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培育并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达成取决于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本文以筱敏《角落三章》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探究群文阅读教学中培育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群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在理论确立、实践检验、改革修正,再到理论提升、实践检验、改革修正这样的闭环中不断走向深入。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概念的提出并普及,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在新的改革中逐步走向深入。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教学效果的达成与提升。群文阅读教学作为单篇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对过去阅读教学模式的革新,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具有巨大的作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阅读、群文、核心素养三者相互联系,互相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基础的一环,是群文、核心素养活动开展的中心;群文是阅读的手段与方式,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途径与有效依托;语文核心素养是阅读、群文的价值所在、目标所归,并能反过来促进阅读、群文完善形式、提升效果。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自当紧紧抓住语文核心素养,专注于语言的理解与品味、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审美的激发与引导、文化的启迪与传承。
二、具体操作,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原生态的阅读在阅读之初是没有任何预先提示的,但可以借助先前积累的阅读经验以提高本次阅读的效率。课堂阅读的一大价值就在于通过对“这一个”文本的阅读掌握阅读一类文本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故纯原生态的阅读体验主要放在课外,课堂阅读尽可以通过设定一些小任务以提升效率,进而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的相关价值。
群文阅读自概念提出到今天,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研究,单阅读形式就有如“单元组群文阅读”“1+N式群文阅读”“自定主题式群文阅读”等多种。而赵镜中概述的群文阅读的三个特征——同一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教学,在操作上极具指导价值。本文以筱敏《角落三章》(《修鞋的》《理发的》《搬家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究群文阅读中培育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
筱敏《修鞋的》《理发的》《搬家的》三篇文章以质朴而不乏细腻的文字,通过对三种职业的底层人士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表露出随着城市化发展老手艺人生存的艰辛不易,表现出底层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朴素而闪光的品质,展现出城市对“外乡人”融入的冷漠排斥,表达出对底层人物挣扎着生存的关切与同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一组三篇文章,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都能达成显著的培育效果。
(一)目标确立及任务分配
群文阅读教学的展开,需要明确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职责并妥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每一环节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选定文本、设定任务、组织活动(包括过程引导、点评反馈、总结提升等),学生的职责在于自主研读(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合作探讨、表达交流等。其中文本选择是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前提,任务设定与活动组织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保证,自主研读、合作探讨、表达交流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成功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展现必然是主动表达、思维碰撞的,是智慧生成、和谐交融的,但要实现这样的效果,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是必须审慎的。
1.准备工作:初读文本,了解内容。
2.问题设计:
(1)三个文本分别主要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2)《修鞋的》第一段中“喘息”“喷吐”两词包含着怎样的意味?《理发的》中“他在天桥顶上给人理发,眼看着远远近近的灰瓦成片地倒下去,连连绵绵的菜畦成片地铲起来;倏忽是竟日不开的接天黄尘,倏忽是渺无际涯的磅礴泥浆”。“车里的人是望不到的,就像周遭日渐繁密的超高楼宇的人,也是望不到的,城里的人都隔着玻璃”。这两句话有何含义?(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认为典型的文句进行品读探究。)
(3)《理发的》中两次写蟋蟀的鸣唱,有何作用?《修鞋的》结尾两段关于路树气根的描写有何用意?
(4)有评论者说:“筱敏用温情而哀婉的文字保存了她(他)们生活的痕迹,保存了小人物的生存的权利和那些微小的愿望的正当性。”请结合《搬家的》谈谈你的理解。
3.活动安排:自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交流。
问题的设计基于文本,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1)侧重训练文本概括与分析能力。(2)侧重提升语言品读能力。(3)侧重训练物象、细节、片段的把握能力。(4)侧重文本艺术特色与主旨间建构的把握能力。通过自读思考、合作讨论、表达交流等环节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各项能力。通过这三个文本的研读能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现状,外来务工者等底层人物生存的艰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的。
(二)推进措施及达成保障
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全程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在必要时做简要指导、提示或干预,以保证课堂讨论及接下来表达交流等环节的有效推进。
问题1.提示细读文本,抓住人物塑造的手段:正面描写(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侧面描写(通過环境、他人等表现)。如结合文本分析“搬家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做活出力气,能从早六点搬到夜十一点,一天搬上五家;如一整天没活,觉着脊背上都是毛毛刺;一月能赚九百就觉得是种地和挑山想都不敢想的数等内容,可看出勤劳朴实。从顾客嫌弃,他只知紧着做好自己的事;主顾付的钱大头老板拿,老板那头的事他不会算,他知道的就是他能见到的等内容可看出老实本分。从宁可伤着自己也不让东西摔着,觉得皮不像东西娇贵,会自己再长;忍得伤、吃得苦、经得饿等内容可看出坚韧顽强。从不愿儿子再跟自己似的,念着乡下日子难,将辛苦赚的钱大半寄给儿子念大学用和供家里开销可看出顾家有责任感。从城里打工很辛苦,还担心着被老板和顾客嫌弃,自己忍着吃不饱饭,赚的钱仍旧只能解决儿子和家里一部分开销,其他的无能为力可看出艰辛而卑微。 问题2.关键词语的把握,既要认真品读词语本身,亦须联系上下文语境助读,要重点关注用词、造句、手法等方面特点。如《修鞋的》第一段中“喘息”“喷吐”两词的理解。先明确“喷吐”和“喘息”修饰对象——车站,车站并非生物,故用了拟人手法写出(因人潮涌动)车站的压力之大(不堪重负),同时描写城市的生存环境(严峻),为主人公来到城市的前景作暗示,暗示生活的艰辛(修鞋者渺小无助求生不易)。如《理发的》中两句。前一句运用夸张手法,运用对仗(对偶)、叠词,表现城市建设的迅猛及对乡村环境与平静生活的巨大破坏。后一句则表现城市生活中人与人的隔阂;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隔阂。
问题3.物象的作用。要把握物象本身所指,物象对人物、情节、环境等的作用,更不能忽视物象对主旨的作用,即要思考物象的比喻意、象征意。如《理发的》中两次写到蟋蟀鸣唱的作用,是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现出环境的变化,乡村的宁静逐渐被城市的喧阗所替代;对照烘托“理发的”,表现出他所怀恋的乡村生活被城市生活挤压得越来越小。如《修鞋的》結尾关于路树气根描写的用意。文本是写人的,故写树实际是在写人,应分析树与人的相似处。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结尾处应着力于分析“志”(主旨),修鞋者借树表现情感,作者借树表达观点。路树气根与修鞋者的的相似点在同样地位卑微、生存力顽强。
问题4.艺术特色及主旨把握,要综合考虑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是什么”是直观的内容,“为什么”是主旨所在,“怎么样”是艺术特色。答题时抓住题干中三处文字“温情而哀婉的文字”“生活的痕迹”“小人物的生存的权利和那些微小的愿望的正当性”。文章正是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搬家的”的生活,他们生活不易,劳动艰辛,努力付出仍时遭歧视排斥。表达了对他们本分朴实、勤劳坚韧和追求更好生活愿望等的肯定。流露出作者对“搬家的”这一类人挣扎谋生的同情和悲悯,体现了对城市农民工等底层劳动者生活境况的关注与担忧。
三、目标导向,防止群文阅读教学步入误区
群文阅读以阅读的“量”的积累推动阅读能力“质”的提升。要防止教师“越俎代庖”,以教师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阅读,要将基于教师讲授的教学设计转为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要避免为了群文阅读而群文阅读。在选择采用群文阅读教学之前,先要清楚目的与任务。目的明确、任务具体,方可考虑后面的步骤与策略。群文阅读教学的选用与否,文本题材及数量的选择,需从阅读目的出发。群文阅读的实施,不可不加辨别,亦非越多越好。
群文阅读并不等于拒绝精读。群文阅读在拓宽阅读的量的同时,并不拒绝阅读的质。在宏观把握的同时,也并不拒绝微观的解析。所以,群文阅读在需要的时候,完全可以也应该进行文本的细读。
避免将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人为对立。单篇阅读致力于文本细读、精读,致力于最大限度挖掘单篇文本的阅读价值;而群文阅读,在阅读的量上有追求与突破,也不排斥在泛读略读基础上适当的精读选择。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两者之间正好构成了一种良性的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筱敏.捕蝶者[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167-1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群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在理论确立、实践检验、改革修正,再到理论提升、实践检验、改革修正这样的闭环中不断走向深入。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概念的提出并普及,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在新的改革中逐步走向深入。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教学效果的达成与提升。群文阅读教学作为单篇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对过去阅读教学模式的革新,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具有巨大的作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阅读、群文、核心素养三者相互联系,互相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基础的一环,是群文、核心素养活动开展的中心;群文是阅读的手段与方式,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途径与有效依托;语文核心素养是阅读、群文的价值所在、目标所归,并能反过来促进阅读、群文完善形式、提升效果。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自当紧紧抓住语文核心素养,专注于语言的理解与品味、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审美的激发与引导、文化的启迪与传承。
二、具体操作,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原生态的阅读在阅读之初是没有任何预先提示的,但可以借助先前积累的阅读经验以提高本次阅读的效率。课堂阅读的一大价值就在于通过对“这一个”文本的阅读掌握阅读一类文本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故纯原生态的阅读体验主要放在课外,课堂阅读尽可以通过设定一些小任务以提升效率,进而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的相关价值。
群文阅读自概念提出到今天,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研究,单阅读形式就有如“单元组群文阅读”“1+N式群文阅读”“自定主题式群文阅读”等多种。而赵镜中概述的群文阅读的三个特征——同一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教学,在操作上极具指导价值。本文以筱敏《角落三章》(《修鞋的》《理发的》《搬家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究群文阅读中培育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
筱敏《修鞋的》《理发的》《搬家的》三篇文章以质朴而不乏细腻的文字,通过对三种职业的底层人士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表露出随着城市化发展老手艺人生存的艰辛不易,表现出底层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朴素而闪光的品质,展现出城市对“外乡人”融入的冷漠排斥,表达出对底层人物挣扎着生存的关切与同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一组三篇文章,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都能达成显著的培育效果。
(一)目标确立及任务分配
群文阅读教学的展开,需要明确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职责并妥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每一环节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选定文本、设定任务、组织活动(包括过程引导、点评反馈、总结提升等),学生的职责在于自主研读(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合作探讨、表达交流等。其中文本选择是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前提,任务设定与活动组织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保证,自主研读、合作探讨、表达交流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成功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展现必然是主动表达、思维碰撞的,是智慧生成、和谐交融的,但要实现这样的效果,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是必须审慎的。
1.准备工作:初读文本,了解内容。
2.问题设计:
(1)三个文本分别主要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2)《修鞋的》第一段中“喘息”“喷吐”两词包含着怎样的意味?《理发的》中“他在天桥顶上给人理发,眼看着远远近近的灰瓦成片地倒下去,连连绵绵的菜畦成片地铲起来;倏忽是竟日不开的接天黄尘,倏忽是渺无际涯的磅礴泥浆”。“车里的人是望不到的,就像周遭日渐繁密的超高楼宇的人,也是望不到的,城里的人都隔着玻璃”。这两句话有何含义?(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认为典型的文句进行品读探究。)
(3)《理发的》中两次写蟋蟀的鸣唱,有何作用?《修鞋的》结尾两段关于路树气根的描写有何用意?
(4)有评论者说:“筱敏用温情而哀婉的文字保存了她(他)们生活的痕迹,保存了小人物的生存的权利和那些微小的愿望的正当性。”请结合《搬家的》谈谈你的理解。
3.活动安排:自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交流。
问题的设计基于文本,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1)侧重训练文本概括与分析能力。(2)侧重提升语言品读能力。(3)侧重训练物象、细节、片段的把握能力。(4)侧重文本艺术特色与主旨间建构的把握能力。通过自读思考、合作讨论、表达交流等环节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各项能力。通过这三个文本的研读能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现状,外来务工者等底层人物生存的艰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的。
(二)推进措施及达成保障
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全程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在必要时做简要指导、提示或干预,以保证课堂讨论及接下来表达交流等环节的有效推进。
问题1.提示细读文本,抓住人物塑造的手段:正面描写(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侧面描写(通過环境、他人等表现)。如结合文本分析“搬家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做活出力气,能从早六点搬到夜十一点,一天搬上五家;如一整天没活,觉着脊背上都是毛毛刺;一月能赚九百就觉得是种地和挑山想都不敢想的数等内容,可看出勤劳朴实。从顾客嫌弃,他只知紧着做好自己的事;主顾付的钱大头老板拿,老板那头的事他不会算,他知道的就是他能见到的等内容可看出老实本分。从宁可伤着自己也不让东西摔着,觉得皮不像东西娇贵,会自己再长;忍得伤、吃得苦、经得饿等内容可看出坚韧顽强。从不愿儿子再跟自己似的,念着乡下日子难,将辛苦赚的钱大半寄给儿子念大学用和供家里开销可看出顾家有责任感。从城里打工很辛苦,还担心着被老板和顾客嫌弃,自己忍着吃不饱饭,赚的钱仍旧只能解决儿子和家里一部分开销,其他的无能为力可看出艰辛而卑微。 问题2.关键词语的把握,既要认真品读词语本身,亦须联系上下文语境助读,要重点关注用词、造句、手法等方面特点。如《修鞋的》第一段中“喘息”“喷吐”两词的理解。先明确“喷吐”和“喘息”修饰对象——车站,车站并非生物,故用了拟人手法写出(因人潮涌动)车站的压力之大(不堪重负),同时描写城市的生存环境(严峻),为主人公来到城市的前景作暗示,暗示生活的艰辛(修鞋者渺小无助求生不易)。如《理发的》中两句。前一句运用夸张手法,运用对仗(对偶)、叠词,表现城市建设的迅猛及对乡村环境与平静生活的巨大破坏。后一句则表现城市生活中人与人的隔阂;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隔阂。
问题3.物象的作用。要把握物象本身所指,物象对人物、情节、环境等的作用,更不能忽视物象对主旨的作用,即要思考物象的比喻意、象征意。如《理发的》中两次写到蟋蟀鸣唱的作用,是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现出环境的变化,乡村的宁静逐渐被城市的喧阗所替代;对照烘托“理发的”,表现出他所怀恋的乡村生活被城市生活挤压得越来越小。如《修鞋的》結尾关于路树气根描写的用意。文本是写人的,故写树实际是在写人,应分析树与人的相似处。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结尾处应着力于分析“志”(主旨),修鞋者借树表现情感,作者借树表达观点。路树气根与修鞋者的的相似点在同样地位卑微、生存力顽强。
问题4.艺术特色及主旨把握,要综合考虑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是什么”是直观的内容,“为什么”是主旨所在,“怎么样”是艺术特色。答题时抓住题干中三处文字“温情而哀婉的文字”“生活的痕迹”“小人物的生存的权利和那些微小的愿望的正当性”。文章正是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搬家的”的生活,他们生活不易,劳动艰辛,努力付出仍时遭歧视排斥。表达了对他们本分朴实、勤劳坚韧和追求更好生活愿望等的肯定。流露出作者对“搬家的”这一类人挣扎谋生的同情和悲悯,体现了对城市农民工等底层劳动者生活境况的关注与担忧。
三、目标导向,防止群文阅读教学步入误区
群文阅读以阅读的“量”的积累推动阅读能力“质”的提升。要防止教师“越俎代庖”,以教师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阅读,要将基于教师讲授的教学设计转为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要避免为了群文阅读而群文阅读。在选择采用群文阅读教学之前,先要清楚目的与任务。目的明确、任务具体,方可考虑后面的步骤与策略。群文阅读教学的选用与否,文本题材及数量的选择,需从阅读目的出发。群文阅读的实施,不可不加辨别,亦非越多越好。
群文阅读并不等于拒绝精读。群文阅读在拓宽阅读的量的同时,并不拒绝阅读的质。在宏观把握的同时,也并不拒绝微观的解析。所以,群文阅读在需要的时候,完全可以也应该进行文本的细读。
避免将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人为对立。单篇阅读致力于文本细读、精读,致力于最大限度挖掘单篇文本的阅读价值;而群文阅读,在阅读的量上有追求与突破,也不排斥在泛读略读基础上适当的精读选择。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两者之间正好构成了一种良性的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筱敏.捕蝶者[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167-1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