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亮程的文笔,冷得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心灵,寒风吹彻,让我这生长在江南的女孩,禁不住浑身瑟缩了起来。
  从小认为,雪是洁白,是丰盈,是一床天地间的冬被,然而在遥远的西北,它却把你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让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让你感到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文字太过磅礴,初读之时,仿佛一道闪电划过心灵,我震撼了。寒冷,竟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能将人的一根骨头冻坏在寒夜里,能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冻死在雪路上,能让人围抱着火炉,却再也暖不回当年的自己。
  第二遍读,刺骨的却是心寒。春去秋来,风,总有暖起来的时候。正如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阳光暖融融地爬上窗棂,斑斑驳驳地落在墙上。然而我依旧觉得冰凉刺骨。那个趴在牛车里的孩子,面对漫天的雪花,内心的恐惧与无助,一定剥夺了他内心的最后一丝温暖。那个风雪中浑身结满冰霜的老者,生命之烛熄灭的一刹那,心灵深处是多少个冬天所不及的寒冷,以至于作者的那丛炉火,帮不了他抵御半点心中的冰霜。村里的姑妈在寒冷中死去,至死也未等到那句“过来喧喧”的承诺。她抱着炉火偎在矮土屋里,然而心灵却被寒风吹彻,孤单比寒风更冷,即使儿女的孝顺暂时温暖了她的季节,但正如那风雪中的老者般,儿女只能看她被冰雪一点点覆盖,却无能为力。
  第三遍读,读到了雪夜中不灭的一簇炉火。劈好木柴,整齐地码在窗台下,等待着大雪来临。让柴火在炉中通红地燃烧,将手与脸烤得发燙,吃着咸菜馍馍,想着那些入神而深远的事。任凭背脊依旧凉飕飕的,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便已足矣。雪并非如此可怕,因为生命中处处有炉火。哪怕这炉火并没有吞噬所有的寒冷,它毕竟有过温度的存在,藏在人灵魂的深处。而在寒冷的心中,这仅有的温暖变得弥足珍贵。多少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追寻过这簇炉火?即使在炉火前倒下,仍感受不到一丝热,火光却一直在记忆里闪闪发亮。心,便暖了起来。
  第四遍读,读到了雪的温度。雪依旧是丰盈,是洁白,无论是活蹦乱跳地迎接,还是蜷缩在屋子里,终究躲不过雪的到来。雪夜里,除了炉火要烤热手与脸,背脊也应被寒风吹彻。王开岭曾说过“没有雪的冬天,还有季节的尊严吗?”冬天,有多少人用自己的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由此来反省,来领悟,来升华。冷,真好。大寂静,真好。
  世界上多是的风霜雪雨,让其余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风吹彻,又何尝不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呢?如果你已是一个沧桑的人,你需要雪夜里的一簇炉火;如果你还是一个心如赤子的人,你需要炉火外的那个雪夜;如果你的心灵饱经风霜而依旧澄明如水,你能在雪夜里,拥抱着内心的炉火,任凭寒风吹彻,慢慢远行……
  [作者通联:浙江柯桥中学高三(12)班]
其他文献
【技法阐释】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穿越风雨,战胜坎坷,收获幸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阔步前进。一滴水能够映照太阳的灿烂光辉。一个小物件也许就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朵浪花,40春秋交响曲里的美妙音符。选准反映时代变迁的物件——物真,是写好“礼赞改革开放40年”散文的前提。物件须有事件加以演绎,讲好拨动心灵琴弦的故事——事真,才能闪发时代光华。最后,打造掀起感情大潮的结尾——情真。  
期刊
入夏之后,京城热浪滚滚,人们大汗淋漓,叫苦不迭。面对酷夏,我却并无难以承受之感。  一个人生活在地球上,如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一样,对严冬的风雪;夏日的炎阳,以及大自然种种赐予,都因各种生存境遇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承受能量。一头沙漠骆驼,在干渴的沙海之中,可以一周不喝一滴水;小小的蜗牛,能在冰冻条件下正常生存。人为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适应自然突变的能力,虽远远不能与许多动物相比,但也因生存状态的不同
期刊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到作者的笔名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谚语。无论有意还是无心,这个笔名都是书中人物历程的真实写照。  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年代,也是一个难以叙述的年代。由于某些必须承认的错误,极“左”的红旗瞬间插遍大江南北。中国,这块多情富庶的广阔土地上,一幕幕怪诞又可悲到可笑的戏剧上演着,落幕着。面对“文革”时期,人们总有些讳莫若深。这个题材,不好写,很多人也不爱看。敢写又能写得入木三分的,
期刊
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题记  福贵,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很“旧社会”的名字。大福大贵,人们的愿望总是那么美好,现实也总是喜欢和人们开玩笑。  从抗日战争、土改、大跃进、文革到改革开放之初,福贵的一生就是不断遭遇命运玩弄的凄凉苦难史,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史。。  身份的丢失是福贵的命运给他的第一场活着的苦难。放纵欲望的鬼,日日花红酒绿的日子,一天天的大好时光,被颓废充斥,被萎靡所荒废,这样的存
期刊
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  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不管仪式多么隆重,力量多么雄厚,结帮说到底仍然是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以血誓重罚来杜绝背离。结帮把友情异化为一种组织暴力,正好与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南辕北辙。我想,友情一旦被捆扎就已开始变质,因为
期刊
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这一概念,即“纯粹的诗歌”。穆木天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二是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早期象征派诗人提出的“纯诗”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转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
期刊
我们还会在春风中相见  周 中  做一棵野草,就很好  低低地站着,一棵又一棵  彼此保持距离,也可以相互靠近  在一起悄悄耳语  有风的时候,就一起晃动身体  没风的时候,就安静地各自低着头  用一整个白天去想:哎  也没有什么事,非得去担心  春天到了,身畔的草茎就会拿出  暗藏已久的野花  你看她们多么骄傲——  可以捧出自酿的花蜜,与我们分享  我们也会把香喷喷的花粉,一棵接一棵  传递到
期刊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巴西丛林里,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豹子时,竟看到这只豹子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来。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眼泪折断了猎枪。我们不得不为猎人的良心发现而称赞“善莫大焉”。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生命的底色和亮色,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华民族历来以“善”
期刊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高考作文基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及新材料作文之后的一次飞跃。但是鉴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就事论事、循事析理的行文特点,考生在写作中始终需要带着镣铐跳舞,按照命题者提供的“事”从不同角度或者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故而要想跳出“文质兼备”的极致,可谓是难上加难。这也是自2015年开始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来,高考优秀作文所呈现出来的文字,几乎都是整体趋于平淡的原因。客观上,在就事论事的分析中,考生可
期刊
北京卷近四年四道记叙文命题,均明确要求“展开想象”,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  为什么连续四年侧重考查“想象能力”呢?  这是因为,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就是想象力。高考作文所要考查的是考生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文体,谋篇、表达、技巧等方方面面,而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都需要用想象去接通思想的电路,动用生活的积累,迁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想象能
期刊