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外伤性黄斑裂孔愈合及视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外伤性黄斑裂孔愈合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眼球钝挫伤所致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47例4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占80.9%;女性9例,占19.1%.平均年龄(29.6±10.2)岁.根据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为21、26只眼.两组间平均年龄(t=-2.21)、平均视力(Z=-2.72)、平均黄斑裂孔直径(t=-4.76)、合并眼后节损伤构成比(x2=5.4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采用Humphrey OCT-2010型检查仪观察患眼黄斑裂孔情况;GVERIS4.2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测仪观察患眼N1、P1波在中心凹和黄斑区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时.非手术治疗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组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14 %C3F8气体内加压手术.治疗后随访12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两组患眼黄斑裂孔愈合、视力以及N1、P1波振幅密度、潜伏时改善情况.手术治疗组同时观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21只眼中,黄斑裂孔自行愈合7只眼,占33.3%.平均视力0.27±0.2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5).mfERG检查结果,N1波中心凹、黄斑区振幅密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0、5.06,P<0.05);潜伏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2.07,P>0.05).手术治疗组26只眼中,黄斑裂孔愈合18只眼,占69.2%.平均视力0.15±0.07,与手术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有意义(Z=-1.79,P>0.05).mfERG检查结果,N1波黄斑区振幅密度较治疗前提高6只眼,治疗前后N1波黄斑区振幅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N1波黄斑区潜伏时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P<0.05).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直径较小的外伤性黄斑裂孔,非手术治疗后部分患眼能够自愈且视功能预后较好;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提高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愈合率,但视功能改善并不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苯丙氨酸对胚胎干细胞(ESC)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定向分化诱导效率的影响.方法 H1人ESC(hESC)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mTeSR培养基常规培养.细胞克隆过度融合后
目的 分析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的微小RNA表达谱,筛选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有关的微小RNA.方法 7日龄健康C57BL/6J小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OIR组,每
目的 评价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眼弓蛔虫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确诊为眼弓蛔虫病的50例患者(眼弓蛔虫病组)、就诊于耳鼻喉科的152例患者(血清对照组)及就诊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ROP的49例患儿9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阈值前病变1型7例14只眼,阈值期病
@@
@@
@@
@@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眼脉络膜厚度(C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开放性无对照研究。临床确诊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31例31只眼(AMD组)以及病理性近视CNV患者33例33只眼(病理性近视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之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AMD组、病理性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