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同数学课的质量优劣有着紧密的联系。好的导入设计能增添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高校课堂创造奠定了有利的环境。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导入法,是课堂更加的充满激情,更加的和谐。
关键词:数学导入;游戏;情境;设疑
数学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新颖、精致的导入,可有效的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一、游戏导入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能最大限度的活跃课堂气氛,甚至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接近新的知识。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导入时,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可以让全班学生有节奏的规律做“拍拍手”的小游戏。接着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自然能用简单的语言形容出“规律”的定义。同时,顺着学生的“拍手规律”,自然而然导入到新课中来。又如在教《找次品》一课中,可以设计与学生玩“脑筋急转弯”发口香糖的游戏:设置三道题目让学生猜,每猜对一次,发口香糖一粒。三道题猜完后,可以手拿2瓶口香糖相继谈话:“刚才同学对了三道题,其中有一瓶口香糖给了回答问题学生三粒,如果剩下的放在超市卖肯定是不行了,那是次品,请大家想一想,谁有办法帮助老师把这瓶口香糖找出来”通过这个游戏,在传授找次品新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发口香糖这一环节看似与课堂无关,实际是为导入新课卖下了伏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情境导入
课改以来,老师们使用最为频繁的就是情境导入法。运用情境导入能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这些知识的认知,学生能通过生活中实际经验的回忆、加工,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实际学习目标出发,有意识、有目的的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导入新课。如教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导入:课件直接出示主题图“校园的早晨”图片,同时让学生仔细观看图片,找出期中的细节。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说一说的形式。学生的预设答案会是这样的:学校有做操的学生;有拿三角板的教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等等。在讨论的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如:做操的学生伸开双臂组成的角,足球场球门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等,通过初步感知角,从而由此引出角。这就是运用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因为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其实处处会见到角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角,运用找角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就能唤起学生的记忆。在经过一系列的知识重组和建构后,自然而然的能抽象出“角”来,理解“角”的定义。
三、设疑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需要老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必然促使学生自觉的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教《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让学生先说出一些3的倍数的数,接着告诉学生:你们每人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算一算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考考老师,看老师能不能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此话一出,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要考考老师。我一一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后,学生们感到十分的惊讶:老师一定是用了什么诀窍!这时,我抓住火候,顺势导入:你们想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吗?我们一起来探讨。教学时,通过设置一个这样简单的悬念,促使学生在强烈的释疑心理驱使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四、迁移导入
数学的学科逻辑性、系统性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延伸。根据认知心理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师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可以在旧知复习中对之进行重组,从而引出新知,即通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如教学《除算思路和竖式写法》时,我先复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本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让学生板演,然后组织学生回顾梳理:计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考虑除的顺序,余数要比除数小,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这样新课就顺利进行了,教师要利用知识间内在联系,巧妙的组织教材,应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等综合因素,巧妙、灵活设置导入方法,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大脑兴奋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在迫切求知的心情下进行新课。
关键词:数学导入;游戏;情境;设疑
数学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新颖、精致的导入,可有效的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一、游戏导入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能最大限度的活跃课堂气氛,甚至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接近新的知识。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导入时,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可以让全班学生有节奏的规律做“拍拍手”的小游戏。接着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自然能用简单的语言形容出“规律”的定义。同时,顺着学生的“拍手规律”,自然而然导入到新课中来。又如在教《找次品》一课中,可以设计与学生玩“脑筋急转弯”发口香糖的游戏:设置三道题目让学生猜,每猜对一次,发口香糖一粒。三道题猜完后,可以手拿2瓶口香糖相继谈话:“刚才同学对了三道题,其中有一瓶口香糖给了回答问题学生三粒,如果剩下的放在超市卖肯定是不行了,那是次品,请大家想一想,谁有办法帮助老师把这瓶口香糖找出来”通过这个游戏,在传授找次品新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发口香糖这一环节看似与课堂无关,实际是为导入新课卖下了伏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情境导入
课改以来,老师们使用最为频繁的就是情境导入法。运用情境导入能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这些知识的认知,学生能通过生活中实际经验的回忆、加工,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实际学习目标出发,有意识、有目的的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导入新课。如教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导入:课件直接出示主题图“校园的早晨”图片,同时让学生仔细观看图片,找出期中的细节。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说一说的形式。学生的预设答案会是这样的:学校有做操的学生;有拿三角板的教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等等。在讨论的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如:做操的学生伸开双臂组成的角,足球场球门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等,通过初步感知角,从而由此引出角。这就是运用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因为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其实处处会见到角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角,运用找角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就能唤起学生的记忆。在经过一系列的知识重组和建构后,自然而然的能抽象出“角”来,理解“角”的定义。
三、设疑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需要老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必然促使学生自觉的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教《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让学生先说出一些3的倍数的数,接着告诉学生:你们每人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算一算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考考老师,看老师能不能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此话一出,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要考考老师。我一一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后,学生们感到十分的惊讶:老师一定是用了什么诀窍!这时,我抓住火候,顺势导入:你们想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吗?我们一起来探讨。教学时,通过设置一个这样简单的悬念,促使学生在强烈的释疑心理驱使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四、迁移导入
数学的学科逻辑性、系统性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延伸。根据认知心理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师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可以在旧知复习中对之进行重组,从而引出新知,即通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如教学《除算思路和竖式写法》时,我先复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本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让学生板演,然后组织学生回顾梳理:计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考虑除的顺序,余数要比除数小,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这样新课就顺利进行了,教师要利用知识间内在联系,巧妙的组织教材,应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等综合因素,巧妙、灵活设置导入方法,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大脑兴奋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在迫切求知的心情下进行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