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的“口语交际”区别于“听说训练”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它的交际性、实践性。
《新大纲》又指出:“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要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新大纲》提出这样的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现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活口语交际欲望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那么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而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一教师在教学《爱吃的水果》一课时,她将苹果、桔子、柿子、葡萄、柚子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放在水果盘中,唤醒了学生的视觉、知觉,学生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爱吃的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二、确立主体地位,实现双向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在口语交际课《可爱的小动物》中可设计“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漫话探险”专题中可设计“七嘴八舌说探险”等。只有让学生进入讨论、辩论状态,学生才能互动起来。而对互动性不太明显的话题,要注意隐性的一方。如“我爱我家”专题中“打电话劝阻要离家出走的同学”,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劝说,而是既要引导劝阻者“能言善劝”,又要引导被劝阻者“能言善辩”,这样双方才能沟通,才不至于劝阻者唱独角戏。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学会了互助,体验到成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1、结合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如下面是我在教学“笨”字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你准备学哪个字?
生1:我来学“笨”,“笨重”的“笨”。它是由“本”和竹字头组成的,可以组词“笨重”、“笨蛋”、“笨拙”。
生2:我有另外的方法记这个字。你看上面的竹字头,就像两只眼睛瞪在那里,就是说一个“笨学生”望着“本子”上的题目发呆,做不出来了。
这段教学片段,是学生之间在对话的基础上发现了生字的特点,你一言我一语就把字的音、形、意、如何理解和运用表达得一清二楚了,而且掌握的效果比老师讲的更要好。
2、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口语交际。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在课件中感知大海的无限魅力,使学生得到初步的感受,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评说,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大海的波涛声,想像大海的样子,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对大海的感受:为什么说大海这样美?你想到大海边去玩吗?玩什么呢?在小组评说后,再点名说。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中,人人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
3、结合朗读教学,培养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当。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指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后让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新大纲》又指出:“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要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新大纲》提出这样的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现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活口语交际欲望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那么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而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一教师在教学《爱吃的水果》一课时,她将苹果、桔子、柿子、葡萄、柚子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放在水果盘中,唤醒了学生的视觉、知觉,学生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爱吃的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二、确立主体地位,实现双向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在口语交际课《可爱的小动物》中可设计“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漫话探险”专题中可设计“七嘴八舌说探险”等。只有让学生进入讨论、辩论状态,学生才能互动起来。而对互动性不太明显的话题,要注意隐性的一方。如“我爱我家”专题中“打电话劝阻要离家出走的同学”,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劝说,而是既要引导劝阻者“能言善劝”,又要引导被劝阻者“能言善辩”,这样双方才能沟通,才不至于劝阻者唱独角戏。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学会了互助,体验到成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1、结合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如下面是我在教学“笨”字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你准备学哪个字?
生1:我来学“笨”,“笨重”的“笨”。它是由“本”和竹字头组成的,可以组词“笨重”、“笨蛋”、“笨拙”。
生2:我有另外的方法记这个字。你看上面的竹字头,就像两只眼睛瞪在那里,就是说一个“笨学生”望着“本子”上的题目发呆,做不出来了。
这段教学片段,是学生之间在对话的基础上发现了生字的特点,你一言我一语就把字的音、形、意、如何理解和运用表达得一清二楚了,而且掌握的效果比老师讲的更要好。
2、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口语交际。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在课件中感知大海的无限魅力,使学生得到初步的感受,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评说,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大海的波涛声,想像大海的样子,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对大海的感受:为什么说大海这样美?你想到大海边去玩吗?玩什么呢?在小组评说后,再点名说。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中,人人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
3、结合朗读教学,培养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当。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指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后让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