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14日,在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在美國減稅與加息的「共振」下,部分在華留存利潤的跨國公司及部分對要素價格敏感的跨國公司可能會受一定影響。然而,對於市場尋求型企業,中國仍是難得的投資熱土。
中國仍是外商的投資熱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茉楠指出,隨著生產型稅基逐步向消費型稅基改變,英、德、日等發達國家紛紛推出本國的稅制改革,降低企業與個人所得稅。而美國從雷根時期以來一直沒有大的動作,其公司所得稅,特別是名義的公司所得稅在OECD國家中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她表示,美國當前稅制不是屬地原則,這造成美國大量的海外利潤只能留存於海外。新的減稅措施對這一部分利潤的回流會帶來一定影響。
官方數據顯示,營改增自2012年在上海試點以來,迄今已累計減輕企業稅收負擔超過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針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減稅政策也層出不窮,如小型微利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的優惠標準,從原「年應納稅所得額在6萬元以下」,逐步提高到20萬元、30萬元,今年提高到50萬元,適用優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近年來擴大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並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了研發加計扣除比例,從原來的50%提高到75%,更多研發費用能獲得稅前扣除。
除了減稅,降費工作也在不斷推進。2013年以來,中央層面已累計取消、停徵和減免了593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3200億元;省級層面累計取消、停徵和減免770多項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470億元。
美國政府要減稅,中國政府也早有佈局。中國政府鼓勵外資的文件早已下發,包括針對外資企業境外投資者10%的預提稅,如果境外投資者以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加大在中國投資,能獲得相應稅收優惠——這個條文國務院已經公佈。
中國投資環境優化 發展潛力大
高峰指出,稅收政策是影響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但不一定是決定性因素,投資決策還取決於東道國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市場潛力、生產要素、營商環境等綜合因素。
「中國有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高素質的產業工人,中國的宏觀經濟保持著中高速的增長,內需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我們還在大力優化投資和營商環境,不斷放寬市場准入。比如,今年我們新發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限制性措施就減少了30條。」高峰說。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減稅無疑會增加美國的吸引力,部分企業可能在投資戰略上做出微調,但很多公司也不會因此退出中國市場,放棄與中國高速成長的機會。白明將在華外資劃分為要素尋求型與市場尋求型兩類,其中後者對於特朗普減稅的敏感度不高,一般不會被特朗普減稅政策吸引。即便是要素尋求型企業也要認真算一筆賬,不但算投入端的成本賬,還要算產出端的市場賬。
2017年11月吸引外資實現較快增長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連續出台了促進吸收外資的國發5號文和39號文,政策效性不斷顯現。高峰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開放,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增強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
白明認為,5號文和39號文在市場准入、自然人流動、開發區、財稅政策等方面制定了一攬子措施。同時,很多地方紛紛印發了各地的外資新政,比如廣東就剛剛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外資十條」,這些政策的相繼落地將提升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大幅度減少市場準入限制,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繼續努力提高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品質和水準。我們有信心,中國仍將是富有吸引力的投資熱土。」高峰說。
中國審慎規範對外投資
雖然特朗普稅改法案的落地,引發了外界對於中國資本可能流向美國的擔憂,以及對監管的挑戰,但中國自身對於企業對外投資監管也在完善和升級,並走到了一個關鍵時點,佈局已經悄然開始。
根據商務部最新公佈的數據,2017年前11個月,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075.5億美元,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123.7億美元,占對外投資總額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化工、電力、機器人製造等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領域併購增多,上億美元併購專案達到52個。房地產、體育俱樂部、娛樂業等非理性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2017年12月2日在演講中談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時強調,幾個部門針對非理性的對外直接投資採取了階段性管控措施,到目前已經基本上退出。
面對新的外界形勢,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司長周柳軍特別強調「戰略清晰、堅持主業」這個基本原則。
他稱,此原則是有導向性和鮮明戰略考慮的。一方面,發展自身的經濟實力,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全球配置資源,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服務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引導「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更好地帶動中國裝備、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服務走出去,以對外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並以此來推動全球經濟趨穩向好。
具體到監管方向,他指出,未來要特別遏制盲目併購等非理性行為。繼續對各類投資的真實性、合規性進行審查,要引導支持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特別是有清晰發展戰略、堅持主業的企業,捕捉海外投資的商機。
「特別要強調,我們反對企業借機向境外轉移資產。」他說,「戰略要清晰,不能看哪裡的房地產價格勢頭好,或者體育俱樂部火熱,就拋開主業和戰略定位,這樣容易衝動、盲目,帶來風險。」
事實上,2017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稱《指導意見》)已經規定,房地產、影城、體育俱樂部等被納入限制類境外投資。周柳軍稱,來年,這個領域的企業要更加審慎、規範地開展對外投資。
周柳軍表示,從2017年的狀況來看,商務部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實現了零批准,也即新增專案為零。但他也稱,未來若有實力很強,主業就是這些方面的企業,商務部也會會同有關部門幫助企業一起分析,做好前期的盡職調查、戰略考量,同時把握好這些海外專案和自身做大做強的內在關係,「但是,不能有過高的負債率。」
對於美國稅改帶來的影響,周柳軍認為以上原則均適用。他說,某些東道國的政策變化是否有利,還要結合企業的全球產業佈局來分析,「要充分考慮對外投資的戰略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是開拓市場、拓寬管道、掌握品牌,還是提升技術,而不是從單一某個政策點去考慮。」比如,這幾年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也出現了一些很好的亮點,有的設立了製造業企業,有的建設了物流基地,符合企業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要求,是互利共贏的。
中國仍是外商的投資熱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茉楠指出,隨著生產型稅基逐步向消費型稅基改變,英、德、日等發達國家紛紛推出本國的稅制改革,降低企業與個人所得稅。而美國從雷根時期以來一直沒有大的動作,其公司所得稅,特別是名義的公司所得稅在OECD國家中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她表示,美國當前稅制不是屬地原則,這造成美國大量的海外利潤只能留存於海外。新的減稅措施對這一部分利潤的回流會帶來一定影響。
官方數據顯示,營改增自2012年在上海試點以來,迄今已累計減輕企業稅收負擔超過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針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減稅政策也層出不窮,如小型微利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的優惠標準,從原「年應納稅所得額在6萬元以下」,逐步提高到20萬元、30萬元,今年提高到50萬元,適用優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近年來擴大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並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了研發加計扣除比例,從原來的50%提高到75%,更多研發費用能獲得稅前扣除。
除了減稅,降費工作也在不斷推進。2013年以來,中央層面已累計取消、停徵和減免了593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3200億元;省級層面累計取消、停徵和減免770多項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470億元。
美國政府要減稅,中國政府也早有佈局。中國政府鼓勵外資的文件早已下發,包括針對外資企業境外投資者10%的預提稅,如果境外投資者以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加大在中國投資,能獲得相應稅收優惠——這個條文國務院已經公佈。
中國投資環境優化 發展潛力大
高峰指出,稅收政策是影響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但不一定是決定性因素,投資決策還取決於東道國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市場潛力、生產要素、營商環境等綜合因素。
「中國有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高素質的產業工人,中國的宏觀經濟保持著中高速的增長,內需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我們還在大力優化投資和營商環境,不斷放寬市場准入。比如,今年我們新發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限制性措施就減少了30條。」高峰說。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減稅無疑會增加美國的吸引力,部分企業可能在投資戰略上做出微調,但很多公司也不會因此退出中國市場,放棄與中國高速成長的機會。白明將在華外資劃分為要素尋求型與市場尋求型兩類,其中後者對於特朗普減稅的敏感度不高,一般不會被特朗普減稅政策吸引。即便是要素尋求型企業也要認真算一筆賬,不但算投入端的成本賬,還要算產出端的市場賬。
2017年11月吸引外資實現較快增長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連續出台了促進吸收外資的國發5號文和39號文,政策效性不斷顯現。高峰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開放,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增強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
白明認為,5號文和39號文在市場准入、自然人流動、開發區、財稅政策等方面制定了一攬子措施。同時,很多地方紛紛印發了各地的外資新政,比如廣東就剛剛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外資十條」,這些政策的相繼落地將提升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大幅度減少市場準入限制,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繼續努力提高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品質和水準。我們有信心,中國仍將是富有吸引力的投資熱土。」高峰說。
中國審慎規範對外投資
雖然特朗普稅改法案的落地,引發了外界對於中國資本可能流向美國的擔憂,以及對監管的挑戰,但中國自身對於企業對外投資監管也在完善和升級,並走到了一個關鍵時點,佈局已經悄然開始。
根據商務部最新公佈的數據,2017年前11個月,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075.5億美元,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123.7億美元,占對外投資總額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化工、電力、機器人製造等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領域併購增多,上億美元併購專案達到52個。房地產、體育俱樂部、娛樂業等非理性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2017年12月2日在演講中談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時強調,幾個部門針對非理性的對外直接投資採取了階段性管控措施,到目前已經基本上退出。
面對新的外界形勢,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司長周柳軍特別強調「戰略清晰、堅持主業」這個基本原則。
他稱,此原則是有導向性和鮮明戰略考慮的。一方面,發展自身的經濟實力,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全球配置資源,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服務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引導「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更好地帶動中國裝備、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服務走出去,以對外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並以此來推動全球經濟趨穩向好。
具體到監管方向,他指出,未來要特別遏制盲目併購等非理性行為。繼續對各類投資的真實性、合規性進行審查,要引導支持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特別是有清晰發展戰略、堅持主業的企業,捕捉海外投資的商機。
「特別要強調,我們反對企業借機向境外轉移資產。」他說,「戰略要清晰,不能看哪裡的房地產價格勢頭好,或者體育俱樂部火熱,就拋開主業和戰略定位,這樣容易衝動、盲目,帶來風險。」
事實上,2017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稱《指導意見》)已經規定,房地產、影城、體育俱樂部等被納入限制類境外投資。周柳軍稱,來年,這個領域的企業要更加審慎、規範地開展對外投資。
周柳軍表示,從2017年的狀況來看,商務部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實現了零批准,也即新增專案為零。但他也稱,未來若有實力很強,主業就是這些方面的企業,商務部也會會同有關部門幫助企業一起分析,做好前期的盡職調查、戰略考量,同時把握好這些海外專案和自身做大做強的內在關係,「但是,不能有過高的負債率。」
對於美國稅改帶來的影響,周柳軍認為以上原則均適用。他說,某些東道國的政策變化是否有利,還要結合企業的全球產業佈局來分析,「要充分考慮對外投資的戰略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是開拓市場、拓寬管道、掌握品牌,還是提升技術,而不是從單一某個政策點去考慮。」比如,這幾年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也出現了一些很好的亮點,有的設立了製造業企業,有的建設了物流基地,符合企業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要求,是互利共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