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为构建积极健康的食品行业,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应运而生,成為人们健康保障的有力措施。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展开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本文论述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分析其局限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检验
引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重视,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是衡量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和法制法规建设完善性的重要标尺。我们亟需寻找到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食品要安全,标准应先行。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准守的准则,具有约束食品生产企业的作用,是判定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3]。假如不具有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企业将没有可信的参考依据,生产和管理将是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食品安全标准也是推动食品国际贸易、提高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与我国的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及完善,进而导致了欧洲国家利用其先进食品标准体系,对我国食品企业实施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情况发生。因此,亟需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工作。
一、食品安全标准的涵义
食品安全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品安全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保证让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流程有系统、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的依据[4]。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四个层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是主体[5]。我国目前发布的食品安全标准涵盖了食品生产的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指标、农药残留、兽药 残留、生物毒素、污染物等内容。食品安全标准具有适应性、先进性、强制性、广泛性、安全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了食品行业积极健康发展以及食品安全卫生监管向前发展。
二、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检验中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凭肉眼和生活常识判定食品中非法使用了添加剂以及非食用物质,更多的是寄希望于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无以规矩,不成方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食品检验部门的技术规范和判断依据,反映了国家食品安全程度。根据检测机构是否正确使用国家标准要求的检测方法,来判断其出具的食品检验检测报告是否有法律效应,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判定检测结果的符合性。因此,在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中,相关的方法类、基础类和产品类三类标准会被频繁使用,而原先推荐性检验方法标准在整合下已经基本修订为强制性标准[6],如食品国家标准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方法,由GB/T 5009.11-2003修订为 GB 5009.11-2014。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在食品出厂时对其进行检验(除了快检),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得到真实可信的数据。
三、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食品检测标准存在某些弊端。首先,食品分类系统不完善,缺乏统一性,目前具有食品分类功能的标准主要是GB 2760-2014、GB 2761-2017、GB 2762-2017以及GB 2763-2019,但各标准之间不具备食品统一分类,造成同一类食品在不同标准中类别归属不同。如在 GB 2760-2014油炸烘炒豆类归为熟制坚果与籽类,而在GB 2762-2017 中按豆类制品判定。其次,某些标准欠缺可操作性,GB 2762-2017涉及的干制品脱水率的问题,需要干制品的污染物限量根据生产者提供的脱水率或浓缩率信息进行折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不能够提供脱水率或者有提供不真实的脱水率的情况,造成食品检验机构的被动局面。另外,很多新型食品在市面上的出现,给检测带来相应的挑战[7]。相应食品检测方标准的不完善,没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标准来监管,或者是有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有局限,如若根据当时食用油的食品安全标准指标对地沟油进行检测辨别,检测结果全部为“合格”[8],又比如香菇不在GB 5009.34-2016所适用的食品范围内,这与实际操作不相符。
食品安全标准可以概括为一种“从有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逐步完善过程。通过有效地管理食品安全标准理,加快统一的食品分类标准的制定、修订完善现存标准、废止不适用标准等,形成科学先进的食品安全标准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且呈现出技术化发展趋势,影响了民众对整个食品行业的信心以及对政府的信任。通过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把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因素,依据相关性形成科学化的有机整体,从而发挥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9]。食品安全标准为广大群众人身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引导和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标准化的重要依据,望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能够日益完善,更好的保障人们生活。
参考文献:
[1] 安鹏宁. 湖南省四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调查研究[D].南华大学,2014.
[2] 黄铁苗,徐常建.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J]. 消费经济,2017,(03):3-8.
[3] 徐子涵,徐加卫,郑世来,茅林春. 浅析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 食品工业,2016,(01):269-272.
[4] 庹宗彦. 浅议食品安全标准[J]. 中国标准导报,2015,(07):71-73.
[5] 管骁,易翠平,徐斐.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问题的思考[J]. 食品与机械,2009,(03):143-145.
[6] 张周建,卢丹,陈雨牵,张卫兵. 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04):1514-1517.
[7] 张培培.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J]. 科技与企业,2013,(10):318. [2017-09-29]. DOI:10.13751/j.cnki.kjyqy.2013.10.340
[8] 魏奎.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3.
[9] 温群香.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 轻工标准与质量,2015,(03):25-26.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检验
引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重视,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是衡量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和法制法规建设完善性的重要标尺。我们亟需寻找到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食品要安全,标准应先行。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准守的准则,具有约束食品生产企业的作用,是判定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3]。假如不具有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企业将没有可信的参考依据,生产和管理将是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食品安全标准也是推动食品国际贸易、提高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与我国的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及完善,进而导致了欧洲国家利用其先进食品标准体系,对我国食品企业实施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情况发生。因此,亟需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工作。
一、食品安全标准的涵义
食品安全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品安全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保证让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流程有系统、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的依据[4]。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四个层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是主体[5]。我国目前发布的食品安全标准涵盖了食品生产的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指标、农药残留、兽药 残留、生物毒素、污染物等内容。食品安全标准具有适应性、先进性、强制性、广泛性、安全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了食品行业积极健康发展以及食品安全卫生监管向前发展。
二、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检验中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凭肉眼和生活常识判定食品中非法使用了添加剂以及非食用物质,更多的是寄希望于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无以规矩,不成方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食品检验部门的技术规范和判断依据,反映了国家食品安全程度。根据检测机构是否正确使用国家标准要求的检测方法,来判断其出具的食品检验检测报告是否有法律效应,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判定检测结果的符合性。因此,在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中,相关的方法类、基础类和产品类三类标准会被频繁使用,而原先推荐性检验方法标准在整合下已经基本修订为强制性标准[6],如食品国家标准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方法,由GB/T 5009.11-2003修订为 GB 5009.11-2014。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在食品出厂时对其进行检验(除了快检),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得到真实可信的数据。
三、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食品检测标准存在某些弊端。首先,食品分类系统不完善,缺乏统一性,目前具有食品分类功能的标准主要是GB 2760-2014、GB 2761-2017、GB 2762-2017以及GB 2763-2019,但各标准之间不具备食品统一分类,造成同一类食品在不同标准中类别归属不同。如在 GB 2760-2014油炸烘炒豆类归为熟制坚果与籽类,而在GB 2762-2017 中按豆类制品判定。其次,某些标准欠缺可操作性,GB 2762-2017涉及的干制品脱水率的问题,需要干制品的污染物限量根据生产者提供的脱水率或浓缩率信息进行折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不能够提供脱水率或者有提供不真实的脱水率的情况,造成食品检验机构的被动局面。另外,很多新型食品在市面上的出现,给检测带来相应的挑战[7]。相应食品检测方标准的不完善,没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标准来监管,或者是有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有局限,如若根据当时食用油的食品安全标准指标对地沟油进行检测辨别,检测结果全部为“合格”[8],又比如香菇不在GB 5009.34-2016所适用的食品范围内,这与实际操作不相符。
食品安全标准可以概括为一种“从有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逐步完善过程。通过有效地管理食品安全标准理,加快统一的食品分类标准的制定、修订完善现存标准、废止不适用标准等,形成科学先进的食品安全标准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且呈现出技术化发展趋势,影响了民众对整个食品行业的信心以及对政府的信任。通过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把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因素,依据相关性形成科学化的有机整体,从而发挥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9]。食品安全标准为广大群众人身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引导和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标准化的重要依据,望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能够日益完善,更好的保障人们生活。
参考文献:
[1] 安鹏宁. 湖南省四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调查研究[D].南华大学,2014.
[2] 黄铁苗,徐常建.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J]. 消费经济,2017,(03):3-8.
[3] 徐子涵,徐加卫,郑世来,茅林春. 浅析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 食品工业,2016,(01):269-272.
[4] 庹宗彦. 浅议食品安全标准[J]. 中国标准导报,2015,(07):71-73.
[5] 管骁,易翠平,徐斐.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问题的思考[J]. 食品与机械,2009,(03):143-145.
[6] 张周建,卢丹,陈雨牵,张卫兵. 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04):1514-1517.
[7] 张培培.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J]. 科技与企业,2013,(10):318. [2017-09-29]. DOI:10.13751/j.cnki.kjyqy.2013.10.340
[8] 魏奎.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3.
[9] 温群香.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 轻工标准与质量,2015,(0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