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该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但同时很多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致使“学案导学”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着一些差距。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问题对策
一、 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设计的学案被学生充分运用,做到先自学,尽力完成学案内容,然后把疑问带到课堂中跟同学们和老师做探讨,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学生经过课前的预习使得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课堂学习和生活中都开始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教师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面对挑战要会做出具体细致的分析、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为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提供了舞台。
三、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案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对“学案导学”理解不深,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差,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已经在使用此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但仍然存在着部分教师对其了解不深、不透以至于出现误解与偏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依然注重自己的讲授,教学与“学案导学”教学理念相背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相背离。依然有教师在课堂中突出自己的讲授,例如,学生在自学和合作探讨当中很多能自己搞懂的知识,但是教师还是要一遍遍去重复,长久以来学生在交流当中讲的就会少了,自然就会对教师的讲解形成依赖从而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部分小学生没能树立学习主人公观念,使用“学案”适应性差,部分学生还是把自己一味的当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解决疑问,而不是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运用“学案”的适应性较差,觉得学习任务繁重。不喜欢使用学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特别是在小组合作环节,存在学生不能完全融入到讨论交流的活动中的情况。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表示,一些后进生完成学案难度大。
第三,学校相关制度缺失,管理不到位,学校缺乏对教师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关知识系统的培训,在现实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是自己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报刊去了解“学案导学”模式的,另外学校对运用此模式进行教学的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执行不够严格。
四、 小学数学教师使用“学案导学”的对策研究
(一) 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要求转变观念和角色
新课改下,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那么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与观念也要做到转变,规定教师要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探索者、指导者和反思者。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指导者的身份,加速自己从“教”师到“导”师这样的一角色转变过程,做到信任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消除自主学习中的认知障碍,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收新知识。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堂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更合理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从而持续优化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 学生要树立学习主人公意识
素质教育目前不断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全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学生要一改自己只是知识内容的被动接受器这一想法,要树立学习的主人公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自己从一个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学习者,努力去发现问题并探索问题,感受收获新知掌握新技能的快乐和幸福,逐渐的从思想上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把学习当做是一件自己的事儿。
(三)学校给教师和学生缓冲期,按步推进“学案导学”
任何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都会经历从不接受到慢慢接触直至最后熟练应用的这么一个过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变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师也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做很大的角色转变,尤其是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要在很短的一个时间里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以及利用学案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和交流是很难完成和做到的,因此,要让他们各自适应自己新的角色,学会新的教学方法都会有一个过程,所以学校应该给师生一个缓冲期,做到循序渐进的推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五、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成功地有效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理论研究者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还要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探索有效途径,以期使此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创新,能够真正的提高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范增民.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3: 2-18.
[2] 高变英.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8-60.
[3] 王卫东,宋兆英.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7(36):27-29.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问题对策
一、 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设计的学案被学生充分运用,做到先自学,尽力完成学案内容,然后把疑问带到课堂中跟同学们和老师做探讨,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学生经过课前的预习使得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课堂学习和生活中都开始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教师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面对挑战要会做出具体细致的分析、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为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提供了舞台。
三、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案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对“学案导学”理解不深,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差,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已经在使用此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但仍然存在着部分教师对其了解不深、不透以至于出现误解与偏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依然注重自己的讲授,教学与“学案导学”教学理念相背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相背离。依然有教师在课堂中突出自己的讲授,例如,学生在自学和合作探讨当中很多能自己搞懂的知识,但是教师还是要一遍遍去重复,长久以来学生在交流当中讲的就会少了,自然就会对教师的讲解形成依赖从而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部分小学生没能树立学习主人公观念,使用“学案”适应性差,部分学生还是把自己一味的当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解决疑问,而不是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运用“学案”的适应性较差,觉得学习任务繁重。不喜欢使用学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特别是在小组合作环节,存在学生不能完全融入到讨论交流的活动中的情况。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表示,一些后进生完成学案难度大。
第三,学校相关制度缺失,管理不到位,学校缺乏对教师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关知识系统的培训,在现实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是自己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报刊去了解“学案导学”模式的,另外学校对运用此模式进行教学的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执行不够严格。
四、 小学数学教师使用“学案导学”的对策研究
(一) 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要求转变观念和角色
新课改下,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那么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与观念也要做到转变,规定教师要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探索者、指导者和反思者。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指导者的身份,加速自己从“教”师到“导”师这样的一角色转变过程,做到信任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消除自主学习中的认知障碍,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收新知识。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堂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更合理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从而持续优化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 学生要树立学习主人公意识
素质教育目前不断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全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学生要一改自己只是知识内容的被动接受器这一想法,要树立学习的主人公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自己从一个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学习者,努力去发现问题并探索问题,感受收获新知掌握新技能的快乐和幸福,逐渐的从思想上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把学习当做是一件自己的事儿。
(三)学校给教师和学生缓冲期,按步推进“学案导学”
任何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都会经历从不接受到慢慢接触直至最后熟练应用的这么一个过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变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师也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做很大的角色转变,尤其是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要在很短的一个时间里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以及利用学案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和交流是很难完成和做到的,因此,要让他们各自适应自己新的角色,学会新的教学方法都会有一个过程,所以学校应该给师生一个缓冲期,做到循序渐进的推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五、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成功地有效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理论研究者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还要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探索有效途径,以期使此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创新,能够真正的提高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范增民.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3: 2-18.
[2] 高变英.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8-60.
[3] 王卫东,宋兆英.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7(3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