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是心灵感悟的过程,让“读”成为诗歌教学的主要教学法,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在诗歌教学中,能够真正地贯彻“读”这一环节,采用各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去想象,去联想,去享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才能真正实现诗意的飞翔。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诗歌教学 心灵感悟 诗意飞翔
我国有几千年的诗歌史,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文化的血脉中。诗歌是文学的骄子,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浓缩。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朗读。读诗品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学修养。如果在诗歌教学中,能够真正地贯彻“读”这一环节,采用各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去想象,去联想,去享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阳光的灿烂、雪山的美丽、沼泽的诱人,才能真正实现诗意的飞翔。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读的形式,把诗歌语言和情感结合起来
1.老师率先范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的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教学,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学习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可是,多媒体进入教室后,大部分时间,名家朗读视频就代替了老师的范读。但是,名家的朗读录音,即便是无与伦比,也是远距离的,听其声而不见其人,而课堂是近距离的,师生是面对面的,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更具亲切感。老师的率先垂范,无形之中给予了学生榜样力量的激励,从而使他们有信心完成后面的朗读练习。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而读之,读而思之。成功的范读将文字变成了美妙的声音,有利于营造美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之“境”,达到一种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物我两忘”的情感共鸣状态。如在教学《卫风·氓》时,我配以二胡曲《长相思》进行范读,读到动情处,学生也被我的朗读感动,甚至有个别学生止不住地啜泣,整个教室笼罩在了为主人公命运而哀伤的氛围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这首诗,学生的才智自然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学生美读,体悟诗歌语言艺术。学生听了老师成功的范读,不免跃跃欲试,甚至有的学生早已跟着老师在小声地读了。这时,教师要适时地把握好学生心中涌动的这股激情,让学生美读诗歌。美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应是“声转于吻,玲珑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也就是说,声音流转于唇吻之间,像敲击玉石一样,发出玲珑的声响;文辞听到耳朵里,像摇动玉珠一样,韵调柔和而圆滑,给人一种悠扬悦耳的艺术美感。由优美的声音带来对文章的更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美读的最终目标。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考虑到这首诗在情节上比较简单,且叙事性强,学生会比较喜欢,也比较容易读出感情,于是我就想大胆地直接让学生配乐朗读。但时隔千年,学生读的时候难免会有一定的文字障碍,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又会破坏诗歌的“气”,丧失诗歌的“神”,再加上紧张的课时安排,所以在学习时,如何把“美读”与“疏通”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在教学时,大胆地舍去了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音乐,经由音乐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诗情。在整个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美读,配以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了节奏,读出了音韵,读出了感情,细细体味,让或忧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一节课下来,学生告诉我,说他们触到了作者的灵魂。
3.审读——一种对生命的理悟。审读要求教师将学生从“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唤醒,回归现实,带着理性的思考对诗歌进行认真研究,让学生把“情动”发展成“理悟”。如郑愁予的《错误》,学生有可能认为这首诗为爱情主题或表达一种哲理,甚至有学生认为这首诗不过是表达过客和“美丽的错误”的俗套等等,对这些理性的判断只要言之成理,就该积极肯定,使学生在审美判断中,情感走向成熟与理智。
二、给读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读中想象、感受、思考,享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师在上面讲的眉飞色舞、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听的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我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尴尬的问题。为什么学生难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经过深入的反思,我感觉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理解诗词,他们只是被动地在接受教师的讲授。诗词是文字最少、抒情性最强的文学体裁。它就像冰山,能看见的部分很少,水面下还隐藏着庞大的精华。那么怎样帮助学生真正去理解诗歌的美、增加他们的学诗热情呢?我想,我们可以尝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诗歌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强调对诗歌的吟咏,让诗歌教学读出花儿来。例如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时,我让学生美读之后“将诗化文”,将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改写成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效果非常好,学生的想象力让人欣喜,师生都受益匪浅。
三、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我每学期都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朗诵诗歌。学生参赛篇目以课文和教师推荐的课外篇目为主,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有参赛机会,参赛篇目如果过长,就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朗诵。比赛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并进行配乐。每次比赛,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比赛也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课标反复强调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阅读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是心灵感悟的过程,让“读”成为诗歌教学的主要教学法,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牟第一高级中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诗歌教学 心灵感悟 诗意飞翔
我国有几千年的诗歌史,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文化的血脉中。诗歌是文学的骄子,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浓缩。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朗读。读诗品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学修养。如果在诗歌教学中,能够真正地贯彻“读”这一环节,采用各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去想象,去联想,去享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阳光的灿烂、雪山的美丽、沼泽的诱人,才能真正实现诗意的飞翔。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读的形式,把诗歌语言和情感结合起来
1.老师率先范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的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教学,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学习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可是,多媒体进入教室后,大部分时间,名家朗读视频就代替了老师的范读。但是,名家的朗读录音,即便是无与伦比,也是远距离的,听其声而不见其人,而课堂是近距离的,师生是面对面的,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更具亲切感。老师的率先垂范,无形之中给予了学生榜样力量的激励,从而使他们有信心完成后面的朗读练习。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而读之,读而思之。成功的范读将文字变成了美妙的声音,有利于营造美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之“境”,达到一种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物我两忘”的情感共鸣状态。如在教学《卫风·氓》时,我配以二胡曲《长相思》进行范读,读到动情处,学生也被我的朗读感动,甚至有个别学生止不住地啜泣,整个教室笼罩在了为主人公命运而哀伤的氛围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这首诗,学生的才智自然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学生美读,体悟诗歌语言艺术。学生听了老师成功的范读,不免跃跃欲试,甚至有的学生早已跟着老师在小声地读了。这时,教师要适时地把握好学生心中涌动的这股激情,让学生美读诗歌。美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应是“声转于吻,玲珑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也就是说,声音流转于唇吻之间,像敲击玉石一样,发出玲珑的声响;文辞听到耳朵里,像摇动玉珠一样,韵调柔和而圆滑,给人一种悠扬悦耳的艺术美感。由优美的声音带来对文章的更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美读的最终目标。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考虑到这首诗在情节上比较简单,且叙事性强,学生会比较喜欢,也比较容易读出感情,于是我就想大胆地直接让学生配乐朗读。但时隔千年,学生读的时候难免会有一定的文字障碍,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又会破坏诗歌的“气”,丧失诗歌的“神”,再加上紧张的课时安排,所以在学习时,如何把“美读”与“疏通”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在教学时,大胆地舍去了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音乐,经由音乐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诗情。在整个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美读,配以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了节奏,读出了音韵,读出了感情,细细体味,让或忧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一节课下来,学生告诉我,说他们触到了作者的灵魂。
3.审读——一种对生命的理悟。审读要求教师将学生从“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唤醒,回归现实,带着理性的思考对诗歌进行认真研究,让学生把“情动”发展成“理悟”。如郑愁予的《错误》,学生有可能认为这首诗为爱情主题或表达一种哲理,甚至有学生认为这首诗不过是表达过客和“美丽的错误”的俗套等等,对这些理性的判断只要言之成理,就该积极肯定,使学生在审美判断中,情感走向成熟与理智。
二、给读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读中想象、感受、思考,享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师在上面讲的眉飞色舞、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听的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我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尴尬的问题。为什么学生难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经过深入的反思,我感觉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理解诗词,他们只是被动地在接受教师的讲授。诗词是文字最少、抒情性最强的文学体裁。它就像冰山,能看见的部分很少,水面下还隐藏着庞大的精华。那么怎样帮助学生真正去理解诗歌的美、增加他们的学诗热情呢?我想,我们可以尝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诗歌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强调对诗歌的吟咏,让诗歌教学读出花儿来。例如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时,我让学生美读之后“将诗化文”,将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改写成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效果非常好,学生的想象力让人欣喜,师生都受益匪浅。
三、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我每学期都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朗诵诗歌。学生参赛篇目以课文和教师推荐的课外篇目为主,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有参赛机会,参赛篇目如果过长,就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朗诵。比赛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并进行配乐。每次比赛,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比赛也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课标反复强调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阅读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是心灵感悟的过程,让“读”成为诗歌教学的主要教学法,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牟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