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已载入史册,教育的未来发展,将在千万教育工作者的手中创造。教育教学的改革,专家教授的论述,笔者高山仰止;教育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笔者佩服,五体投地,38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验教训,不在少数。前些时日,笔者从不同侧面,撰文,在多家刊物上,已作了些许总结。小文只是选取教育教学中的另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冷静思考。实属冰山一角,不足挂齿。望读此小文的同仁多提富于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关键词:惩戒;批评;亲情;乡情;师生情;火候;人才;法律
我国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它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日常行为,也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使教育教学有法可依。与旧体制下的中国教育相比,其变化,真是天翻地覆。
但,这些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确实出现了与教育初衷相悖的现象,诸如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所说:现在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弥漫着“在家中,父母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不敢管”的气息。学生“调皮捣蛋”,家长“闹事”,叫人“堂屋里打槤枷~试(视)上试(视)下”。谁遇着,都会骑虎难下,左右为难。豆腐掉在灰窝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在此两难之中,笔者比其锋芒,采用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笨方法,诸如小文所述的令人感动的亲人情,令人陶醉的老乡情,令人放心的师生情等,在一个相对的时期内,一个特定的环境内,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运用恰当,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供各为同仁参考,绝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40年后的今天,已不再是40年前的当日。《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送审稿)》就像催生剂,促成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实施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诞生。笔者真是欣喜若狂,期盼它早日成为正式的法律条文,进一步明确地规范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途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相信这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故而写此小文,与各为同仁共同勉。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是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诗句,它描绘了乡村热情而又純朴的民风。陆游在《游山西村》里也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可见古老而又传统的民风源远流长,至今,在我们乡村依然流传。浓浓的亲人情让人感染,绵绵的老乡情让人陶醉,淡淡的师生情让人放心。它成了我们乡村中小学天然的育人环境和天然的育人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淡淡的师生情让人放心
那年秋日,开学,我早早地把教室打扫干净,桌椅摆放整齐,拿着花名册,迎侯新生的到来。
上午8时许,就有人来到我所在的教室门口,只听一声亲切的叫声:都老师早,今年代这个班啦!我一看,这不是早些年毕业的学生唐某吗?一阵寒暄过后,他指着小A说:这就是我儿子。交给都老师了。不听话,你给我打就是了。我面带微笑,对小A说:这可是你爸说的:打。小心哦!
转眼已开学两个多周了。一天午休时,小A来请假了:都老师,我病了,想回家看病。看病,应该的,我立马准假了。只见小A走出教室没多远,就飞快地跑起来了。我一看,这哪像有病的样子。半小时后,我叫来小A的邻居小廖:你回家给我侦查一下,看看小A在干什么?不一会儿,小廖返校说:他和其他几个同学在家打牌。好嘛,真是胆大包天。我在小廖带领下,迅速来到现场抓了个现行。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揪过来,按在我的大腿上,右手高高举起,还没落下来呢,只听得:哎呀,老师别打呀,我要上学。我听后,一松手,气呼呼的说:快!滚!说时迟 那时快,这三个学生撒腿就跑。
傍晚时分,小A的妈妈找到我办公室,对我说:都老师,你打的好,你不知道,小A他爸爸不在家,我管不住他。只要你不把他打伤了,打残了,我没意见。说来,大家可能不信,自此以后小A有了明显的变化。
次年正月开学的第一天,小A爸带着小A径直来到我家,嘘寒问暖过后,单刀直入:都老师,我的儿子我的知道,调皮、不听话,该打就打都是了。我常年在外打工,管不了他。他妈妈的话他又不听,你给我管严些,我感谢你。你是我老师。你,我还不了解嘛?我把儿子交给你,我放心。《教师法》明文规定: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总是缩手缩脚,生怕惹火烧身。因为这样的例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在不少。记得一节体育课上,某生不按规程操作,体育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某生顶嘴,老师不小心开口骂了他,某生哭着跑出校大门,不到半个小时,某生就带着家长气冲冲地来到学校,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抓着该体育老师的衣服,猛的一扯!只听嘶的一声,衣服破了。闹到校长办公室,也没能解决问题。学生家长“得理不饶人”。校长只好报了警……像这种情况,学校每年都有发生。
现在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弥漫着“在家中父母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不敢管”的气息。这是对鼓励教育的误解。2019年5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适当行使惩戒权,既是教师的基本管理权,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没有一定的惩戒权,对学生不敢管,不愿管,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2017年至2019年广东省,青岛市规定:中小学校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适当惩戒;情节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分。学校的惩戒规定应当向学生公开。〔1〕周洪宇认为,青岛和广东的做法,对于推动学生发展和依法治教都有着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当然,实施惩戒时,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千万不要自找苦吃,更不能违法。在本案例中,我也只是吓唬吓唬,并没有真“打”。即使这样,也是基于小A的爸和我之间一点儿淡淡的师生情。 笔者期盼《中小学教师实施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早日成为正式的法律条文。
二、绵绵的老乡情让人陶醉
我们乡下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走访,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正是湖北教育厅“万千百~走万家”工程的要求。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两个同事下乡走访,来到一个夹沟里,小溪流水哗哗,清澈见底,凉风幽幽,春暖花开,香气四溢,真是世外桃源。于是,我们坐下来,歇会儿,喘口气,洗洗手,觉得口渴,就顺手捧起一捧水,喝下,“哇,好甜呀!好久没喝到家乡的水了。”同事们也都哈哈大笑起来。突然听到对岸传来清脆的喊叫声:是都老师吗?未见其人,却先闻其声。我愣了一会儿,马上回应:“是啊,哪位?”“你学生小B的爸爸。过来歇会儿,喝杯茶”。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谈笑风生,言语间提起了往事。
前些年,他家贫,女儿懂事,经常在家叨叨,要回家帮父母或外出去打工,贴补家用,让弟弟好好读书。母亲经不住女儿的磨蹭,有些犹豫。难怪小B在校读书时,经常借故请假,甚至逃课,把老师的批评当耳旁风。得知这一情况,我就主动上门做工作,并且给了她一些“优惠政策”:第一,可以缓交学费,由我垫付(事实也这样做了,学生毕业三年后,学生的母亲把所欠的部分学费亲自送到我家)。第二,农忙季节,学生可以适当在家帮忙,落下的课,由任课老师抽空补上。我的要求是:力争使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考上县重点高中。第三,老师的批评、“体罚”,合法的合情合理的,应虚心接受。
气也喘了,茶也喝了,天也聊了,该走了,哪知,一抬头“悠然见南山”:小B的妈妈一手提着老母鸡,一手拿着菜刀……临了,小B的爸说:“办完事,返回来吃午饭。我等你!别让我失望”。等我返回时,小B爸正在门口等我呢,盛情难却,只好打扰了。饭桌上,小B的爸端着酒杯说:“都老师,这杯酒我敬你……我代表我女儿敬你……我女儿已考上大学了……”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儿,也是敬酒最好的理由。
做教师的不就盼着这一天吗?学生有出息了,父母有盼头了,老师的批评、“体罚”,全抛在九霄云外了。一茬又一茬,一届又一届,一辈又一辈,一辈强似一辈,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你们年轻人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年轻人身上。”〔2〕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有希望了,不就是我们老师希望看到的吗?
酒杯里的烈酒,清纯、绵柔…
三、浓浓的亲人情让人感动
上文说了喝,下面说说吃,看来我这人还真是有口福。
那年冬天(寒假前),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走进办公室,很有礼貌的问:“哪位是都老师?“这位长者是谁,我怎么不认识?”“我是。你是……”“我是小C的父亲”。“哦,请坐”。“我家年猪杀了,我是来接你和老师们到我家坐坐”。
请吃杀猪饭,是乡村邻里之间的习俗,与我有何干?
说来话长,我就长话短说。小C他爸爸晚来得子,对小C宠爱有加,在家是一宝贝疙瘩。小C在校卻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挨批评、写检查、抄课文、罚跑步、面壁思过、打扫卫生,都是家常便饭,屡教不改。时间长了,我发现他有一大优点:对人热情,喜欢劳动,爱管“闲事”。一日,我把他叫到家里,拉拉家常,问问:你父亲叫什么?爷爷什么辈儿?经过交谈,我知道了:原来是我妈妈娘家人。我就跟他说了这层关系,并且郑重地告诉他:你是我的小舅舅。他不好意思地说:“”可你是我老师啊!”“是啊。缘分吧。你现在在我班上读书,以后……”话没说完,他就抢过去了:“你放心。我以后好好读书,好好听话,不给你丢脸。”看来,火候到了,我问:“你能帮我一个忙吗?”“能。”“当卫生委员,为同学们服务。”“行。”真痛快。自此以后,小c的表现逐渐好转,学习也以前用心了,在我的监督下,工作也出色。年终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俗语说:血溶于水。血缘亲情,大概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吧。
结语:关键在火候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纪,家有家规,道有道范。国家制定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作为执行者,可不能喊喊口号而已。若一把钥匙一把锁,什么钥匙开什么锁,抓住学生个性特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握火候,不失时机,乘热打铁,“铁”,久炼,也能成“钢”。
文献注释:
[1]2017年3月20日《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送审稿)》(2019年5月)
[2]毛泽东《在莫斯科留苏青年学生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惩戒;批评;亲情;乡情;师生情;火候;人才;法律
我国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它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日常行为,也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使教育教学有法可依。与旧体制下的中国教育相比,其变化,真是天翻地覆。
但,这些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确实出现了与教育初衷相悖的现象,诸如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所说:现在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弥漫着“在家中,父母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不敢管”的气息。学生“调皮捣蛋”,家长“闹事”,叫人“堂屋里打槤枷~试(视)上试(视)下”。谁遇着,都会骑虎难下,左右为难。豆腐掉在灰窝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在此两难之中,笔者比其锋芒,采用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笨方法,诸如小文所述的令人感动的亲人情,令人陶醉的老乡情,令人放心的师生情等,在一个相对的时期内,一个特定的环境内,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运用恰当,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供各为同仁参考,绝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40年后的今天,已不再是40年前的当日。《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送审稿)》就像催生剂,促成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实施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诞生。笔者真是欣喜若狂,期盼它早日成为正式的法律条文,进一步明确地规范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途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相信这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故而写此小文,与各为同仁共同勉。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是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诗句,它描绘了乡村热情而又純朴的民风。陆游在《游山西村》里也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可见古老而又传统的民风源远流长,至今,在我们乡村依然流传。浓浓的亲人情让人感染,绵绵的老乡情让人陶醉,淡淡的师生情让人放心。它成了我们乡村中小学天然的育人环境和天然的育人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淡淡的师生情让人放心
那年秋日,开学,我早早地把教室打扫干净,桌椅摆放整齐,拿着花名册,迎侯新生的到来。
上午8时许,就有人来到我所在的教室门口,只听一声亲切的叫声:都老师早,今年代这个班啦!我一看,这不是早些年毕业的学生唐某吗?一阵寒暄过后,他指着小A说:这就是我儿子。交给都老师了。不听话,你给我打就是了。我面带微笑,对小A说:这可是你爸说的:打。小心哦!
转眼已开学两个多周了。一天午休时,小A来请假了:都老师,我病了,想回家看病。看病,应该的,我立马准假了。只见小A走出教室没多远,就飞快地跑起来了。我一看,这哪像有病的样子。半小时后,我叫来小A的邻居小廖:你回家给我侦查一下,看看小A在干什么?不一会儿,小廖返校说:他和其他几个同学在家打牌。好嘛,真是胆大包天。我在小廖带领下,迅速来到现场抓了个现行。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揪过来,按在我的大腿上,右手高高举起,还没落下来呢,只听得:哎呀,老师别打呀,我要上学。我听后,一松手,气呼呼的说:快!滚!说时迟 那时快,这三个学生撒腿就跑。
傍晚时分,小A的妈妈找到我办公室,对我说:都老师,你打的好,你不知道,小A他爸爸不在家,我管不住他。只要你不把他打伤了,打残了,我没意见。说来,大家可能不信,自此以后小A有了明显的变化。
次年正月开学的第一天,小A爸带着小A径直来到我家,嘘寒问暖过后,单刀直入:都老师,我的儿子我的知道,调皮、不听话,该打就打都是了。我常年在外打工,管不了他。他妈妈的话他又不听,你给我管严些,我感谢你。你是我老师。你,我还不了解嘛?我把儿子交给你,我放心。《教师法》明文规定: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总是缩手缩脚,生怕惹火烧身。因为这样的例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在不少。记得一节体育课上,某生不按规程操作,体育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某生顶嘴,老师不小心开口骂了他,某生哭着跑出校大门,不到半个小时,某生就带着家长气冲冲地来到学校,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抓着该体育老师的衣服,猛的一扯!只听嘶的一声,衣服破了。闹到校长办公室,也没能解决问题。学生家长“得理不饶人”。校长只好报了警……像这种情况,学校每年都有发生。
现在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弥漫着“在家中父母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不敢管”的气息。这是对鼓励教育的误解。2019年5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适当行使惩戒权,既是教师的基本管理权,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没有一定的惩戒权,对学生不敢管,不愿管,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2017年至2019年广东省,青岛市规定:中小学校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适当惩戒;情节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分。学校的惩戒规定应当向学生公开。〔1〕周洪宇认为,青岛和广东的做法,对于推动学生发展和依法治教都有着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当然,实施惩戒时,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千万不要自找苦吃,更不能违法。在本案例中,我也只是吓唬吓唬,并没有真“打”。即使这样,也是基于小A的爸和我之间一点儿淡淡的师生情。 笔者期盼《中小学教师实施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早日成为正式的法律条文。
二、绵绵的老乡情让人陶醉
我们乡下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走访,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正是湖北教育厅“万千百~走万家”工程的要求。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两个同事下乡走访,来到一个夹沟里,小溪流水哗哗,清澈见底,凉风幽幽,春暖花开,香气四溢,真是世外桃源。于是,我们坐下来,歇会儿,喘口气,洗洗手,觉得口渴,就顺手捧起一捧水,喝下,“哇,好甜呀!好久没喝到家乡的水了。”同事们也都哈哈大笑起来。突然听到对岸传来清脆的喊叫声:是都老师吗?未见其人,却先闻其声。我愣了一会儿,马上回应:“是啊,哪位?”“你学生小B的爸爸。过来歇会儿,喝杯茶”。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谈笑风生,言语间提起了往事。
前些年,他家贫,女儿懂事,经常在家叨叨,要回家帮父母或外出去打工,贴补家用,让弟弟好好读书。母亲经不住女儿的磨蹭,有些犹豫。难怪小B在校读书时,经常借故请假,甚至逃课,把老师的批评当耳旁风。得知这一情况,我就主动上门做工作,并且给了她一些“优惠政策”:第一,可以缓交学费,由我垫付(事实也这样做了,学生毕业三年后,学生的母亲把所欠的部分学费亲自送到我家)。第二,农忙季节,学生可以适当在家帮忙,落下的课,由任课老师抽空补上。我的要求是:力争使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考上县重点高中。第三,老师的批评、“体罚”,合法的合情合理的,应虚心接受。
气也喘了,茶也喝了,天也聊了,该走了,哪知,一抬头“悠然见南山”:小B的妈妈一手提着老母鸡,一手拿着菜刀……临了,小B的爸说:“办完事,返回来吃午饭。我等你!别让我失望”。等我返回时,小B爸正在门口等我呢,盛情难却,只好打扰了。饭桌上,小B的爸端着酒杯说:“都老师,这杯酒我敬你……我代表我女儿敬你……我女儿已考上大学了……”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儿,也是敬酒最好的理由。
做教师的不就盼着这一天吗?学生有出息了,父母有盼头了,老师的批评、“体罚”,全抛在九霄云外了。一茬又一茬,一届又一届,一辈又一辈,一辈强似一辈,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你们年轻人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年轻人身上。”〔2〕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有希望了,不就是我们老师希望看到的吗?
酒杯里的烈酒,清纯、绵柔…
三、浓浓的亲人情让人感动
上文说了喝,下面说说吃,看来我这人还真是有口福。
那年冬天(寒假前),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走进办公室,很有礼貌的问:“哪位是都老师?“这位长者是谁,我怎么不认识?”“我是。你是……”“我是小C的父亲”。“哦,请坐”。“我家年猪杀了,我是来接你和老师们到我家坐坐”。
请吃杀猪饭,是乡村邻里之间的习俗,与我有何干?
说来话长,我就长话短说。小C他爸爸晚来得子,对小C宠爱有加,在家是一宝贝疙瘩。小C在校卻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挨批评、写检查、抄课文、罚跑步、面壁思过、打扫卫生,都是家常便饭,屡教不改。时间长了,我发现他有一大优点:对人热情,喜欢劳动,爱管“闲事”。一日,我把他叫到家里,拉拉家常,问问:你父亲叫什么?爷爷什么辈儿?经过交谈,我知道了:原来是我妈妈娘家人。我就跟他说了这层关系,并且郑重地告诉他:你是我的小舅舅。他不好意思地说:“”可你是我老师啊!”“是啊。缘分吧。你现在在我班上读书,以后……”话没说完,他就抢过去了:“你放心。我以后好好读书,好好听话,不给你丢脸。”看来,火候到了,我问:“你能帮我一个忙吗?”“能。”“当卫生委员,为同学们服务。”“行。”真痛快。自此以后,小c的表现逐渐好转,学习也以前用心了,在我的监督下,工作也出色。年终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俗语说:血溶于水。血缘亲情,大概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吧。
结语:关键在火候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纪,家有家规,道有道范。国家制定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作为执行者,可不能喊喊口号而已。若一把钥匙一把锁,什么钥匙开什么锁,抓住学生个性特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握火候,不失时机,乘热打铁,“铁”,久炼,也能成“钢”。
文献注释:
[1]2017年3月20日《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送审稿)》(2019年5月)
[2]毛泽东《在莫斯科留苏青年学生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