这个区域,却不能很好传递到地心,必然导致能量聚集,形成熔岩,能量继续聚集最后达到这个区域容纳能量的极限,熔岩随之喷涌而出。人类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如保暖用的隔热材料,野外生活的人可以用沙漠中阳光暴晒的石头烙饼,以及河流阻塞引起的决堤等都是能量传递效率低下的现象。
4、能量到哪去了?
地球围绕着太阳可能已经历数十亿年,也就是太阳的能量向地球传递达数十亿年,那么这些能量到哪去了?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大量能量被地球吸走了。首先白天太阳照射地球,通过光的形式将能量傳递给地球,夜晚地球可能向外太空流失部分能量,但吸收和散失能量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太阳和地球温差巨大,能量传递的效率高,而夜晚地球温度低,向外传递的效率就低;白天能量传递的形式是光,传递效率高,而地球并不发光,夜晚能量向外太空传递形式只能靠物体之间的引力,效率一定差很多。这样算来,地球不知道从太阳那里获得了多少能量,但地球的温度变化不大,至少近几十万年变化不大,只能说明能量进入地心。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取决于地球吸收能量的效率,在这个距离下,保证地球合理、均匀地吸收太阳能量,满足其运转规律,地球的属性得以基本恒定。另外再说地球生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量,部分植物的叶子、果实供养了众多动物,但到现在,植物和动物的总基数应该没有太大变化,那么至少这几十万年植物吸收的能量到哪去了?答案可能只有一个,最终被地球吸走了。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活动,走路、呼吸、心跳、思考、那怕睡觉等都需要能量消耗,能量是守恒的,消耗的能量到哪去了?被地心吸走了!那么地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地球吸收太阳能量的一个缓存带!或者说生命是辅助地球吸收太阳能量的衍生品。地球有自己的时间因素,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它产生了生命,生命能更好地锁住能量,供地球按自己的节律吸收。所以凡是生命,每天既要获取能量维系生命,也必须有一定的能量消耗,这些消耗就相当于交税,给地球交能量税!还有地球上的其它物质如石头需不需要交能量税?尽管它们是静止的、无生命的,但太阳照射会让它们获得能量,温度升高,晚上温度又会降低,这些能量差同样是被地球吸走了,只是它们吸收和储备能量的效率远低于生命。正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能更好地锁住能量,平衡了地球表面能量分布,所以昼夜温差不大,不像月球,昼夜温差几百度,另外,地球的大沙漠地带,由于少有生命,昼夜温差也能达到几十度。 随着地球不断吸收能量,地球内部粒子的活跃程度也会逐渐增加,那么需要的活动空间也会增加,这样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地球会慢慢长个呢?当然,地球的能量是否会被其它更大天体慢慢吸走,保持能量的总量基本不变?不得而知,就像我们坐在飞机里,无法感受飞机外的受力情况。
5、地球如何吸收能量?
能量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动态的,如光和火,有静态的,如无机物和有机物,那么地球吸收能量的方式也呈现多样性。太阳能量以光的形式传送到地球,被地表万物吸收,一部分能量通过引力直接向地心转移,形成火山的能量可能就来自于这种传递方式,另一部分太阳能量被植物吸收,合成有机物质,能量暂时被储备到地表,部分植物再被动物食用,形成更复杂的有机物,高等动物又会食用低等动物,生态系统就构成了地球吸收能量、储备能量的中转库。地球除了通过引力迫使每个生物消耗能量外,生物死后,蕴含能量的有机体同样会被地球吸引。可能是有机体的结构相对紧密,在引力的持续作用下,容易向下移动的有机体是液态的,液态有机体最后会汇聚到一起,这可能就是石油形成的过程。在能量移动的过程中,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水不仅是生命的元素,也是地球吸收、传送有机能量的一个载体。所以,一旦一个区域能量堆积很多,那么雨水也会很多。热带雨林植物动物都非常多,蕴含的能量多,雨水自然增多,这不仅满足生物的需要,也满足地球吸收有机能量的需要,而沙漠地带,有机能量匮乏,雨水也就少了。当然雨水并不单单针对有机能量,如火山爆发或森林大火过后,动态能量聚集,狂风暴雨基本都会随之而来,能量得以最大限度地留在地球。
6、火山爆发为何会影响气温
地球上还有一个气候现象,就是巨大的火山爆发后,往往会导致当年地球平均气温降低。1815年印尼的Mt. Tambora火山爆发,导致了1816年极冷的春天和夏天,这一年也被称为“无夏之年”(year without summer)。1991年六月菲律宾的Mt. Pinatubo火山爆发,一个月后智利的Mt. Hudson火山爆发。两者共同影响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了一度。火山爆发不是释放热量吗,为何反而引起地球降温呢?现有的说法是,火山爆发产生大量颗粒,进入空气层,部分阳光会被它们发射回太空。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但不应该是主要原因。首先这些颗粒升空相当于增加了地球接受阳光的表面积,增加非常有限,何况地球表面也要反射阳光,这样算起来它们增加的发射量就更加有限。另外,火山喷发的能量和颗粒反射的太阳能量那个会大些呢?还没有人测算过,直观的感觉火山喷发的能量要大的多,单从这点看地表应该是升温的;其次、漂浮颗粒被阳光照射后会获得能量,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就会增加,并且它们能量增加后,也必然吸引冷空气,产生雨水,这些颗粒很快就会重回地面,对温度不应造成常年影响。那么火山爆发影响温度的原因是什么呢?地球表面储备的能量总量是影响温度最直接的因素,总量多温度高,总量低温度低,影响这个量主要有三个因素:能量来源量、地球吸收的能量、地球散失的能量。太阳每年照射到地球能量的总量应该基本固定的,但夏天多地球温度就高,冬季少地球温度就低;地球每年吸收能量的总量也基本不变,这由地球吸收能量的效率决定;那么地球向外太空散失热量是否存在一定的可变性呢?火山喷发,瞬间释放大量能量,最主要是产生了光,光是能量传递的最高效形式,这样火山爆发的能量很多以光的形式进入外太空,就导致地球向外太空释放能量明显增加,地表能量总量相应减少,自然导致一段时间地表温度的降低。同样,大规模的森林大火,也可能对温度产生影响,2021年的冬天普遍寒冷,那么会不会是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影响?
从火山爆发我们还可以反省一下地球变暖的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工业化的高度发展,热量排放增多,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这个观点应该太高估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了。诚然,工业化会导致局部的、短期的温度变化,就像城市的夏天温度明显比乡村高,但从长期角度,人类不可能左右地球温度的变化。人类不可能左右能量的来源,不可能改变地球吸收能量的效率,能量用与不用最终都会被地球吸走,人类仅仅改变了一点地球吸收能量的方式。火山爆发产生的热量不可谓不大,短期内会导致周围迅速升温,但长期地球反而降温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有专家预测这里残存的能量可能对生态影响数百年,但仅仅过去30多年,这里的生态环境已显露生机,很多野生动物已经开始出没。当然,大量工业排放必定会局部影响气候,造成污染,人的寿命是短暂,为了人们的健康,节能减排、爱护环境无疑是尊重生命、担负责任的治国良策。
小结:
出于一种爱好和对生命的思考,在幻想中写下了以上内容,没有数据、没有实验,纯属假设推理,只求开开脑洞,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看待生命、看待地球、看待宇宙的视角,至此足矣。
作者简介:
作者李鸿钧,男,生于1970年1月11日,1993年本科畢业,此后进入医药保健品行业,近十几年主要研究生存基础与健康的关系,旨在探究疾病根源,如何未病先治,目前已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思想体系,“解读健康,减少疾病”也成为本人毕生的使命,本文是作者思考生命本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宇宙观。
(作者单位:上海简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小时候学过地球有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地核是个极热的地方,温度高达数千度,毕竟地心离我们太遥远,这个说法就信了三十多年。这几年有关生命本质的问题时时浮现在脑海,在思考的过程中,有关地球的一些想法也随之产生,尽管认识浅薄,但还是鼓足勇气将它写了出来,或许会对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一些脑洞。“地心高温”的说法是假说,因为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人类的钻井深度不过三五千米,而最深的勘探井(在科利斯半島)也只有12千米。地球的半径足有6300千米,对比这些数字,我们会发现,我们所触摸到的地球,实际就像吃苹果时用刀子划开的果皮,仅限于薄薄的一层。那么再往地下是什么?地球内部乃至中心究竟为何物?这是千百年来始终令人困惑不解的一个谜。许多学者也认为这一学说是建立在钻井勘探数据和火山资料基础上的,据此得出“地心温高”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那么地心到底是什么情况,人类可能永远都无法亲眼看到,只能通过有限的认知、有限的推理来自圆其说,尽可能的接近真相。
1、构成宇宙的元素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显得极其渺小,有关宇宙的认知也极其有限,不过拥有高智慧的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通过已有的知识,我重新梳理一下对宇宙的看法。首先构成宇宙的要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归纳为粒子、能量、空间、时间四个要素,这是个假说,不能详尽,但却是眼见的事实。粒子是什么,说不清楚,只能理解为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它们按照不同结构组合、聚集呈现为各种物质,它可能是中子,也可能比中子还小,它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能量,是粒子能够活动的基础,如电子、原子核都是带有能量的粒子或粒子团;拥有不同的能量,粒子呈现不同的活动状态,对外就体现在一个物质不同状态。例如水,能量低时呈现为冰,能量增加成为水,能量再增加变成水蒸气。不同的物质都有相应的容纳能量的水平或着说区间,也就是存在最大和最小容纳能量极限值,一旦能量超出了该物质的能量容纳区间,则物质的性质或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石头,容纳能量的区间远超过任何生物,但在数千度的高温下,它的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才能用它们提炼金属。不同物质能容纳能量的总量是不同的,能量容纳水平的高低就是温度,能量保有量高温度高,保有量低温度就低。能量传递取决于物体间的温差,由高温体传递给低温体,能量总量保持不变。例如在一个空间里有一升油和一升水,很显然油的能量大于水,但若油是常温的,水是开水,热量就会从水传递给油,也就是说此时水的能量保有程度大于油;空间,拥有能量的粒子运动必须有相应的空间,所拥有的空间不同,物质也会不同,例如石墨和金刚石。当粒子拥有的能量越大时,需要的空间就越大,这就是热胀冷缩;时间,时间的意义在宇宙中到底是什么,很难理解,不过这里有个粗略的猜想。时间是个单行道,可能决定者任何单一生命或物质的发展方向、运行规律、以及周期的因素,反过来说就是朴素的道理:“一个物质的结构、规律决定了,它的时间长短也就决定了”。例如一颗种子,当它生成的那刻,就注入了时间因素,它的结构是什么,它的生长规律是什么,它能生存多久,它能适应的外部环境要求等等,都已经注定,并且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同样如人类,卵子形成的那刻,未来的结构、生长规律、寿命、适应能力等都已决定,也就是时间因素注入了我们,我们只可能按时间发展,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改变结构变成狮子、老虎,不可能长寿万年。又如石头,有自己的结构和规律,也就同样具有了时间因素,但它们的寿命多久,不知道,可能与地球一样长,但它们进入炼钢厂,结构被改变,也就失去了时间因素,不再是石头了。地球有没有时间因素呢?这是肯定的!
宇宙中的物质是不是都具备这四个要素呢,那就不一定了,我们科幻一下缺失要素导致的一些物质或天体现象。光,是不是缺少粒子的物质?具有能量、空间、时间,直到能量被粒子吸收,使命结束;暗物质,可能是缺少能量,主要是不具备能量吸收能力的物质,为何不具备能量吸收能力呢?可能是缺失了时间因素,没有自己内在的结构和运作规律,不具备能量利用的能力。例如地球的土壤,可以理解为暗物质,结构搞不清楚,无论遇到高温或低温,其性质几乎不会改变。但暗物质或许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基础,是原料库;黑洞,或理解成能量及其匮乏的地方,周围的能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它,那么黑洞将是一个极其寒冷的地方。或理解成黑洞是一个缺少空间的物质,就能无限容纳粒子和能量,那它将是粒子紧密堆积,拥有超大能量的物体,其内的粒子和能量由于空间的缺失也不会被释放,但或有一天,突然空间因素出现,宇宙大爆炸是否就随之产生?这都由它的时间因素决定。
2、引力的本质
中学时期,我对物理比较痴迷,从牛顿力学了解了引力概念,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后我们的物理大神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提到了构成天体系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引力,而是质量所引起的时空弯曲。作为一个没有从事物理研究的人,仅凭爱好思索,我怎么也想象不出什么是“时空弯曲”。毕竟,物理大神们的智商是超高的,普通人不理解是正常的,然而,目前的力学原理都是对引力关系的总结,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较为明确的解答“为什么产生引力?”或者说引力的本质是什么?
大家暂且接受宇宙四要素的假设,我们通过四要素来推演一下引力是怎么产生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本身不具有移动性,它的移动需要有能量,带有能量粒子的运动还必须有相应的空间,但空间本身不会产生粒子的运动,时间是维系一个物质的自身结构和运作规律的因素。引力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四要素中可以看出只有能量是引力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引力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递。我们都知道能量的传递由高到低,或者说低温物质会吸引高温物质的能量,能量传递的效率取决于温差、距离以及传递形式。能量传递形式主要包括光、波、辐射、传导等。不仅仅引力,所有力量的背后都有能量的身影,力是能量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外,每种物质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即存在一个能量容纳区间,同时还存在一个能量接受效率,也就是单位时间能够接受能量的最大值。能量的接受效率属于时间因素,这个大概与万有引力常数G描述的规律一致。每种物质都有相应的能量接受效率,一旦能量的传递效率超过了低温体能量接受效率,哪怕低温体能量水平很低,结局会是两个,一是低温体的性质发生改变,也就是瞬间的大能量破坏其原有结构,二是排斥远离,利用空间来平衡自身的吸收效率。所以从能量的角度看待物质间的引力,就能将引力与斥力统一起来。两个物体温度存在差异,导致能量流动产生引力;能量接受效率不同,单位时间传递的能量过多,超出了低能量体的接受效率,产生斥力。就拿地球来说,之所以有重力存在,应该是地心能量不足,需要吸收能量,吸引着地球表层的所有物质,能量蕴含越大的物质地心对其的吸引力就越大,这就形成了地球物质的不同分布。而地球也有能量吸收效率,当能量的传递超过其吸收效率时,就会产生斥力,让高温能量体远离,所以火焰是向上的,卫星发射需要瞬间释放大量能量。在地球上人能跳的高度最多2米多,在月球上轻轻一蹦就近10米,就是月球吸收能量的效率远小于地球,换成通常的说法是月球的引力远小于地球。太空中由于能量差极小,缺少引力,或者说没有重力,放个鞭炮的能量都足以改变宇航员的太空漫步方向。
我记得中学物理课上做过一个实验,当时感觉很神奇,就是一根羽毛和一个铁球在真空管中自由落体,速度基本一样,来证明物体的下落速度只与时间有关与,物体的性质无关,即v=gt,这就是著名的伽利略定理。现在从引力本质的角度想想,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羽毛和铁球人类感觉差异很大,但从地球吸收能量的角度差异有限,另外落体的距离太短,凭视觉观察很难发现差异;其二,物质含有能量不同,产生的引力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真空管中是一个氢原子和一个铁原子,地球对它们的吸引力能一样吗?降落的速度会一样吗?其三,物质间富余能量的差异,也就是温差,会影响低温体的能量接受效率,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引力就是个变动的状态,比较复杂,我只能大概描述一下: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低于接受收效率时,温差增加,引力增加,加速度变快;当进入某个临界点时,尽管传递效率还低于接受效率,但温差再增加,加速度将变慢;当传递效率等于吸收效率时,加速度为零;当传递效率大于接受效率时,斥力产生,加速度为负值,物体远离;或者说一个物质到达一定温度后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轻。这个理解也符合现实情况,就如一块石头,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会液化、会汽化,会向上运动,这就是火山,又如火箭发生,可以看成一堆温度极高的金属,正是因为瞬间释放的能量远超地球的吸收效率,才得以升空。所以自由落体定律有一个潜在的成立条件--常温,另外还有一个潜在条件是距离相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理已经描述的比较清楚,也就是一个铁球从100米的高度降落100米,与从10000米的高空降落100米的时间是有差异的。
引力的产生是温差的存在,影响引力还是斥力的因素是低温体吸收能量的效率,空间是平衡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
3、地心可能是极冷的地方
能量差异通常用温度衡量,高温体向低温体传递能量这是常识,但温度的高低并不代表高温体的能量比低温体大,温度的高低代表一个物质能量保有量的高低,与自身能容纳最高和最低能量的水平有关。保有量水平越高温度越高,保有量水平越低则温度越低。例如一块煤炭,煤炭的状态我们感觉不到温度,但它有能量,随着外部能量的传递—加温,煤炭的温度会不断升高,会感觉到煤炭的热,达到燃点,也就是煤炭这个物质能容纳能量的最高水平,煤炭性质发生改变,开始燃烧,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使我们感觉温暖。我们烤火,离火太近,就超出了人类吸收能量的效率,就要保持一定距离才不会让我们受到伤害。
地球具有一定的引力,是地球一直在吸收能量,数十亿年来一直吸收来自太阳的能量,一直通过引力吸收着地球表层万物的能量,那么可以推测地心应该是一个极其寒冷的地方。地心冷到什么程度呢?难以想象!科学界很早就算出地球的绝对最低温,即温度的最低极限,相当于-273.15℃,当达到这一温度时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热运动都将停止。准确地说,绝对低温应该是人类能够测量的低温极限,或者说是人类所发现物质抗低温的极限,这个温度以下的物质形态是怎样的,我们还无法触及。人类可以监测的高温能达到数亿度,那么宇宙的低温也可能存在零下几万度、数亿度,只是高温向外传递能量,容易获得信息进行测算,而低温是吸收能量,人类自然得不到信息,无法测算,如黑洞之谜。地心可能是一个极冷的地方,科幻一下:零下几百度?零下几千度?人类发明的所有设备都将失灵,钢铁变的像冰块一碰就碎,电子的运动像蜗牛,石油变得像面粉.......
地心高温的说法不符合能量传递的规律,如果地心温度很高,那么说明地球能量的保有量很高,应该向低温的地球表面传递能量,地球表面的能量会同时来自于太阳和地心,温度应该更高。地心高温说来自于火山爆发,火山的形成可以这样推测,第一,火山爆发是局部的,特殊地带才有的,局部不能代表全部;第二,火山爆发的区域可能是能量传递过程出现了障碍,这个区域地下有一层物质,对能量的传递效率极低,太阳的能量源源不断来到这个区域,却不能很好传递到地心,必然导致能量聚集,形成熔岩,能量继续聚集最后达到这个区域容纳能量的极限,熔岩随之喷涌而出。人类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如保暖用的隔热材料,野外生活的人可以用沙漠中阳光暴晒的石头烙饼,以及河流阻塞引起的决堤等都是能量传递效率低下的现象。
4、能量到哪去了?
地球围绕着太阳可能已经历数十亿年,也就是太阳的能量向地球传递达数十亿年,那么这些能量到哪去了?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大量能量被地球吸走了。首先白天太阳照射地球,通过光的形式将能量傳递给地球,夜晚地球可能向外太空流失部分能量,但吸收和散失能量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太阳和地球温差巨大,能量传递的效率高,而夜晚地球温度低,向外传递的效率就低;白天能量传递的形式是光,传递效率高,而地球并不发光,夜晚能量向外太空传递形式只能靠物体之间的引力,效率一定差很多。这样算来,地球不知道从太阳那里获得了多少能量,但地球的温度变化不大,至少近几十万年变化不大,只能说明能量进入地心。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取决于地球吸收能量的效率,在这个距离下,保证地球合理、均匀地吸收太阳能量,满足其运转规律,地球的属性得以基本恒定。另外再说地球生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量,部分植物的叶子、果实供养了众多动物,但到现在,植物和动物的总基数应该没有太大变化,那么至少这几十万年植物吸收的能量到哪去了?答案可能只有一个,最终被地球吸走了。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活动,走路、呼吸、心跳、思考、那怕睡觉等都需要能量消耗,能量是守恒的,消耗的能量到哪去了?被地心吸走了!那么地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地球吸收太阳能量的一个缓存带!或者说生命是辅助地球吸收太阳能量的衍生品。地球有自己的时间因素,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它产生了生命,生命能更好地锁住能量,供地球按自己的节律吸收。所以凡是生命,每天既要获取能量维系生命,也必须有一定的能量消耗,这些消耗就相当于交税,给地球交能量税!还有地球上的其它物质如石头需不需要交能量税?尽管它们是静止的、无生命的,但太阳照射会让它们获得能量,温度升高,晚上温度又会降低,这些能量差同样是被地球吸走了,只是它们吸收和储备能量的效率远低于生命。正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能更好地锁住能量,平衡了地球表面能量分布,所以昼夜温差不大,不像月球,昼夜温差几百度,另外,地球的大沙漠地带,由于少有生命,昼夜温差也能达到几十度。 随着地球不断吸收能量,地球内部粒子的活跃程度也会逐渐增加,那么需要的活动空间也会增加,这样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地球会慢慢长个呢?当然,地球的能量是否会被其它更大天体慢慢吸走,保持能量的总量基本不变?不得而知,就像我们坐在飞机里,无法感受飞机外的受力情况。
5、地球如何吸收能量?
能量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动态的,如光和火,有静态的,如无机物和有机物,那么地球吸收能量的方式也呈现多样性。太阳能量以光的形式传送到地球,被地表万物吸收,一部分能量通过引力直接向地心转移,形成火山的能量可能就来自于这种传递方式,另一部分太阳能量被植物吸收,合成有机物质,能量暂时被储备到地表,部分植物再被动物食用,形成更复杂的有机物,高等动物又会食用低等动物,生态系统就构成了地球吸收能量、储备能量的中转库。地球除了通过引力迫使每个生物消耗能量外,生物死后,蕴含能量的有机体同样会被地球吸引。可能是有机体的结构相对紧密,在引力的持续作用下,容易向下移动的有机体是液态的,液态有机体最后会汇聚到一起,这可能就是石油形成的过程。在能量移动的过程中,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水不仅是生命的元素,也是地球吸收、传送有机能量的一个载体。所以,一旦一个区域能量堆积很多,那么雨水也会很多。热带雨林植物动物都非常多,蕴含的能量多,雨水自然增多,这不仅满足生物的需要,也满足地球吸收有机能量的需要,而沙漠地带,有机能量匮乏,雨水也就少了。当然雨水并不单单针对有机能量,如火山爆发或森林大火过后,动态能量聚集,狂风暴雨基本都会随之而来,能量得以最大限度地留在地球。
6、火山爆发为何会影响气温
地球上还有一个气候现象,就是巨大的火山爆发后,往往会导致当年地球平均气温降低。1815年印尼的Mt. Tambora火山爆发,导致了1816年极冷的春天和夏天,这一年也被称为“无夏之年”(year without summer)。1991年六月菲律宾的Mt. Pinatubo火山爆发,一个月后智利的Mt. Hudson火山爆发。两者共同影响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了一度。火山爆发不是释放热量吗,为何反而引起地球降温呢?现有的说法是,火山爆发产生大量颗粒,进入空气层,部分阳光会被它们发射回太空。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但不应该是主要原因。首先这些颗粒升空相当于增加了地球接受阳光的表面积,增加非常有限,何况地球表面也要反射阳光,这样算起来它们增加的发射量就更加有限。另外,火山喷发的能量和颗粒反射的太阳能量那个会大些呢?还没有人测算过,直观的感觉火山喷发的能量要大的多,单从这点看地表应该是升温的;其次、漂浮颗粒被阳光照射后会获得能量,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就会增加,并且它们能量增加后,也必然吸引冷空气,产生雨水,这些颗粒很快就会重回地面,对温度不应造成常年影响。那么火山爆发影响温度的原因是什么呢?地球表面储备的能量总量是影响温度最直接的因素,总量多温度高,总量低温度低,影响这个量主要有三个因素:能量来源量、地球吸收的能量、地球散失的能量。太阳每年照射到地球能量的总量应该基本固定的,但夏天多地球温度就高,冬季少地球温度就低;地球每年吸收能量的总量也基本不变,这由地球吸收能量的效率决定;那么地球向外太空散失热量是否存在一定的可变性呢?火山喷发,瞬间释放大量能量,最主要是产生了光,光是能量传递的最高效形式,这样火山爆发的能量很多以光的形式进入外太空,就导致地球向外太空释放能量明显增加,地表能量总量相应减少,自然导致一段时间地表温度的降低。同样,大规模的森林大火,也可能对温度产生影响,2021年的冬天普遍寒冷,那么会不会是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影响?
从火山爆发我们还可以反省一下地球变暖的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工业化的高度发展,热量排放增多,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这个观点应该太高估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了。诚然,工业化会导致局部的、短期的温度变化,就像城市的夏天温度明显比乡村高,但从长期角度,人类不可能左右地球温度的变化。人类不可能左右能量的来源,不可能改变地球吸收能量的效率,能量用与不用最终都会被地球吸走,人类仅仅改变了一点地球吸收能量的方式。火山爆发产生的热量不可谓不大,短期内会导致周围迅速升温,但长期地球反而降温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有专家预测这里残存的能量可能对生态影响数百年,但仅仅过去30多年,这里的生态环境已显露生机,很多野生动物已经开始出没。当然,大量工业排放必定会局部影响气候,造成污染,人的寿命是短暂,为了人们的健康,节能减排、爱护环境无疑是尊重生命、担负责任的治国良策。
小结:
出于一种爱好和对生命的思考,在幻想中写下了以上内容,没有数据、没有实验,纯属假设推理,只求开开脑洞,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看待生命、看待地球、看待宇宙的视角,至此足矣。
作者简介:
作者李鸿钧,男,生于1970年1月11日,1993年本科畢业,此后进入医药保健品行业,近十几年主要研究生存基础与健康的关系,旨在探究疾病根源,如何未病先治,目前已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思想体系,“解读健康,减少疾病”也成为本人毕生的使命,本文是作者思考生命本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宇宙观。
(作者单位:上海简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