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高兴我们学校去年成为市小班化试点学校,我也幸运的成为一名小班化教育者。小班化教育的宗旨是“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面对这样的小班化教育理念,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课前预习落到实处
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课前预习十分重要且必要。初中语文课文篇幅一般都较长,有些课文词汇又很丰富,如《滕野先生》《伟大的悲剧》等;文言文单元中的文言文更是需要提前预习。如果学生课前不充分的预习,到了课堂上就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会跟不上课堂节奏,很难进入课堂学习,甚至不知课堂所云。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一般的语文老师都会布置学生预习,但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泛泛的说一下,预习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如何真正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呢?我通过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及时检查或批改课来扎实抓好学生的预习。预习作业大体如下:⑴每篇课文至少阅读三遍,⑵划出重点词语(可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注音、解释,并抄写两遍,⑶划出并摘抄三个以上关键语句(指中心句、主旨句、疑难句、精彩句等),⑷提出至少两个预习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尽量写出自己研究的成果。问题可以是对某些句子含义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文章某个内容的质疑,或是对文章结构层次、写作方法等的探究。每篇课文教学前我都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当然每个学生完成的质量不尽相同,但只要学生认真去做了我就加以肯定),然后批改或检查预习作业,再根据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或学生存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解答学生问题。这样教师通过落实课前预习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
二、个案式的备课
我在备课时,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中,准备了不同类型、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并在问题旁标注若干要提问学生的名字。难度大的提问能力强些的学生,难度不太大的提问中等层次的学生,难度较低的提问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就提高了针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表现、得到锻炼的机会。对于一些趣味性的或体会感受式的问题,有时也采用“开火车”或“PK”抢答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个案式的备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充分体现出小班化教学的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
三、课堂中的手、脑、口并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后,要求每位同学动脑思考,并且把思考的结果用文字具体表达出来,动手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既培养了每位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发散性,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巡视,给予指导或帮助,及时反馈,当场批改。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让一些想偷懒的学生行动起来,他们游离课堂的机会也就少了。思考结果形成书面文字之后,小组成员之间再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动,互相纠正补充,形成小组意见;再小组之间互动,组与组交流。这样生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使每位学生参与进来,每位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要注意的是,课堂设计中,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分,要真正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体验,哪怕是不准确的,不要因为赶时间而让学生的思考不深入,而流于表面。课堂中手、脑、口并用,切实地训练了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每个单元我选择一至两篇课文让学生精读,并精讲精练,如理解课文内容、赏析精彩语句、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学习写作特点等。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实际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以上内容中选择若干讲练,不必面面俱到,力求让每个学生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如在学习七下第四单元时,让学生精读了《伟大的悲剧》,落实了以下学习目标: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2、理解题目的含义:“伟大”与“悲剧”各指什么?3、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语句)。4、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如结尾句。5、归纳并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让学生分别找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例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如细节描写(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情况选择、确定几个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可以形成文字),然后组内讨论交流,再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和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完成对本课的学习。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课本学习完成后再结合练习册中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结构相似的文章,进行文本练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巩固,最终达到提高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单元其余课文则让学生自读,略读,一般用一课时。每课提出自读要求(可结合预习作业进行):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抄写或默写。3、找出并分析课文中一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4、摘抄两个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作一点赏析。5、写一写读课文后的感受或启示。每个学生选择自己能力所及的,先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交流,再全班交流。这样,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五、加强课内外阅读,以读促写
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利用课内外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大部分农村的学生,视野不及城里孩子开阔,活动交流领域狭窄,阅读量又很少,怕说怕写,这些对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一般就是多阅读,多交流,多积累,多写作等,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不要以“教”代“读”,要多引导学生读、诵、品味,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阅读,还要乐于阅读。不但重视阅读课本还要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技能、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促进阅读的全面提高。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就播放了《城南旧事》的电影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鼓励他们去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了解作者辛酸无奈的童年生活及平实感人的语言;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就要求学生去读一读朱先生的其他散文,如《荷塘月色》、《背影》,体会作者唯美或平实的语言及写作技巧等,这个可以在早读课或课前三分钟进行。这样通过课外的阅读延伸,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就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阅读视野,也可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喜爱。
在阅读时不但重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要重视对文章语言、写作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学习文章的语言及技巧,学以致用,进行写作训练,这样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写景叙事,可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景的层次、角度、顺序、修辞,叙述典型事例,叙事生动有趣;如写人,可以学习《皇帝的新装》中生动形象的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进行写人物作文专题小训练。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写的好的范读,差的修改,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及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值得尝试、探究、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语文老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尝试、实践,更好地设计出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而促进每个学生在言语表达、阅读、写作能力上的提高,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一、课前预习落到实处
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课前预习十分重要且必要。初中语文课文篇幅一般都较长,有些课文词汇又很丰富,如《滕野先生》《伟大的悲剧》等;文言文单元中的文言文更是需要提前预习。如果学生课前不充分的预习,到了课堂上就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会跟不上课堂节奏,很难进入课堂学习,甚至不知课堂所云。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一般的语文老师都会布置学生预习,但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泛泛的说一下,预习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如何真正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呢?我通过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及时检查或批改课来扎实抓好学生的预习。预习作业大体如下:⑴每篇课文至少阅读三遍,⑵划出重点词语(可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注音、解释,并抄写两遍,⑶划出并摘抄三个以上关键语句(指中心句、主旨句、疑难句、精彩句等),⑷提出至少两个预习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尽量写出自己研究的成果。问题可以是对某些句子含义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文章某个内容的质疑,或是对文章结构层次、写作方法等的探究。每篇课文教学前我都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当然每个学生完成的质量不尽相同,但只要学生认真去做了我就加以肯定),然后批改或检查预习作业,再根据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或学生存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解答学生问题。这样教师通过落实课前预习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
二、个案式的备课
我在备课时,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中,准备了不同类型、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并在问题旁标注若干要提问学生的名字。难度大的提问能力强些的学生,难度不太大的提问中等层次的学生,难度较低的提问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就提高了针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表现、得到锻炼的机会。对于一些趣味性的或体会感受式的问题,有时也采用“开火车”或“PK”抢答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个案式的备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充分体现出小班化教学的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
三、课堂中的手、脑、口并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后,要求每位同学动脑思考,并且把思考的结果用文字具体表达出来,动手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既培养了每位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发散性,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巡视,给予指导或帮助,及时反馈,当场批改。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让一些想偷懒的学生行动起来,他们游离课堂的机会也就少了。思考结果形成书面文字之后,小组成员之间再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动,互相纠正补充,形成小组意见;再小组之间互动,组与组交流。这样生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使每位学生参与进来,每位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要注意的是,课堂设计中,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分,要真正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体验,哪怕是不准确的,不要因为赶时间而让学生的思考不深入,而流于表面。课堂中手、脑、口并用,切实地训练了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每个单元我选择一至两篇课文让学生精读,并精讲精练,如理解课文内容、赏析精彩语句、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学习写作特点等。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实际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以上内容中选择若干讲练,不必面面俱到,力求让每个学生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如在学习七下第四单元时,让学生精读了《伟大的悲剧》,落实了以下学习目标: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2、理解题目的含义:“伟大”与“悲剧”各指什么?3、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语句)。4、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如结尾句。5、归纳并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让学生分别找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例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如细节描写(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情况选择、确定几个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可以形成文字),然后组内讨论交流,再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和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完成对本课的学习。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课本学习完成后再结合练习册中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结构相似的文章,进行文本练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巩固,最终达到提高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单元其余课文则让学生自读,略读,一般用一课时。每课提出自读要求(可结合预习作业进行):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抄写或默写。3、找出并分析课文中一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4、摘抄两个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作一点赏析。5、写一写读课文后的感受或启示。每个学生选择自己能力所及的,先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交流,再全班交流。这样,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五、加强课内外阅读,以读促写
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利用课内外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大部分农村的学生,视野不及城里孩子开阔,活动交流领域狭窄,阅读量又很少,怕说怕写,这些对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一般就是多阅读,多交流,多积累,多写作等,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不要以“教”代“读”,要多引导学生读、诵、品味,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阅读,还要乐于阅读。不但重视阅读课本还要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技能、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促进阅读的全面提高。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就播放了《城南旧事》的电影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鼓励他们去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了解作者辛酸无奈的童年生活及平实感人的语言;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就要求学生去读一读朱先生的其他散文,如《荷塘月色》、《背影》,体会作者唯美或平实的语言及写作技巧等,这个可以在早读课或课前三分钟进行。这样通过课外的阅读延伸,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就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阅读视野,也可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喜爱。
在阅读时不但重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要重视对文章语言、写作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学习文章的语言及技巧,学以致用,进行写作训练,这样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写景叙事,可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景的层次、角度、顺序、修辞,叙述典型事例,叙事生动有趣;如写人,可以学习《皇帝的新装》中生动形象的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进行写人物作文专题小训练。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写的好的范读,差的修改,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及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值得尝试、探究、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语文老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尝试、实践,更好地设计出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而促进每个学生在言语表达、阅读、写作能力上的提高,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